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会说多种方言是种怎样的体验?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1:46:02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会说多种方言是种怎样的体验?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百草香居】的最佳回答:

方言俚语地方色彩浓厚,可以更准确表达方言范围内的特殊事物。因此,能用方言与当地人交流当然会有一种亲切感,缩小了距离,消除了隔阂,减少了误会。

我要说的是对于一个事物用不同词汇来表达,具有不同含义。这就是:我们/咱们/俺们。先说“俺们”,这是山东方言,现在北方普遍使用。这个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指的是不包括听者在内的说话人一方的所有人;但是在某些语境里,它又可以包括听者。再说“咱们”,这是北方人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它包括说者与听者双方全体人员。最后说“我们”,普通话里的“我们”既可以包括听者,又可以排除听者;问题来了:在什么语境里用“咱们(俺们)”,在什么语境里用“我们”?有一点十分清楚:正式公文尤其外交辞令很少用到“咱们(俺们)”,用“我们”可以准确表达“贵我双方”的主张和立场。而在普通情况下的日常谈话尤其在拉家常式的聊天里,如果说话者所说的范围包含听者,用“我们”和“咱们(俺们)”会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我的同事王瑞亮老先生总是把“我们”挂在嘴边上!不论说到哪方面的事情,都习惯了“我们”,有次集体出行,他问“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我说“你们不要单独行动!咱们一起出发。”还有次,他说“昨天下午我们听了谢教授的课,真棒!”我说“不光你们,我也听了,的确不错。”在这样本来包含对方的话语里,用“我们”不如用“咱们(俺们)”更好些!一是前者容易产生错觉,让听者觉得自己不在其内。一是即便没有这样的错觉,也会使对方觉得生疏、有距离感。

汉语在情感表达上词语相当丰富、十分讲究。一个“他”和“怹”字表达了尊重程度,一个“女士”和“先生”表达了女性在某种领域所做贡献的程度,杨绛先生,宋庆龄先生,林巧稚先生……个个都是令人仰视的丰碑!

说到方言,长江以北与江南(诚然,这是个模糊地理概念)在第二人称使用上区别明显(我以前讲到过)北方人用“您”表示尊重,个别场合带有讥讽色彩。南方人很少用“您”,一般都是说“你”。而“你我他仨”在北京话里,绝对不可用来对长者和尊贵的客人、上司使用!

英语里也有忌讳:不能当面直接称呼国王 you,而要用 yor magesty;背着国王呢?那就要说 his magesty(国王陛下)或者 her magesty(女王陛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全称是 Elizabeth the Second, by the Grace of God,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of Her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Queen, 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Defender of the Faith.简单些也要称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这颇有点像清朝的老百姓说到皇上要拱手高举过头那样。

【2】、来自网友【黑白师爷】的最佳回答:

若会说多种南方方言,譬如吴语、粤语、客家话、闽南语,可以在一些字的音调中体验古汉语的美丽韵味。

【3】、来自网友【孤竹国人 1】的最佳回答:

我会说北京话、天津话和东北话,感觉到这些地方和人交流很方便,他们不把我当外地人,办事挺方便。

【4】、来自网友【天山鹰】的最佳回答:

对于陌生人来说,讲对方的方言有亲和力,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讲个小故事:97 年我去重庆出差,菜园坝火车站出站,一行多人,打了二个出租车,我到宾馆后,另一辆 20 多分钟后到。车走后,经交流,后一辆车多付了 10 多元。同行人发现,我会说重庆方言,正南其北的。从此,在重庆期间,一行人抢着和我同行。

【5】、来自网友【聪颖的四月天】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会有一种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感觉,可以无障碍地去和不同地域的人交流,很快就能融入那个群体,免受欺负和欺骗。

就像一个人会说多国语言,给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自如的交流,好有优越感,也挺让人羡慕的。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会说多种方言是种怎样的体验?】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