关于问题月薪过万很难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金融视角】的最佳回答:
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大家都是出来卖的,能赚多少就看你能卖什么。 在今天,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
1.卖信息;2.卖钱;3.卖他人的注意力;4.卖自己的时间。
1、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 信息不对称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越来钱。 古代消息迟滞,商旅靠 A 地买,B 地卖的差价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什么东西在哪里稀缺”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 就我观察,许多高级打工者,因为最初没本金,只能从底层打工干起,但一旦做到高阶,掌握大量信息资源之后,几乎都会从做业务切换到做信息掮客,Rainmaker,靠撮合行业内的交易来赚钱了。 这种撮合交易只要做成一次就会上瘾,因为真是爽呆了,只需牵线搭桥,连本金都不需要,做成一单几百上千万的搭桥费,一年里剩下的日子就可以歇着了,这种钱赚起来,可比自己亲力亲为,当老黄牛要划算的多。 垄断了信息交换节点的人,往往在体系中拥有最大的议价权和规则制定权,什么都不需要亲自去干,光靠定游戏规则就能赚钱。 我身边一位资管公司的小头目,团队 10 个人,2015 年项目分成 1000 万,自己一个人拿走 850 万,手下 9 个人分剩下 150 万,活都是手下干的,自己轻轻松松。手下那些人因为处在信息链的下游,所以汤是有的,肉是没的。 更 low 一点的例子有吗?也有,就是经常被白领们嘲笑的房地产中介。 尽管这十几年来穿着廉价西装的中介们一直被认为和洗剪吹是一个档次的,但这波房地产交易大潮确实让这个行业赚的盆满钵满,许多屌丝因此逆袭成功。 话说现在北上深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哪个不是千万元起跳,这其中的中介费按 2%算就是 20 万,一年只要能做成几单,性价比远超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领们。 而与此对比,现在一个新三板公司上板前的法律审核,律所收费也就区区 15 万,律师收了钱还要承担法律意见书的责任。而房产中介根本没啥责任,既不需要文凭,也没见他们做太多事情,十几万、几十万的中介费轻松入袋。 赚卖信息的钱,天生就要要比和赚卖时间的钱容易些。除了有商业掮客,还有权力掮客,更加无本万利。
2、最轻松的,是用钱来赚钱 房产增值、房租、利息、股权收益这些都算靠钱赚钱。 年薪几十万,不如拆迁户。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个人财富增长的主要载体就只有房产增值。什么都不如买房是过去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共识。但很多人没有再往深去想?为什么啥都不如买房呢? 答案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 很多人说我在知乎上宣扬阶层固化论,其实并没有,我只是在客观描述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罢了。阶层固化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资本回报率开始高于劳动回报率:直观的体现就是房价只要稍微涨一点,普通白领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收入瞬间前功尽弃,赚的再多也追不上资产价格增值的速度。 香港人把买房叫“上车”,把工薪阶层购置的第一套楼盘叫“上车盘”,其实特别形象——想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里坐着躺着,也比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要移动的快。 这就是是靠钱赚钱的魔力。当靠钱赚钱和前面说的信息垄断相结合时,威力就更大,我在知乎上看过有人在国内某景点外承包了一个庙,稍作装修,一年的纯收益是 400 万,接下去躺着数钱就好。 你们看那些投行精英,一堆又一堆 sellside 的人以跳去 buyside 为上岸目标,体现的也是劳动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差异。 现在只有极个别的行业(如互联网),其劳动回报率的增速才有可能高于资本回报率的增速,所以这其实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的标尺。
3、性价比最高的,靠卖他人的注意力赚钱 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其商业模式可以用一句非常久远的大忽悠话来概括:“全中国只要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这句话大概 20 年前就有了,在 90 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不知道忽悠了多少美国投资者,后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都是胡扯。 现在 20 年过去了,技术手段可以让一个在边远小县城的人在一秒钟之内把钱支付给上海写字楼里的某个人,这句骗了 20 年的大忽悠话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注意力经济这个东西的规模其实很好计算:假设一个人一天 24 小时,除了工作 8 小时睡觉 8 小时外,还剩 8 小时,扣掉吃饭拉屎,还剩下 4 小时的纯闲暇时间,那么注意力生意,就是在抢这剩下的 4 个小时。 而一个人愿意为闲暇时间支付的开销是固定的,那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平均每分钟的注意力停留时间值多少钱,再乘以关注数,papi 酱之类的网络红人就可以开始定价叫售了。 卖注意力这个行当的第一铁律就是得屌丝者得天下,关键是跑量。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来钱,无本万利,玩的就是群聚效应。这些新经济迅速催富的方式,有时会让许多传统的、循规蹈矩好好读书上班的人心里非常不平衡。 以现在特别火的网络直播为例,网络直播为屌丝提供了以最小成本获取和美女互动的虚拟体验的可能,你不能说这完全没有意义。我知道在比如陌陌直播这类的平台上,一个脸蛋还不错的漂亮姑娘月入十万不是问题(主页上直接有显示星光值,一算就知道),这凭的是什么? 男屌丝够多,男屌丝手机有支付功能,满足这两点就够了。 第一个条件以前一直有,第二个条件最近几年才达成,所以对于这些直播姑娘来说,尽管没有文凭,甚至也没有进入职场的能力,但这个以前自己根本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神奇的时代就这样猛然来到了。
4、最不划算的,靠卖自己的时间赚钱 大部分人,没本金、没人脉,空有时间,便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来赚小钱,俗称讨生活。 我本身也是专业人士,所以很理解那些靠卖时间的人的困惑。 普通人感冒了去医院,几十块钱诊疗费,必须要有本科以上,考取医师资格,实习 1-3 年,取得医生资质的人才能开单。但老百姓一辈子 90%的收入买个房子,就一群洗剪吹中介在操作然后凭空收十几万; 普通女孩子从小刻苦念书,工作后披星戴月,加班加到颈椎出问题也不过就那么一个月几千一万的,网红直播们撒撒娇,唱支歌就一年上百万的入账。这样想想,确实很难让循规蹈矩一辈子的人接受。 卖时间的钱赚的最为辛苦,是因为同质化竞争者以十亿计,卖时间的人面对买方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在食物链的最下游任人宰割。 这当中聪明一点的人,靠逼着自己念书、进修、升职来增加劳动效率,能多赚那么一点。 而大部分智力无法支持提升劳动效率的人,就只能靠增加劳动时间长度来增加收入。凌晨 3 点就起来摆摊的重庆小面夫妻,和加班到凌晨 3 点的职场精英并没有什么质的分别——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劳动时间长短挂钩。 一个悲哀的事实是,但凡靠卖时间来赚钱的人,想要赚的比同行多,就只能在睡眠时间上打主意。想要跳出卖时间的泥潭,关键的关键,是降低劳动边际成本,或者寻找能降低劳动边际成本的领域。 有人曾经讨论为什么顶级的对冲基金比起顶级的投行业务,赚取的财富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恐怕也正因为如此——资金管理规模增加 10 倍等于收入增加 10 倍,工作时间并不呈线性地也增加 10 倍,可能只需要多花一倍,甚至和原来差不多。 而那些收入增加 10 倍,工作量也跟着增加 10 倍的人,就只能在继续依赖卖时间。 人一天只有 24 个小时,再勤奋的人也要吃饭睡觉,也需要陪伴家人,这意味着靠卖时间来赚钱,是有产能上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卖时间赚不了大钱的关键。
以上来源于网络,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来自网友【甲木设计装饰】的最佳回答:
本人 94 年人,10 年下学后就到宁波进厂打拼。(因为有亲戚开厂,所以未成年就进去了)那两年一个月基本也没超过 4000 的工资。谈了个湖南的女朋友,后来就去湖南发展了。当时什么也不会,因为身边的环境和条件,进军夜场做老鸨(这个大家都应该懂得)。当时收入一天最少也就五百加吧。因为年龄小爱玩,游戏装备,夜场,住宿住的酒店住一年多,吃饭抽烟上网一天也得两百左右。夜场收入还算可观,但毕竟不是一辈子做的事。后来就去报学设计专业,回到河南信阳从平面做起,又做陶瓷设计,再转到室内设计,基本每个月也就是四五千块钱。今年下半年自己没有上班了,和朋友公司算是合作关系,现在每个月基本保持一万以上的收入。上个月把爱车买了,别克英朗,不算太好的车。明年争取自己在市里面买套四室的房子,找个女朋友。不算励志,只是自己的成长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