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曾经的亚洲富国缅甸为何现在如此没落?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龙之升】的最佳回答:
缅甸的没落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军人独裁统治,虽然缅甸也有选举,但真正把持政权的是军人。这种体制本质上是封建主义。
【2】、来自网友【环球网】的最佳回答:
1936 年缅甸的国民生产总值是 121.97 亿美元,人均 GDP 为 776 美元, 而 1936 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 60 亿美元,人均 85 美元左右,可以说缅甸当时是亚洲的顶尖富国之一。但是好景不长缅甸,如今缅甸已经成为世界最不发达的 30 个国家之一。
首先缅甸衰落源于自身的内斗,二战期间缅甸是英国殖民地,国内的各种武装势力借此机会纷纷起义,国内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战争导致经济迅速衰退,就算如今,缅北地区也是经常发生战乱。
再一点就是美苏冷战苏联解体,美国的长期制裁。当时美国大力扶持的是反社会主义的一些独裁政府,而当时的缅甸统治者奈温却施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将原本可以借助美国的力量振作起来的缅甸经济压垮。苏联的解体后,军政府统治的国家,更是社会混乱,导致西方国家对其进行制裁,缅甸经济更是艰难;同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军政府统治国家,也导致国家政策混乱,政令施行艰难。
第三点,毒贩猖獗,众所周知金三角是指泰国、缅甸、老挝三国的交界处,而由于泰国大力打击毒品,如今的鸦片种植产业大部分已经转移到了缅甸,依靠毒品贸易缅甸国内的武装势力也越来越多。
再一点就是缅甸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 GDP 所占比重高达 60%以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极为落后,工业和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比重太低。
【3】、来自网友【北海图】的最佳回答:
缅甸是世界上罕见的、到了 21 世纪生活水平比二战前还要低的国家之一。
据估算,1936 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已达 121.97 亿美元(当时人口 1570.8 万),人均年收入 776 美元,而到了 2004 年 11 月,缅甸国民人均年生产总值仅 356 美元,人均年收入更低,远不及二战前的人均年收入 776 美元。
在其他国家经济突飞猛进、不济的也略微有增长的战后 70 年,缅甸到底发生了什么,把自己从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折腾成这样一个贫困国呢?
缅甸二战前被英国征服,成为英属缅甸,但缅甸一直进行着摆脱英国控制的斗争。二战中,为了从英国人手里独立,昂山(昂山素季的父亲)和奈温(后在缅甸建立独裁政权)所领导的缅甸独立军引领日军占领缅甸,日本名义上允许缅甸成立缅甸政府。后来,昂山等人倒向盟国,秘密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开始对日作战。
这已经够曲折了,好不容易二战打赢了,英国人重返缅甸, 缅甸又开始争取独立,过程中昂山被暗杀,各派政治势力混战,赢取独立,政府刚建立没几年,奈温又夺取政权,废除联邦宪法,开始军人独裁统治。70 年代,奈温将国名改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实行缅甸式社会主义。奈温的经济政策被后人用“胡来”“灾难性”来形容:例如:他试图使用在他看是吉祥的被 9 整除的面额的货币,结果损失了数百万缅甸人的储蓄。加上国内贪腐严重,毒品问题更是久治不愈,愈演愈烈,到 1980 年代后期,缅甸已是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
另外,缅甸走向社会主义阵营,就意味着和原来的宗主国英国、美国这些西方国家划清了界限;冷战结束没几年,1997 年美国又发起了对缅甸的经济制裁,这一经济制裁一直持续到 2016 年,这给缅甸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困境。
回首这 70 年,隔壁的泰国、新加坡以“东亚四小龙”腾飞而起,印尼经济发展不错,日本、中国自不必提,缅甸这样一个二战前的亚洲富国竟然完全落后于地区其他国家,成为了最贫困国家之一,也是让人唏嘘感叹。
【4】、来自网友【鸿鹄高飞一举万里】的最佳回答:
缅甸在今时今日人们的眼中是一个贫穷且动乱的国家:缅甸 GDP 总量只有 632.25 亿美元,在全球两名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 78 位,人均 GDP 约为 1275 美元,位居世界第 149 位。显然缅甸的经济数据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对靠后的,因此被联合国列为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然而如果时光倒流到上个世纪 30 年代的缅甸可不是如今这样——缅甸是东南亚产粮大国,自然资源也极为丰富:缅甸的翡翠蜚声世界,缅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52.3%,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等水系为缅甸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力资源,48.6 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内有 22.5 万平方公里属于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丙弄地区盛产宝石,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等地盛产钻石,掸邦波顿同时兼有金、银、赤铜、铅、锌和锑,克耶邦盛产锡、钨,恩梅开江上游、掸邦西北部、曼德勒东部则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同时缅甸还拥有 100 多个油气开发区域:其中石油相对不是太多,然而天然气总储量却超过了 20 万亿立方英尺。英国殖民缅甸时期致力于发展交通,从而将水路、铁路和公路联合起来将缅甸的粮食、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到了 1936 年缅甸的经济总量已超过 120 亿美元,人均 GDP 大约 776 美元。尽管从绝对数字上看低于今天,可我们必须考虑到上世纪 30 年代在物价和汇率上同今天的巨大差距,实际上当时亚洲唯一跻身列强行列的日本的经济总量也不过 60 亿美元。1948 年缅甸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时完全继承了英国殖民当局留下的基础设施和经济体系,同时缅甸还从日本获得了 2 亿美元的战争赔偿,一举成为当时东南亚最富裕的两个国家之一(另一个是菲律宾)。然而如今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等亚洲国家都已进入到高速增长时期,而缅甸这个曾经的亚洲富国用 83 年的时间只令自己的人均 GDP 增长了 500 美元左右,直接跌入了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
缅甸经济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缅甸国内动乱的局势造成的——自 1948 年缅甸独立至今缅甸涌现出大大小小数十支少数民族武装力量:掸邦民族军、掸邦联合革命军、掸邦联军、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克钦独立军、克钦新民主军、克伦民族解放军、克耶解放军、德昂民族解放军、若开罗兴亚救世军、若开军、库基民族军、佐米革命军、钦民族军……迄今为止缅甸政府军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冲突仍时不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平之路似乎仍遥遥无期。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亚洲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创新:韩国人的汉江奇迹正发展得有声有色,新加坡正在快速实现工业化,中国香港成为了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中国台湾正在推动“十大建设”,中国大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进行改革开放,1986 年 12 月越南也开始革新开放,几乎与越南同时老挝也开始了本国的革新开放,印度正在有着“计算机总理”之称的拉吉夫·甘地领导下着力发展软件外包产业……进入 90 年代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四国也由于经济上的突飞猛进而被誉为亚洲四小虎。一时间国际经济界出现了关于亚洲奇迹、亚洲模式的探讨。事实上亚洲经济之所以在这一时期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原因的:这一时期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已趋近饱和,发达国家开始把很多产业转移到亚洲,而亚洲国家在这一时期普遍为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而进行各种改革,于是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亚洲经济开始步入快车道。然而在亚洲国家普遍进入经济高增长之时缅甸成为了一个例外:外国资本面对缅甸持续数十年的内战动荡局面往往裹足不前,尤其是在其他亚洲国家进入经济高增速时期后外资更倾向于进入中国、印度、韩国、越南、新加坡等新兴市场而非处于动荡中的缅甸。那么缅甸究竟是如何陷入到持续数十年的内战之中的?而导致缅甸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除了内战之外还有别的吗?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目前缅甸官方承认的有 135 个民族: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占总人口的 68%,掸族占 9%,克伦族占 7%,孟族占 2%,克钦族、克伦尼族占 1%、钦族占 2%、若开族以及华人占 3%,此外还有一部分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缅甸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族、克钦族、克伦族、掸族和孟族等族有自己的文字。从历史上来看:作为缅甸主体民族的缅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一直比较复杂——缅甸国家本身就是缅族不断扩张所形成的,然而缅甸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力度一直很有限,少数民族缺乏对中央的向心力。孟、掸、若开等少数民族都曾分别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甚至曾一度统治过缅族。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缅甸的民族情况更趋于复杂化:掸邦、克伦尼邦在古代历史上根本就不属于缅甸,而是在英国殖民时期以独立邦国加入缅甸的。英国殖民者为实现对缅甸分而治之的策略:在缅族居住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并先后启动了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的改革。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保留了各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和经济体制、土司制度,利用当地民族上层实行间接统治。与此同时英国殖民政府有意识对少数民族采取扶植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克钦等少数民族逐渐皈依了基督教。1941 年 12 月 7 日清晨 7 点 53 分日军以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基地珍珠港的形式揭开了同美、英的战争序幕,1942 年 5 月占领缅甸并扶植成立了以巴莫为首的缅甸傀儡政府。日本的入侵客观上摧毁了英国在面对的殖民体系,然而与此同时也使缅甸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趋紧张:后来被誉为“缅甸联邦之父”的昂山选择与日军合作,试图依靠日军的力量实现缅甸的独立;而和英国当局关系密切的克钦、克伦和印度人选择忠于英国。在随后的战争中 50 万印度人被迫离开缅甸,克伦族与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军的冲突则造成 1800 名克伦人的死亡,此后昂山转而致力于加强民族关系。1944 年 8 月见日本败局已定的昂山秘密成立反法西斯联盟,1945 年 3 月昂山率缅甸国防军倒戈进攻日军。二战结束后昂山亲自前往缅北说服掸族、钦族和克钦族一起联合建立国家。1947 年 2 月 12 日掸、克钦以及钦族领导人同缅甸总督执行委员会的代表签订了旨在解决缅甸独立后的民族问题的《彬龙协议》。尽管被誉为缅甸国父的昂山于 1947 年 7 月 19 日遇刺身亡,然而《彬龙协议》的原则仍在 1947 年 9 月 24 日通过的《缅甸联邦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并且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缅甸政府拒不兑现 1947 年宪法所赋予掸邦和克耶邦可以通过公民自决选择是否脱离联邦的权力,同时委派忠于政府的民族人士担任地方官员,同时在边区人民中推广佛教、推行缅语、缅服与其他文化形态。1949 年 1 月克伦人率先打出反政府旗号,建立起缅甸第一支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1962 年缅甸军政府政变上台后宣布废除联邦宪法,试图废除维系缅甸民族统一的联邦制,推行大缅族主义,这就进一步引发了少数民族与缅甸中央政府的对立。
缅甸军政府上台后推行的大缅族主义加剧了国内民族矛盾,使缅甸陷入到持续数十年的长期内战之中。与此同时军政府内部不同派系之间以及反军政府的政治势力不断爆发冲突,这就使缅甸除少数民族武装问题之外又出现了政局动荡的现象:1962 年 7 月 7 日反对军政府高压统治的学生在仰光大学发起示威活动抗议军事政权,缅甸军队则在奈温将军的间接指使下以血腥镇压了这个活动,这进一步加剧了缅甸民众同军政府之间的矛盾,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在当时的冷战格局下缅甸军政府既不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也不加入资本主义阵营,同时还拒绝参与不倒向任何一方的不结盟运动,走上了一条越是隔绝的封闭主义道路,从而使缅甸经济脱离了国际市场。当其他亚洲国家纷纷通过改革创新迈向高速增长之时缅甸军政府为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而始终压制改革的声音,于是缅甸同其他亚洲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由于军政府的权力得不到制约,政府成员开始日趋腐败,毒贩黑帮通过向政府官员行贿得到保护伞,而缅甸的社会治安问题则越来越严重。内战、反军政府示威、贪腐、暴力犯罪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使缅甸陷入动荡的状态而无法自拔,任何改革在这样的国家都无从谈起:缅甸的工业极其落后而且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非常薄弱,作为缅甸前首都和第一大城市的仰光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几十年中都没怎么更新,以致于和我国的三线城市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曾经的亚洲富国缅甸为何现在如此没落?】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