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6 23:03:20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的最佳回答:

牛金星、宋献策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

在李自成走向败亡的过程中,两人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品格。

不过,在李自成败亡后,两人的结局都还不错。

谋主的加入

在李自成的团队中,刘宗敏、李过、刘芳亮等人是统兵武将,而牛金星、宋献策则是谋主。

李自成走向辉煌,正是从获得这些谋主开始的。

李自成自 1629 年造反,搞了 10 几年,一直“缺点什么”,声势虽有时很大,但始终只是”流寇“。1638 年时,李自成在潼关南原大败,只带 18 骑突围,几乎全军覆灭。

1640 年,李自成从商洛山杀出,东山再起,并得到了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知识分子的加入。

得到谋主后,李自成的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等口号,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政策,正规化地发展了起来。

在这些知识分子中,李岩是较早加入的。“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的战略目标,正是他提出的。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李岩在起义军中的地位一直有些微妙,反倒是牛金星、宋献策成了谋主,成了“左膀右臂”。

“左膀”

1640 年,在李岩的推荐下,本是举人的牛金星加入了起义军。

牛金星一入起义军,“自成以女妻之”,得到了李自成的高度信赖。

在李自成推翻明朝的过程中,牛金星主要干了三件事。

1、牛金星在李岩“行仁义,收人心”的基础上,提出“少刑杀,赈灾民,收人心”的方略,建议李自成改变杀戮、破坏太重的习气,针对中原大灾的形势,赈灾民,获得更多支持。

2、建立文官班底。

同时,牛金星进一步劝李自成“重用举人”,动员举人为官。

牛金星可不只是动动嘴皮子。每抓获举人时,牛金星都往往亲自动员,并常被忠于大明的举人骂得狗血淋头。(在《明史》列传卷 181、卷 182 中,牛金星都成为举人忠义之言的斥责对象)

这些文官班底虽然后来在李自成败亡时纷纷投降清军,但不可否认,这些文官一度是大顺政权在各地政权建设的基础。

由于在文官班底建立过程中所作的努力,牛金星后来成了丞相。

3、1641 年,牛金星推荐了宋献策。

这又是一个对大顺政权发展举足轻重的人物。

“右臂”

宋献策本为卜者,宋献策一见李自成,便上谶记:“十八孩儿,当主神器”。李自成大为喜悦。

那个时代,谶语的作用可不只是取悦领导,“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谶语流传民间,动员了大批民众参加、支持起义军。

宋献策的特点是:非常善于将其谋略包装于“占卜”之中。

在推翻大明的过程中,宋献策的作用主要有 3 个。

1、以“天文”、“占验”,捕获间谍,粉碎朝廷从内部破坏农民军的企图。

宋献策“通天文,善占验,有官犯潜匿,按方指示,无不就获”。隐匿于起义军中的间谍往往被宋献策“占卜”抓获。(与后来同样擅长此道的杨秀清一样,这些显然依赖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

2、临战时,以“占卜”等方式鼓舞士气,进行动员。

那个时代,“占卜”等方式在群众中影响力很大,宋献策往往以“占卜”,讲解“天道气数”,进行动员。

比如:攻北京时候,他占卜:丙午雨,丁未辰时而克。又在攻彰义门时,及时指出“破城兆”,激励军队。

3、以“占卜术”,在战略、战术上提出各种建议。

李自成行军作战中,宋献策往往能提出正确建议,虽然包装在“占卜”中,但由于方略正确,无不灵验,“自成信之如神”。

比如:战略上,“取南阳,入关中”,以关中为根据地,是宋献策影响较大的方略。

又比如,战术上。在攻北京时,宋献策“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子攻城管教赢”,提议以身材短小,身手敏捷的少年组成攀城队。

由于李自成对宋献策“信之如神”,因此,宋献策后来一直是军师。

巅峰时刻

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宋献策为军师,牛金星为丞相,设六政府,各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宋、牛二人正式成为“左膀右臂”。

攻破北京后,刘宗敏等将分率各军,李自成率牛金星、宋献策等五骑由得胜门入城。

由于李自成采纳了宋献策“先安民,乃可入”的建议,严禁杀戮,因此,入城后,京城开张店市,嘻嘻自若“,依稀有太平景象。

入宫后,李自成将宫女分配“诸贼”,牛金星、宋献策各得数人。

随即,牛金星又甄选明降官,主持举人再考,以甄选官吏。

对大顺政权来说,此时,无论是全国形势,还是个人生活,都到了巅峰时刻。

然而,接下来,宋献策、牛金星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作风。

不同的表现:短暂的治理

入京后,宋献策、牛金星的表现开始分化。

宋献策的表现一如既往的深谋远虑、足智多谋。

富户汪箕假托“乃下江南,愿为先锋”,试图逃走,宋献策识破其企图,追赃十万。

他又曾与李岩探讨:为什么明朝灭亡了,这些明朝旧官僚麻溜投降,全无对旧朝感恩戴德呢?

随即,他们总结出明取士的弊端,提出“痛洗积习之陋”。

同时,宋献策极力阻止大顺军杀戮太众。

早在李自成入京时,李自成就“愤京师各官藏匿无出迎者,欲尽杀之。宋献策力劝而止”。

而当大顺政权此后杀戮太众时,宋献策又以“天象”劝谏:天象惨烈,日月无光,亟宜停刑。

可以说,这段时间,宋献策是大顺军少有的,仍然能基本保持清醒头脑的将领。

而牛金星的表现,则相去甚远。

宋献策所言“杀戮太众”,主要指的是刘宗敏和牛金星。

在甄选明朝旧官吏的过程中,牛金星的手段残忍,以各种方式“夹逼”索银。

而杨汝成以美妾献给牛金星后,牛金星“免之”,并随后使之“列春卿”,任用。

如果说追饷过重还是方法问题,那么,接受美妾开后门,便是腐化了。

此外,身为丞相,牛金星在军国大事上似乎表现不多,精力主要集中于劝进,搞登基仪式上。

可以说,大顺政权入京后迅速走向败亡,丞相牛金星是重要责任人。

相似的表现:一起拆台

1、宋献策:由失望到拆台。

宋献策对李自成表现出了过分的失望。

李自成决定亲征吴三桂时,宋献策坚决反对:你去,你不利;三桂来,三桂不利。

李自成不听,宋献策再次搬出“占卜”之言:如果去了,“数不宜战,战则当连败二十余阵”。

李自成还是不听。

李自成不再如从前一般对他“信之如神”了。

宋献策失望之极,转入“拆台”。

随即,各种对大顺不利的谶语开始流行:“我主只可为马上王,混过几年而已”;“马上天子,不满三年”···

同时,宋献策还私下对李岩说:十八孩儿的谶语,难道说的不是你吗?

显然,宋献策的言行,已经事实上在破坏农民军了!

2、牛金星:促使人心离散。

李自成败亡过程中,牛金星主要干了一件事:杀李岩。

李自成败出北京后,河南地区原本归顺大顺的地方开始动荡。

李岩请缨:我去河南,安定地方,招兵买卖,稳定形势。

牛金星当时在场,劝李自成答应,李自成没有当场表态。

随即,牛金星发现:李自成疑心李岩。

牛金星遂态度大变:十八子之说,难道不是李岩吗?

随即,牛金星请李岩饮酒,宴上杀了李岩。

此后,不但河南地区彻底丢失,而且大顺军人心离散。

看来,此时的牛金星,已是善于揣测上意,只迎逢上意,不能提供全面考虑了。

类似的结局

两人的解决,却比较类似。

1、宋献策:入旗,获得一定社会地位。

宋献策与刘宗敏、左光先及李自成的两个叔叔一起,为阿济格所俘。

”其自成两叔及伪汝侯刘宗敏,具斩于军”。

其他人,直接在军中就斩了,而宋献策,却活了下来。

宋献策不但活了下来,还“隶旗下,出入骑从甚都”(《北游录.纪闻下》)

宋献策毕竟“贼所倚任为军师”,是大顺军的军师,也是“首恶”之一,按道理应该与刘宗敏一起被斩,却还能活得不错。

考虑到宋献策后期对大顺军的失望、“拆台”,有理由认为:宋献策已经一早为自己留了后路,才得以幸免。

2、牛金星:“夹缝中生存”。

与活得稍微有些“平淡”的宋献策相比,牛金星活得“动静有点大”。

谁也不直到牛金星是什么时候降清的,不过,他确实降清了。

与宋献策相比,牛金星在京师时杀戮太众,引起了许多旧官僚的愤怒。

因此,常国柱上奏: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该杀!他的儿子冒滥为官,任湖广粮储道,贪污巨万!请把他们父子一起杀掉,以正国法!(《清史稿.列传卷三十一》)

可是,清廷回复:“流贼伪官投诚的,多能效力。若柱此奏,殊不合理,应议处”,遂罢归。

清廷不但极力维护牛金星,甚至把上书处理牛金星的给事官罢免了!

其实,清廷当然不是特别“爱”牛金星,之所以维护牛金星,不过是权宜之计。

当时,南方的起义军余部与南明已经联合,一起抗清。

留着牛金星,对于招抚抗清力量,是一个“示范”。

相比之下,清廷主要需要打击的目标已是“反清复明”。常国柱所谓“弑君”之仇,弑的是大明的君,在大清实在构不成什么罪恶。

当然,牛金星也是聪明人,知道自保。

他去世前,告诫子孙:不死是幸事。以后“闭门教子,勿再出”。

牛金星及其子,得以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宋献策、牛金星都是聪明人。以他们的谋略,想要活命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种活命,却有一丝讽刺色彩。

当初,宋献策与李岩议论明朝科举的弊端,感叹明朝官僚不能为旧朝尽忠,“但愿主公信从其说,痛洗积习之陋,诚天下国家之幸也”。

遗憾的是,李自成的治理,不但不可能痛洗积习之陋,反而远不如明。

因此,李自成败亡时,贵为军师、丞相的宋献策、牛金星只有降清,以求自保。

历史,有时就是如此的讽刺。

【2】、来自网友【围炉煮酒话春秋】的最佳回答:

牛金星和宋献策之前,应该再加上一个李岩,因为李岩是李自成起义军的灵魂人物,而牛金星和宋献策则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

李自成一生有过两次创业,第一次是在崇祯二年,他因为人生的诸多不顺而造反,前后搞了八九年,也得到了刘宗敏、李过和刘芳亮等优秀的武将,但奈何起义军只知道野蛮斗争,没有自己的灵魂,所以最后只能被明廷剿灭。

崇祯九年,这是李自成最惨的一年,他在杨嗣昌制定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剿匪策略的严厉打击下,最后只得带着刘宗敏等十七人躲进商洛山中,在随后两年时间里,他是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山中娶妻生子过小日子,坐看天下形势的变化。

崇祯十一年,趁着清军第四次入关作战,以及张献忠在西南造反,李自成带着人从商洛山中杀出,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那时候李自成只有两三千人,这些人都是蛰伏期间刘宗敏去招募的,而且大多数都是之前的残兵败将,因为招募新兵非常困难。

当时李自成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没钱没粮就没人愿意参加造反,进而无法攻城略地进一步扩张,所以他的第二次创业举步维艰。

这个时候,一个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李岩,一个出自于官宦家庭的举人,其父李精白曾是山东巡抚,但被魏忠贤陷害致死。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岩是个文武全才,而且有侠士风范,以拯救天下苍生为自己的最高追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岩都过着妻妾成群的富裕生活,但他其实并不满于此,而是在等待一个实现抱负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李自成起义军经过李岩的家乡,他知道机会来了,于是主动到军中找李自成聊天,结果李自成被他的才华所吸引,两人相见很晚,结为知己。

在李岩的帮助下,李自成确定了用政治和经济来推动起义军发展的策略。

具体说来,就是以“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作为战略目标,实施均田免赋的优惠政策,广泛传播“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整肃起义军的军纪,“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百姓因此越发拥护起义军。

当然了,百姓不纳粮,不代表起义军不需要粮食,那么粮食从哪儿来呢?

答案是从富人那里得来的。

简单来说,李岩的意图是,团结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穷苦百姓,剥削少数生活在上层的官宦和富豪。

因此,李自成二次创业之后,广泛吸收河南和陕西等地的流民,对富人、尤其是明朝诸王和官员进行严厉打击,将得来的钱财用于军饷,这样一盘棋就活了。

就比如说,李自成在攻克洛阳之后,就将福王朱常洵给杀掉了,还将他的海量私产全部抢掠,一部分分给百姓用于收买人心,一部分则成为了军饷,用于进一步扩张。

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李自成起义军就从隐居商洛山的失落,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而这一切的功劳,非李岩莫属,他让起义军有了灵魂,也有了目标,这就是谋主带来的积极影响。

后来,在李岩的引荐下,牛金星加入起义军。

牛金星是天启七年的举人,是继李岩之后起义军中又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的特点是工于计谋,与明朝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事情是这样的,大约在崇祯十年前后,牛金星因为与一位亲戚发生了矛盾,结果被亲戚诬陷抗欠赋税、强占妇女 18 人,结果被官府革去举人身份,并发配充军。

在古代,考取功名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举人已经具备做官的资格了,再往前走一步就可以成为进士了,但牛金星的举人资格却被剥夺了,这让他很难接受,所以他对明朝官场黑暗是很不满的,他心中有恨。

恨,有时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李自成如此,李岩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牛金星就更是如此了。

牛金星来到起义军中之后,在李岩思想作为基本方针的前提下又做了补充,提出了“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策略,也就是建议李自成要主动改变起义军杀伐太重、破坏太大的缺点,还要积极救济灾民,获取更多人的支持。

除此之外,牛金星还建议李自成大量启用举人,从举人来建立一套文官系统。

每次起义军抓获了举人,牛金星都要亲自前往游说,虽然他常常被忠于大明的举人骂得狗血淋头,但他依然不改热情,最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起义军收揽了不少人才。

崇祯十四年,牛金星遇到了一个云游四方的术士,此人靠为人占卜为生,但其实这只是他谋生的手段而已,他其实是个学识渊博的谋士,富有韬略,是个大大的人才,这个人就是宋献策。

牛金星通过交谈得知了宋献策的才能,于是将其推荐给李自成,李自成如获至宝,立马封他为军师,每次打仗前必征求他的意见。

总结起来而言,宋献策的主要能力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宋献策擅长奇门遁甲及图谶等术,这些东西虽然是虚无缥缈的,但在现实角度而言也是有大作用的。

比如说,宋献策基于明朝的腐败程度,提出了明朝国运将终的结论,这给了李自成极大的信心,也提升了起义军的士气;

再比如说,宋献策为了加强李自成的个人威望,提出了“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口号,所谓十八就是李,意思是李自成当为天下之主,这个口号的提出极大鼓舞了士气,在孤立明朝这件事上作用也很大;

第二,宋献策作为军师,确实很有谋略。

比如说,崇祯十四年起义军面对明将杨文岳的进攻,宋献策就提出了迂回战术,致使杨文岳所部疲于奔命,最后反被起义军所灭。

可以说,在很多场战役当中,宋献策都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他与李岩一起是李自成在军事上主要依靠的对象,并且两人也因此成为朋友,关系非常要好。

第三,宋献策还是个优秀的地下工作者。

当初,明廷为了瓦解起义军,曾派遣大量间谍到起义军中捣乱,但都被宋献策给一一揪出来了,其中不少人甚至被他策反,反过来帮助起义军刺探朝廷的情报,为起义军攻下北京立下不小的功劳。

有了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以及刘宗敏等武将的帮助,李自成的巅峰很快就到来。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李岩被封为制将军(官职与刘宗敏的权将军相当,但因为资历问题,实际地位略逊于刘宗敏),牛金星被封为天祐殿大学士(实际上的宰相),宋献策则被封为开国大军师。

仅仅过了三个月,起义军就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就此灭亡。

历史上少有农民起义军覆灭一个王朝,但大顺却做到了,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大多数人都开始感到自满,只有少数人保持清醒。

在最初一段时间里,李自成尚能保持清醒,他除了纳一位宫女为妃子(窦美仪)、并送给臣子一部分宫女之外,其他过分的事情没怎么干,他还很明智地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因此京城秩序不错,工商业者也都正常经营。

并且,在宋献策的建议下,李自成“设官守土,除暴安良”,为稳固大顺地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但是,仅仅过了八天,胜利的喜悦还是冲昏了大部分人的头脑。

比如说刘宗敏,在他的坚持下,李自成不得不同意他实行酷刑拷掠的追赃政策,大量前明官员及家属死在他的屠刀这下,造成大顺统治区人心惶惶,这极大得罪了前明官宦和地方豪绅,为后来大顺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不仅如此,刘宗敏还抢了一个关键人物的家属,这个人就是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而他抢的人就是吴三桂最喜爱的小妾陈圆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吴三桂后来选择投靠多尔衮,站在了大顺的对立面。

再比如说,牛金星不听宋献策的劝阻,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大批任用降官,这样就为内部团结埋下了隐患;牛金星还为了追求个人功劳,不断对李自成进行劝进,并且劝说李自成杀掉了吴三桂一家三十余口,这就为吴三桂引兵入关提供了借口。

事实上,刘宗敏与牛金星都是有才能的,但他们也都是有弱点的,这种弱点在创业的时候被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给掩饰了,但创业成功之后就在巨大的胜利面前现出了原形。

就拿刘宗敏来说吧,他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就是没什么政治头脑,做铁匠时候养成的一身臭毛病,在当将军后一点也没改。

还有牛金星,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心胸狭窄,容不下比自己厉害的人,创业时期因为没时间你争我斗,所以这个缺点就没有显现出来,但创业成功之后他就开始排除异己,将功劳据为己有。

李自成本人也是如此,他入北京之后一度安于享乐,觉得世间舍我其谁了,所以他听不进去李岩的谏言了,在对拉拢吴三桂这个问题上,也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他觉得吴三桂求着他,而不是他求着吴三桂,结果当然是谈崩了。

唯一保持清醒的两个人,就是李岩和宋献策了。

先说李岩,就在李自成、刘宗敏和牛金星等人沉浸在胜利的锣鼓声中之时,李岩上书李自成讲了四件很重要的、也是高瞻远瞩的事情,包括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内,但李自成竟然回复说知道了,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最终铸成无可挽救的大错。

还有宋献策,他作为李岩的好友,同样保持着冷静和清醒,并且做了很多努力去帮助李自成纠错,比如说劝阻牛金星任用降官;再比如说,他借天象示警上疏李自成“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建议李自成阻止刘宗敏拷打前明官员。

但最终,李岩和宋献策所做的所有努力,被包括李自成在内的大多数人认为是格格不入和不合时宜的,他们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还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在一片石战役中被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军击败,之后他仓皇逃回北京登基称帝,于四月底逃离北京,而吴三桂和清军则马不停蹄的在后面追。

而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失败,其内部矛盾也终于是彻底爆发了,李岩因此丧命,牛金星和宋献策的结局又如何呢?

事情是这样的,李自成带着众人一路逃走,半路上听说河南守军投降了清廷,他因此感到十分惶恐,便问李岩如何应对。

李岩觉得这件事很蹊跷,清军不可能那么快,所以他请求李自成给他两万人,让他去河南安抚军队,如果有叛乱者也可以及时平定。

牛金星知道这件事后,觉得铲除李岩这个最大竞争对手的机会来了,于是对李自成进谗说,李岩去河南是为了拥兵自立。

刚好那时候李自成因为遭受大败而猜忌心加强,所以他听从了牛金星的建议,下令将李岩给杀掉了。

而随着李岩的去世,宋献策对李自成十分失望,对起义军的前途也感到十分绝望,他甚至不无感慨地说,“恐此亦非真主,十八孩儿另有其人哉”。

自那之后,宋献策便开始沉默了,他不再献言献策了,只是跟着大部队一起走,毕竟他已经没地方去了。

关于宋献策的结局,明史中说他在顺治二年(1945 年)于武昌被清军俘虏,但清军欣赏他的才华,所以没把他怎么样,还对其十分重用,委任他以官职,让他成为旗人,出入都有大批人保护,可以说是过得十分滋润了。

由于明史是清朝人写的,所以这个说法可能不一定真实,另有一个说法是宋献策在李岩死后就出走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不管是哪个说法,宋献策在起义军失败后没有死是肯定的,他极有可能善终。

至于说牛金星,他在害死李岩之后,与刘宗敏爆发了矛盾,进而引发了李自成与刘宗敏的矛盾,因此极大加速了起义军灭亡的速度。

顺治二年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带人寻路的时候,被民兵武装姜大眼杀死,当年九月刘宗敏也在九宫山战斗的时候战败被俘,之后被杀。

李自成与刘宗敏之死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跟他们得罪官绅豪强不无关系。

事实上,起义军在败退的时候,曾向地方官绅豪强求援,但根本没人愿意帮忙,甚至组织民兵武装协助清军剿灭起义军,由此可见一斑。

而李自成和刘宗敏的这种落魄,正是源自于他们没有听从李岩和宋献策的劝谏。

就在李自成去世后不久,牛金星自知起义军必将失败,于是带着儿子牛佺投靠了清廷。

据记载,由于牛金星在明朝官绅中的名声很差,所以清朝并没有委任他官职,而是任命他的儿子牛佺为黄州知府,他一直跟着儿子在黄州生活。

据说,甚至有一些前明遗老请求清廷处死牛金星,但被清廷拒绝。

在牛金星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一直活在自责与内疚当中,因为他知道自己其实是起义军的大罪人,所以他在顺治九年病逝之前,曾留下遗嘱给儿子说,希望子孙后代不要再出来当官了,低调做人就好,不要学我这样有始无终!

总结一下,李自成起义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虽然都没有死,但他们所表现出的人品和格局是不一样的,宋献策因为失望而远走,牛金星则为了富贵投降清廷。李岩则是最可惜的那个人,竟然死于非命,从他的遭遇就可以看出起义军的结局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