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博士毕业后,要不要斩断与导师之间的“脐带”?如何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存在?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1 17:10:05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博士毕业后,要不要斩断与导师之间的“脐带”?如何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存在?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荷叶村夫】的最佳回答:

博士毕业后,要不要斩断与导师之间的“脐带”?如何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存在?

答: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博士毕了业,对于科研事业来说,博士就只算一个少年!科学的希望在青年科学家身上。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士应该与导师“断奶”。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科学领域内奋起直追,突破帝国主义对我们科学事业的封锁!希望寄托在青年科学家的身上。

“追科学,西方世界鞭先着。鞭先着,宏观在宇,微观在握。 神州九亿争飞跃,卫星电逝吴刚愕。吴刚愕,九天月揽,五羊鳖捉。”——叶剑英《忆秦娥.祝科学大会》

然而,众所周知,现在的博士也滥了,并不是每一位博士都有独立科研的能力。还有,科技界论资排辈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都不利于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有的博士,恐怕也只能在导师手下干点活计。这样的博士则不能斩断与导师之间的“脐带”,但博导喜欢的是有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博士。

既于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这个问题太大,也太复杂。我们的学术氛围还不大好,写论文的常常不如搭名字的。让真正的学者寒心,实干的不如吹拍的。真干的不如造假的。真正的品牌不如仿造的!问题尚有待解决。我们祈盼科学的春天。祈盼科学的天地属于青年。

回答供参考。

【2】、来自网友【熊猫大侠 58179371】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很大,先明确两个前提:

1.只谈师从名校名所名导师,毕业后继续围绕原方向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

2.独立研究能力并不等同于单打独斗,相反,要成长为优秀的研究者也要擅长于他人协作。

在以上两个前提下,答案是:尽快剪短“心理”脐带,“业务”脐带还是要有效维系。

这是因为在当前体制下,科研资源都越来越向大项目大团队集中,鼓励有组织科研,留给年轻研究者的机会越来越有限,目前在国家层面上仅剩的机会大概就剩国自科和国社科青年项目了,而这两类项目现在也越来越卷,越来越看重平台,师承及研究基础(说是不看重,但坦白说从我几年项目评审的经历看,双非院校越来越难拿到项目)。所以大树底下好乘凉,毕业后导师的网络和声誉资源能蹭则蹭,不然业务方面很难起步。

但在心理上要尽快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理念,在延续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新的方向新的生长点,以尽快建立自己的特色方向和学术声誉,不能再像之前一样导师说什么方向就做什么方向,研究上遇到困难也尽量先自己探索,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遇到问题就问导师。

至少我的博士毕业之前我都会专门谈一次话,主动帮助他们实现心理脐带的剪断,还会搞个仪式,把称呼正式变一下,例如张三丰毕业了,之前我都叫他三丰或小张,仪式上会正式改口称之为三丰同志及张老师。以称呼的改变促进心理的成长。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