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三国志》记载曹操小时候和袁绍是好伙伴,他们在一起能玩什么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背嵬军】的最佳回答:
通晓正史的小伙伴们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乐掉了下巴,说曹操和袁绍是小时候的好伙伴,多小的时候?
这个事情正史野史都有记载,但是经不起推敲、满大街疑问的地方甚多,另外那边东洋的小本子也写过一部《三国志》,那上边也有,典型的就是他俩偷新娘并且曹太祖坑了袁绍,而且袁绍还用刺客暗杀曹太祖,俩人是妥妥的纨绔子弟不务正业,
还有袁绍母丧之时,曹太祖不远千里去往袁绍的家乡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市商水县)吊丧,这回又成了曹太祖私下里说要及早杀掉袁氏兄弟,这个事情是陈寿《三国志》引注皇甫谧《逸士传》而来,恐怕没有几分真实,我们开始分析,想要这些事情成立,我们得先得出他俩的年龄,再决定是不是好伙伴,小伙伴。
袁绍的生年基本可以确定为汉质帝刘缵本初元年,即公元 146 年,这个年号在东汉只用了一年,因为袁绍的字为本初,此人大概率应该是这年出生的。
而曹操生于桓帝永寿元年,公元 155 年,这个年龄也是推算出来的,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 220 年,时年六十五岁,下边请幼稚园小朋友算下可以得出,袁绍比曹操整整大了九岁,
袁绍的袁氏家族有着“四世三公”的深厚政治背景,其家世显赫属于士族集团,东汉一代可是士族集团和宦官集团生死搏杀的一代,想想看,这两位出身于死对头集团的孩子能成为好伙伴吗?
袁绍本人更是如玉树临风,那是相貌堂堂【姿貌威容】,【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服阕,徙居洛阳。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后汉书卷七十四上》
【袁绍生而孤,幼为郎,容貌端正,威仪进止,动见仿效。弱冠除濮阳长,有清能名】~《王粲–汉末英雄记》
袁绍的亲爹袁逢早亡,他的叔父袁成挺喜欢这孩子,从小精心培养,八岁就给他走后门搞到了【郎】官,啥是【郎】官?就是预备公务员,将来成年了可以直接进入皇帝的侍卫班子,再往后官员的任命就从这帮人里边找,这就是三公九卿官僚之家的特权,大大的特权,
而这个时候曹太祖还在娘胎里呢。八岁就成为朝廷预备公务员的袁绍能下作的去找小流氓曹太祖玩?笑话。
袁绍到了弱冠之年果然不负众望出任了濮阳县长,古代县长和县令区别何在呢?过万户的县叫县令,不过万的叫县长,弱冠就是二十岁,这一年曹太祖是十一岁,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正史记载二十岁的成年帅哥袁绍领着一个十一岁的熊孩子曹操在江湖上游侠放荡。
袁绍在濮阳县长任上他的养母(实际上是伯母)第二年就去世了,西汉尊崇儒家文化以后,以孝治国被放到了第一位,【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可是这礼数到了东汉就不行了,一朝不如一朝,开始还做做样子规定高官可以按日易年,一年也就三十六天守孝即可,三年也就一百零八天,桓灵二帝后,更是连这个也不遵守了。~《礼记.王礼》
袁绍却一本正经选择了回家“丁忧”,为养母守孝三年,守完了母孝接着又守父孝(伯父不是亲爹),在家乡足足呆了六年,捞够了清誉、美德,在二十六岁才回到洛阳继续隐居,这一年的曹太祖十七岁,
有不正经史书说建宁二年,即公元 169 年,曹操这年十四岁,说是这年曹太祖在洛阳太学认识了袁绍,但是这年袁绍二十三岁,还在家乡为母守孝呢,他俩咋认识的?极有可能是在太学的曹太祖私自去了袁绍家乡,而且袁绍不大认识曹太祖怠慢了他,以至于招来了曹太祖恶毒的“预言”(曹太祖进太学确有其事,而且是强迫去的)。
这段历史倒是陈寿写的,他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里边注引了皇甫谧的《逸士传》:【袁绍、袁术丧母,归葬汝南,会者三万人。曹操密语王俊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
我们继续追究下去,
皇甫谧是中医针灸学的鼻祖,颇有名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他对帝王家世的论述,就不敢恭维了,袁绍丧母时,曹太祖当时只有十一岁,按照当时曹太祖的父母官沛国相袁忠的史料记载,曹太祖这个时期还在谯郡乡下【飞鹰走狗】欺男霸女呢,这时间段明显对不上,乱的一塌糊涂。
(请注意袁忠这个人,他是袁绍的同乡,也是汝南袁氏家族的,袁忠是个典型的士族清流,饱受诟病的曹太祖杀害三贤其中就有他,这三贤就是边让、袁忠、桓邵,其中杀边让的恶果就是差点让曹太祖死无葬身之地,而袁忠是从交州(今越南境内)应献帝诏回许都的路上莫名其妙死去的,且其家人也是被清誉颇高的士燮授曹太祖密令诛杀,士燮是不是背了个超大黑锅,后头再说。袁忠任沛国相时候没少修理少年时代的曹太祖,几次要把他送进号子里:【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袁氏是世家大族,是把节烈忠孝看的比天都比命都大的伪君子团伙,袁绍回乡守孝一是为了博清誉捞取政治资本,二是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何敢窜到洛阳太学?这要是告发到朝廷那里,他和他的袁家一门几世英名可就完了,可见这个说法明显不对路。
曹太祖是【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这下清楚了,原来吊儿郎当任侠好游的不是他和袁绍两个人,而是出身于宦官之家的曹太祖自己,曹太祖不但出身不如袁绍,而且长得也是不咋地,更让人心碎的是他个子还足够—矮,这在朝野遍地解释长人帅哥的东汉是致命的,
退万步来说,年少时袁绍即便是知道曹太祖这么个人,他也是打心里看不起看不上这个恶贯满盈的宦官子弟,这俩人要能玩到一块儿,我都可以是上帝了。
(不过也是奇怪,整个汉末除了诸葛亮这个大帅哥能干翻曹太祖,其他的都不是个儿,都让曹太祖这个矬子给直接干掉或者间接干掉了,天理何在?跟谁说理去?)
东汉熹平三年,即公元 174 年,曹太祖二十岁才被他的父母官–史上最毒酷吏–沛国相王吉推举了孝廉,这一年袁绍二十九岁,马上就是而立之年的人了。入洛阳后,曹太祖被司马防举荐为洛阳北都尉,结识袁绍应该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并非传说中的从小就是好伙伴。
推举曹太祖为孝廉的酷吏王吉同样是宦官子弟,跟曹家抱的是一条大腿,在汉末可是响当当的坏种:【(王)吉少好诵读书传,喜名声,而性残忍。以父秉权宠,年二十余,为沛相。专选剽悍吏,击断非法。若有生子不养,即斩其父母,合土棘埋之。凡杀人皆磔尸车上,随其罪目。宣示属县。夏月腐烂,则以绳连其骨,周遍一郡乃止,见者骇惧。视事五年,凡杀万余人。其余惨毒刺刻,不可胜数。郡中惴恐,莫敢自保】~《后汉书酷吏传》
王吉在沛国干了五年相就判了一万多人的死刑,平均一年两千多口子,而且还命令死者不许入土,全部挂在菜市场门口示众,老百姓上街买个菜逛个街,都得瞻仰遗容。
而这两个人在大腿倒了之后的最终命运,却有天壤之别,
一个成了一代枭雄,统一北方,
一个在洛阳被寸磔,千刀万剐。
【2】、来自网友【南门太守】的最佳回答:
对于曹操和袁绍早年的关系,史书上有很多记载,他们二人有一些共同的朋友,比如张邈、许攸、陈琳,都是早年在洛阳期间结识的,当然还有袁术,那时也与曹操相识。
曹操和袁绍早年相识且关系不错
曹操与袁绍早年关系还挺密切,有一年袁绍的母亲在老家去世了,曹操曾专程跑去吊丧。袁绍的老家在豫州刺史部汝南郡的汝阳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当时曹操在洛阳,要去汝阳少说得走上好几天。
作为朋友,曹操写封信慰问一下就可以了,大不了派个家人送上丧仪也算是很有面子了,曹操的举动说明他们的关系很铁。
曹操一路风尘仆仆,受尽颠簸,到了地方却发现根本没人招待,只能混到乌殃乌殃的人群里,吃、住恐怕都成了问题,严重地被冷落了。其实袁绍倒不是故意怠慢曹操,而是因为来吊丧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袁绍想跟每位来宾都去握一下手都做不到。
这不是夸张,因为袁家的客人多达 3 万人,这当然是很大的排场,那时没有飞机、高铁,不通高速公路,出一趟远门多么不容易,像汝阳这样的县总人口通常也只有几万人。
曹操与袁绍早年有两个著名故事
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记载着关于袁绍与曹操早年交往的两个故事。
-
故事一:曹操少年时代不仅好“飞鹰走狗”,而且喜欢搞恶作剧,有一次他伙同袁绍搞起了抢新娘的游戏,不是真要抢人家的新娘来霸占,而且一种恶作剧,把人抢过来,然后要点喜糖吃、要点喜酒喝。二人都很机灵,居然得手,然后原路返回,但天黑路不平,袁绍身手又差,一不小心掉进坑里,情急之下怎么都爬不上来。眼看新郎家的人追过来了,曹操急中生智,喊了声:“小偷在这里!”袁绍一急就从坑里窜了出来。
-
故事二:曹操和袁绍不知道因为什么事玩崩了(也许是抢新娘事件中曹操把玩笑开大了),袁绍派了一个刺客要刺杀曹操。刺客到了曹操的卧室外,隔着窗户玩了把飞剑,但是低了点,没有刺中。曹操估计下一次刺客会调整标尺,所以剑来得会高一点,于是把身子尽量往下贴,结果剑果然又飞高了。
袁绍和曹操少年时其实玩不到一块
《世说新语》的特点是可读性强、真实性差,上面说的这两个故事在真实性方面就很可疑,这是因为,曹操和袁绍虽然相识很早,但二人年龄相差较大。曹操出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155 年),袁绍生年不详,大概比曹操大 10 岁左右,由于他字本初,有人推测他出生于汉质帝本初元年(146 年)。
二人早年如果都生活在洛阳的话,因为家世都很显赫(一个是四世三公,一个是炙手可热的宦官之家),他们倒是能玩到一块,但由于年龄上差异较大,所以早年袁绍带着曹操玩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
袁绍玩尿泥的时候曹操还没出生,等到曹操可以玩尿泥了,袁绍已经十几岁,该到太学里读书去了。等到曹操上太学了,袁绍又跑到濮阳当县长去了。
曹操与袁绍的交往应该是他们都长大成人以后的事,至于具体是什么时间,史书没有进一步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