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姜维听说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立曹奂为帝,为什么要兴兵问罪?魏国废立之事,姜维为什么能管?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大魏惠王】的最佳回答:
自夏启家天下后以臣弑君皆是大逆不道,况无罪被弑乎!自古中华礼仪忠义在首,西蜀此时兴兵以讨不臣,是正义王师,所谓师出有名。西蜀以汉之延续自居伐魏是其政治正确的首选也是对自身法统的维护。司马氏何功于魏?独霸魏廷弑君谋逆,必会引起忠于曹氏的朝野士人以激烈的反抗。乘此时机兴大义之兵正合适宜!
【2】、来自网友【豹眼看历史】的最佳回答:
兵者,国之大事也。任何时候兴师动众,都需要一个借口。
诸葛亮屡屡北伐,是要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姜维北伐是要完成诸葛丞相的夙愿。
北伐已经搞得蜀汉上下怨声载道,总以刘备、诸葛亮作借口自己也烦了。
趁着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以此为借口,换换花样,避免总是老调重弹。
01
254 年,司马师废掉了魏帝曹芳,作为曹丕的庶长孙曹髦被立为新君。
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权跋扈十分不满。
260 年,曹髦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并亲自讨伐司马昭。事情泄露,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年仅二十岁。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不管曹魏集团有多么乱,这毕竟是曹魏自己家里的事。与蜀汉的姜维没有一毛钱关系,这事也轮不到姜维来管。
220 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了魏王爵位和丞相的职位。当年接受汉献帝禅让,成为曹魏的皇帝。
到曹髦被弑杀,另立曹奂,已经四十年了。汉朝廷早就不存在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也存在近四十年。
不管魏蜀吴三国以何名义相互攻伐,都仅仅是一个借口罢了,恢复汉室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魏国皇帝的废立,与蜀汉毫无关联,那为何姜维多管闲事呢?
02
这就是政治的需要。
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坚持北伐,表面看来是劳民伤财,引起了蜀汉内部极大的抵制。
北伐的战略意义就是保持对曹魏的压力,维系蜀吴联盟的存在。
但这个是不可以公开宣导的策略,一旦公开就失去了北伐策略的意义。
绝大多数人,包括蜀汉上层核心主政者,都可能不清楚究竟北伐的意义何在。
姜维面临着巨大的内部压力。
为了实现北伐的战略,姜维必须有一些借口。
先帝的遗愿、丞相的夙愿并不足以服众。当然,以曹魏废立之事作为借口,兴师动众,也不足以得到足够的支持。
但有总比没有好,多少也算一个理由吧。
除此之外,还真说不出有啥可取之处。
姜维清楚,蜀国将士清楚,刘禅清楚,蜀国上下都清楚,曹魏那档子事是轮不着蜀汉管的,蜀汉也没能力去管这些事。
都清楚这就是一个借口。
但姜维清楚必须北伐,起码刘禅也清楚北伐的必要。
之所以姜维能够以此为借口,出兵北伐,还在于刘禅的支持及姜维当时还有这个权威。
之后,刘禅宠信宦官黄皓,不再想折腾的时候,姜维也怕了,也不再找借口北伐了。
这就是姜维为何要管曹魏闲事的根本原因。
【3】、来自网友【寄暇学宫】的最佳回答: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军事,因为战争也是一门艺术。
你瞅啥?瞅你咋滴!砰!啊!
整场战争就是这么个过程,这哪儿行啊!一点艺术性都没有,听书看戏的人不都跑光了才怪呢!没有点儿艺术性,谁好意思把你往史书上记。
所以没有艺术,就要创造艺术。
楚国要打随国。随国说:“凭什么打我,我木有错啊!”楚国:“木有错我能打你?好好想想错在哪儿啦!”随国想了半天:“我真木有错!”楚国:“你木有错?我就打你啦,怎么滴!”随国:“你怎么不讲理?”楚国:“我是蛮夷!”
同样都是没有什么借口,但是一经过这么样的艺术处理,史书上就留下了一笔。每当读到这一段,都会引起我情绪上的共鸣,感觉我在家的地位就和随国一样。
《三国演义》做为一本小说,故事必须要精彩。
姜维的九伐中原是在诸葛亮去世后的事儿,但是姜维的才能却连事后诸葛亮都不如。诸葛亮六出祁山,有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么一对儿老戏骨;姜维九伐中原,姜维和邓艾这俩儿小鲜肉却有点儿支撑不住。
所以在曹髦死后,《三国演义》就做了点艺术加工:
早有细作报入蜀中。姜维闻司马昭弑了曹髦,立了曹奂,喜曰:“吾今日伐魏,又有名矣。”遂发书入吴,令起兵问司以昭弑君之罪;一面奏准后主,起兵十五万,车乘数千辆,皆置板箱于上;令廖化、张翼为先锋,化取子午谷,翼取骆谷,维自取斜谷,皆要出祁山之前取齐。三路兵并起,杀奔祁山而来。
虽然司马昭杀曹髦属于弑君,但是你姜维凭什么能管魏国的事儿?
楚国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楚国说:“我有军队,我也想参与你们之间的政事。”姜维调动了十五万大军,当然也是理直气壮了!魏国一瞅十五万大军,抓紧时间准备迎敌吧,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楚国说:“我先祖是周文王的老师。”就凭着这点儿,楚国国君就自立为王了!姜维有样学样:“我们先主乃是大汉孝景皇帝玄孙……”
当然了话说得冠冕堂皇不一定有用,那都是说给别人听的。他们自己之间肯定是另一套说辞。
曹髦死了之后,姜维立刻对东吴说:“他们家自己乱了,咱们趁火打劫去吧!”然后姜维又对刘禅说:“东吴已经趁火打劫去了,咱们也快点吧!”
姜维的地位不如诸葛亮,不是想调兵就能调兵的。但是经过姜维这么一运作,十五万大军就被姜维给调了出来。
看《三国演义》,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错过!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4】、来自网友【伊耆角木】的最佳回答:
这个就属于小说不合理的瑕疵了,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说法。姜维无论如何也不能讨伐司马昭“弑君”,这是犯了政治错误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曹髦死后,“
早有细作报入蜀中。姜维闻司马昭弑了曹髦,立了曹奂,喜曰:“吾今日伐魏,又有名矣。”遂发书入吴,令起兵问司马昭弑君之罪。
”这个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姜维北伐,小说中说是九次,历史上大大小小加起来算一共十一次。其中,第十次发生在 257 年,那一年诸葛诞在淮南联合东吴反叛曹魏,姜维乘机出兵。258 年,诸葛诞败亡,姜维退兵。第十一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是 262 年 11 月,姜维出兵伐魏,被邓艾击败。
而司马昭弑君,发生在 260 年 6 月,不堪忍受司马昭欺压的曹髦,亲自带领卫士和奴仆去讨伐司马昭,中途遭遇司马昭弟弟司马伷的部众,被中护军贾充(司马昭亲信)授意手下成济用长矛击杀。事后,司马昭也坚决不处置贾充,所以被称为司马昭弑君。
也就是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是在司马昭弑君两年半以后,并不是直接在司马昭弑君之后。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姜维是打着讨伐司马昭弑君的旗号。
其实,无论怎么说,姜维都不能讨伐司马昭“弑君”。因为蜀汉和曹魏是互相不承认的,刘备建立蜀汉,国号是“汉”,一直以汉朝正统自居,称曹丕弑杀了汉献帝。而曹魏则是以汉献帝“禅让”为由以正统自居。所以在蜀汉看来,曹髦怎么能算“君”呢?既然曹髦不是君,你怎么讨伐他“弑君”呢?你要是讨伐弑君,不就是承认曹魏正统了吗?这不是犯政治错误了吗?
这类问题在《三国演义》中还不是独一份,比如在说关羽投降曹操一段,为了表现关羽的忠义,虚构了一段土山围约三事,特别来了一句“降汉不降曹”。这也是很荒唐的。想关羽说自己“降”汉,岂不是说自己,包括自己的主公刘备是汉朝的叛臣?说自己也就算了,这把刘备这个汉室宗亲置于何处了?这能算忠义吗?这不是坑刘备吗?
归根结底,毕竟是小说,写小说的都是民间文人,政治意识不强,就会犯一些错误。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姜维听说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立曹奂为帝,为什么要兴兵问罪?魏国废立之事,姜维为什么能管?】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