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十四爷又会打战又年轻,康熙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他哥哥胤禛,不传给他?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8 20:11:17 9次浏览

关于问题十四爷又会打战又年轻,康熙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他哥哥胤禛,不传给他?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历史这样说】的最佳回答:

谢邀。

题干中的十四爷,是康熙帝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

皇十四子、多罗恂勤郡王爱新觉罗·胤禵

,最后继承康熙帝皇位的

皇四子、和硕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

,是爱新觉罗·胤禵的同母兄,也就是亲哥哥。

要解答这个问题,悦史君认为,康熙帝晚年的夺嫡风波,以及十四爷爱新觉罗·胤禵和四爷爱新觉罗·胤禛的成长差异,才是关键。

应该说,康熙帝年幼继位,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等,取得了毋庸置疑的辉煌成就,但他在确定自己的皇位继承人上,虽耗尽心力,还是一团乱麻。

康熙帝一生育有 35 个儿子,除去皇长子爱新觉罗·承瑞、皇三十五子爱新觉罗·胤褑等 11 名皇子早夭,写在宗谱上的还有 24 位皇子。

早在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 年),康熙帝就册立刚满两岁的皇次子、嫡长子爱新觉罗·胤礽为皇太子。

可到了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康熙帝却以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

”为由,罢黜了他的皇太子之位。

这样,就引发了

皇长子多罗直郡王爱新觉罗·胤禔、皇三子和硕诚亲王爱新觉罗·胤祉、皇四子和硕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皇五子和硕恒亲王爱新觉罗·胤祺、皇七子多罗淳郡王爱新觉罗·胤祐、皇八子多罗贝勒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固山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多罗敦郡王爱新觉罗·胤䄉、皇十二子固山贝子爱新觉罗·胤裪、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皇十四子固山贝子爱新觉罗·胤禵

等 11 位成年皇子,对皇位的觊觎。

康熙帝在宣布剥夺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的郡王爵位,把他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后,为了缓和诸子争储的紧张局势,在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复立爱新觉罗·胤礽为皇太子。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康熙帝再次罢黜了爱新觉罗·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将他禁锢在咸安宫。

皇子混战随之再起风波,四爷爱新觉罗·胤禛和十四爷爱新觉罗·胤禵这对亲兄弟,成了明争暗斗的对手。

接下来,悦史君对两个人的实力对比,进行纵向比较。

清朝康熙十七年(1678 年),

爱新觉罗·胤禛

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生母为满洲正黄旗包衣出身的宫女乌雅氏。

按照清初后宫成例,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爱新觉罗·胤禛满月后,时为贵妃的佟佳氏代其生母乌雅氏来抚养他。

佟佳氏的父亲是康熙帝的舅舅、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佟国维,姑姑是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所以,她既是康熙帝的嫔妃,也是康熙帝的嫡亲表妹。

而此时,康熙帝的原配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都已去世,身为后宫份位最高的嫔妃,贵妃佟佳氏实际上摄六宫事,更在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被立为皇后,是为孝懿仁皇后,成为康熙帝生前册封的最后一位皇后。

佟佳氏没有儿子,爱新觉罗·胤禛成为佟佳氏的养子,对他的成长大有裨益。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6 岁的爱新觉罗·胤禛进入上书房学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张英教他四书五经,中允、起居注官徐元梦教他满文。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9 岁的爱新觉罗·胤禛开始跟随父皇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办理一些政事。

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

爱新觉罗·胤禵

出生,爱新觉罗·胤禛整整比他大 10 岁。

爱新觉罗·胤禵从小聪明过人,才能出众,康熙帝很喜欢,经常带他一起出巡。

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 年),19 岁的爱新觉罗·胤禛跟随父皇康熙帝,征讨准噶尔部首领绰罗斯·噶尔丹,掌管正红旗大营。

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 年),康熙帝册封 21 岁的爱新觉罗·胤禛为多罗贝勒。

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四爷爱新觉罗·胤禛侍从父皇康熙帝,视察永定河工地,检验工程质量。

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四爷随同父皇康熙帝,巡幸山西五台山。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四爷侍从父皇康熙帝,南巡江浙,对治理黄河、淮河的工程进行验收。

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康熙帝罢黜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四爷支持复立爱新觉罗·胤礽,同时与八爷多罗贝勒爱新觉罗·胤禩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十四爷爱新觉罗·胤禵则支持八爷当皇太子,被盛怒之下的康熙帝下诏打二十大板。

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康熙帝复立爱新觉罗·胤礽为皇太子,同时四爷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十四爷被封为固山贝子。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康熙帝再次罢黜爱新觉罗·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从此没有再选立皇太子。

四爷虽然多次随从巡幸、外出代办政务,处理政事娴熟,但他懂得韬光养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同时向父皇康熙帝表现诚孝,赢得了康熙帝的信赖。

与此同时,四爷还暗中拉拢支持者,十三弟爱新觉罗·胤祥,大舅子、定西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和舅舅、理籓院尚书、步军统领佟佳·隆科多等人,都是他交往密切的对象。

十四爷则与八爷党关系密切,锋芒毕露,形成十四爷党。

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

康熙帝命十四爷为抚远大将军、大将军王,并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

一时间,十四爷成为呼声最高的储君人选。

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 年),十四爷彻底平定西藏叛乱,送达赖六世至拉萨,威名远震。

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 年),四爷奉命前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参加贡士会试试卷复查事务,冬至时遵命代康熙帝南郊祭天。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四爷清查京、通两仓,又遵命代康熙帝冬至祭天。

同年十一月,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驾崩,佟佳·隆科多随即宣布康熙帝遗诏: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四爷由此继承皇位,改次年年号为雍正,史称清世宗宪皇帝。

此时,十四爷还远在西北平叛。

关于这个结果,后世包括当时就有一些议论,认为康熙帝传位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四爷使了坏,其中一种说法就是,四爷和佟佳·隆科多等人篡改了康熙帝遗诏。

实际上,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第一,古代用的都是繁体字,“十”不可能改成“于”,第二,皇子的排行前面加“皇”子,如皇四子,如果是皇十四子,根本没有改动的可能。

悦史君认为,康熙帝没有选择十四爷,而选了四爷,有以下 3 大理由:

第一,四爷有治国理政的才能,而且很务实,让不少人真心归附,他的谋士戴铎就曾向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说四爷:“

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大有作为。

相比之下,十四爷则较为冲动,而且搞小团体。

其二,四爷懂得

韬光养晦,埋头发展实力

,使得康熙帝不仅不起疑,还大有好感,其他皇子也不会针对他。

十四爷则出尽了风头,成了明显目标。

第三,

四爷善于用人

,通过十三弟爱新觉罗·胤祥和佟佳·隆科多稳定京中局势,通过年羹尧控制十四爷和稳定西北军政,从而大业成功!

十四爷和他的小团体则没有做好准备,最后只能自吞苦果。

还是那句话,能屈能伸方是大智慧!

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和评论,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2】、来自网友【灵枫历史阁】的最佳回答:

1722 年,在位 61 年的康熙皇帝病重,他费劲挤出几个字:“传位十四阿哥。”一旁的隆科多和四阿哥对视一眼,此后,四阿哥端着一碗神汤,走上前。十四阿哥回来后,四爷:“赶紧把名字改了。”

这个场景,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关于康熙皇帝去世时的场景。

当时,68 岁的康熙皇帝已经病重,躺在床上,说不出话来。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皇位继承人的选择。

他躺在病床上,费劲地挤出几个字:“传位十四阿哥,你们要好好辅佐。”

但一旁的隆科多听了这话,直接和四阿哥对视一眼,两人心中了然。此后,四阿哥端着一碗神汤,俯在床前,用勺子将汤一口一口喂到了父亲的嘴里。

很快,这位千古一帝就驾崩了。

见康熙已故,隆科多拿出刚刚写完的遗诏,宣布的不是“传位十四阿哥”,而是“传位于四皇子”。

就这样,四阿哥胤禛正式登基称帝,也就是清朝的雍正皇帝。

此时的十四阿哥,还在边疆打仗,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连忙往回赶。但是,几个月后,他来到京城,还没来得及为父亲服丧,就遭到了四哥的训斥,还被迫把名字从“胤禵”改为“允祯”。

原来,这一切都是四阿哥和隆科多的预谋。

当康熙皇帝说出“传位十四阿哥”时,隆科多只需要将“十”变成“于”,就能顺利助力四阿哥登基称帝。

以上,就是民间流传最广的“雍正篡位”的版本。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四阿哥是年羹尧遗腹子的版本、康熙无奈传位版本……

但这些版本,大概率都是四爷登基后,支持八爷、十四爷的人心有不甘,故意散布出来的。

为什么我坚定地认为民间传说是谣言呢?

理由有下面几点:

  • 第一,现在的“于”,在清朝时期写作“於”,要如何一笔篡改?
  • 第二,清朝传位诏书称呼皇子,一般是“皇四子”“皇十四子”,根本不是“十四皇子”,也不好篡改。
  • 第三,清朝传位诏书,一般采用汉语、满语、蒙语三种语言,前两种是硬性要求,就算汉语有改的可能性,像符号一样的满文要怎么改?

只要细想,我们就知道,所谓的“雍正继位谜”,不过是无稽之谈。

雍正能够得到皇位,实打实就是康熙看上了他。

但这里就有一个解不开的困惑。

在康熙临死前,十四爷是威名远播的大将军,在民间、朝中声望都越来越大,而当时的四爷是个闲散王爷,自称“天下第一闲人”。

为什么,康熙最终要选择四爷继位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开始说起。

01【五党林立】

康熙皇帝的儿子一共 24 个,其中有 9 个参与了夺嫡大战,分别是: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

这九个人并不都是为自己争皇位的。

他们存在于五个夺嫡阵营之中,分别划分如下:

  • 支持大爷的阵营:以大阿哥胤禔为主,再加上一些得力的臣子。大阿哥虽然很不受宠,但毕竟是康熙长子,他总觉得只要草包太子退位,自己就有机会替补。
  • 支持太子的阵营:以太子胤礽(二阿哥)为核心,还有一堆有实力的臣子,比如索额图。此外,还有一个在前期一直帮扶太子的“假太子党”——四爷。
  • 支持三爷的阵营:三阿哥胤祉和他的亲信臣子。太子平庸,大阿哥不受宠,如果前面两人都不在了,他也就有了上位的机会。
  • 支持四爷的阵营:四阿哥、十三阿哥,隆科多,张廷玉、年羹尧、李卫、田文镜等人。
  • 支持八爷的阵营: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以及裕亲王福全、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等人。后来,八阿哥失去继位的可能性,八爷党转而变为了十四爷党。

康熙十四年(1675 年),康熙顾念去世的皇后,将 2 岁的二阿哥立为太子,从小带在身边教养。

可是,这个被康熙寄予厚望、从小带大的孩子,却越来越骄纵,不仅资质平庸,还触犯了康熙的大忌——结党营私。

康熙的一众皇子们,盯着皇位,打心眼里认为二阿哥除了出身,哪里都不配当太子。

于是,他们便和朝臣们勾结,明里暗里形成了上述几股阵营。

初期,五个阵营的势力还算是比较平衡的,因为康熙始终表现出对太子的偏袒,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02【初废太子】

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康熙杀了索尔图,康熙和二阿哥的父子关系逐渐紧张起来,于是乎,这段时间,就有传言:康熙要废太子!

五年后在木兰围场巡幸期间,大阿哥找准机会向康熙揭发了太子的许多罪行:暴戾不仁,捶挞诸王、贝勒、大臣;截留蒙古贡品;放纵下人肆意敲诈……

康熙大怒,他可以容忍太子不懂事,但绝对不能容忍太子越俎代庖,动他的贡品。

恰逢十八阿哥去世,康熙伤心老来子去世,太子无动于衷,还在回京途中偷看康熙的营帐。

康熙当即怀疑太子有“弑逆”的可能,气急败坏,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废除了太子。

这便是历史上的“初废太子”。

“初废太子”的事件发生后,夺嫡的场面就发生了大变化。

大阿哥是主动揭发太子的人,表面上是有功之臣。但是,康熙也因此认为大阿哥不安分,时时刻刻盯着太子,就等着揪出兄弟的错处,好自己上位。

于是,“初废太子”的大功臣,反而遭到了康熙的厌恶。

三爷阵营和四爷阵营,暂时按兵不动。

可急功近利的八爷阵营,在这时候沉不住气了。

废太子后,康熙询问朝臣,应该另立谁为新太子,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等为首的朝中重臣,全部推荐了八阿哥。

太子刚废,这些朝臣就如此一致力荐八阿哥,引起了康熙的高度警惕。

他不相信这是八阿哥的魅力所致,只相信这是结党营私的结果。

这次举荐后,八爷阵营的储位之争,也正式摆到了明面上。康熙,更是开始忌惮这个辛者库奴才生出的儿子。

03【二废太子】

几天后,康熙梦到了故去的皇后,又想起他们的孩子二阿哥,心里很不是滋味。

就在这时候,三阿哥跑到宫里去为康熙排忧解难了。

他告诉康熙,废太子二阿哥之所以行为举止癫狂,都是因为大阿哥在府中用魇术进行了诅咒。

康熙正好顺水推舟,革去大阿哥的爵位,把他幽禁起来。

至此,大爷阵营算是正式倒台。

半个月后,康熙对着朝臣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二阿哥放了出来,还封了他为贝勒。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一抓一放,谁也没办法真正揣测圣意。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诸皇子夺嫡行动越发激烈,康熙感觉朝局不稳,就把二阿哥再推出来,复立太子。

这一次二阿哥的太子之位,带着稳定朝局的功能和作用,而不是康熙真正倾心于他。

可二阿哥不明白这一点,他依然继续之前的过激行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太子再度被废,康熙直接下令要圈禁至死。

曾经,二阿哥是康熙的手心宝,而今却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

三阿哥很心寒,评估了一下自己的实力,当即决定,自己还是退出争储,保个安稳日子吧。

至此,三爷阵营也宣告退出夺位舞台。

二废太子后,朝中基本上就只剩下四爷阵营、八爷阵营了。

但八爷阵营对皇位的觊觎,康熙早就看出来了。

可四爷对皇位的渴望,一直隐忍,不曾表现。

04【四八之争】

二废太子后,康熙已经 60 来岁,必须要考虑后事。

可这一次立谁为太子呢?

康熙自己也非常头疼。

就在这时候,“毙鹰事件”的发生,让八爷彻底断掉了帝王梦。

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康熙在热河巡视,原本应该陪同前往的八阿哥因为生母祭日,没有同行。

于是,八阿哥派太监给康熙送去了一只老鹰,意在祝贺。

可没想到,当老鹰到达康熙面前时,已经是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样了。

康熙十分生气,认为这是八阿哥在诅咒自己,讽刺自己老得快要死了。当场,康熙叫来诸位皇子,直接表示和八阿哥断绝父子关系:

“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要知道,想当皇帝,必须具备“孝”的品质。八阿哥这一次,算是被康熙彻底否决了。

八阿哥出局后,他们多年经营的人脉,就转而用来支持十四阿哥。

从此,八爷阵营转化为十四爷阵营。

05【四阿哥与十四阿哥】

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十四阿哥被康熙特批支领宫物。要知道,这在皇子中几乎是独一份的特权。

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康熙派十四阿哥进驻青海,讨伐准噶尔部,还册封他为大将军王,允许他用皇帝亲征的规格出征。

十四阿哥在青海的战斗,频频告捷,康熙非常高兴,赏赐也从未断过。

而同一时期的四阿哥在干什么呢?

在康熙面前尽孝,尊释教道学,平时种种田,陪着康熙出巡、祭天、拜祖陵……整个一闲散王爷,他还自称是“天下第一闲人”。

这样一对比,似乎十四阿哥的皇位就是板上钉钉了。

但就在原来的八爷阵营,后来的十四爷阵营的人,都非常放松时,康熙的病情开始加重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四阿哥还在外征战未归,康熙就病重去世了。

当隆科多宣读遗诏,皇位归四阿哥时,众人皆是一番错愕,八阿哥等人更是不敢置信。

十一月二十日,四阿哥胤禛,在太和殿即位为帝。

这就是九龙夺嫡的结局。

整个过程看下来,所谓的“九龙夺嫡”,四爷阵营好像根本什么都没做。

大爷阵营,是被三阿哥干掉的。太子阵营,是自己作死的。三爷阵营,是主动退出的。而八爷阵营,则因为毙鹰事件转化为十四爷阵营,最后在最容易继位的时刻,功败垂成。

但恰恰是四爷的“什么都没做”,让康熙下定决心,将皇位传给他。

  • 其一,夺嫡前期的四阿哥,在康熙面前刷满了好感。

四阿哥,是最会揣摩人心的人。

他很清楚,康熙最讨厌的就是结党营私,因此在太子还没有被废时,就大搞夺嫡的动作,只会引起康熙反感。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四阿哥都是以一副中立的姿态出现,并且时不时地维护一下太子。

表面上,四阿哥维护的是太子,但实际上他等同于是在维护康熙。

当时,二阿哥的太子之位,是康熙坚定的选择。四阿哥此举,非常聪明。

相比之下,八爷党就冒进多了,只想着“拨乱反正”告诉康熙“二阿哥不合适”。

在整个过程中,十四阿哥也表现得非常着急了。

当康熙责骂八阿哥时,十四阿哥不管三七二十一,在朝堂上就和康熙争了起来:

“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

对于康熙来说,这尽管是十四阿哥顾念兄弟情谊,但同时也是他忤逆自己这个父皇的表现。

  • 其二,四阿哥非常能够沉得住气,但十四阿哥根本不行。

四阿哥对皇位的觊觎,由来已久,但是他有本事让康熙到大后期都看不出来。每一次,夺嫡的关键阵营变化,四阿哥总有办法不让自己陷进去。

初废太子是这样,二废太子更是这样。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中十三阿哥因为替四阿哥顶包、遭到圈禁的事情,在历史上存疑。即便十三阿哥被圈禁,也是在康熙十七年前后,大概率是和二阿哥一起圈禁了短暂的时间。

整件事情,与四爷阵营争皇位无关。

而到了康熙晚年病重时,四阿哥仍旧能够贯彻自己以前的形象,当个“闲人”,如此沉得住气,康熙怎么可能不喜欢?

相比之下,十四阿哥的脾气就火爆多了。

四阿哥登基后,他回来奔丧,不肯跪拜新皇,在康熙的灵柩前当即起了冲突。

这样忍不了气,以前自然也没少暴露性格。

身为父亲的康熙,对儿子的性格肯定也看在眼里。

  • 其三,从能力上看,四阿哥能够治江山,而十四阿哥只适合当将军。

论武力值,十四阿哥完全没得挑,行军打仗不在话下。

可是如果说到治国理政,四阿哥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有目共睹。

在官员的管理上,四阿哥强调务实,积极整顿,与康熙不谋而合;在朝局上,他既有朝中文官隆科多稳住局势,又有西北年羹尧的军事助力。

并且,二废太子后,四阿哥经常围绕在康熙身边,表面上是在尽孝道,实际上都是在展现自己的理政能力,清查京、通两仓,祭天、随从巡幸、外出代办政务……无形之中,将自己治国理政的理念,全部渗透给了康熙。

在康熙面前,四阿哥是个能够治理国家的仁孝之人。

而十四阿哥,虽然打仗厉害,但是在治国理政上,基本没有长处。

坐在皇帝位置上的人,可以不懂具体的行军打仗,但必须要能够管理好官员、了解民间疾苦。这一点,十四爷根本比不上。

因此,综合来看,康熙选择雍正也是以“贤”为标准。

当然,也有不少野史称,康熙之所以会选择雍正,完全是因为他喜欢孙子弘历。

但我认为,弘历对康熙选储君的影响很小。

毕竟,康熙选四阿哥当皇帝,与雍正选弘历当皇帝,完完全全是两码事。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