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老黑鱼死了,小黑鱼能活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职男小井】的最佳回答:
村里一位 70 岁的长者和我说:见到黑鱼带崽千万不要抓,抓了它小鱼就危险了!大黑鱼生完小鱼后就双目失明了,因无法捕食而活活饿死,这么尽职的父母,我们不该捕食。
有一次和叔叔去钓鱼,路上经过一个水泥小渡口,左右两边都是水域,中间是宽两米的水泥空地,我看到地上有一只大约 2 斤重的黑鱼,就兴奋的捡回家了。
可拿到家后,邻居的大爷也来凑热闹,得知黑鱼是捡的后,他勒令我马上拿回放生了,我问他为何,他神神秘秘,摇头也不回答,只是语重心长和我说:年轻人呐,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这也让我我回想起小时候,到水坝、池塘钓鱼,会远远望见一团黑压压的小鱼,细看在小鱼下方还跟着一两条大鱼,这便是黑鱼带子。
当你尝试把饵料扔过去,却发现它们不会搭理你,反而极其警惕地游开了。在黑鱼带子期间,它们是绝不吃钩,因为它们深知自己肩负父母的责任,一旦被钓走,那么这一群娃都将陷入危险中。
在解答问题之前,想带你来了解黑鱼的一些有趣知识。
关于黑鱼
黑鱼,学名乌鳢,在一些地方也叫乌鱼、蛇头鱼。它们身上深浅交错的花纹,如蟒蛇般绚丽,带着鳞片的头部看起来也很像蛇,所以它们出现自带强大的气场。
这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淡水鱼,成年后体长可达到 30-35 厘米,最长可到 70 厘米,体重可达十斤。它们的力气很大,而且锯状牙齿也非常锋利,可以撕碎大多数淡水生物。
黑鱼是肉食者,以吃其他鱼类为生,它们总是很饥饿,如果有必要它们也会把同类给吃了。
黑鱼和非洲肺鱼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便是强大的脱离水后生存能力。黑鱼的鳃有个小囊,叫鳃上骨,能吸取水中和空气氧气,所以即便含氧量很低的水都能活,甚至离开水都能存活长达 4 天。
平时钓鱼,钓到其他鱼都是要及时放水里泡着,不然很快就死了,但钓到黑鱼则是直接扔岸边,捡回家放入水中仍活蹦乱跳。
但黑鱼也让农民忧愁。它们喜欢大量繁殖,每年 5-7 月是繁殖季节,每次产卵 1.4-3.4 万粒。小鱼孵出长大后,需要大量的食物,基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水草鱼虾都被吃个精光,会对所处的生态造成很大的负破坏。
不仅吃得多,还吃其他鱼类,这也就是黑鱼为何长得那么快的原因。
目前,黑鱼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除了在西部高原有之外,长江流域直到黑龙江流域都有分布。在云南和台湾的水域也很常见。
02:老黑鱼死了,被抓了,小黑鱼还能活吗?
黑鱼在产子后,就会双目失明 20 天左右。至于为什么失明,目前还没有太官方的解释。
失明后的它们很难再寻找食物,但为了让后代活下去,仍要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孩子身旁,直到自己饿死。
但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在黑鱼没食物的时候,有些小黑鱼会主动钻入大黑鱼口中,让它们把自己吃掉填肚子,因而黑鱼也被人称为“孝鱼”,鉴于此有些长辈会不给我们捕捉带子的黑鱼。
但有时候也会出现意外,譬如黑鱼被捕捉走了,亦或是真的无法进食活活饿死了,那剩下的小黑鱼该怎么办?还能活下去吗?
答案是:有的能活,有的不能活
。
黑鱼带子,主要目的是陪伴它们寻找食物,并且守护它们长大,不受天敌威胁。
失去成年黑鱼的庇佑后,小黑鱼的处境就危险多了,它们会面对自然水域的其他天敌。因为本身是水中霸主,平日大黑鱼在时,无鱼敢靠近半分,但大黑鱼死后,小黑鱼就有可能成为其他动物的口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小黑鱼在孵化三天左右,体长能达到 3-5 毫米,这时的它们,
没有觅食能力,游泳能力低下,只能仰卧或者侧卧于水中,在其他黑鱼和大型鱼类面前没有还手之力。
但十天后,小黑鱼长到 10 毫米,能自主找食物,游泳能力和速度都巨幅提升,可以躲避一部分天敌了,就能增加存活下来的几率。
因而能活下来的,通常是出生超过 10 天,体长超过 10 毫米的、或活在没有天敌的人工养殖水域黑鱼。
通常我们看到的黑鱼带子,其子体长大多已超 10 毫米了,而且游动速度也很快,这时就算成年黑鱼不在了,它们也能自主躲避危险,寻找食物存活下来。
就算面临很多天敌,一次产卵上万枚的黑鱼又何惧?这么多的小鱼仔,天敌 24 小时吃个不停都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黑鱼带子时,即便是老黑鱼死了、不在了,那么剩下的大多小黑鱼也可以凭借实力和数量生存下来,这也再次诠释了自然界适者生存、强者生存的法则。
03:那么,黑鱼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发光之处?
黑鱼虽然是非常尽职的鱼类,但人们也发现黑鱼有时会对生态造成一定的挑战。在一些人工水塘,黑鱼是遭到抵制的,一旦它们出现就挤压了其它鱼类的是生存空间,甚至把其他鱼都吃掉了,让养殖户血本无归。
不过,黑鱼在餐桌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因为黑鱼好动,所以它的肌肉发达,肉质很鲜美,更关键的是肉多刺少,无论是吃还是做菜都十分方便。
黑鱼是很多酸菜鱼的专用鱼,做出来的酸菜鱼不腥,而且也 Q 弹;一些火锅的涮鱼片,也会采用黑鱼,没有刺吃起来大快朵颐。
在广西,一些人会用黑鱼来做生鱼片,加上葱姜和花生油之后,鱼肉看起来晶莹剔透,一口下去十分带感,回味无穷。
当然了,黑鱼除了这几种常见的吃法,还有很多烹饪方式,这个就不一一拓展,更多吃法等待大家去开辟。
写在最后
在夏季的沿岸泥底和水草丛生的浅水区,你经常能看到黑鱼的身影。在冬季,它们藏于深水,把身体埋在淤泥中过冬。
在产子之后,黑鱼父母会费尽心思保护它们。它们几天就可以长到 3 厘米了,而到小黑鱼体长超过 4-5 厘米后,大黑鱼就会选择放手离开。
期间如果其中一只黑鱼出现了意外,那另一只黑鱼会继续保护家族;如果两者都不幸死亡,那么小黑鱼只能自生自灭,能否存活取决于自身成长速度和食物充盈情况,以及附近水域的天敌有多少了。
话说回来,自然界中像黑鱼这样,“生”完孩子还抚养带大的鱼类真的不多,大多数都是产卵之后就放任不顾了
。而敢于让父母吃掉自己填饱肚子的小黑鱼,也非常勇敢,所以黑鱼之间的故事还挺感动人心的。
所以,野外看到黑鱼带子的时候,建议还是不要垂钓或捕捞了,毕竟这样辛苦的父母,它们的无私付出都能看得见。
【2】、来自网友【田原乡野】的最佳回答:
黑鱼,我们习惯叫乌鱼,生命力很强,离开水都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在农村的老鱼塘里,只要水里有鱼,其中必定有乌鱼生存。
乌鱼护仔,从产卵到孵化成鱼苗,一对大乌鱼都会在卵和鱼苗下方盘旋,寸步不离,防护卵和小鱼被其它动物和鱼类捕食,一对乌鱼一次产的卵很多,孵化出的鱼苗有很大一群,个数成百上千,小鱼苗一般扎成窝,在近岸水草边觅食小水生物,大乌鱼时刻紧随其下,一有风吹草动,受到惊吓,小鱼立刻下潜到大鱼身边寻求保护,小鱼不能在水下呆太久,潜下水面不久,马上又会在不远处浮游。
农村钓乌鱼的历史很悠久,平时不钓,只在乌鱼繁殖的季节钓,一根长竹竿,一根粗鱼线,系上特制的乌鱼钩,钩上挂一只活的青蛙,到鱼塘边,有水草的地方,黑压压的卵和鱼仔群很好找,伸出竹竿,把挂着青蛙的鱼钩在卵和鱼群上抖动,大乌鱼以为是青蛙来吃仔,便凶猛从水下跃起,一口就吞下青蛙,一扬竹竿,一条乌鱼就上了岸,受惊的小鱼四处逃窜,不一会就会聚集在一起浮上水面,再钓,又能钓一只上来,乌鱼护仔是公母一起,如影随行的,一只被钓走,另一只决不逃跑,会坚守,捍卫小鱼的安全,青蛙又来,它会亳不犹豫一口吞下。
乌鱼是不受养殖户欢迊的,但不论什么办法都清理不干净,头年的鱼塘,什么鱼都抓干净了,来年的鱼塘里,还是有不少的乌鱼,乌鱼仔的成活率不是很高,仔鱼虽然有父母的看护,仍然有很多被鸟和其它的动物,鱼类捕食,小乌鱼孵化后,只受老乌鱼保护,并不被其喂养,老乌鱼死了,小乌鱼一样能存活,只不过成活率小得多,乌鱼生性凶猛,异常活跃,只要有可能,就会随水流四处游走,这也是有水的地方就有它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