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明以前封王都以秦王赵王魏王等命名,而清朝封王却以恭亲王、礼亲王等命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0:21:48 8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明以前封王都以秦王赵王魏王等命名,而清朝封王却以恭亲王、礼亲王等命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只爱潘多拉】的最佳回答:

看了一圈答案,发现大多是答的文不对题的,所以尽管有很多回答了,但我还是想来说两句,题主问的其实是清朝的王爵封号名称的问题,很多答主都没有真正说为什么清朝的王的名号,不再用古代的国名,而是用一些好听的字来当封号。在我看来,原因是清朝建国之初,跟其它朝代不一样,后金时代的清朝,还不是封建国家,而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没有分封建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奴隶制国家的财产是人口,不是土地,所以分封是有的,但建国就没有了,这个传统导致了清朝后来不再以古代国名或地名来给作为王爵的封号,真正的原因就是这个。

上图是故宫所藏的醇亲王金印和印文

回顾一样历史哈,清朝以前的亲王爵位的封号,基本上都是以“郡国”地名为封号,通常来说,封王的时候的那个封号,是有等级的。最高等级的就是用春秋时代的大国的名字来封,如秦王、晋王、齐王、楚王等,次一点就是春秋时代的一些小国,如宋王、鲁王等,再次一点就连春秋时代的小国都算不上的,只是后来的州名的,如湘王、桂王等等,这是模拟古代的分封建国之制,亲王的名号都是以地名作为封号。而且这些地名实际上是显示等级的。比如朱元璋的儿子,秦王朱樉地位就比鲁王朱檀高,至于在南明时候,当了永历皇帝的桂王朱由榔,等级就更低了,因为他只是一个州名。

尽管其实后来所谓的分封建国早已名存实亡了,其实不是清朝的时候,才不让亲王去京城以外建国的,唐宋时代的亲王,也都是只有封号而不建国,以致于唐代的亲王,都已经不去封地了,如唐高宗本来封晋王,但他并没有去今天的山西省当过王爷,而是一直留在京城混日子,宋太宗也当过晋王,实际上他也没有去过今天的山西省当王爷,而是一直留在京城当开封府尹,虽然如此吧,但唐、宋时代的亲王跟自己封号相同的那个地方仍然是有形式上的联系的,比如宋光宗被封为恭王(这个恭指的是地名恭州,跟清朝的恭亲王的那个不一样哈),每年恭州的地方官在宋光宗生日的时候要派人来给他送礼,当然,后来宋光宗当了皇帝,立即把恭州从升级为“府”,因为当了皇帝他特别高兴,所以给恭州赐了个喜庆的亲名字——“重庆”,这就是现在重庆市的地名的来历。

故宫所藏的宋光宗画像

明朝虽然恢复了亲王到封地去的做法,比如朱棣是燕王,确实是在北平做他的王爷,不过明成祖造反成功以后,为了防止亲王跟着他有样学样,基本上收回了亲王在封地的权力,亲王们实际上只是人住在封地,并不管事,按明朝的官说,这叫“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那么清朝的封爵制度其实并不特别,跟唐宋是差不多的,惟一的不同是,没有像以前那样出现地名式的王爵,如秦王、晋王之类的,而是用一些好听的字来作封号如恭亲王、睿亲王、豫亲王、怡亲王等等,这是因为清朝建国之时,其实还在关外,当时的后金国的体制,还不是“封建国家”,而是“奴隶制国家”,后金体制看重的是人口而不是土地,所以分封的时候不是“封地”,而赐予人口,所以清朝的封爵制度就来了个根本性的变革,按清人的说法,叫做“诸王不锡土,而其封号但予嘉名,不加郡国”。因为它没有分封建国的传统,所以再像之前的朝代那样用古代的国名来作封号就没有意义,至少连上面我们举的那个宋光宗跟重庆地方的那种象征性的意义都没有了。

【2】、来自网友【小约翰】的最佳回答:

当年周朝封诸侯,后来侯爵慢慢势力越来越大,变成了王,最早是楚国称王,后来七国都开始称王,把周天子晾在了一边。这是最早的地方王的来历。

到了汉朝,初期封了不少王,有同姓王有异姓王,不过一般同姓是亲王异姓是郡王。后来汉高祖消灭了异姓王,规定非刘姓者不能称王。可是后来发现同姓王也不靠谱,他们发动了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发布了推恩令才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西晋也封了不少王,于是就有了八王之乱。再之后的王朝一直在如何对待王爷们这个问题上而困扰,给王爷权力怕他们造反,不给他们权力怕有人造反皇室没人帮忙,很是纠结。

一般来说封王也有讲究。王爵是最高爵位,是超品的,超越公侯伯子男更超越文官的品级。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亲王一种是郡王。一般来讲一个字的都是亲王,如魏王楚王,韩王齐王,信王德王等等。两个字的王是郡王(西晋除外),如淮南王渤海王,成都王琅琊王等等。郡王的地位低于亲王,不过也非常尊贵了。

而在亲王里,秦,楚,齐,晋,这四个春秋时期的大国则又不同。以这四个字命名的王在亲王里地位最尊,号称叫“一字并肩王”,在评书演义中这种王见了皇帝可以不下跪,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确实地位极高,如李世民在当皇帝之前是秦王,他射死的弟弟李元吉就是齐王。

扯远了,说说明朝。明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保证全国各地的稳定,大量分封亲王,把儿子们分到各地镇守,亲王们可以拥有大量武装。可是老朱当时脑子短路,他只知道自己是爹,而且生猛无比,儿子们有十个胆子也不敢造反。可是自己死了以后就未必了。

果然朱元璋一死,建文帝想削藩,削着削着就削出事儿了,逼反了本就不老实的燕王朱棣。一场靖难之役打下来把建文帝给灭掉了,燕王当了皇帝。

朱棣继位以后,明朝王爷们的苦日子来了。朝廷纷纷让他们交换领地,把一个辽王生生给分到了湖北。不仅交换领地,还限制出境。没有皇帝命令,连出城都不允许,更别提掌握军队了。整个一个高级囚犯。就这样,明朝还发生过好几起王爷造反的事情。

到了清朝,清朝实在不放心把亲王分封在地方,而且还有三藩之乱的故事在前面(吴三桂是平西王),索性不分封,连念相都不给你,什么齐楚燕韩赵魏秦,统统不封。给一个好字,礼啊瑞啊,恭啊肃啊,老老实实在北京趴着吧~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