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被称作 F-22 真正的对手,苏-47“金雕”为何仅生产一架便再无下文?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413y413】的最佳回答:
前掠翼战机当时解决不了翼尖气动弹性问题,苏 47 只是个技术验证机。
【2】、来自网友【东由之光】的最佳回答:
两大主因:
一,前掠翼的技术太超前。
二,资金短缺。
虽然苏-47 的综合性能超过俄罗斯的很多战机,但是,军方还是决定“忍痛割爱”,停止了它的量产。
【3】、来自网友【安德烈说老天津】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飞机的研发、设计流程问题。
网上看到过许多网友们对于各种机型的讨论,感觉网友们对于苏联/俄罗斯飞机项目上马的流程认识是这样的:一群俄罗斯人坐在一块,喝着伏特加,然后突然站起一个人来大喊一声:“达瓦利士,咱们一块设计一个五代机好不好啊?”“喝拉朔!喝拉朔!走,走,咱设计五代机去!”
…………
开个玩笑。但如果了解苏联/俄罗斯战斗机项目的研发历程,许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首先说一下,就是所谓“四代机”“五代机”这是航空史研究者和媒体对战斗机的分类,作为飞机的设计者,在考虑方案的时候并不会去考虑自己要设计的是四代机还是五代机。所以所谓的“四代机标准”“五代机标准”,也都只是媒体习惯使用的说法,而且这些说法之间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战斗机研发的基本原则是“装备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苏联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在这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也就是“先进战斗机计划”的研发步入正轨之后——这个计划后来诞生了举世闻名的米格-29 和苏-27——苏联便开始了对先进战斗机计划之后的一代战机的预研。这个项目在 1981 年立项,被称为“未来前线多功能战斗机”,缩写为 MFI。
战斗机研发主要依赖于对未来战场的判断。苏联当时根据自己的研究,对 MFI 计划出了一系列条要求
1.机动性强;
2.不开加力能实现超音速飞行能力;
3.低雷达和热红外被探测能力(当时乌菲莫切夫已经发表了自己关于飞机隐身的诸多理论,但在苏联没有引起关注,反而是在翻译成英文后对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 MFI 项目并没有借鉴乌菲莫切夫的理论);
4.容易起降;
5.容易操作,缩短飞行员培训时间,减少对维护人员和维护设备的需求
6.全新架构的一体航电系统,信息和控制系统高度集成。
7.必须具备发展侦察机、舰载战斗机和其他变体的潜力。
MFI 项目的战机整体设计,不用问还是交到了当时苏联战斗机设计的双子星米格和苏霍伊两家。两家分别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又经过了一系列的修改,最终米格拿出的就是米格 1.44,苏霍伊交出的方案就是苏-47。
从性能上,这两款验证机应该说都是很优秀的。当时苏联空军比较倾向于米格 1.44,海军则倾向于选择苏-47 作为舰载机——当时的编号是 S-37,绰号也是“金雕”。海军青睐金雕是因为它的前段机身、起落架和垂尾技术借鉴了舰载型苏-27K。两架试验机型分别于 1997 年和 1999 年试飞。
但是,在 1997 年,航空史上出了一件大事,就是 F-22 正式公布了。我们都知道,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研发,都是要对标自己的美国“对手”的。F-22 横空出世之后,俄罗斯人发现自己原本 MFI 项目的许多估计是不足的,比如 MFI 项目为了突出隐身能力,削弱了战斗机的武器挂载能力,但面对 F-22 强大的突防,米格 1.44 和“金雕”都显得火力不足。所以在经过调整和修改后,俄罗斯人新上马了 PAK-FA 项目,原有的 MFI 项目被废除。PAK-FA 项目催生的就是苏-57。
所以金雕和米格 1.44 的销声匿迹原因很简单:没有这个项目了。金雕本来就不是为了打 F-22 设计的,因为当苏霍伊的研究人员论证金雕时,美国人自己还不知道 F-22 是什么样子。不过“金雕”在 2000 年之后,编号改为 Su-47,还在为苏霍伊效力,作为 Su-57 的武器/航电测试平台继续使用。
【4】、来自网友【檢子】的最佳回答:
F-22 是 80 年代的电子产品,已经不行啦!,相当的落后了,不要再提 F-22 啦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被称作 F-22 真正的对手,苏-47“金雕”为何仅生产一架便再无下文?】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