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农业养殖到底是坑还是致富路?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生态潮人】的最佳回答: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值得关注。为什么呢?因农稳天下安,养殖关系到百姓的菜篮子问题。那么农业养殖到底是坑还是致富路?
我是一名回乡创业者,在乡创业已经 10 多年,我还是一名自媒体创作者,在三农领域持续创作已经 4 年多。实践与观察,让我对“农业养殖到底是坑还是致富路”这个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在这里举几个例子分析回答问题。
例一,老潘养鱼。老潘是广西崇左市大新县雷平镇左安村科渡屯党群理事会理事长。对于种养,老潘情有独钟。此前,他在外面做生意,有贸易的,有工程项目的,还有产业化种植的,2018 年回村后,他搞起养殖业(养鱼)。老潘是干一行、爱一行的人,没有养殖经历的他,因为善于动脑,善于总结,却能把养殖业越搞越精。原来用成品饲料,既要高成本,还养不出想要的品质。经过两年多实践,他就能自拟配方自产饲料,把成本降下来了,品质提升了,还能卖出比同类产品高出每 1 至 2 元的价格,每年就能增收 10 万元。尽管如此,老潘还是不停地推进他的财富计划,一个是增加保温措施,因为冬季产品价格更高,更加好卖;另外一个打算,就是把养殖密度再往上翻一番。一年下来,就可以把总产值做到 50、60 万元。
例二,三哥养牛。三哥与牛打交道几十年了。起初他以贩牛为主,那时候农村因为犁地耙田,家家户户养牛。三哥隔三差五走村串寨,把牛买回来,再倒到山外去拿差价。干了些年,了解了行情,有了销路,积累了人脉,他转贩为养。由于熟悉了牛脾气,他养起牛来,得心应手。小牛买过来养大,大牛买来育肥,去年以来,他瞄准村民养牛增多的情况,又养起公牛,配种增收。他以草料为主,每天都放牧到山上,按生态模式喂养,肉质甚好,卖到 50 元/斤,供不应求,都是提前预订好的,有的人为了吃上他养的牛肉,半夜三更起来去排队等侯。一般情况下,三哥每年都能出栏 10 多头,收入不错,也稳定。
例三,表弟养猪。60 后的老表,家传一门技艺——阉鸡阉猪,初中毕业的他就辍学,祖上传授下来的技艺成了他谋生首当。30 多年前,我们这里在农村阉鸡还是人们羡慕的职业。阉鸡阉猪不仅有手工费收入,而且阉鸡收集而来公鸡蛋,也能卖出好价钱。老表凭着这门看似很平凡的手艺,将家业做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起来了,村里第一批住上砖混结构房。近 10 年来,他除坚守老行当,每个农村集市日有二三百元收入的同时,还坚持养猪,一年出栏两批,每批 10 头左右。除了两个孩子读学业,又起了一栋新房,孩子在省城买房、买车、娶媳妇,他还帮了不少钱。
虽然农村养殖之路充满风险和艰辛,干到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也不少。但是类似老潘、三哥、表弟这样获得成功的人也还是有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吃苦耐劳,有钻研精神,掌握技术和规律,有希望实现理想和抱负,有志者事竟成。
问题的分析与回答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评论留言!
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关注我,交流分享更多的三农信息和知识。
【2】、来自网友【1 蓝天 1】的最佳回答:
农业养殖从总体上讲,当然是致富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已证明这点。还必须说明,就在改革开放前,大集体时,农村也有集体养殖业,我们这水产,畜禽都有,一般是大队(村)经营管理,效益大多不错。只是少。
农业养殖是有风险的,比如养鱼鱼瘟,鱼塘水漫,蟹塘蟹逃,养猪猪瘟,养鸡鸡瘟,弄不好血本无归还倒贴。这也不奇怪,因为发财致富总会有风险。我们需要的是把风险降到最低。
首要的是讲究科学,实事求是。项目选择要天时、地利、人和、财力丶市场等综合考虑,不盲目,不贪洋。比如我们这里风行过养珍珠,养水蛭,养泥鳅,养野鸡等基本失败。也有养殖户自不量力,拿贷借钱,一下办个几百头养猪场,规模不小的养鸡场,自己无饲养经验,又没有饲料加工配套设备,不说猪瘟,鸡瘟,就正常饲养,也成本高,收益低。
再如有人不看饲养成本和销售行情,项目不知变换,规模不知扩减,就是不亏本,也赚不多。比如稻田养殖,以前养蟹,但渐渐不赚钱,有人早改养龙虾,赚了。但一旦龙虾也渐多,市价降低,你也要变才行。养猪养禽也如此,总有升降周期,或在猪存栏太多价最低时,大量倒闭或收缩时,正是下个价涨的信号,你要超前预测和行动。这也会有风险,但发财机会更多丶发财更大。
另现在防风险能力大大提高。一是科学技朮进步。二是有养殖方面保险,出现疫、灾等有补偿。三是能办起合作社、联合体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