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教师家访纳入考核,促教师履职,必须入户才算家校有效沟通吗?
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流川花语】的最佳回答:
这样的政策不切合实际就是瞎胡闹。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还让老师家访,就是家长也不太乐意,很明显不方便!
结果就是拍照留痕,上传完事!像现在流行工作一样的操作!拍照留痕拣了垃圾在丢下!
城市学生住的很分散的。还有留守儿童,让老师跑着家访,可给老师找话干了。
不像过去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乡下学校也就几个村子,家访对于老师不是太为难的事!
【2】、来自网友【喜建国】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
“教师家访纳入考核,促教师履职”;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清晰”之考量,其实“教师家访”的制度建设由来已久,反复无常而矛盾重重。
我是个在“教师家访”的初期就躬身践行的“引路人”,那个时代的家访任务主要就是苦口婆心的动员孩子入学,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减免孩子的学杂费。因为那个时候的老师实行的是“三包措施”即“包村社,包住户,包孩子”。但作为一名老师。家长提出的问题老师无能为力去解决,为了孩子上学老师宁愿自己掏钱,也要让这个孩子上学就读。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很多家长要求老师要打自己的孩子,但在“三忙”季节要求“放假帮忙”,还有不少的家长要求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迟上学早回家”等等。
大家想想,这样的“要求并不高”但老师确实不好“当场拍板”。回到学校后还要“专题汇报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得经过各个阶层去一一对应解读。家访的意义何在?老师只能为了“完成任务”而随机应变去支应差事。
二,“教师必须入户才算家校有效沟通”。我觉得是不是真的事情暂且不说,但作为教师的“考核制度”我又不是完全放心。
常言道“制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现在的家访比过去方便简单,因为是信息时代,网上说话,微信上见面,视频对话等等。但现实中的“家校互动”极为不利,矛盾很突出,特别是作为老师更是忐忑不安,心神不定;作为管理制度要求老师家访有它的实质性意义,关键是家长的要求与“高层建筑”不匹配,教师的不一样操作与家长的不合理要求是致命的“互不相欠”。
我想这个“教师家访”的意义是为了关系融洽,为了家校沟通,为了体验生活,为了“三位一体”的更好执行,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更加融洽,为了老师与家长的增进了解等等。
我更担心的是教师家访的“形式主义”,虚假的“访问”,“数量”上的完成,“考核表”的不空白,没有质量的“作业”,毫无意义的去“考察”,“目无尊长”的乱象横生。
所以,“教师家访”是一件好事,“校长家访”更是一件大事,家访的质量问题急需要考核制度的“完美作用”。
【3】、来自网友【孙克言】的最佳回答:
在过去由于通讯技术不发达,教师要想真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必须不辞辛苦甚至长途跋涉到学生家里,与学生的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思想波动等第一手资料,可帮助老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甚至入户帮助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通讯器材的普遍普及,老师可以用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况,比传统的入户家访更加便捷行之有效,然而一些思想落后观点陈旧的所谓的教育专家总是给老师找点事做,其实他们一点也不了解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农村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访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4】、来自网友【善良辰星 pw】的最佳回答:
网络发达的今天,家访为何非得要进到家才算家访呢?,那不是走之前的老路了吗,现在老师哪天不在进行家访呢?每天都进行多次的家访呢,老师在课余时间,下班后回到家里,运用电话,运用微信进行家访,那不是在家访吗,非得到家里才算家访是不是显得过于形式了,当然,有些家访是必要到家里去了解才能掌握更多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到家里家访是十分重要的,但不要死规定只有走进学生家里才算家访,因为很多可以利用手机解决的问题,那就没必要浪费大量时间呀,如果电话与微信多次的沟通就能解决家访问题,哪里还需要大老远跑到家里家访呢?所以说,家访不能死规定,如果要了解的问题是涉及必须要了解的方面的,那就要入户走访,如果没必要非得入户走访的,那通个电话,聊个微信,其实也在做家访,现在的班主任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多次的家访,用的就是电话与微信,如果非得入户走访,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来来回回折腾半天,那还有多少时间做备课,还有多少时间批改作业,还有多少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有多少时间填写没完没了的表格,所以说不要死规定。
【5】、来自网友【爬爬瓢虫】的最佳回答:
作为家长,我讨厌孩子老师来家访,人家老师估计也不想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教师家访纳入考核,促教师履职,必须入户才算家校有效沟通吗?
】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