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当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之过其行。”你认同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三秋树老】的最佳回答:
谢邀。[原创]
个人浅见认为圣人的“君子敏于行讷于言”的意思是:就现在的话说就是坐着谈,何如起来行!从古至今,劳动成果,科学成就,学习成绩,各种技艺和艺术等等,无不是在敏于行中所获得的。所以圣人强调了君子要多行动,少夸夸其谈。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夸夸其谈的人多,干实事的人少,这样的家庭、单位要想兴旺发达是不可能的。空谈误家、误业、误事等。所以有人说,荒草田里收成少,空话的地方智慧少。
“巧言令色,鲜矣仁。”句意是: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曾子说过“胁肩谄笑,病于夏畦”。意思是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
然而在历史和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并不因为为正人君子所鄙弃而减少。巧言令色的人在花言巧语的掩盖下,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阴谋,表面谦谦君子,实际是伪君子。古人说大奸似忠就是此意。古人还说“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
孔圣人的这句话是他对社会中人生经验的总结。直到今天,仍然有告诫之义。为人要多干,当然必要的话还是要一语中的,那些夸夸其谈的无用之语还是少讲为好。听锣鼓听音,听话要听真,在社会生活中,“巧言令色,鲜矣仁。”圣人提醒我们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胁肩谄笑的伪君子,谨防上当受骗。
个人浅见理解,谢网友和读者。图片来自全网,不得侵权。
【2】、来自网友【望鸿】的最佳回答: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现在大多是这样的:君子说话少笨拙但行动迅速;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仁心。但是这么解释我并不怎么认同。对与巧言令色鲜矣,南怀瑾南大师在《论语别裁》中是这样解释的:“巧言”是会吹、会盖。孔子说有些人很会盖,讲仁讲义比任何人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却不脚踏实地。“令色”是态度上好像很仁义,但是假的,这些与学问都不相干。“鲜矣仁”——很少真能做到“仁”这个学问的境界。总起来就是能说会道,表现很仁义,但是很少能做到仁义,我比较认同这种说法。
对于前面的君子敏于行讷于言,我认为君子不一定非得表现的说话很诚实感觉很笨拙的样子,而主要要求在行动上,行动固然重要,但是话也要说到,表达好,很多时候很多误会就是因为一句话没有说到,没有说开,知道误会变大,反而说开了,然后再去做事情,就没有那么多误会了,做起来大家也能相互理解。但是以前的古文字一个字表现很多意思,不像现在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因为以前写字不容易,每一句都是字字斟酌,所孔夫子这句话我觉得应该是君子做事有逻辑连贯迅速,而说话实事求是,诚实谨慎,不加如其他夸张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