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长期拼命学习的结果会是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2 20:03:21 2次浏览

关于问题长期拼命学习的结果会是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井冈山下种南瓜啊】的最佳回答:

2010 年的毕业季,我迎来人生第一次高考,因为平时上课都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所以我自认为高考应该可以考得不错。结果放榜那天,我查到自己的分数,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并不是成绩不好,而是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期盼。依稀记得那天晚上我一个人靠在家里厨房的墙上,一直在想为什么会这样?我明明已经拼命地学习了三年,为什么我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靠在墙上,我非常难受,我爸问我考得怎么样?我不好意思说,一直沉默不语,我爸从我的沉默中也读懂了一些东西,所以没有再继续逼问。

当同学们都陆陆续续拿到通知书的时候,我也收到了南昌理工学院的通知书,但我根本不想去。过了几天接到一个电话,是南昌打来的,那边说是南昌理工学院招生办的,问我收到他们学校的通知书了吗?我说收到了,那边问我考虑去不去他们学校,我委婉地拒绝了,说我还想再复读一年。我跟家里人说了想复读的想法,我爸长叹一口气,缓缓说了一句:我觉得你复读未必会有多大效果,还是随便去上个大学吧!我说不,我想再拼一把。我不信自己的命运,还是要再试一次。

2010 年 9 月份我又重新回到县一中,上了高四。上学第一天,因为全班都是复读生,所以学校专门为我们上高四的学生划了一栋楼,让我们所有复读生都在那栋楼里上课,并且还把我们跟其他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分离开来,早上我们不用做操,进校门单独开一个通道。

开学后,每天晚自习老师基本全部都用来考试,所以考完试走读生都各自回家。有一次下了晚自习我还有一些题没做完,就一直在写,最后不知不觉到了十一点,门卫跑到教室敲门说快走!我要锁门了……硬生生被门卫赶了出去。

那时的学习真的可以说是分秒必争,认认真真的看书做题,班上有一个叫刘谦的同学英语极好,150 分的试卷经常考 130 以上,一次下晚自习他跟我说他没骑车,想叫我骑车带他回家,我点点头表示同意。因为我们班上大部分都是走读生,所以我们平时都是骑车去上学,大概看到晚上十一点左右,门卫过来敲门说他要锁门了,叫我们赶快走。出了校门,我载着这个同学一边骑一边聊天,这个人平时不太爱说话,课间也是一个人坐在位置上看书,但他跟我聊得来,我问他为什么英语学的那么好,他说没什么方法,就是多读多背多记。我说我也试过了,但每次都不及格,他无奈的表示那可能是你记忆力不好吧?然后我没有说话,把他送回家后,我在回家的路上想:难道我真的记忆力很差吗?回到家后,我拿出一套英语试卷做了一下,还是很多单词看不懂,然后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字典,后来发现单词的意思知道了句子又翻译不通顺,于是我想也许要从语法开始学起,第二天,我去书店买了一本英语语法书看。第一次月考,我英语考了 50 多分,那个叫刘谦的同学考了 135 分,全班第一名。当时内心五味杂陈,心里想不要放弃任何一门科目,于是默默下了一个决心,至少要考及格,就这样开始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回家学到凌晨一点多。而因为这样拼命地学,我父亲担心的要命,有好几个晚上十二点多,他从我房间门缝里看到一点灯光都急得敲门叫我睡觉,不要打疲劳战,我每次搪塞过去后,先把灯关了,然后过了十几分钟又开灯继续看。这样疯狂地学了一个月,效果还是有的,第二次月考,英语就考了 90 多分,达到了预期目标,刚刚及格……而因为那个月的拼命学习,导致后来大病一场。

我父亲对于我的期望一直就不太高,他原本希望我以后能考上一所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去当老师,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也没有想过将来我能有多大出息,平凡一点在他看来就很好。而我不喜欢当老师,我不想以后一辈子就是教书育人这样度过,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与对将来的规划,不代表我不尊重教师这一行业。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大概 2000 年,曾经因为生病,我爸带我从江西跑到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治病,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导航,提前三天跑县里的火车站去抢票,在人挤人的车厢站了九个多小时才到上海。到了医院看完病,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最后一晚,我爸带我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逛了逛,我问他这是什么地方,我爸说这是名牌大学,年幼时期还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我爸笑着说以后你长大就知道了……那夜,我爸抱着我在校园的一个长椅上过了一夜,依稀记得我爸对我说:儿子啊!都是爸爸没用,没能给你一个好的生活,以后你要努力读书,不要像老爸这样。

回想起曾经的父子情,总是有一种难以言语的心酸。记得曾经一个平常的晚自习,是考语文,我感觉我对语文还是比较拿手,一下子就写完了,然后第一个交卷了,老师也是不含糊,看到我交卷,拿起笔就在讲台上改了起来,当他把我试卷改完了,其他同学也陆陆续续做好了,所以那个晚自习很有效率,一个晚上考完改完,那次语文应该是我考过最好的一次,大概是 120 多分,作文几乎是得了满分,老师第二天讲解的时候把我的作文当做范文读给大家听了。语文老师后来对我有一点“特殊”的照顾,比如提问时总是会叫我起来发言,然后听完给予一定的点评,在一次放学后,他对我说:小鬼,我看的出来你很认真,我看过你去年的成绩,怎么说呢?不好不差,今天再努力一点,你记住,人跟人是差不了多少的,用功点上,懒一点下,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自己不争气,为了以后的前途,继续努力吧!

在复读的岁月里,我牢记老师的教导,因为是学的理科,所以理科花的时间最多。平常课间时间我都是趴在桌子上写试卷,有一次下午下了最后一节课,大家都去吃饭了,我因为有一些题目没做完,也不饿,所以没去吃,一个人坐座位上写题目,一个老师正好路过,看了我一眼说:你还在做题目啊?我说是啊!他问我怎么不去吃饭,我说不饿。他哦了一声,就走了。后来听说这个老师跟其他老师说我平常比较用功,叫其他老师如果有空多教一下我,我那时被这个老师的关怀感动到了一下,因为从小到大很少有老师会在意我。至此我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学习计划,一个星期每天做什么,精确到每分钟,详细地写了出来。还有的是关于考试的一些错题和难题,也专门用一个本子记下来,错题和难题反复写,直到完全会了为止。

很快,到了平安夜,那天晚上大家都很高兴,到处买苹果送苹果,我对这些东西没兴趣,所以一个人坐座位上写作业,快上晚自习了,班上还是没有人来,等我同桌来的时候看到班上只有我一个人,很惊讶,但她什么都没说,从书包里拿出一个苹果放我桌子上,说了一句平安夜快乐,然后自顾自的看书了。我道了一句谢谢,就继续看书了,第二天早上买了一个苹果送给她,当做还她礼了。

其实总结了复读一年的生涯,似乎并没有多大变化,分数是起伏不定,有高有低,但我发现老师对我的态度是基本无视的,因为我在班上是属于那种特别平凡的人,成绩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永远吊死在中间的那种类型,但因为我从小近视,所以我的座位永远都是第一排。物理老师一年内从来没有叫过我一次名字,我甚至怀疑他认不认识我。记得有一次理综考试,那时的理综合卷是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合成一卷考的,物理分值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 120 分,化学是 108 分,生物是 72 分,总分值是 300 分,我那次的物理考了全班最高分 115 分,就是错了一道关于洛伦兹力的计算题,然后老师在报分数的时候叫了一下我的名字,然后在班上用眼扫了一圈,发现我就坐在他眼睛底下,然后哦了一声,就开始讲题了。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自己像一个透明人,好像所有人都没把我当一回事,学生时代的悲哀在于太过于被别人认可。

所以我渐渐地变得沉默寡言,话也越来越少。复读一年里,其实跟班上的同学交往的并不多,有一次跟我后桌的刘谦同学聊天,说起班上的同学,他说这没什么,本来就是一年相处时间,谈不上什么感情,一年过后大家就各奔东西了,以后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再见一面……他问我有什么理想,我说其实从小就想成为一名像钱学森那样伟大的科学家,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学理科的原因,这辈子其实也没打算做什么大官或者富人,只是想找一个与我一样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今后能够一起从事同样的事业,有共同语言就很好了。他听了一会儿,缓缓地说,有这么崇高的理想是好事,但想成为那么伟大的科学家可不容易,毕竟当科学家并不是只靠努力就可以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天赋……其实就我自己来看,我是非常赞同天赋这种说法的,有些人只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做一下作业就能考进全班前三名,而有一些学生拼死了学习,也只能勉强进入全班前十名的范围。有一句古语叫:察秋风而知落叶,试春水而知冷暖。每个人都不一样,而每个不一样的人都在为未来的人生而竞争,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学习不在乎一天花了多少时间看书,而在于一个小时学进了多少。

到了下半个学期,班上已经有一些人感觉考试无望,开始自暴自弃了,有一个男生平时很会玩,所以他觉得反正也考不上,干脆谈恋爱算了,然后就和班上一个女生开启了正大光明的恋爱生涯……还有一个男生,平时成绩不错的,也跟我聊得起来,但不知道为什么下半个学期,他突然决定不参加高考准备出去打工了,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实在是读不进去了,特别不想考试!我劝道这都快高考了,至少参加完高考再说啊!他下定了决心,最后还是办理退学手续。走之前他跟我说将来未必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不想把青春浪费在读书上……他走之后,想起一个历史典故:李世民在位时,魏征经常公开批评他的过失。魏征死后,李世民曾经感慨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这个同学的半途而废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未来的得失与人生。

2011 年高考前一个月,班上有一个女生找我说以后准备考哪里,我问她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说因为觉得我能考的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你很努力的学习啊!大家都这么说。我说我怎么不知道。她说别人肯定不会当着你面说啊!班上同学聊天的时候经常说起你,说平时大家出去玩就你一个人在教室看书,高考肯定可以考上一个好学校。我说这个也说不定的,我感觉一年下来没提高什么。她说要相信自己。最后她问我准备以后报省内的学校还是省外的学校,我说考完再看吧!她问能不能报学校的时候告诉她一声,我问为什么。她低着头说想和我报同一个学校……

时光就像天空中一闪而逝的流云,很快,到了烈日炎炎的六月份,高考前一天晚上我突然收到一条陌生短信,短信内容是:你好,请问你是某班的某某某同学吧?我是隔壁班的,听说你学习很认真,明天考试我坐你后面,到时候是不是可以方便把试卷给我看看,一点点就可以。我如果考上了万分感谢,一定有厚礼相送……我什么都没回,自己复习了。

太史公有云: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要想有一个无悔的人生,只有非常努力的学习与自我完善,我们当不了圣人,但可以学习圣人的拼搏精神,所以一直在前进的道路上探索。

还是记得高考那两天,我们县出奇的平常,除了交警把学校门口的路封了一段,学校门口一个送考的家长都没有,考生都是像平常上学那样一个人去考试,进了考场,心如止水,没有一丝波澜……很快,两天的考试结束了,结束最后一场考试,我遇到了同班同学,他说他爸来学校接他了,叫我跟他一起坐他爸的车回去。他爸的豪华黄包三轮车已经在校门口等候多时了,我一开始不好意思上车,经不住他和他爸的软磨硬泡,于是坐上了车,回去的路上他爸问我考的怎么样,我说不知道,他爸笑呵呵的说肯定能考的很好,又转头对我同学说,儿子啊!你们以后都要考一个好大学,出人头地啊!然后又转头问我爸是做什么的,我不好意思说,就说没做什么,不好意思说。他爸开玩笑地说:那么神秘,不会是县长吧?哈哈哈……

6 月的天空格外耀眼,高考结束后,同学们开始准备各奔东西,大家没有聚会,没有最后的道别,考完以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人生的意义即将在大学中开始。

2011 年,放榜单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分数,以及南昌大学医学院寄来的通知书,我感觉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毕竟熬了那么多的夜晚,总算有一点点收获,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已努力证明过自己,我足矣~

在那个炎热的季节,六月份璀璨的夜晚,每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坚持与奋斗的路上,战胜了些许挫折与麻烦。

灯光的照耀下,翻着游走在眼前的文字,想着年少时,曾经的梦想,很苍凉。尽管那梦想破旧,尽管那梦想消亡,但在梦想中前行,在荒芜中旅行。年少时,我们做着不可能相同的梦,梦醒时,我们却要面对同一个黎明。生活会慢慢磨灭我们的激情,冲淡一腔热血的冲动。我们到现在已记不起当初热爱的是什么,再也没有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东西,也许我会为失去的岁月伤心,是社会这部大机器产生的浓烟遮住了我曾经仰望的那片星空。那时我还觉得梦想只是在路上耽搁了一会,并没有真正离去。但平淡的生活就像一锅温水,能煮熟所有在里面长大的青蛙,渐渐地,我变得犹豫,畏畏缩缩,妄自菲薄。最后随波逐流,向现实和生活妥协,于是梦想就变得极其脆弱,轻轻一击,便四下散去,随风飘扬。但其实梦想不会逃跑,逃跑的只是我们自己。

我一直觉得,有一个单纯的梦想去捍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会为了它,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就像曾经在上学的时候我很期盼能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那便是最美好的幻想。

我们不是走过荆棘和失败,而是始终坚持。往往左右个人命运的还是那一份坚持和那一份勇气时间还未到,沉淀还不够深厚。

工作之后,身心早已疲惫。知道吗?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以为自己是风,可等到全身遍体鳞伤,才发现,原来我们都只是草。所以困惑和孤单会一直萦绕着我们,但是我们也在坚持的岁月里一天天变化,在沉淀的过程中慢慢强大起来,回望过去,那里就是我们的人生。

希望将来见到某位多年未见的同学可以用戴老板的一句诗与之招呼: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2】、来自网友【蠢人一个】的最佳回答:

长期拼命学习的结果是倦怠。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顶尖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家,因为我们的教育模式是从小奔跑制。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就被父母背着跑,小学牵着跑,初中拖着跑,高中自己跑,一路跑到大学,累了。

人不是机器,机器超负荷使用都会提前报废,何况人呢?人会厌倦的,倦怠的,疲惫的。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登山者,埋头登山,只为登上山顶。90%的人是为了享受登山的乐趣,看沿途的风景,边喝边聊,走一路耍一路的生活方式的。而现在的教育,是强行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登山运动员,不管身体状况如何,兴趣如何,统统沿着同一条路往上赶。很多人,走到一小半就疲惫了,还有一部分人,走到半山腰就放弃了,也有极少的人,终于登上山顶,然后发现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峰等着自己,然后躺平了。

最可怕的就是这一点,从小培养的不是学习兴趣,而是学习习惯,机械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后,他再也没有学习的激情了。中国的 985 大学生有几个想继续从事科研,几乎一个想法:尽早找个挣钱多的工作,让自己享受人生。

当他们进入社会陷入 996 以后,这种无休无止的疲惫感会让他们厌世,躺平,你会发现曾经优秀的孩子成人后不优秀了,因为累了,倦了。

每一个现在还在努力的孩子都憋着一口气,快了,快了,只要读了大学考了研工作了就解放了。很多是在大学颓废,部分是在进入社会后躺平,没几个还能带着激情继续搞科研。这真的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中国教育最大的败笔。

我们的流水线教育拼命地压榨着每个家庭,也挤压着孩子们的激情,我们养出了一个个规矩的孩子,但也失去了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养出了一个个勤奋的孩子,但也剥夺了他们的乐趣,我们养出了一个个越来越精英的孩子,却发现他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看似养出了那么多人才,却发现没有几个能站在科学之巅。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能保持这种活力的肯定是学习的兴趣,顺势而为,以意志拼命学习的人是逆人性而行,长期拼命,要么累死,要么变态。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