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行政机关真的缺会写材料的人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职场二姐】的最佳回答:
各级行政机关普遍缺会写材料的人,便四处搜索中文、文秘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仍然不能解决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经过近些年的工作体验,终于找到了答案。
不知道写什么
最初我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经常写一些专业论文、新闻报道等稿件,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偶有采用;有时也应邀、受托写一些演讲稿、主持辞等应景的稿子,我便成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眼中的“有点文字功夫”的人。
不少行政单位到处物色学中文专业、能写作的人员,单位领导便把我推荐到一个政府部门。听说我是学中文专业且有稿子见诸报端,各股室的股长都争相让我成为他们的一员。最后,局长认为像我这种“大笔杆子”不在局办公室写材料就是浪费,因此,我便被借用到局办公室负责起草局里的综合性材料。
刚到岗的第二天,办公室主任就让我起草一份给县政府的季度工作报告。我一下子蒙圈了,以前的写作就是自己的一种兴趣,兴致来了、灵感有了、素材出现在眼前了,提笔就写,根本不用犯愁。而今,却是命题作文,比高考还难啊。高考作文的命题,是大众化的,每个人都有素材可写,只是写作的技巧和水平不同罢了。工作报告很简单,做了什么就写什么,问题是我以前从没在这个单位工作过,我怎么知道干了什么?部门的职责是什么,过去干了什么,哪些工作是这个季度干出来的,哪些是领导关注的要重点报告的内容,一概不知,两眼一抹黑。
办公室主任丢给我一大叠文件,我花了整整一上午把文件读完,对近期工作安排和要求有了一些了解,但这些工作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目前应当进行到什么程度才是达到了要求,而实际做得怎么样,存在哪些差距、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我一无所知。
面对我的困难,办公室主任又让我去收集了各股室的工作总结。我一个一个地认真翻阅,各股室都是记流水账似的,写做了某个事,有个什么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相比上级的要求和实际需求到底是好还是坏、是进度快还是慢,自己的做法是常规还是创新,读不出来也找不到。我多想和各股室的业务人员交流,听听他们工作的详细情况,可找了一两个股室,让我碰了一鼻子灰:“我们交的总结写得很清楚了,中方专业的大笔杆子,还不知道如何写吗?”
领导催得紧,时间也没多的了,只好把各股室的总结生拉硬扯凑到一起。当我把稿子交到办公室主任手里时,他的眉毛、眼睛、鼻子都挤成了一团:“你真的是中文专业毕业的吗?”我当时羞得无地自容,但还是强词夺理:“我能保证语句通顺,无语法错误,这也算对得起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凭。”办公室主任呼啦呼啦把我的稿子删得只剩几句话还是我的“原创”,笑着说:“局里绝大部分人都是大学以上文凭,你的这个标准他们都能做到,你这中文专业有什么优势?”
从那之后,我总是不闲着,除了学习文件外,更重要的是去熟悉各股室的工作,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做出了哪些不同于一般的成绩和效果,最亮眼的是什么,领导最关注的是什么,容易引发矛盾和问题的是哪些。当我全面熟悉整个部门的运行情况、领导的关注点和要求后,基本上找到了写材料的素材,写作时也能把握住重点进行取舍。
不知道怎么写
当我考录为公务员后,局长念在我对这个部门的工作已经适应了,就想办法把我调入了这个单位的办公室成为一名正式职工,接受的写作任务也多起来。
从小到大,我从没为写作犯过愁,可在这个办公室工作,没有哪一篇稿子让我有得心应手的感觉。上一次写过的工作总结、报告,下一次绝对不能照搬,更不能简单重复;即使做的工作都一样,也要写出新的进度新的花样;单位的职能职责并没有发生变化,也要用新的提纲新的表述方式来归纳提炼,否则会给领导留下工作没进展、没动脑筋的印象。脑子里哪来那么多的新观念、新思路,整天都在绞尽脑汁。
同样是那点工作,昨天是单位给上级部门的报告,今天可能是局长去给领导口头报告,明天可能是在什么大会上发言,后天可能是给下属通报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受众、不同的目的,同样的内容得换作各种格式、语言、详略来写。有时候吃不准受众的特点,把握不准意图,工作几天有可能被领导全盘否定,一切重来,那种辛苦和懊恼足以摧毁一颗脆弱的心。
写总结、写报告,相当于写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把那些素材找来,就像揉面团一样,换作各种花样揉,不管效果如何,总能揉出来。
领导见我慢慢上手了,就把年度工作计划、五年规划交给我来写。领导到底有什么想法,各股室有什么打算,我怎么知道,要让我脑洞大开,这确实太难了。由各股室提出思路吧,大多把一些常规工作列出来交到办公室,把那些材料组织起来,纯粹是为写材料而写材料,对实际工作没多大指导意义,领导会认为你不动脑筋。做一些大胆的思考吧,各股室会认为你想些不切实际的板眼儿,事儿不靠谱,他们做不出来,会怨声载道,会成为人见人不理的冤大头。
除此之外,领导还要求工作必须要有创新,即使芝麻点大的星星,也必须通过材料的写作把它梳理归纳得很有特色,用出彩的材料展示工作成效,得到上级的重视、支持和培植,创新工作才有推进的动力。素材就那么一点点,怎么加工?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虚夸,可能连做工作的人只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思路也没完全理清楚,发展方向也没完全弄明白,而写材料的人却必须理清楚脉络和思路,把工作中的灵感和困难、问题、前景却要表达得准确、切中要害,还要把专业性强的内容写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因而,写材料的人,哪只是语言文字的组织,那必须比做工作的业务人员更懂工作,还懂得总结工作、分析工作。
写不出深度与高度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我当上了办公室主任,便肩负起培养新生力量的重任。一先一后来了两位新考录的公务员,都是专门针对文秘岗位挑选的写手。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把要写的材料根据俩人的特点和经历进行合理分工,晚进来的小强就负责简单一点的如工作总结、报告等,先进来一年的小宇就负责起草计划、规划、领导讲话等内容。
俩宝贝文字功底扎实,学习也非常认真,工作也很踏实,但写出来的材料就是让人感觉不如意。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工作,写出来就是具体的业务,如果作为学术交流有一定的价值,但又缺乏专业研究的深度和细致程度;如果作为给领导看、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那完全就像老师看小学生的作文,看到的只是工作的原始记录,没有对工作的统筹归纳,没有对经验的提炼,没有对工作的深度思考。
我便经常和他们一起探讨工作,一起分析问题,启迪他们对工作有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上层领导,感受领导讲话的风格,学习领导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他们的认知水平,升华思维层次。
当他们看问题的高度达到领导所需要的层次时,组织上认为他们适合当领导干部了,提拔后,又缺乏写材料的人,又得从头培养新人。因而,单位又陷入了没人写材料的困境中。
总结
1、行政机关缺会写材料的人,缺的是全面熟悉工作的人。能将材料写好的人,不仅仅是能将语句弄通顺,不能仅仅只了解某个局部的工作,而是要熟悉全局的工作,才能清楚写什么,什么内容该写进去,什么内容不能写,什么内容要重点写。
2、行政机关缺会写材料的人,缺的是会思考工作的人。日常零零散散的工作内容,需要提炼、总结、归纳,才能形成经验,才能反映出成效。如果只是埋头做而不思考、不反思,工作就难以进步,难以有成效。因此,会写材料的人,一定是会思考的人。
3、行政机关缺会写材料的人,缺的是懂领导意图的人。领导关注的工作 重点是什么,往往要通过工作报告反映出来;领导希望通过会议安排什么样的工作,就要通过为领导草拟的讲话材料体现出来;领导的工作思路和理念是什么,要贯穿在工作计划、规划以及相关的工作材料中。因此,只有站在领导的高度去看问题、思考谋划工作,才能达到领导所需要的高度。
【2】、来自网友【无礼小生】的最佳回答:
真的很缺,特别是能写材料的年轻人,可谓是一人难求。我所在的小县城,县政府办负责材料的办公室副主任位置空缺,年轻的 30 岁以下写材料人员断档。迫不得已从各乡镇筛选了一遍,不到所需人员的一半。副主任的人选最后从各部门找,找来找去,只有一个 40 多岁的事业编人员愿意过来,最后直接调任,这名写材料人员从事业编一下转成了公务员编,成了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而像我这样的半瓶水,因为之前在一机关单位当了几年的办公室主任,能够凑活写一点材料,竟然被几家单位同时看中,我一下子有了反选的主动权。先是县纪委的征求我的意见,问我去不去,我犹豫了好久,还没有做决定,接着县委组织部的直接给我们局长打电话说是要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当时我正好借调到某一临时工作小组,无意中写了两篇通讯,被县长看见,说这小伙子文笔还不错,我正好缺秘书,问一下他来不来。最后我权衡利弊,考虑到年龄已经 35 了,直接拒绝了以上职位,到了一家平时工作很清闲的单位工作去了。后来之前向我们局长要人的组织部副部长见了我,说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挖你过来,结果你还是没来。
我一位遴选到市里的同事时不时给我说,市里有很多单位缺写材料的人员,现在他们单位就缺好几位,问我想不想去,想去的话,他给领导汇报一下,我可以不参加考试直接办调动手续。我考量再三,说我要是再年轻 10 岁,一定来,但是现在年龄大了,家安在了县城,不想再折腾了。
那么,为什么各单位都缺缺写材料的人呢?
一是写材料是一件苦差事。如果你要问一个单位干什么的人加班最多,那肯定是写材料的人。像大一点的单位,每年各种总结、汇报大几十篇上百篇,而且时间不固定,单位领导一说要,你就得第一时间写出来,加班加点是常事儿。有时为了一篇材料,熬到凌晨两三点,发给领导以为终于可以休息了,可是领导一看说不行,你又得从床上爬起来挑灯夜战,推到重写的次数不计其数。像两办、纪委、组织部写材料的,就更加辛苦了,时间长了,头发少了,眼睛近视得更厉害了,背驼了,腰椎脊椎都出现了问题,身心不再健康。
二是写材料的人不一定会有好的前途。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你在一个单位材料写得好,到最后你一直待在这个位置写材料,而其他人纷纷升职了。问其原因,领导说你是单位的一支笔,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人可以用,你就坚持几年。像县委办、政府办写材料的年轻人,到最后有好的去处的也是凤毛麟角,有些事业编的借调过来,到最后编制都解决不了又回去了。
三是年轻人普遍不想写材料。现在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在体制内的年轻人,都把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看得清楚,除了工作,他们更注重的是高质量的生活。所以,看到写材料很辛苦,几乎没人愿意去干这样的工作,即使你答应给他升职的诱惑,他们也不是很在意,不在乎提拔不提拔。
还有一个现象,我发现在我遇到的年轻人之中,写作水平真是不敢恭维,写一篇报道语句不通,逻辑混乱,需要你逐字逐句修改。
四是真正能够写得出好材料的人本身就不多。不要小看写材料,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最次的水平就是抄,但是没有一定的功底,你还真不会抄,我亲眼见过有人拿着基本现成的东西,也不知道怎么用。而真正材料写得好的高手,需要你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多看、多写、多学习琢磨,文字功底要好,业务能力要强,站位要高,处事能力要专。你给领导写材料,除了要体现领导的意图,还要给领导出计谋,有时候为了一句话,真的需要斟酌好几天。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的信息化时代,能够自律肯学又有天赋的人,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