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为什么志愿军会伤亡1万多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7 11:38:23 11次浏览

关于问题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为什么志愿军会伤亡 1 万多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凯撒历史屋】的最佳回答:

中国陆军和美国陆军永远都不会忘掉,1952 年 10 月 14 日这一天。那一天炮火过后根本不可能散去的硝烟和石屑粉末遮蔽了整个天空,以至于让参加过第 1 天战斗的幸存者都以为是个阴天,其实那一天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范弗里特为了迷惑中国将领,直到 10 月 16 日他还在搞了场两栖登陆作战演习放烟雾。以至于当上甘岭之战打响三天后的 17 日夜里,志愿军将领秦基伟还在日记中猜测美军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

而上甘岭上的第 1 天,被坑道中熬过第 1 天炮击的志愿军战士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天炮火的猛烈程度,那就是“地狱”!!!

美军的 320 门大口径火炮和 27 辆坦克,同时向上甘岭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猛轰,平均每秒钟就有 6 发炮弹落在志愿军两个连队的阵地上。弹落处,石片翻飞,钢片如雨。而天上则是美军完全掌握制空权,100 多架轰炸机下死劲的轮番轰炸。重磅炸弹将花岗岩炸得粉碎,凝固汽油弹烧得山头烈焰冲天,日月无关。

仅仅一天功夫,上甘岭山头就被整整削去了两米,平日坚硬的石头山被完全炸成了石屑山,往日用钢钎都打不动的岩石,一脚踩下去就直没膝头。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上甘岭仿佛是一条被狂风骇浪拍打着的随时都会倾覆的小船。

而此刻隐蔽在坑道中的所有志愿军战士都被震得满嘴鲜血直流。一个 17 岁本来正在睡觉的小战士,永远都没有再醒过来,他被活活震死了。

1952 年 10 月 12 日凌晨 4:00,美国人蓄谋已久的“摊牌行动”终于亮出了底牌!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美韩军一口气投入了 7 个步兵营,18 个炮兵营和 200 余架次飞机,对付上甘岭上区区志愿军两个连又一个排。光炮弹就消耗了 30 万发,航弹更是投下了 500 余枚之多。

按照美军指挥官范弗里特的想象,以如此多的兵力和如此狂暴的火力,顶多只用 5 天就可以拿下这两个小高地,而伤亡顶多也就 200 人左右。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到最后他会在上甘岭填进去整整 27,000 条美军性命。而接下去的 43 天,这两个小高地将没有片刻宁静,上甘岭一战也将是他戎马生涯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惨败。

美军炮火急,志愿军手里的也不是烧火棍,仅在第 1 天的战斗中,两个志愿军连队就打掉了 45 万发子弹,近万枚手雷手榴弹,将站前储备弹药几乎消耗殆尽。外加十挺机枪,62 支冲锋枪,90 支步枪被打坏。几乎占到两个连队全员装备的 80%以上。当日战况之激烈,可想而知。这一天,中国军队伤亡 550,美韩军则在阵地前丢下了 1900 人的尸体。

打到第 3 天,上甘岭上志愿军已有 15 个连队投入争夺战,歼敌已近 5000 人,小高地上血流成河血,尸积如山,而这个时候上甘岭之战才刚刚开始拉开序幕。在摸清了范弗里特的意图后,志愿军的十五军主力和军属炮兵全都调往上甘岭方向。

打到第 4 天,战况越来越惨烈。双方士兵就在这两个小阵地上,来回冲杀。打到最后就是惨烈无比的近身白刃战。劈掉骨头的“咔嚓”声,刀刀入肉的“扑哧”声。狂怒的狂吼声,垂死的惨叫声在阵地上响成一片。不断有中国士兵拉响手榴弹爆破筒与蜂拥上来的美军士兵同归于尽。阵地一天几易其手,满地都是血乎乎的尸体和残肢断臂。

固执的范弗里特怒火冲天,没想到只准备伤亡 200 人的仗,没几天就已经达到了伤亡五六千人,而这两个小小的山头还在中国军队手里。这个美国老军人的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遭遭到中国军人的空前打击。他不断的跑上前沿指挥所,不断下令,几乎所有的命令都只有两个字:进攻!而对面三兵团司令王近山得知范弗利特在亲自指挥进攻的消息时,冲上指挥所山头大叫:范弗里特啊范弗里特,这次要叫你知道老子的厉害!

战至 10 月 19 日,志愿军 44 门重炮和 24 门喀秋莎火箭炮一起怒吼,15 军第 1 次大反击开始了。占领了地表阵地的美军被炸得血肉横飞。三个连队的志愿军战士攻势如潮,进展迅速,20 分钟就夺回了地形简单的 537.3 高地。而地势相对复杂的 597.9 高地则打成了一片血海。年仅 19 岁的苗族战士龙世昌拖着炸剩下的腿,拼命爬上一个疯狂喷涂火蛇的大碉堡网,往射孔里塞了根爆破筒,地堡里的敌人往外推,龙世昌用胸膛抵住爆破筒,使出最后的力气往内压,一声巨响后,他和地堡内的敌人,什么也没有留下。

一个名叫黄继光的士兵拖着已经流干鲜血的身体,扑向高地上最后一个敌人地堡的枪眼。当地堡被攻克时。黄继光的连长惊异的发现,黄继光身上扑上地堡前的 7 处弹伤没有一处流血,连地堡前都没有一丝血痕,作为英雄战士身上的血在最后一扑前早已流干了,按医学理论,他的肉体已经死亡了,他是完全靠意志力和使命感完成这惊天动地的壮举。

迄今为止,中国军队只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这两名基层官兵荣获了“特级英雄”这种最高等级荣誉。直到今天,这支英雄的连队,在每天晚上点名时,连长都会首先呼喊:黄继光,而全连战士都会气壮山河的回应:”到”!。

仅在黄继光牺牲的大反攻之夜,志愿军就上报杀敌 2500 人,第 2 天志愿军一个观察所发现,仅在 597.9 高地正南面的山沟里,美国人一次就拉走了 30 卡车的尸体。

当时的一名美国记者沃尔逊,惊恐地向国内报道了他看不到的景象:一个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美联社记者伦多夫报道,那些出发时兵员齐整的部队,回来时只剩下几个少的可怜的残余,那些最精干最勇敢的军官们,看到这样惊人的损失都哭了起来。

一个美国俘虏一脸沉痛的告诉志愿军,联合国军参战的 18 个营里,美军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最能打的荣誉团队十七团第 1 天就伤亡过半,有的连只剩下一个少尉。

在这次惊天动地的大血战中,在只能放两个连的高地上,中国军队先后投入了两个精锐野战军的 9 个团,以及 2000 名新兵,11 个炮兵营,一个火箭炮营,共 4.3 万余人。而所谓的“联合国军”,则一口气投入了步兵 10 个团,空降兵一个团,共 11 个团两个营,共 6 万余人,中国军队阵亡 7100 余人,伤 8500 余人,以此为代价,歼敌 2.5 万,其中美军 5200 余人,敌我阵亡比为 1.6:1。合计双方共投入 10 多万人,在一块长仅 2700 米,宽仅 1 千米的狭小地域内殊死搏杀,在 43 天内有共 4.06 万名士兵倒在这片 2.7 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堪称二战之后一场不折不扣的“绞肉机之战”。

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就以名震世界。在那些天里,西方媒体上全是上甘岭的新闻,“朝鲜战场中的凡尔登”,“美军兵力无法填满的无底洞”,“用原子弹也不能把上甘岭上的中国军队消灭光”,从此美军打心眼里承认中国军人的勇敢毅力和战术都是超一流的,美国军队从此视中国军队为最强硬的对手,直到今天,美国军事学院教科书中唯一的中国战例就是上甘岭战役。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 70 周年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时刻不忘历史,不忘这些为了共和国而浴血奋战的勇士们,没有他们舍身忘死的战斗,就没有今天的恬静美好的生活!

##以史为鉴,以史为思,以史为炬##,欢迎关注@凯撒观天下 ,期待您的点赞,评论,转发!

【2】、来自网友【七休先生】的最佳回答:

从上甘岭开始,美国人才真正认识了中国人!——引一句外媒评论朝鲜战争的文字,来为本篇文章做序。


那么,上甘岭战役究竟惨烈到了何种地步?中国军队到底给美军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面对着武器装备比自己高出一个维度的美军,志愿军又是怎样反败为胜的?为什么说这场战役是中国人的国魂之战?

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接下来便让我们一起穿越六十多年前,走进这个弹片横飞,遮天蔽日,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的——上甘岭战场。

上甘岭战役现场

美国人准备玩一把大的!

1、美国人坐不住了。

1952 年 10 月,这已是美国人踏入朝鲜半岛的第三个年头。入侵朝鲜的“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因作战不力已被撤职回国,中朝军队也越来越明显地掌握了地面战争的主动权。同时,美国杜鲁门总统临近大选,而国内民众对这场伤亡巨大却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战争越来越抵触。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与中朝在谈判桌上僵持一年之久的美国坐不住了。于是他们准备直接玩一场大的!

麦克阿瑟

2、代号为“摊牌行动”的军事计划。

为了扭转战场颓势,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增加自己在谈判桌上的筹码。美军内部通过了一个代号为“摊牌行动”的军事计划,意味着要梭哈的意思。

摊牌行动由美军著名的“山地战专家”、“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范弗里特策划并指挥。范弗里特对这次行动寄予厚望,他说这是 1951 年秋季以来最大的一次攻势,可“一举扭转当前战局”。

范弗里特的计划,就是要集中美军目前弹药库存能提供的

最大火力

、空中力量能给予的

最大支援

来向中国军队防守的上甘岭高地发动进攻,夺取上甘岭高地后,就能由此向志愿军中部战线的咽喉要点、朝鲜中部平原的屏障五圣山展开攻势。

考虑到美军有充足到令人发指的弹药、猛烈的炮火,还有不间断的空中支援,于是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预估:应该不会超过 6 天、伤亡不超过 200 人就能成功达成计划目标。于是克拉克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范弗里特的这个计划。

1952 年 10 月 14 日,美军调集数百门大口径火炮,另加上坦克、飞机的支援,发起了对我志愿军防守阵地的猛攻,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

我们先透过下面这几组数据,来非常具体的直观感受一下,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了何种地步。

1、炮火激烈程度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

志愿军防守的上甘岭阵地一共有两个山头高地,这两个高地的面积加起来才 3.7 平方公里。而美军为了进攻这么大点的一共地方,就一共投入兵力超过 6 万人,调集大炮 320 余门,坦克 170 多辆,出动飞机 3000 多架次。

此役中,美军共对这 3.7 平方公里的阵地倾泻了 190 多万发炮弹、5000 多枚炸弹,高峰时平均每秒钟就达 6 发,平均每平方的公里土地上就有 76 枚炮弹爆炸。致使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 2 米,土石被炸松 1-2 米。整个表面阵地真正成为了一片焦土。

同样,志愿军在这次战役共发射了 40 余万发炮弹,消耗弹药 5500 多吨,平均每天就要消耗弹药 128 吨。这种消耗量在中国战争史上极为罕见。

堆积如山的炮弹弹壳

2、伤亡之惨烈远超美军以往之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有一场著名的硫磺岛战役,美军在此役中产生了伤亡率为 32.6%的巨大伤亡,这是美国人认为伤亡率最高的一次战役。正是这样巨大的伤亡率让美国人感到害怕,最终才促使了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决定。

但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的伤亡率达到了多少呢?是恐怖的 40%甚至以上,伤亡人数高达 25000 余人,几达全军人数的一半。

同时,中国志愿军的伤亡总人数为 11500 人,其中阵亡 4838 人,伤 6691 人,伤亡率约占 25%。

使美军伤亡惨重的硫磺岛战役

3、战斗激烈至一天之内阵地几度反复易手。

上甘岭战役一共打了 43 天,在 43 天内阵地五十多次易手,双方得而复失,失而复夺,反复争夺阵地多达 59 次。

每一次的阵地易手都伴随着天翻地覆的炮击和天昏地暗的拼杀,阵地上尸横遍野,整个高地都被鲜血染红。由于战场地域狭窄,最多只能展开两个营的部队,双方只能采取逐次增兵的战术,一个营一个连,甚至一个排一个班的投入作战,一对倒下之后另一队马上递补,前赴后继。

最后,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 多次冲锋,最终守住了阵地,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那么,在当时美军的炮火猛烈到连山头都被削低两米的情况下,志愿军到底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在美军的武器装备几乎高出自己一个维度的情况下,志愿军又是如何取得最终胜利的?

其实,这也是战役结束后,美国乃至全世界人们心中最大的一个问号。接下来请看下文。

志愿军到底是如何取胜的?

1、先说志愿军为何能在美军猛烈的炮火中生存下来。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采用了一种极为简单却又极为有效的防御战术,叫做反斜侧坑道战术。所谓反斜侧坑道,就是在背向敌军的那一面山坡挖掘坑道,依托坑道来最大限度地躲避美军炮火,减少伤亡。

据参战老兵回忆,当时上甘岭在战前就挖了一年多的坑道,其中最大的一个主坑道长近 80 米,高 1.5 米,宽 1.2 米,左右各有一个叉洞,顶部是厚达 35 米的石灰岩。这分明就是翻版的地道战呀!

在战役一开始,美军炮弹倾盆大雨似的向上甘岭高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志愿军战士正是靠着这样的坑道战术有效地减少了伤亡。

一开始美军一直困惑不解,为什么竟然有人能在这样猛烈的炮火中幸存下来?直到美军持续轰炸的第四天,他们才发现志愿军在地上挖有坑道。在派了一个中校参谋外加几名精干侦察兵前往核实后,美军才终于弄明白了这个问题。

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

2、志愿军的

作战方式

让“山地战专家”范弗里特一筹莫展。

坑道战术可以用来躲避敌人炮火,也可以用来神出鬼没地向敌人发动袭击,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洗礼的志愿军将士们当然深谙此道。

美军因为有武器装备上的碾压优势,所以从战役一开始就完全是沉稳有条的教科书般的打法:先用猛烈炮火进行地毯式覆盖,然后再用步兵推进肃清残敌占领阵地。

但令范弗里特没有想到的是,这支中国军队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们早就挖好坑道躲避炮火,在美军猛烈的炮火过后,躲避在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又爬出坑道与美军混战。

纵使范弗里特知道了志愿军的坑道秘诀,但他依然毫无办法。美军曾尝试过对坑道入口用无后坐力炮抵近射击、用炸药包爆破、向坑道投掷手榴弹等等。每当情况危急时,志愿军就从后方发射炮弹对阵地进行轰炸,使正在破坏坑道的美军死伤惨重。

而到了晚上的时候,坑道部队就组织小分队出击,四下炸地堡、暗杀哨兵,向美军发动夜袭。搞得美军草木皆兵,夜不得宁。

就这样,在这数十天的战斗中,中国军人发挥出极高的战斗素养,坚韧而灵活,将坑道战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再加上志愿坚定的战斗信念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使得美军在高地的反复争夺战中根本无法完全占领高地,被死死地钉在了上甘岭。

3、志愿军以惊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信念,打赢了战争,也打出了中国国魂。

在今天,位于湖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部,士兵们每天在操场集合点名的时候,连队指导员都会第一个呼喊一个名字“黄继光”,马上下面的所有战士们就会齐声大喝“到”!声音划破长空,气壮山河。这就是上甘岭战役中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的部队,这便是黄继光为部队带来的军魂。

美国人至今都无法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意志和信念促使了如黄继光在内的中国军人发挥出如此坚韧而顽强的战斗力?

上甘岭战役之前的这 100 年,中国军队不是这样的呀!鸦片战争中,英国一两万人的军队就将数十万清军杀得丢盔弃甲;八国联军一万余人就敢在中国腹地大杀四方,还把京师都端了;日本侵华时,中国三十万东北军一枪未发,将百万平方公里国土、三千万同胞拱手让人……

这 100 年以来,太多太多的战役都记录着中国军队的不堪一击。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刚开始时,没有人会认为中国军队可以和世界第一强军美军交手,当时的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甚至狂妄的叫嚣“这将会是一场屠杀。”

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美国人的认知,一次又一次给予美军极大的震撼。直到上甘岭战役,这种震撼直接达到了高潮!下面,我们来就看一看志愿军战士们在战斗中都给了美军怎样的震撼。

志愿军战士

用自己血肉之躯充当电线的——牛保才。

志愿军的电话线被美军炮击摧毁,无法联络上指挥部。身为电话班副班长的牛保才冒死前去查线,把随身携带的一大卷电线用完后,便用自己的身体连通了线路,也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换来了三分钟的宝贵通话时间,正是在这三分钟内,指挥部传达了作战部署。

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机枪眼的——黄继光。

在与美军反复进行的阵地争夺战中,有次志愿军被美军在山头的一个集团火力点压制住了,要攻上山头就必须拔掉这个火力点。黄继光挺身而出,在炸毁几处火力点后弹药用光,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美军最后的一处地堡射孔,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冲锋扫清了道路。

还有双腿被打断却依然坚持指挥战斗,在最后一口气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

还有电影《英雄儿女》中大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主人公王成的原型王万成,在全班战士因防守高地伤亡殆尽时,他毫不犹豫的拉响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还有……太多太多,在这 43 天里,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 38 位之多!

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韧不屈的顽强,使得上甘岭成为五六十年代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的精神也成为了一代人学习的榜样。同时,也给了美军极大的震撼!

那么,到底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志愿军战士有如此顽强的战斗意志呢?

朝鲜战争对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来说,是一场什么战争?他们来到朝鲜半岛上肆意践踏和屠杀,同时还派军机侵入中国领空进行轰炸,这是不折不扣的侵略战争。

而对于中朝军队来说,这是保家卫国的战争,身后既是家,就是对自己给予重托和厚望的国家和人民,所以必须誓死以战,保卫家国。

正是靠着这样最真挚最朴素的爱国情怀,靠着绝不负祖国人民信任的信念,志愿军战士们才有了那超出美军想象的顽强战斗意志!

节选记录朝鲜战场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一段文字,便可一窥志愿军战士们当时那真挚到让人泪崩的爱国情怀——

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结语。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摊牌行动”,给了敌人沉痛打击,也让美国人意识到在战场难以取得胜利,最后只能回到谈判桌上来。

此战不仅奠定了朝韩以“三八线”为分界的南江北界,还换来了东亚地区几十年的安定与和平。不仅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还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国魂。此战之后,让全世界都意识到,原来中国真的是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