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明代夺门之变那晚,于谦在干什么?为何不阻止这场政变?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8 17:37:37 6次浏览

关于问题明代夺门之变那晚,于谦在干什么?为何不阻止这场政变?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华英雄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夺门之变讲的是明代宗朱祁钰在病重之际,石亨、徐有贞串通宦官曹吉祥,在孙太后的默许下,带兵潜入长安门,由曹吉祥做内应,打开宫门,进入南宫,迎接太上皇朱祁镇复位。群臣早朝时,发现龙椅上坐着的竟是太上皇,惊恐万分,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太上皇复辟了!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参拜。朱祁镇就这样重新登上皇位。这个事件史称夺门之变,也称南宫政变。

夺门之变发生时,于谦的官职是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行首辅之权,可以说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于谦在兵部尚书任上,还进行了一项军事改革,从原来的三大营中挑选精锐,组建团营,训练出了一支十分精锐的皇家禁卫部队。按道理说,于谦有足够的条件获取政变的预谋,也有足够的能力阻止事变的发生。可是,政变发生前后,于谦什么也没有做,反而坐以待毙,最终以谋逆罪抄家问斩。

于谦明明是有能力阻止明英宗复辟的,那他为什么无动于衷呢?究其原因,还得从当时的特殊情况来说起:

明代宗当上皇帝是在特殊情况下无奈的选择。但对于坚守皇统、让皇位重回明英宗一脉,于谦是有所期待和做出过努力的。所以在朱祁钰病危之际,朱祁镇复辟重回皇位,他没有理由反对。

土木堡事件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瓦剌太师也先率军攻打北京,借机要挟敲诈大明王朝。朱祁钰临危受命,被于谦等大臣们拥立为皇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当皇帝后,于谦发动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大军,朱祁钰也由此坐稳了皇帝大位。朱祁钰在位八年,没有太监弄权、也没有奸臣当道,政治清明,国家安定,气象一新。在于谦等忠臣的辅佐下,朱祁钰这个皇帝当得还真不错。

可是在朱祁钰废立太子的事情上,于谦是有不同看法的。在朱祁钰坐稳皇位后,废掉原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于谦当时极力反对。于谦认为,朱祁镇虽被尊为太上皇,但皇统未变,太子还是合法的太子,皇位最终回归英宗一脉才符合皇明祖训。

可是,朱祁钰坚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偏偏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不争气,立为太子仅一年就不幸夭折。按道理说,在朱见济死后,朱祁钰膝下无子,应该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了吧,可是朱祁钰不甘心,认为自己再努把力,还会有诞下皇子,所以一直让太子之位空悬。直到他病危之际,也没有盼来儿子。由此引发了大臣们对大明王朝国本的担忧,也让石亨、徐有贞等人有了不轨之心和可乘之机。

所以,在明代宗朱祁钰病危且未立太子之际,于谦对于朱祁镇复位,大明朝的皇位重回明英宗一脉,他没有理由反对。

于谦的忠诚,不是简单地对某一个皇帝的忠诚,而是对整个大明王朝的忠诚。于谦的忠诚,不是基于个人私利的狭隘的忠诚,而是对天下安定、百姓富足、皇统稳固、国家太平的忠诚。不管谁当皇帝,都是大明朝的皇帝,所以他没有理由反对。

于谦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他生性耿直,快人快语,忠诚无私,勤勉干练。永乐大帝朱棣十分看中于谦的才干,交代太子朱高炽要好好培养、好好历练。但朱棣有一个心病,他的皇位是靠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儿手中夺来的,所以他十分在意大臣们对靖难之役的看法。有一次,朱棣问于谦:如今永乐盛世,天下大治。可是还有一些文官谏臣仍然暗地里骂我得位不正。于谦,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于谦知道朱棣出的题是个容易掉脑袋的题,但他也没有含糊,直接说:太祖把皇位传给建文,是铁的事实,无法篡改。朱棣大怒,又问:既如此,那你为何还考我的进士,做我的官?于谦也不惧怕,反而接着说:我中的进士,是大明朝的进士。我做的官,是大明朝的官。朱棣气得想杀了于谦,转念一想又觉得于谦的话有大格局,所以也没有计较。

在于谦的心里,他首先效忠的是大明王朝,皇帝只是大明王朝的守门人。所以,在朱祁镇被俘时,他第一个提出来另立皇帝。而当朱祁镇复位时,虽然皇帝换了,但大明王朝仍然是大明王朝。再加上朱祁钰病危且没有太子,太上皇复位又有何尝不可呢?

所以说,于谦的忠诚首先表现在对国家的忠诚,是一个种大格局的忠诚。当他看到朱祁镇重回皇帝宝座时,眼前的皇帝还是大明朝的皇帝,天下还是大明朝的天下。那么他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实际上,夺门之变发生后,于谦就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他也十分坦然地接受这个结局。

他是有能力、有机会去阻止夺门之变的。可他清楚地知道,阻止和镇压夺门之变,会有一场更大的流血牺牲,会有一场更大的朝局震荡。对大明王朝最好的忠诚奉献,就是牺牲自己,以最小的代价让大明王朝皇统延续。

死是忠臣成就名节的最好方式。岳飞如此,文天祥如此,后世的袁崇焕亦如此。于谦对自己的清白有信心,对自己的人品有信心,对自己的忠诚有信心,就正如他的诗里写到的一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来自网友【太宗悦史】的最佳回答:

于谦,一位对于明朝有再造之恩的大臣。“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精锐尽失、皇帝被俘、人心惶惶,呈现出一副亡国之相,与北宋“靖康之耻”前夕何其相似。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谦一人力挽狂澜,招各地兵马入京拱卫京城,面对气势汹汹的蒙古骑兵,于谦丝毫不惧,将兵马列于城门之外,誓与北京城共存亡。

战场上往往越怕死的人,越容易死,而越不怕死的人,越不容易死。当时的明军每一个士兵都抱有与国家共存亡的决心,众志成城,并肩作战,将前来侵犯的蒙古骑兵悉数打回草原。

作为北京保卫战的主要负责人,于谦得到了当时最高的荣誉——少保、蟒袍、宝剑。虽然这三样东西并不比封侯来的痛快,但是从这三样东西就可以看出于谦是当时满朝上下最显赫的一位大臣,没有之一。

于谦有大功于社稷,按道理来说,像于谦这样的大臣应当会善终,但事实是于谦并未善终,而导致于谦并未善终的源头是“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景泰帝朱祁钰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卧病在床,按照规定,到了这个时候他是要亲自去主持郊祀的,但很明显这时的他已经无法亲自去主持。

皇帝虽然卧病在床,但是郊祀一定要干的。朱祁钰找来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武将石亨,叫他代替自己主持郊祀。

石亨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小人,他看到朱祁钰病殃殃的样子,知道朱祁钰活不了多长时间,如果说朱祁钰一去世,那么继承皇位的将有很大的可能是被囚禁于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之子朱见深,因为朱祁钰并没有儿子。现在有一个机遇就摆在面前,如果说发动政变,趁着朱祁钰尚未驾崩,朱见深尚未被复立为太子,将朱祁镇从南宫中解救出来,那么定能成为取代于谦的一代重臣。

石亨说干就干,当即与死党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太常卿许彬商讨对策。许彬年事已高,不想参与其中,向石亨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善于各种阴谋诡计、天文地理,叫徐有贞,是副都御史。

许彬向石亨推荐的这个徐有贞的的确确是个搞阴谋的人才。石亨找到徐有贞,向他解释来找他的缘由后,他当即问石亨:“朱祁镇知道你们的计划没有?”

石亨回答:“朱祁镇不知道。”

徐有贞略有鄙视的说道:“必须要得到朱祁镇的同意,计划才能顺利推行。现在当务之急就是看朱祁镇的意见,看他是否同意,在没有得到朱祁镇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动手风险太大,要知道这可是政变,一朝失足,九族都有可能没命,马虎不得!”

石亨倒吸一口凉气,读书人想的就是周全。

正月十四日,徐有贞来到石亨的家中,询问有没有得到朱祁镇的同意,石亨回答朱祁镇已经同意。

其实朱祁镇根本没有不同意的理由,这些年他已经受够了自己的这位弟弟,再怎么说自己也是太上皇,可是自己的这位弟弟朱祁钰待自己却如同囚徒,将自己锁在南宫当中,不得出入,最可恨的是连南宫中的树都给砍了,一到夏天就好像待在烧猪炉中一样,更可恨的是连平常的生活日用品都是能给少一件就给少一件。

七年的憋屈生活,朱祁镇早就想反抗,但是奈何没法反抗,现如今反抗的机会降临,只要朱祁镇是个正常人,就会抓住这次反抗的机会。

正月十六日晚,夺门之变必须开始实施,因为于谦找到商辂起草了一份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奏折,如果说十七日早上不出现意外,这份奏折将会送到朱祁钰的手中,朱祁钰一旦答应的话,那么夺门之变就得胎死腹中,朱祁镇怎么样都不会跟自己的儿子抢皇位。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张軏利用边境警报的消息,将一千人混在内城守卫军中,从长安门混入内城,紧接着再把长安门关上。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徐有贞为了表明破釜沉舟的决心,要么一举成名,要么死无葬身之地,将长安门的钥匙扔到阴沟里。

囚禁朱祁镇的南宫接近长安门,没过一会儿,石亨一行人就到达南宫门前,但是由于南宫门的锁被灌入了铅,根本打不开。徐有贞吩咐一些人跳墙进入南宫内,另一些人用木头冲击,合力打开南宫的门。

南宫的门一开,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当即跪在朱祁镇面前,大声呼喊:“请太上皇复位!”紧接着就将朱祁镇扶到到轿子当中,往目的地奉天殿(上朝的地方)走去。

走到东华门时,石亨一行人发现了问题,那就是东华门身为内城当中最重要的一扇门,他们并没有钥匙,更加不敢强攻,一旦强攻,将会引来多于他们数倍的守卫军,到时候必死无疑,他们一个个只能站在附近跺脚。

关键时刻朱祁镇大喊一声:“我乃太上皇,赶紧开门!”守卫军毕竟是守卫军,太上皇在外怎敢不开门,城门一开,众人欢呼雀跃,因为胜利已经来临。

第一、朱祁钰已经奄奄一息;第二、朱祁镇是除朱祁钰之外,最亲近明宣宗朱瞻基的血统,当时的天下是家天下,朱祁镇复位,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于谦当时在哪,他为什么不阻止夺门之变的发生?

于谦是北京保卫战的主导者,又身为兵部尚书,如果说于谦提前知道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要发动政变,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于谦手中有权,朝中有威望,而且又是皇帝朱祁钰最亲近的亲信,任他石亨、徐有贞、曹吉祥有天大的本事都翻不了天。

但可惜的是,“夺门之变”发生的当天晚上,于谦并没有事先知道(朝中没有党羽,耳目就是这样),所以也就没有做出任何措施,跟往常一样在家睡觉。“夺门之变”宣布成功的那一刻,于谦正拿着那份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奏折,与众大臣一块站在宫墙下等待上朝。

于谦万万没有想到等来的不是朱祁钰,竟然是朱祁镇。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为什么要杀于谦?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杀于谦的罪名是“迎立外藩”,但事实是于谦并没有动过迎立外藩的念头,只是动过复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的念头。

于谦虽然没有动过这种念头,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用“意欲”为名,在朱祁镇的撑腰下,将于谦处斩。

“意欲”是一个很有趣的词,这个词的意思是:你虽然没有做,但是你想过,与秦桧的那句“莫须有”有的一拼。

于谦这辈子坏就坏在太过于“清澈”,善于谋国,不善于谋己。

北京保卫战过后,于谦虽然是最主要的功臣,但是得到的却只是荣誉,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而身为于谦手下的石亨却得到了“侯爵”,可以世代不愁吃喝。

石亨心里过意不去,你于大人才是立功最大的人,但为什么受益最大的却是我呢?石亨打算帮于谦一把,在朝廷上向朱祁钰进言,保举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官。

石亨万万没有想到,他保举于谦的儿子,于谦竟然站出来怒斥他,说他以权谋私,应当惩罚。石亨火冒三丈,我保举的是你的儿子,你竟然站出来怒斥我,还要罚我,行,于谦,我记住你了!就这样于谦得罪了石亨。

徐有贞原名叫做徐珵,是“土木堡之变”后主张南迁派的领导人物,后来北京保卫战在主战派于谦的指挥下以成功告终,而此时主张南迁的徐珵一上朝就被众臣嘲笑,戏弄,称为“胆小鬼”。

徐珵知道由于自己在“土木堡之变”后主张南迁,现如今在每一位同事的脑中都已经留下不好的印象,想要升迁几乎不可能。为求升迁,徐珵只能去求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导致他被众臣嘲笑戏弄的于谦。

于谦是个正直的人,他并没有因为徐珵当初主张南迁,就看不起徐珵,而是答应帮徐珵(徐珵他很有本事),亲自到朱祁钰的面前,请求朱祁钰升迁徐珵。

朱祁钰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想起这个人不就是当初那个主张南迁的那个人吗?理他干嘛?就这样,徐珵的升官梦彻底毁灭。徐珵并不知道内幕,认为于谦是个两面派,一面答应自己,一面又不拿自己当一回事,暗暗的记下这笔账。

郁闷的徐珵决定改名将名字改为徐有贞,毕竟当时朝上的大臣那么多,皇帝朱祁钰不一定会认得自己。

石亨、徐有贞记恨于谦的理由都很正常,没有那么低下,而太监曹吉祥记恨于谦的理由非常的低下,将太监丑陋的一面全部展现出来,他记恨于谦单单只是因为于谦太过于受宠,眼红、嫉妒。

结语

于谦是一个能臣毋庸置疑,但是对于他的同事而言,他却是一个异类。身为当时最显赫的人物却从不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公公正正,最能体现出于谦两袖清风的是,他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如果说于谦能够稍微学一学后来的张居正,多多少少沾点圆滑,估计就能够善终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