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苌乃周学过陈家沟陈继夏的太极拳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8 09:49:33 5次浏览

关于问题苌乃周学过陈家沟陈继夏的太极拳吗?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漪思飘绪】的最佳回答:

苌乃周《苌氏武技书》恰好说明—在乾隆年间,陈家沟并没有“神而明者,代不数人”的太极拳。

按照陈家沟的太极拳传承说法:陈继夏—陈秉旺—陈长兴。

在陈家沟的说法中—“陈继夏教苌乃周太极拳,苌乃周则将自己创编的子午鸳鸯钺套路传给了陈继夏”。

然而,苌家拳中没有子午鸳鸯钺套路,陈家沟也没有这种套路,这是后人的杜撰。最早写此的是河南的李诚,后人不查,也有人乐意将故事当做历史去讲……

子午鸳鸯钺好像是董海川发明的。董海川比苌乃周晚。苌乃周又怎会自创子午鸳鸯钺呢。

苌乃周与太极拳?

这种传闻,可以说明苌乃周与陈继夏有过武艺交流。至于添油加醋的杜撰,就是誉族之饰了。

在《苌氏武技书》中,苌乃周(1736-1795)对所见所学的武术,多有记述。比如“遏河南府洛阳县阎圣道,指点一二,颇觉进益。又十年,得字拳四十法”,“乾隆二十一年九月初九日,余与友人禹子鸣一起饮酒赏菊,这童来稟,门有义人求见,…言姓冉名道,四川人也,谈文无所不通;论武,精於枪捶”。

然而,苌乃周并没有记述与陈继夏的武艺交流之事。由此可见,当时的陈家沟,尚没有“神而明者,代不数人”的绵拳(太极拳)。按照陈家沟的早期拳谱,陈继夏、陈公兆所学的,就是当时流行的通背缠拳。

乾隆年间,陈敬柏传陈继夏、陈公兆。按照陈家沟的早期拳谱,则皆为通背缠拳。

按和道光年间道光二十三年陈季甡抄本拳谱、陈鑫民国十七年抄本拳谱与洪洞通背拳谱对比可知,陈氏原传拳法为通背拳。这不仅表现在其拳谱中的《拳经总歌》及其 108 拳势上,而且后面的《三十六滚跌法》、《短打》、《六路花刀》等等都与洪洞的名为《通背拳谱》、《通背行拳》谱中的内容一一对应。

在苌乃周的著述中,含有大量的阴阳太极之类的理论,再比如:太极拳的名句“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

苌乃周的《苌氏武技书》,含有道家内容:

“故武备名曰中气。此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炼之则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

“中气歌—莫道婴姹两离分,中有黄婆作奇姻。颠倒交媾黄屋里,相偎相抱更相亲。”

然而,这些并非太极拳独有的理论之说。

  •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出自《吴越春秋》载越女论剑。 《吴越春秋》一书成于东汉,书中有一段话,说击剑家越女生于“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从小酷爱击剑,被越国的范蠡聘请为军中武师。越女向国君勾践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
  • “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 出自《兵法二十四篇》(蜀汉军事著作),原句为“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 在明朝的俞大猷《剑经》中就有“凡将棍直指,慢慢侵入,待他动,欲打我,我就杀他(刺),他欲杀我,我就进打他手”之语,这就是同动瞬击,在超前意识支配下,由心灵速度促使战术技能的超前发挥,从而达到;彼不动,己不动,不占人先;彼微动,己先动,不落人后的竞技状态。

由此可知,此二句早已作为武术名言,流传在武术拳师中。

不止这两句武术之理,就是苌乃周的武学内容,也出现在《心意拳谱》、《竹林拳谱》及“字门拳谱”中。

李紫剑先生在“《易筋经贯气诀》钩沉”一文中披露:

“现在我再以面世时间论证《培养中气论》非苌氏所作。现存附有《易筋经贯气诀》的《心意六合拳》的文本,出现时间是 1733 年。1733 年的时候,苌乃周先生才九岁。九岁的孩子,即便他是神童,他能写出《培养中气论》中的那些非有长期亲身体认才有可能感知和认知的纯学术性的论文吗?”

“在四明内家拳的标明作者是吴心澄大师的《行字拳勇·拳术论语六十三篇》中,已经如数囊括了《培养中气论》的所有内容。……行字拳简称字拳,即今人所谓之字门拳。 苌先生《二十四拳谱序》中说:“余成童嗜武……深愧无成。后十年遇河南洛阳阎圣道指点一二、颇觉进益。又数年,得字拳四十法……”

据悉,《行字拳勇·拳术论语六十三篇》是心澄禅师所遗,文中不仅分篇解释了古传行字拳术及武术的常规通理,还着重分句解释俞大猷《剑经》,为内家拳重要文献。

《竹林拳谱》除了有《苌氏武技书》的内容,还有与心意融合的“免张通背捶”。

并且,崔虎刚先生依据不同版本,考证出清代时洛阳字门拳与心意拳融合为一。

“结合其他清代抄本拳谱证明了,苌乃周所学的洛阳恩师闫氏字门拳,来自湖北严氏(或颜氏燕氏等同音字)。从几个拳谱抄本看,严氏及闫氏所传拳谱,其中已经与心意门拳谱合一。”

***崔虎刚《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三.吴氏澄曰之谜》

如此,《心意拳谱》是苌乃周先生的作品,还是苌乃周吸收了心意拳谱,就成了一个疑问(这是另一课题)。

有人认为,在明末清初,陈王廷学的是心意拳。 李滨《陈家沟内家拳溯源》中写道:“陈家沟秘传心意六合拳,得于山西郑氏。郑氏,即潼关总兵郑万年,乃姬龙峰门人。姬龙峰明末清初人,发明六合拳(即形意拳,原南宋周侗,岳飞整理传播,尊张三峰为祖师),于 1640 年清兵入关时定型。满清开国,姬氏年迈,凡有关其所居山西蒲州尊村求艺者,均指示往南山郑氏处窥习之。”

唐豪对《三三拳谱》的调研记述

然而,按照唐豪先生 1937 年著作《行健斋随笔》的调研记录,陈家沟的“六合十大要序”心意拳谱,是经雍正十三年(公元 1735 年)新安王自诚、乾隆十九年七月汝州王琛琳、乾隆四十四年(1779 年)十月汝州马定振后,与雍正十一年(1733 年)三月河南府李某的心意拳论,以及另外一种拳谱合订成册,民初由河南陈家沟陈鑫保存,称为《三三拳谱》。

在 1733 年的时候,陈家沟的陈王廷已经去世,没有传下心意拳谱。而苌乃周(1736-1795)即将出世,在 1779 年的时候,陈家沟还没有“神而明者,代不数人”的绵拳(太极拳)。

王堡枪谱的王安民序

又有人说,有唐村《李氏家谱》的记述,陈王廷是在千载寺,与李岩共同创编的太极拳。这方面做个简单阐述:(1)陈家沟不认可《李氏家谱》的记录;(2)去唐村调研的周伟良先生,判断唐村《拳谱》“不会早于民国”(李鹤林的太极拳谱,与杨氏太极拳类同);(3)千载寺的拳谱没有“十三势软手”,且没有依据证明早于乾隆年间;(4)《王堡枪谱》中“拳术十三势身法”,有“金刚三道对”的招式名称,还有出现赵堡“忽雷太极拳”传人杨虎(1860-1929)的拳论,推测当地陆续学太极拳的时间为 1830~1930 年,经历了陈清平等人改编通背缠拳的过程,在多年后,当地后人对拳谱记述有所增益。

总而言之:

1、苌乃周学艺(或换艺交流)陈继夏,但并没记述,说明–在乾隆年间,陈家沟还没有太极拳。

2、并非苌氏武技有太极拳的影子,而是太极拳的理论,带有苌氏武技的影子。

【2】、来自网友【用户燕山客】的最佳回答:

八十年代发掘整理武术时 杂志登载 陈家沟太极拳与山西鬼扯鉆拳法一致 后来有说是山西通背拳 且登出俩家拳谱相对照

另陈鑫所谓的太极拳编丝劲 今天成陈氏拳标志 但八十年代有人说这是一害人的动作 初期增大肌腱 后期引起痉挛 且陈鑫还以周易入拳 可惜没人懂 所以这个就没有人提了 同时期陈绩甫太极拳 其中没有这个缠丝理论 有人说陈鑫一儒生 陈绩甫才是大家 所以说信谁自有公论 到顾留磬又发明左右太极圈手 为缠丝劲推波助澜一下

【3】、来自网友【敏锐远山 tU】的最佳回答:

陈家沟有鸳鸯钺吗?苌氏有鸳鸯钺著作吗?纯为胡扯!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是抄自苌氏,却被本末倒置,既妄且耻,不知羞耻!

【4】、来自网友【观音 159956217】的最佳回答:

武林中各门派拳种交流历史上很多,特别是大家之间既互防,又互学,惺惺相惜,但对自己弟子要求很严,不得相互交流,一是怕弟子修为不够,在交流时互不服气而引起争斗,从而导致为荣誉争斗的门派之争而结仇。二是从前为糊口,避免各拳门之间因争夺弟子而互斗结仇。三是大家之间的交流是相互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只有拜了师才算是其门徒。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苌乃周学过陈家沟陈继夏的太极拳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