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1:19:22 7次浏览

关于问题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健康知识速览】的最佳回答:

想必其他答主肯定对眩晕的病因解释得很详细了,不知道题主是不是想问在生活中引起眩晕的诱发因素?究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生活习惯能够引发眩晕?关注我,每天向您分享健康生活小知识。

一些眩晕疾病的发病或其眩晕发作可由许多因素诱发,这些诱发因素贯穿于眩晕疾病的整个过程,影响眩晕的发病、发展及康复,包括眩晕的发作频率、症状程度与时程以及康复。

一、究竟什么是眩晕呢?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轻则头晕昏沉, 重则天旋地转, 伴恶心、呕吐等, 也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证。

《黄帝内经》最早称为“眩冒”“目眩以转““眩”等称谓,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始称“眩晕”。历代文献中有关该病证的相关病名记述很多, 有“风眩”、“眩运”、“痰运”、“虚眩”、“风晕”、“旋转”等许多不同的称谓。即便同一医家在同一文章中对眩晕范畴的描述都会出现多种, 后世医家多 以眩晕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严用和在《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提出: “所谓眩晕者, 眼花屋转, 起则眩倒是也”;张介宾《质疑录》论无痰不作眩时曰: “眩者, 头晕也。眼有黑花,如坐舟车之上,而旋转者是也”。可见,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 视物模糊; 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然两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据文献报道眩晕在我国的发病率为 5% 左右, 其高发人群主要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

二、眩晕的诱因是什么?

1.头位变化

一些特异性的头位变化,如在床上翻身或转头、起床或躺下、仰头或低头等,可诱使患者出现眩晕发作,其头位变化通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且头位变化刺激与所诱发的眩晕症状存在时间上的一致性。

2.头部运动

一些眩晕患者可伴头动诱发性眩晕,头部运动可诱发或加重其眩晕症状,表现为对头部运动的不耐受。头动刺激与所诱发的眩晕症状也存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但与位置性眩晕不同的是,这些头动不具有特定的运动方向,各方向的头动刺激均可诱发或加重眩晕症状。

3.视觉刺激

在一些眩晕疾病中,反复性视觉刺激或视动性刺激常可诱发或加重其眩晕症状,如 偏头痛患者暴露于大视野或复杂视觉环境(大超市)时,可出现视觉诱发性头晕,其发生率达 40%以上。

4.声音刺激

这多见于偏头痛患者中,对声音刺激过度敏感,声音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其眩晕症状,会表现出畏声症状,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可由强声刺激诱发眩晕发作。

5.压力刺激

在一些眩晕疾病中,如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外淋巴瘘等“第三窗疾病” ,来自中耳或颅内的压力刺激,如用力屏气、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和捏鼻鼓气,可诱发其出现眩晕症状。

6.体位变化:

眩晕症状可因起身,即从卧位到坐位或站位,或从坐位到站位,这一体位变化而诱发,也可随着坐下或躺下而消退[。这种诱发性眩晕症状最常见于血流动力性直立性眩晕或头晕,多由体位改变所致的直立性低血压或心动过速而引起,也可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晕厥前状态、血容量降低或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所致。

三、如何减少生活中眩晕的发生,眩晕患者的生活护理技巧有哪些呢?

1.调整精神与生活状态:由于情绪、精神与心理等因素与眩晕发作关系密切,患者应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平和的心态及健康的生活状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融入社会,消除负面的精神、压力、情绪和心理因素的不利影响,以减少眩晕发作。

2.牢记口诀

充实不累,劳逸结合;走路做操,生活规则;不喝咖啡,不用可可;戒烟戒酒,浓茶少喝;低盐饮食,补钙为妥;心情美好,不急不火;睡眠充足,胸怀渊博。

3.养成良好习惯

如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避免寒冷刺激、避免久站,突然起立,快速头动等等,注意避免过量饮酒、饮茶等等。

【2】、来自网友【张垒医生】的最佳回答: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内科医生,说起眩晕症,以前我也只是在课本上学过,直到我自己工作后碰到一个典型的病例,令我印象深刻。刚毕业那会,,有一次出诊 120,有个病人说晕的厉害,到达病人家里发现,我们根本无法抬,动也没法动,吐的也满地都是,感觉是天旋地转,非常之痛苦,最后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送到了医院。那么这个眩晕症到达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眩晕症的简单介绍

●目眩是指的眼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统称眩晕,这是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提升,我国居民平均寿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老年人口已经突破 3 亿,并且仍然在逐步的提升。这种情况下,老龄化社会的问题也是逐步的凸显,慢性疾病就是其中重要的问题点。

●眩晕是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患者就诊时常主诉的临床症状, 是患者对自身平衡和空间位象障碍而出现动性或位置性自我感觉错误。具体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可感到周围环境出现倾斜、晃动、旋转或摇摆不定等运动幻觉。并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其对方向和位置的测量。在我国,眩晕症发病率为 7%~11%,就诊患者占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 5%, 占耳鼻喉科门诊的 15%。本身就以老年患者好发,再加之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尤其是骨骼问题严重,眩晕症极易造成跌倒事故导致骨折情况的发生,所以眩晕症不得不重视起来。

重点来了: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其原因讲起来比较多,也有些复杂。目前所知的引起眩晕症的原因就已达 10 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前庭末梢感受器和前庭神经病变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因素,前庭性眩晕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分别占眩晕总数的 70%和 30%。眩晕症具体的病因有椎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颈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前庭神经炎、神经官能症以及前庭脑水肿扩大等,整体而言还是以椎动脉供血不足最为常见, 前庭脑水肿最为少见。

●注意,如果因椎动脉供血不足且在多次发作情况下是会影响到我们脑部微循环的,进而造成脑供血不足, 诱发脑梗死等疾病。那么椎基底动脉是什么来路?它为什么会引起眩晕症呢?原来基底动脉的血液主要是供应我们的脑桥、内耳、间脑、延髓中脑、枕叶以及前庭系统, 所以当基底动脉缺血时, 相关部位或脏器出现缺血缺氧,引起眩晕。如累及小脑,那么小脑功能发生紊乱, 使位置觉、平衡觉功能紊乱, 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此外,像耳源性疾病可致前庭功能受损, 继而出现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鸣、耳内闷胀感。

解决对策:眩晕症该作何应对?

●上面我也提到,其发病的原因有十多种,所以治疗的前提就是先弄清楚是哪种原因引起的,然后再对症处理。目前在西医治疗上,主要是以改善微循环, 扩张血管,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的状态, 具体应用药物如氟桂利嗪胶囊、倍司他汀、强力定眩片、天麻等等。那么在中医方面主要通过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为主。

●如有此类症状者,建议及时至医院就诊,通过标准化的全面评估、精准检查,明确鉴别诊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耳石症、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等)、精神源性眩晕及其他全身疾患相关性眩晕,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像现在不少大医院的神经内科还会专门开设眩晕门诊,这就的话就可以尽最大程度避免常规单科门诊出现的误诊、漏诊,进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诊疗。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健康保健观念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