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你觉得电视剧《琅琊榜》中誉王谋反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羽青黛】的最佳回答:
在电视剧《琅琊榜》中,誉王趁梁帝出游九安山,迅速掌控京城勾结庆历军,以梁帝被“挟持”为由,攻打九安山,名为护架救援,实为谋反篡逆。当时的誉王不仅控制了京城,手上还有五万庆历军,反观梁帝身边仅有御林军三千,怎么看,誉王都胜券在握。
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五万庆历军不仅被挡住,连誉王都被生擒,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很多人将誉王失败原因归结于梅长苏的运筹帷幄,但实质上,誉王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
消息过早泄露,过于骄傲轻敌,给了对方太多准备时间
在九安山一战中,如果说誉王谋反消息泄露过早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其骄傲轻敌就是最致命的。在一开始,誉王在掌控京城的情况下,居然能够让梅长苏手下的童路把誉王要谋反的消息泄露了出去。而消息的过早泄露,给梁帝和梅长苏等人有了准备和应对的时间,若是能完全阻断消息泄露,那么梁帝一伙将是瓮中之鳖。
但即使如此,誉王也不是没有机会挽回,九安山一战,时间对于双方来说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梁帝一方。所以一开始只要誉王不顾一切进攻九安山,那么三千御林军根本没有抵抗的可能。反观誉王是怎样做的?其骄傲轻敌自信满满,觉得九安山众人已经是瓮中之鳖,他已经是胜券在握。
就是在这种心理下,其居然刚到九安山就选择让大军原地休整,而后又是派人半夜偷袭,不得不说也是愚蠢至极。五万大军一路横推过去,三千御林军根本支撑不了多久。然而就是誉万的愚蠢行为,直接让梁帝梅长苏一方拥有了三天的缓冲和搬救兵的时间,这也为其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没有军队亲信,没有统兵之能,没有人出谋划策
誉王一直以来都是在朝堂之上,并没有统领兵马的经验,这也使得其手上根本就没有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出谋划策。在当时的情况下,但凡有点作战经验的人都知道,此战要速战速决,不仅仅是为了攻取九安山,也是为了能够在各方没有反应过来时,迅速攻取九安山登基称帝造成既定事实。
然而誉王并没有看清楚这一点,或者其根本没有想到会失败。可以说只要誉王身边但凡有个在军队的亲信或谋士给他出谋划策,也不至于落得个兵败被俘的下场。除此之外,誉王看似心狠手辣,实质上却仍旧不够杀伐果断,即使其再“谨小慎微”,也不应该给对方三天时间。毕竟九安山与誉王叛军驻地近在咫尺,一切的阴谋诡计在巨大的实力落差下,都将土崩瓦解,3 千比 5 万且近在咫尺,怎么看,都不可能输。
与其说誉王是输给了梅长苏的谋划,还不如说是输给了自己的骄傲轻敌和优柔寡断,没有优势要想方设法弥补,有优势更应该要乘胜追击,不留给对方任何一点翻牌的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来自网友【兮言小姐】的最佳回答:
誉王的失败是必然的,没什么所谓的最大原因,应该说,对于誉王而言,每一个原因都很大。我们来分析分析详细:
首先,从剧中明面上提到的原因来看:誉王的谋反是不得人心的,誉王之所以能够指挥庆历军一起谋反,并不是用的皇命,也没有调兵符,纯粹是用杀人取得的暂时性指挥权。加之近年来,梁帝不注重军队的整合,兵马的休养生息,士兵的士气本就不足,军人的铁血之心并不强烈,对于誉王,更是无感,在这种情况下,兵变后,表面上看,誉王执有皇后的口令,但终究难以服众,不全算是出师有名,所以当援军,当霓凰郡主率军而来的时候,只有利益勾连的叛军,没有任何信任,没有任何其他基础的叛军,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叛逃了。
再来,我们说说誉王的谋划:
誉王谋反这件事,谋划的很匆忙,他身边可以出谋划策的人并不多,只有自己的满腔怨愤、秦般弱的一分忠心和夏江的复仇私心。在谋划的过程中,誉王没有梅长苏的远见,更没有靖王的胆识,就连握在手中的江左盟叛徒童路都没有掌控好,给了童路逃出去通风报信的机会,这是金陵城中封锁不严密,也就是谋反过程的一大漏洞。
第三点,当然得从誉王的谋士秦般弱来说了,秦般弱奉命扶持誉王,但她并不尽心,而是带着搅乱大梁朝廷的目的,她没有及早地意识到璇玑公主让她辅佐誉王的目的,甚至也没有早点跟夏江达成一个真正的战线,以致于整个大梁朝廷在梅长苏的拨弄下,舆论也好,民心也好,权势也罢,誉王没有一样是可以掌握在手中的,这也是秦般弱在扶持誉王中没有尽心的表现,秦般弱并不是不聪明,相反,她很聪明,梅长苏也说过她不好对付,可就是这样的人,却没有为誉王留住半点夺嫡的优势。这是秦般弱的失败,更是夏江的失败。
第四点,梁帝在三月春猎的时候带走了所有的重量级人物,不管是出谋划策,也不管是带兵打仗,合适的人,梁帝都带了,而誉王明知道这些,也明知道童路逃出去通风报信了,可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些人的能耐,反而依赖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就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了。却不知道,九安山还有小路可以搬兵,同时,他也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压制南境大军十余年的霓凰郡主也在不远处为太皇太后守陵,这些都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还有,其实从全剧看,我们都能看出,誉王其实还算是有一些孝心的,至始至终,若不是璇玑公主的那个锦囊,压垮了他,他是没想着要反叛他的父亲的。所以,在这场战役中,其实他并没有拼尽全力,在那种时候,生死已经不是他最在乎的,他最在乎的,是真相,是他的父亲是否从始至终都在利用自己,是他的父亲,有没有对他真正爱过半分。他的那个棋子论,是真的伤人。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誉王不是主角,所以他的失败,是编剧的安排,更是无奈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