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何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再与大清发生战争?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9 05:22:23 6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何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再与大清发生战争?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泸州小本】的最佳回答:

其实,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中日甲午战争前,英国不但不想与大清发生战争,也不想(暂时还没打主意)瓜分清王朝,而是选择扶持清王朝,特别是从军事上武装清王朝!

根本原因只有一个,英国需要清王朝在东方拖住(制衡)俄罗斯!

这是英国的一贯策略,因为俄罗斯在欧洲在其他方向扩张得太厉害,与大英帝国产生了冲突,也因为英国的大陆均势策略(平衡战略),英国必须制衡俄罗斯。

至于其他,别人说了,小本不重复,主要还是大清王朝块头较大有些实力,中华民族有抗击外来入侵的光荣传统(外来势力的管理成本太大,必须扶持代理势力),英国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想与清王朝发生冲突,也不想削弱清王朝。

可惜,甲午中日战争,大清王朝败给日本,英国眼看大清王朝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又开始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划分,整个长江流域都被英国“划”去了,还积极参与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别想多了,一切出于利益,服从于大的利益格局!

【2】、来自网友【Mer86】的最佳回答:

因为二鸦之后,大清已经“称臣纳贡”,对英国俯首帖耳,不需要打了。

关于清朝的真实实力,早在乾隆晚年,英国就有所了解。

用马戛尔尼的话说“清朝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看似强盛富庶,实则极其虚弱。英国想要击败它,并不困难。

不过,由于当时英军在尼泊尔与廓尔喀军的交战中,吃尽了苦头。而清军尽然能轻而易举的击败廓尔喀军。

再加上,东方古国很强这一观念,在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力。所以尽管马戛尔尼对清朝的评价很低,但不少英国人对清朝的印象仍然是一个人口庞大,中央集权、制度虽不如西方国家成熟,但没有明显弱点、举国军民万众一心、从上到下如臂使指的古典帝国。

这种对清朝两极化评价的争论,在英国一直持续了近五十年。直到一鸦片战争后,英军用事实证明,清政府确实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才一锤定音。

不过,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发起的战役都是点状攻击,并没有深入中国腹地。其对清政府的虚实,仍然不够了解。

再加上 1839~1842 年,英国第一次入侵阿富汗(英国第一次入侵阿富汗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基本重合)时,吃了大亏,约五千名士兵和一万多家属在阿富汗被当地游击队被团灭。

这导致英国人对深入东方国家腹地作战,心有余悸。所以,英国在威逼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时,要的东西并不多。

除了割地这一条(割让香港岛),让清政府难以接受外。其余条款,都在道光皇帝的可接受范围内。

而也是正因为如此,仅仅过了十几年,英国人就后悔了。感觉当年“拿”的太少,想要重新修订新约。

法国当时也正有此意。英法一拍即合,组成联军陈兵于珠三角,武力威慑清政府。

清政府当然不同意修约了。因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便爆发了。

战争开打后,英法联军起初还很保守。只敢在南方沿海活动,跟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样。

后来英法联军发现,这个大清,貌似跟十几年前没区别,还是一如既往的烂。于是便联合沙俄、美国一起,壮起胆子直扑天津。并攻破大沽口炮台,占领了天津城。

咸丰皇帝听说洋夷陈兵于天津城,并扬言要攻打北京,当即吓尿。慌忙派人去谈判。

最后,谈判的结果便是《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不满意,想重新修约,去掉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

英法美俄觉得自己要的还不够多,也想借重新修约,再敲诈清政府一笔。于是,英法联军再次攻打天津。

这一战,英法联军先输后胜。

先在大沽口吃了亏,然后暴怒,从欧洲调集了 23000 人增援(英军 15000 人),连续在大沽口、天津、通州、八里桥大败清军。

最后,打得清军全军覆没不说,还吓得咸丰皇帝以北狩为名,携后宫佳丽离京,逃往承德避暑山庄避难。

1860 年 10 月 13 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五天后,火烧圆明园。

在占领北京和劫掠圆明园财宝期间,英国人发现——

清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不惜一切代价动员民众与外患死战到底。官僚和民众也与皇帝根本不是一条心

这个大清的实际是情况是:空有四亿人口和中央集权制度。但其实,皇帝对保家卫国没有任何责任感。官僚和士兵亦不愿意为国死战。至于老百姓,就更现实了。既然国不知有民,那百姓也必然是不知有国。四亿中国人里面,没几个人愿为抵御外辱毁家纾难。

什么可怕的古典帝国,扯特么的蛋。大清的虚实,彻底被英国人弄清楚了。

既然弄清楚了底细,那就好办了。

反正,英国也从未想过灭掉大清,只要控制住了清廷,让它给自己当狗,从而间接剥削中国人,一样可以达到吸血的目的。

而既然不妨碍吸血,靠言语恐吓就能解决问题。那干嘛还动刀动枪?费那劲干啥?

所以,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也就有近四十年时间没有再以武力入侵中国了。

值得一提的是,二鸦战争后,清政府只是给英国当狗,并没有给法、俄、美当狗。至少在清政府自己看来,自己与法俄美是平等的邦交国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1874 年,当法国逼迫越南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并照会清廷,通告该约内容,督促清政府承认条约时。清政府的复照是不承认该条约。仍然强调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希望法国不要越界。

一方认为越南是自己的藩属。

一方坚持要吞并越南。

双方谈不拢,只能开打了。这便是“中法战争”的起因。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法国面前也跪下唱征服了。除了放弃越南的宗主权外,还因为与法国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导致西南门户洞开,云南、广西、广东的雷州半岛等地,皆沦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当法国人也拿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后。它也没再打中国了。直到十几年之后,随着义和团的兴起。列强驻北京大使馆被攻击,列强均表示要派兵干涉,它才又与俄美等国,以及英国,再度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总体而言。列强武装侵略中国,目的都是为了利益。它们有的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来,比如英美法;有的纯粹是为了抢地盘,比如沙俄;有的是为了逐步吞并中国,比如日本。

当它们在某个阶段,拿到想要的利益后,自然会停下侵略脚步,

消化既得利益。为下一步的侵略,夯实基础

。这便是列强每每与清政府开战后,要隔段时间再来侵略的原因。

至于腐朽的清政府,记吃不记打。每次出卖完主权后,以为这就完了,没事了,就开始做起千秋大梦了。这样的朝廷,用革命党人的话说——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这样睡不醒的朝廷,怎么能不死呢?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