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你可知道当年拍摄《上甘岭》电影时的一些故事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森林智者】的最佳回答:
主创赴朝鲜现场体验七八个月,电影插曲创作一波三折…,究竟谁最合适呢……
一、毛主席说,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能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敢加智慧的一场关键性战役。
二、正是因为具有代表性,所以毛伟人指示有关部门,要把这场战役搬上银幕,教育和激励广大人民。这个任务就落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身上,导演是沙蒙、林杉。
三、随同这部电影,诞生了一首家喻户晓、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我的祖国》,也俗称“一条大河”。这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三位国内顶尖的音乐界高手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
有个小插曲,就是剧组当时请了很多国内知名的歌唱家试唱这首歌,但导演都不满意,感觉没有完全唱出志愿军战士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没有完全唱出对敌人刻骨的恨。后来乔羽老师说,要不让中央实验歌剧院的郭兰英试试吧。郭老师拿到歌谱后仔细揣摩,用心体会,结果一气呵成,不得不佩服郭兰英老师的深厚的演唱功力和真挚情感。
四、歌曲《我的祖国》极具感染力,是三位大家的呕心力作。郭兰英老师第一次深情地演唱就打动了现场录音的工作人员,激动的流下了热泪。第二天领导就决定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当时电影还未播出),当天,大街上就有很多人都会哼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后来随着电影《上甘岭》在全国的上映,歌声就像插上了翅膀,飞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好评如潮,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五、如今,在各大音乐会上,这首《我的祖国》仍然是开场或压轴的经典曲目。尤其是那句“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非常提振人心,非常鼓舞士气!
(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专门播出过上甘岭电影拍摄以及歌曲《我的祖国》的创作过程。)
【2】、来自网友【我就是个码字的】的最佳回答:
1、《上甘岭》军事顾问是赵毛臣,他是上甘岭战役中四连指导员,亲自在坑道里指挥战斗的。拍摄电影时,他曾操作郭留诺夫重机枪射击配合录音,因此电影中你听到的重机枪声音都是他打出来的。
2、片中八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并不光是 134 团七连连长张计发,虽然他们名字差不多。他的原型还包括特功八连连长李保成和四连指导员赵毛臣等人,张忠发当过师长警卫员这段应该取自 15 军警卫连连长王虏,他曾经是秦军长的警卫员,牺牲在增援上甘岭的路上。
饰演张忠发的演员高保成名字和李保成也相近,不过这是巧合。
3、师长的原型是时任 45 师师长崔建功,他是东北军出身,在直罗镇战斗中被红军俘虏,后来成为开国少将。
4、最后反击牺牲的通讯员杨德才原型并不是黄继光,而是用胸膛顶住爆破筒和敌人碉堡同归于尽的苗族小战士龙世昌。
事实上,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记录下来的就有 38 人,仅仅在黄继光牺牲的那天夜里就有四人,除了黄继光之外还有赖发均、龙世昌和欧阳代炎。
所以,杨德才的原型也可以说并不止一个。
5、卫生员王兰的原型一般认为是王清珍,不过她并没有进入坑道一直在后方工作,坑道里是没有女卫生员的。这一点在电影上映后被很多志愿军老战士指出,但和同样虚构的小松鼠一样,这也是导演为增加艺术感染力所做的设计。也有很多志愿军老战士看了电影之后非常感动,他们认为坑道里有女卫生员很好。
6、一排长说的“望梅止渴”故事被他加工过了,事实上曹操的“望梅止渴”并没有吃酸梅这段,不过一排长改编的非常好,让观众听了嘴里都会有酸水。
7、乔羽在写《我的祖国》歌词时,导演沙蒙的要求是等什么时候这部电影没人看了,你的歌也有人唱,事实上乔羽做到了。
8、《我的祖国》里的那条大河是不是长江?乔羽说是的,之所以不直接说长江,是因为几乎每个人的记忆里家乡都有一条大河,如果具体指到长江就狭隘了。
9、《我的祖国》作曲是刘炽,他和乔羽合作过很多次,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第一句“一条大河”非常经典,几乎一听就让人有想流泪的感觉。事实上,这句歌词的旋律来自于抗战歌曲《卢沟问答》的第一句:永定河~~~……
10,最关键一条,电影中拍摄的坑道内景是在长影厂的摄影棚拍的,导演将坑道变宽了变高了,条件也变好了。事实上,电影放映后,军事顾问赵毛臣曾被幸存的战友责备:毛臣啊,你呆的坑道是这样的吗?
现实中的坑道更窄、更小,人都站不直身体只能挤坐在一起。坑道内空气污浊气味难闻,缺少食物、药品和饮用水,有些重伤员送不下去在坑道里牺牲了。此外,坑道里遭受到的危险比电影中严重很多,战斗也更激烈。
电影的原型之一特功八连先后增补过 800 多人,几乎是一个小团的人数,战后只剩下 6 个人,原来的八连只剩 3 人。
也就是说,现实的战斗比电影《上甘岭》要残酷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