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清朝在甲午战前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0 12:25:19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清朝在甲午战前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Mer86】的最佳回答:

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是远东第一大国,同时在欧洲列强的眼里,也是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东方强国。

可能有同学会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都是惨败,中法战争也是窝窝囊囊的议和,一点尊严都没有,这世界上哪有如此丢人现眼的强国?

窝囊这一点我承认,清政府输给英法,被沙俄割走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确实很没有地区大国的风范。

但是,凡事要实事求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里输给的跟中国动手的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和世界第二强国法国。面对世界排名前二的选手合力一击,清政府打不过是正常的。当时全世界都没国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不也是被英法联军揍得一地鸡毛?

这就好比现在美国要揍印度,印度打不过美国是很正常的。不能说印度打不过美国,就否认它是南亚第一大国吧?

所以,说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朝是远东的第一大国,没有任何毛病。毕竟中国的人口体量摆在那里。

继续,再说西方国家当时对清朝的态度。

1856 年,沙俄输掉克里米亚战争后,不敢再挑衅英法,便把扩张目标转移到远东,并趁清政府虚弱之际,从清政府手里先后抢走了外东北和新疆的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由于英法认为沙俄扩张太快,伤害到了他们在远东的利益。同时英法又不想跟沙俄直接开战(认为太费劲,不划算),因此英法就采取扶持区域大国,利用马仔遏制沙俄的外交政策。

当时,西亚中东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远东地区清朝,都是英法扶持的对象。

奥斯曼帝国不用多说,离欧洲近,改革的时间也会很早。清朝一开始不想改革,但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被打疼了,因此在二鸦之后也是积极的搞改革。

1861 年,清政府开关,兴办洋务,英法认为清朝可以利用,便非常亲中,给中国提供了很多帮助和便利。尤其是军事方面,几乎各种武器都敞开供应,枪炮军舰要啥有啥,还帮助中国建立了北洋水师。(就连战列舰这种大杀器都愿意卖给清朝,可想而知当时的扶持力度有多大)

但是,“强大”之后清政府让英法很失望。

为什么失望呢?首先,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多数都是“样子货”,搞了 30 年洋务的清朝,依然没有牵制沙俄的实力。

第二,清政府的目光实在是太短浅了。国力有一点点恢复,就开始做白日梦,便想以天朝上国自居。英法扶持清政府,是希望清廷牵制沙俄,但清廷却不想被英法摆布,不仅没跟沙俄死磕,反而跟沙俄打的火热。

比如沙俄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当时李鸿章的建议是不去管新疆,不去管沙俄,这等于就是变相的讨好沙俄。哪怕沙俄后来霸占伊犁,清政府也依然没有勇气跟沙俄开战,而是搞什么谈判。

因此,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政府,让英法很是失望,认为清政府不按照他们安排好的道路走,不是它们心中遏制沙俄的最优解。

恰巧在这个时候,日本由于明治维新,也开始搞近代化,并且日本也跟沙俄有矛盾。于是英法便决定实行遏制沙俄的备选计划,即扶持日本对付沙俄。(如果说清朝是英法的马仔,日本当时连做马仔的资格都没有)

当时的日本人很现实,清政府不想走英法安排的路,他们求之不得,因为这是他们想要强大的唯一机会。

可是,日本毕竟很弱小,只是个巴掌大的小岛国,不可能跟沙俄对抗。

于是,英法就忽悠日本打中国。这是个一箭双雕之计:如果日本打输了,则证明日本不堪大任,英法会抛弃日本重新扶持清朝;如果日本打赢了,则证明日本比清朝强,能堪大任,英法会强逼清朝割肉养日本,扶持日本壮大。

日本人心里很清楚,这是他们实现民族崛起的唯一希望。如果输了,日本将会输得连裤衩子都不剩。因此日本为了这场战争豁出了一切身家,发卖的战争债券远远超出了日本政府能够承受的极限。(看看日本对战争的态度,再看看清廷,甲午岂能不败?)

最后,清朝在一种懵逼的状态下,输掉了甲午战争。而英法则在战后立刻抛弃中国,收购日本的战争债券,替日本稳住经济,同时向清政府施压,逼迫其接受了日本《马关条约》的苛刻条件。

日本拿到了清政府赔付的 2.3 亿两白银和台湾岛后,瞬间野鸡变凤凰,国力大增,取代了清朝,成为远东的头号强国。同时也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头号马仔。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当时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又搞错了——联俄抗日。(事后证明这一招完全是引狼入室)

英国看到清政府再次与自己的意愿背道而驰,遂加强对日本的支持,而日本人也投桃报李,抓住机会,积攒实力一飞冲天,在十年后发动日俄战争,重创沙俄,以先后击败中俄两大强国的战绩跻身为世界强国之列。

总结: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朝是区域强国,这是没有争议的。清朝在甲午战争后,从区域强国滑落到被鱼肉之国,这也是让很多国家都没有想到的。包括日本在内,都没有想到看似强大的清朝会如此不堪一击。

这就好比,斯里兰卡和印度开战,印度居然败给了斯里兰卡一样。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满清误国三百年”这句话,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2】、来自网友【翻开历史书】的最佳回答: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事实:甲午海战对于大清朝是极其至关重要的一战。战败以前大清朝好歹还算是亚洲第一强国、可是战败以后彻底沦为了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了。

很多人肯定会不同意我的说法,大家会说:甲午战败以前,大清朝不也是照样的被打败、被迫割地赔款吗?我想说,被打败很正常,关键要看对手是谁了。历史上不可一世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曾经都被无情的打败过。话说回来,当时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输给当时的英国人其实也不丢人。

说起大清朝的国际地位大概前后分为三个档次:一是,作为世界强国的存在;二是,作为亚洲乃至远东第一大国的存在,最后当然就是作为列强的“盘中餐、筷中肉”的任人宰割的存在了。

大清朝作为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研究大清朝的历史遭遇以及状态,可以提供一个很好、很强烈的借鉴和警示作用的。大清朝一开始是盲目自信,后来就是被彻底的打趴下了,但是趴下之后又不思悔改、不思改变,最后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彻底的倒下。

我们闲话少说、废话不说,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甲午海战以前大清朝的国际地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二是,甲午海战以后对清朝产生了哪些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呢?

大清朝甲午海战被打败以前,其实还算是远东第一大国的

大清朝的国际地位说来那就话长了,一开始的时候这地位绝对还是不错的。1840 年的鸦片战争以后,大清朝从巅峰状态直线下滑了。

大清朝由盛转衰的故事中有一个人一定是绕不开、转不过去的——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著名的乾隆皇帝了。这位在位时间长达 60 多年的皇帝,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将大清朝带入了万丈深渊之中。

乾隆自己号称是”十全老人“,自己最大的两个爱好就是:写诗和给文物盖戳。不过这还不是最致命的爱好,最致命的是乾陵搞了一个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这个政策是导致大清朝最后没落的关键之举。

1792 年,这一年对于乾隆来说好像无所谓,但是对于整个大清朝的命运那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的。就在这一年里面,一个叫做马嘎尔尼的英国人来出访大清朝了。

马嘎尔尼当时访问大清朝的目的很简单:其目的是想通过与大清朝最高当局谈判,取消其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打开大清门户,开拓大清市场。除了这些以外,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刺探一下大清朝的综合实力到底如何。

马嘎尔尼这次访问那是极其不成功的,乾隆为了到底要不要下跪以及如何下跪的问题搞得双方不欢而散。当时在乾隆的眼里和心里觉得:英国算个什么东东,居然跑来搞事情,完全没有必要甩他的。

后来马嘎尔尼以及英国人仍然不死心又来了几次,可是得到的结果都差不多:大清朝和乾隆理都不想理人家。

不过马嘎尔尼虽然没有达成英国上层派给他的任务:要求大清朝平等的通商以及设立一些“经济特区”等等。可是马嘎尔尼却刺探到了一个无比重要的讯息那就是:大清朝已经严重的落后了、没落了,完全与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脱离了。

马嘎尔尼访问大清朝的四十多年以后,这一次英国人不是来谈判的、不是来协商的,也不是带着工艺品来的。他们这次带来的是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船坚炮利。说白了就是:好好说你不听,非要来硬的才行。

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大清朝的江湖地位也就直线下滑了。后来由于大清朝的不靠谱又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算是让大清朝彻底知道了外国列强的厉害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直接杀进了晚清的首都还火烧了著名的圆明园。当时咸丰帝也不得不跑路了,最后郁郁而终地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之中。

通过这两次战争之后,大清朝对于欧美列强来说算是彻底的门户洞开、实力算是完全的暴露了。可是当时大清朝国际地位上还没有出现甲午海战以后的那种断崖式下滑,因为此时晚清的核心实力尚层。

我来简单说一下:甲午海战以前晚清的国际地位为什么还算是远东第一大国呢?

1、晚清虽然被列强给侵略了,但是侵略晚清的列强基本都是欧美国家的。这样一来,晚清和亚洲其他国家基本没啥区别,起码在心理上还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毕竟当时欧美人发展早、起步快、实力强。说句不该说的话,当时败给欧美那也是正常的,反正大家都打不过。

2、当时晚清整个主要实力尚且存在的,例如:当时的赔款并不是很多,最大的两笔也就是赔给了英国和法国;土地也基本没有割让多少,只是两次鸦片战争割让了部分土地而已。

3、当时大清朝的主权还是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没有后来的那么多。

4、当时欧美列强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内心深处还是认为:晚清是一个大国,起码是亚洲第一强国,例如:日本当时也是处于被列强砸开大门的时期,实力也是严重的不咋地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晚清当时还没有遭到所有人的抛弃,大清朝从上到下还是充满信心的。

我们可以举三个最直接的例子:

一是,大清朝当时的实力还是不错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左宗棠在 1878 年的时候率领清军在新疆打败了沙俄,从而一举收复了新疆的广大地区。

二是,大清朝还几乎凭着一己之力搞定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平息太平天国还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好处:由于晚清开始重用汉臣,所以后来大部分的汉臣开始走向了历史的前台。我认为这也是为大清朝继续续命的关键一招。

三是,晚清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以后,开始做出积极地改变了——洋务运动开始搞起来了。当时晚清大办工厂、组建新军、打造南北洋水师、发展经济等等。一下子晚清颇有发奋图强、厚积薄发的“中兴之状”了。

总之一句话,晚清在甲午战败以前还是稳稳地远东第一大国、亚洲最强国。虽然不断地输给欧美列强们,但是还远远没有到坠入万丈深渊的地步。

为什么说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算是彻底的坠入了万丈深渊了呢?

在甲午海战以前大清朝在亚洲那还是混得不错的,洋务运动在开展着、北洋水师也基本成型了。当时北洋水师号称是:世界第八、亚洲第一舰队。不得不说,当时的大清朝在亚洲那还是首屈一指的强国,在远东也算是大国。

可是在 1894 年开始的甲午海战之中,大清朝是一败涂地、北洋水师被日军舰队打的是全军覆没了。从此以后大清朝就彻底的玩完了,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可能性了。

在分析甲午战败的深远影响以前,我们先来看看:大清朝对于甲午战败的反应。当甲午战败的消息传来以后,慈禧、光绪以及整个大清朝的上层都是不敢、也不能相信的。

当时慈禧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绝不能把甲午战败的消息给传播出去了,否则将会对大清朝的统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此时慈禧想到了一个办法:严密封锁战败的消息,并且对内宣称甲午海战是大清朝把日本给彻底打败了。

在慈禧这波神操作之下,当时的大清朝百姓还有好多人误认为:我们胜利、日本失败了。好多百姓甚至开始放鞭炮庆祝胜利了,不过最终当割地赔款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们才终于知道:自己被慈禧们给骗了。

那么为什么慈禧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要暂时隐瞒甲午战败的消息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1、当时我们正在进行洋务运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大清朝的百姓们还沉浸在图强、崛起的感觉之中。甲午战败这盆冷水实在是过于冰冷刺骨了,这让整个大清朝情何以堪。

2、前面说过了,败给欧美列强也属于正常,毕竟人家发展早、起步快、科技和武器先进等等。可是败给日本那是万万理解不了的。

日本在历史上是我们的徒弟;当时在整个大清朝和慈禧的眼中日本只是个小国而已等等。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日本也是受到列强欺负的国家,为什么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就能打败我们呢?

这样一来,整个清朝自上而下都判断出了原因:制度不行而已。这对于慈禧们无疑是个暴击,改变制度和模式意味着慈禧们将失去权力了。

3、甲午战败对于整个大清来说现实的打击也是巨大的,投入无数财力、人力、物力搞的洋务运动和北洋水师彻底宣布失败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甲午战败对于大清朝来说无疑是一道无情的“催命符”了。现实也是如此,最后推翻大清朝的那些人、那些事以及那些思想。前前后后都和日本有着密切的关联。

说完了大清朝不愿意接受甲午战败的原因以后,我们再来看看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的国际地位是啥样的呢?

其实这就不用多分析了,连日本都打不过的大清朝还有啥国际地位呢?往后彻底变成了人家“砧板上的一块大肥肉”了而已。

1、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算是彻彻底底的暴露了自己腐朽、没落的本质了。不光打不过欧美列强,现在连日本也打不过了。这样一来,外国列强完全可以大胆放心地去侵略大清朝了。

2、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赔偿了日本白银 2 亿两,如果算上利息的话更多,这也意味着:大清朝的财政体系算是完全崩盘了。

3、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不光在列强眼里是软弱可欺的,就是在日本眼里那也变成了不堪一击的状态。此后日本大举的侵略我们其实也是从甲午海战开始的。

总之一句话,甲午战败以前大清朝在亚洲、在远东还是一个大国、强国;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在所有人的眼里就变成了:一副任人宰割的状态了。

最后我想说,大清朝发生的事情不光是给大家用来看的、愤怒的以及批斗的。我觉得我们更应该通过晚清的历史遭遇来进行反思、来进行借鉴和警醒、来作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反面教材。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