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到退休年龄时,社保看档案主要看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文博凯犀】的最佳回答:
退休时,社保局审核适龄退休人员职工档案,主要审核一下内容。
只针对企业职工(不包括事业编制单位员工)。
一、审核最早登记表,以确定出生年月日
1、中学生登记表;
2、职工登记表;
3、入团登记表。
**以最早登记表填写的出生年月日为准**。
二、审核最早参加工作时间,以确定视同缴费年限的起始时间
1、上山下乡知青登记表(视同参加工作时间);
2、入伍登记表(视同参加工作时间);
3、企业委培带薪技校生,技校学生登记表(视同参加工作时间);
4、职工(招工)登记表(实际参加工作时间)。
**以最早登记表为参加工作的起始时间**。
注:如果职工档案里有“工龄确认表”,此项不用审核。
三、审核各个年份调资表,以确定工作的连续性
1、各个时期调资表(确定工作的连续性);
2、转入、转出工作单位调出、调入登记单(确定工作没有中断)。
注:如果,职工档案里有“工龄确认表”,这项无需审核。
通常情况下,职工的视同缴费年限已经由原先称为“市级劳动局”审核认定,合格后填写“工龄确认表”,加盖公章后放入职工档案里。
四、审核各个年份调资表,确认特殊工种身份
1、审核各个年份调资表上填写的工种;
2、审核各个时期的转正、定级、考核表,查看填写的工种。
3、查验市安监局发放的特种焊接证;
4、查验特殊工种培训、考核表。
五、确认工程师以上职称
审核职称评定表,市级以上职称改革委员会认定的工程师、副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评定表。
这项根据当地社保政策,有的地方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退休时,计算附加养老金。
六、审核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记录
有的职工是当地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合同制职工,职工档案里有个小红本或者是深绿色的小本,里边记录了历年养老保险缴费记录。
七、审核缴纳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余额
由适龄退休人员到社保局养老保险公司打印的历年缴费记录,并加盖保险公司公章。里面显示截止退休当月为止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数。提供给办理退休人员窗口的工作人员。
除了国家行政单位、军队招录的带薪工作的特殊人才。如:军队招录的网络高手、文体单位招用的特琣生。特点是:带薪工作、带薪学习等。一般是未成年人。
【2】、来自网友【暖心财经说】的最佳回答:
很多人都知道退休要审核职工档案,但是人们并不知道审核职工档案哪些内容?
职工档案,理论上是一套复查的材料,退休时使用的并不多。正常来讲,一份档案应当包括 10 大部分,履历材料、自传材料、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学历职称、职业资格材料、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参加党团的材料、奖惩材料、就业材料、工资材料、退离休材料、出国材料、退职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等。
大多数人并没有形成相应的部分,但就业材料是一个人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关系着人们的退休问题。
退休时,人们首先要确认这个人的出生时间。以身份证号确定出生时间不行吗?真的不行。我国的身份证制度是 1985 年才实施的,而现在退休的人员出生时间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人。拿当时不存在的身份证号作为退休的判定时间,肯定是不科学的。
1999 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处置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施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但是只要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不一致,要以职工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实际上,指的就是职工档案中最早记载出生日期的材料。
第二,要确定是否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的档案材料,主要是当年每年的工资调级表或者劳动部门的审批表等资料。这些材料现在已经基本不再形成了,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特殊工种信息数据库。他是对近年来退休的老职工,确实还是需要结合数据库信息和档案材料记载进行审批的。
第三,审核视同缴费年限。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原国有企业固定工身份的职工,不用社保缴费也可以视同缴费年限,这是其原有退休制度的保障。审核视同缴费年限主要是依据档案材料,比如说职工的入厂时间、审批程序是否合规、入厂的身份等等。非国营企业、临时工都是不能视同的。
第四,查验社保缴费记录。主要是证明职工参加工作的时间是否与社保缴费记录一致。最初我们在将社保缴费记录录入系统的时候,也是社保部门单方面记载,可能会出现系统记载不准确,张冠李戴的情况。当然近年来社保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并不代表以前没有出现这种问题。为了谨慎起见,自然是要查验的。
办理退休主要就是审核这四方面的内容。如果是失去劳动能力提前退休,还需要审核失去劳动能力的鉴定结论书。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参加社保人们的逐渐年轻化,人们的就业档案材料都逐渐转化为信息记录了,比如说劳动合同都可以变成电子劳动合同。职工档案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