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和清华北大的学子相比,谁更厉害?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5 01:56:03 6次浏览

关于问题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和清华北大的学子相比,谁更厉害?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这得看两者对比的是哪方面。

如果单论仕途、官位以及未来人生发展的话,那么,古代的状元,可以说是“完爆”现代的清华北大学子。

虽说古代的状元和现代清、北的学子,都是经过一轮轮考试后,选拔出来的精英人才,但是,古代的科举和现代的高考,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古代的科举,更像是现代的高考加上公务员考试的结合体。

换句话说,古代学子在参加科举考试时,既是在考学位,同时也是在考公务员的身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古代的考生哪怕是只考中了一个秀才的功名,所带来的的特权和效益,都是无数平民百姓梦寐以求的。

什么特权和效益呢?首先,一个秀才能免除两个人的徭役。

所谓徭役,简单理解就是免费给朝廷干活,并且还是自带干粮、纯义务劳动的那种,最重要的是不去还不行。

这种徭役,是朝廷摊派给老百姓的强硬指标,一到日子口,不管你家里忙还是不忙,都要按人头去给朝廷免费干活。

如果不想去怎么办,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家里出个秀才。

只要家里有人考上了秀才,就可以免除包括秀才本人在内的两个男劳力的徭役,也就是说,在别人被迫辛苦劳作,且没有工资的时候,秀才却可以在家里悠闲自在。

另外,秀才还可以免缴公粮。

要知道,古代的粮食历来短缺,老百姓一年忙活到头,大部分的收成都交给了官府,留给自己的所剩无几,如果赶上灾荒年,一个弄不好就会饿死人。

但家里要是有秀才的话,那么恭喜你,这份公粮就不用缴了。

还有,秀才见到县太爷,不用像平民百姓那样磕头下拜,并且县太爷不仅不恼火,还得对他客客气气的。

哪怕是秀才犯了法,官府也不能随便将其抓来审问,更不能对他用刑,即便是想打秀才,也得上报省级官府,并革除秀才的功名之后,才能对其用刑。

这样看起来,秀才真的算是特权阶级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古代讲究“皇权不下乡”,一般在县级以下的地方上,当地县太爷都会把管理权交给当地的乡绅,而这些乡绅的组成,大部分都是秀才。

这些实实在在的特权,以及可以在地方上有超然的社会地位,是现代的学子能比的吗?

而这还只是秀才,如果上升到举人,那特权就更进一步了。

举人是秀才通过乡试(相当于省考)之后取得的功名,不要以为考取举人很简单,这在古代,是一个难度颇高的事情。

远的不说,大明立国 276 年,满打满算,才一共录取了 11 万名举人。

换算一下,相当于偌大的明朝,每年才产生 400 个举人而已。

而要是平均分配到明朝的两京十三省,那么每个省,一年也就产生不到三十个举人。

如果再往下细分,分配到每个县的话,可能一个县一年都出不了一个,而那些较为落后的偏远小县,有可能十几年都没出一个。

总之,举人在古代,属于稀罕物种,寻常老百姓根本见不到,也正是因为稀少和含金量高,因此,举人的特权较之秀才就更进一步。

以清代为例,一个人中举后,除了具备高于秀才的待遇(比如可以免除十几个人的徭役)之外,朝廷还会发放“旗匾银”,赏赐“鹿鸣宴”,最重要的是,举人已经有了入仕做官的资格。

比如在清初,由于缺乏地方治理人才,清廷经常会从举人中选拔出一部分,授予官职,哪怕最小的官职,也至少是一个知县。

这意思就是说,只要通过了举人的考试,那么这个人摇身一变,就成了地方父母官和青天大老爷了。

这也就是为何范进在中举后,会疯掉的原因。

范进在中举前,只不过是一个人见人厌的可怜虫,但刚一中举,县里的首富就跑来攀关系,又是送银子又是送房子,甚至还不惜和他结拜,目的就是要和范进扯上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范进中了举人,他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质的改变。

并且,中了举人除了享有诱人的特权之外,如果有能力更进一步考上进士,那就成了“天子门生”,人生就更加大不一样了。

至于说科举考试的最顶端,也就是状元郎,自然就更不必说了。

所以,单是秀才、举人就可以在古代社会享受常人梦寐以求的特权,那作为状元来说更是如此,只要不犯什么错,状元混个封疆大吏,或者是内阁高级官员,通常都没什么问题。

如果能力强点,位列三公、封侯拜相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而这些,如今的清华北大学子能拥有和做到吗?

即便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如果你没有参加公考,或者参加了考试没有通过,那么不好意思,学历再高,照样也是社畜一个,顶多是比普通人会多一点选择权。

因此,如果单论仕途,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对比的话,现代的清、北学子,肯定是远远不如古代的状元郎的。

毕竟古代的状元郎,在成功考取功名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同时拥有了光明的仕途和不低的官位,这一点是现代的清、北学子无法比拟的。

不过,要是论知识面的宽窄的话,现代的清、北学子要比古代的状元郎强。

古代的科举考试,不管在哪个朝代,基本上都是以文科为主,考试题目也大多出自于儒家经典,也就是四书五经,而考试内容,也基本上从四书五经中挑选。

比如唐朝早期的明经科,明经科三场考试,第一场和第二场,考的是考生对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以及记忆力,只要能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基本上就能过关。

而第三场,虽说考的是考生的分析、评论能力,但考题也基本上是从传统经典中挑出来的,哪怕是在唐朝中后期,科举考试经过改革后,大方向上还是如此。

另外还有著名的“八股文”,其主要题目也是摘自“四书”之中,只不过考生在行文格式上,难度更高了而已。

当然,这并不是说古代的科举整体难度低,相反,其难度反而更高,为什么呢?因为所能摘取的题目只有那么多,而科举考试自打隋朝就已经存在。

因此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考生面临的是,需要在指定的内容中,如何写出更加妙笔生花的文章,这才是最难的一点。

只不过,也正是因为考试的内容被局限在传统经典这个范围之内,因此,古代科举中的状元郎,其知识掌握的宽度,就较之现代的清、北学子差点。

为什么呢?很简单,我们现代的学生,从小学开始,所接受的教育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等,都是现代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

单凭这一点,古代的状元郎就比不了。

毕竟古代状元的所掌握的知识侧重点,与我们现代所接受的教育大不一样,他们是被局限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不像现代教育这般的种类丰富。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说古代的状元郎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及现代清、北学子的知识面宽的原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现代学子知识面宽,就能轻松考取古代的功名了,毕竟接受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

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是现代拥有汉语言博士学位的人,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体系下,想考取一个状元那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甚至进士和秀才都不太容易做到,顶多考上一个秀才。

就算按照古代科举考试的模式,对现代的学子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让其也参加和古代一样的科举,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也是铩羽而归。

因此,拿古代的状元郎和现代的清、北学子对比,本身就不具备可比性,两者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考试的模式、内容均不一样,所以就不能说谁比谁厉害,如果真的要比,论社会地位和前途,那古代状元郎要比清、北学子强太多,而要是比知识多样性和宽度,那状元郎不如现代学子。

【2】、来自网友【老张谈话】的最佳回答:

古代科考三年一次,从科考诞生以来,一千三百年总共也就才七百多个状元郎,清华北大一年招考一次,每年都有差不多六千个考进去的,所以你觉得谁更厉害?

毫不夸张的说,就拿书法来说,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随便挑出来一个都能当书协的理事会长,人家写的字比你印出来的还要好看

给大家看一下古代状元郎的真迹

看到了吗,古代的状元郎真的可以说是文曲星下凡,写的一手好字是最基本的,除了这些,人家大脑里装的全是实打实的知识

熟读【四书五经】、【周礼】、【礼记】、【春秋左传】、【论语】这都是最基本的,而这些书哪一本是正常人能熟读下去的?人家能做到你随便讲一段,他都能给你讲是在哪一章,哪一段,并且给你详细的讲解注解

清华北大的学子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确是很厉害,最起码在智商来说高出我们一大截,但是古代状元跟这些学子相比,那状元就是他们天花板的存在

古代科考每三年一次,一次就十几万人,而状元只有一个,十几万人里挑一个第一,你觉得是谁更厉害呢

古代科考的时候是宰相或者尚书在考场亲自看着学子考试的,现代学子有这个待遇,中了状元后还会受到皇帝的亲自接待

有些状元运气好的会直接被招做驸马,皇帝把公主嫁给他还感觉是公主的福气,还有好多状元在中举之后直接就可以当官,你现代人有这个本事?

明朝有个叫赵秉忠的状元郎,中了状元后直接就当了翰林院修撰,后面一路升到礼部侍郎,最后官至礼部尚书

给大家看一下他的状元卷是怎么写的

图片比较模糊,感兴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他,他的状元卷也是唯一保留下来的,他的卷子精辟的阐述了对吏治,治国,人文,军事,民生的各种见解,他的文章连皇帝看了都说好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古代状元大多数都是靠死记硬背的,但是我告诉你,的确靠死记硬背没错,这是熟读文章的最好办法,但是这样最多只能考到秀才,绝对考不到状元

从会试过后,朝廷就不单只注重表面功夫了,考到进士后更注重的是才华,你想在那么多人还靠死记硬背考状元,你觉得可能嘛?没有真材实料能被皇帝看上嘛?

古代人考中状元后不仅会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还会得到一块这样的牌子,你有了这块牌子,哪怕你没做官,以后见到当官的也不用下跪,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制度下,见官不跪那是很厉害的了

总结:古代状元郎比清华北大的学子牛批多了,清华北大一年有几千人考进去,而状元郎一千多年才七百多个,所以你觉得哪个含金量更高?

最后说个小故事,唐朝末年有个叫黄巢的人因为没有考中状元郎,落榜后他就造反把唐朝给灭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