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你是选择“天桥”还是“地下通道”?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9 12:41:30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你是选择“天桥”还是“地下通道”?一共有 1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染的闲言碎语】的最佳回答:

第一想法肯定是“地下通道”,因为你觉得下楼更轻松?那你就错了,这是道路设计者的“小心思”,众所周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过街最节约体力的办法,当然是直接穿行,但这样既扰乱了交通秩序,又威胁了过街人的生命安全,于是很多主干道中间设立了护栏,防止行人穿行,在我老家哈尔滨,很多的护栏都很矮,成人可以跨越,我上学的时候也经常跨越护栏,穿行马路。

以前,哈尔滨火车站站前的月牙街经常出现交通事故,因为火车站人太杂,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刚下火车的外地人翻越护栏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后来护栏都增高了,人也就过不去了。

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街道的护栏都设置得很高,不可翻越,既然斩断了过街的最短距离,又要让行人能够正常穿越马路,就要让行人从天上或地下穿过,行人总要走一段弯路,先下后上或者先上后下,走地下通道或天桥。

我们上班之前,在用人单位都要有一段实习期,正常单位的实习期,员工都要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在简单的工作里,让员工了解单位,熟悉本职工作,当然,这个过程由于工作不至于过饱满,赚的一定不是全薪,某些单位反其道而行之,实习生刚上岗,就扔过来一大堆卷宗,第一天就加班到后半夜,这种单位一般都不会留人,它就是把实习生当韭菜,割完了就扔,实习期一到,该转正了,就一脚踢开。

由简至繁,先易后难,是人类能把一件事做下去并做好的手段之一,万事开头难,把开头弄简单了,有助于一个人慢慢进入状态,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复杂的工作里。

这个思路表现在过街上,就是上楼比下楼难,下楼是重力做功,上楼是反重力做功,上楼要更累,天桥要先上后下,先难后易,行人在天桥前,一想起要爬楼梯,他心里就腻烦,他宁可冒险横穿马路,制造风险。譬如说北京崇文门内大街东交民巷和同仁医院之间有个天桥,很少有行人走,行人都去前三门大街绕远过路了,他宁可走平路绕一点远,也不反重力做功爬天桥,只有实在躲不过去了,才上天桥。而西单的过街天桥,直接安电梯了,不用爬楼梯。

地下通道不一样,先用下坡路引诱行人下来,走下路他不累,等他看到要上楼梯了,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他没有退路,退回去也要上楼梯,这就是利用心理学,保障行人的安全,让行人走正路。

另外,天桥在城市建设上,属于突性建筑,隔很远就能看见,80 年代 90 年代很多老照片里街道都有天桥,天桥由于是后建的,比路两边的建筑新,桥上挂上广告宣传板,一座天桥显得傻大黑粗,与周边建筑极不协调,有碍观瞻,影响城市美观,有的甚至影响司机视线,一个街道有天桥,就会显得很混乱。

我们哈尔滨道里区最中心的地带,石头道街与兆麟街交界处,80 年代在十字路口设立了一座八方大天桥,设计的初衷就是把行人全都带到桥上,只要上天桥,四面八方怎么过街都行,但这个地方四周是日伪时期建的哈一百、原市政府,天桥在这些建筑夹杂下,显得极为突元,如同大美女脸上忽然多了一道伤疤,另外,这两条街都特别狭窄逼仄,行人一般都穿越马路,建这个天桥,劳民伤财,并没什么实际用途,我不知道这个天桥是什么时候没的。

还有一个小原因,人在天桥上和在平地上一样,都是暴露在风霜雨露下的,走平地要被日晒被雨淋,走天桥也一样,不如地道,至少还有个遮挡。而且,有些恐高的,看到悬空的天桥,他会不敢上,但他走地道就没有后顾之忧,地道是脚踏实地的。

如今,只要空间够,经济允许,很多地方的天桥都拆除改建地下通道了,以前修地下通道显然要比天桥更费人工,更耗钱,所以很多地方的过街方式还是以老旧的天桥为主,包括我住过的房山良乡大学城附近,和我去过的海淀学院路附近,就用天桥,因为虽然路上车不少,但过马路的人的人比较少,不值得为此修地道,哈尔滨的地道也很少,基本都是天桥,现在不一样了,修天桥对于材料保养等要求越来越复杂,建一个天桥的消耗不比挖地道小,但地道的使用时间长,保养要求也没有天桥那么高,所以很多地方新建过街通道,宁可选择挖地道,天桥改地道,这可能也是一个趋势吧,需要时间慢慢完成。当然,地道也有劣势,比如防汛防洪问题,比如夜间需要灯光照明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地道要比天桥在城市建设上更有利用价值。

哈尔滨最早的地道,是中苏交恶珍宝岛事件后动员全民建设的永久性半永久性的防空工程,史称“7381”地下工程,我小时候还去过承德街地下商场,现在已经关闭了,只剩下红博广场一小段,能看出这些地道是四通八达的,进去都会迷路,据说,如今的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就是 7381 工程的一部分,在原地道基础上延伸改建的,可见早期地道的建设,都是出于军事目的,民用建不起,改天桥为地道,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往大了说,挖地下通道的背后,也是国家的经济发展。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