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五六十年代的兄弟姐妹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家里没电的日子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7 16:53:47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五六十年代的兄弟姐妹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家里没电的日子吗?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张楚河】的最佳回答:

天黑洗了就睡。有月亮就在外面疯!

【2】、来自网友【王子江】的最佳回答:

我们这里由于挨着大城市较近,有电较早,可能是在 1958 年村里就有电了,将近一千口人的村子安上一台 30 千瓦时的变压器供人们照明,后来村里有了电磨变压器增加到 50 千瓦时。

那时候人们说是用上电了,也就是最基本的有一个 15 瓦或者 25 瓦的灯泡照明而已。那时没有电表,电费是按月、按灯泡瓦数收电费,记得 15 瓦的灯泡每月收 0.15 元,25 瓦的灯泡收 0.20 元。为防止小灯泡私自换上大灯泡,村里电工用盖了章的纸片把灯泡和灯口粘上,灯泡坏了还得找电工换。即便这样还是有人家嫌电费贵,他们换上了变 12 伏的小灯泡,电费每月 0.1 元。虽然说是定额收电费,但你那个灯泡也不是随便点长明灯就可以的,村里夜间是有人巡视的,发现谁家点长明灯轻者受到批评,重者是要掐你的电线的。再说即便是没人管人们也尽量不点长明灯,因为那样灯泡容易坏,灯泡坏了又得花钱去买。

就这样一直到 70 年代末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安上了电表,电随便用了,电器也多了起来,但基础设施变压器就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记得 80 年代初的一个除夕夜,村里仅有的一台 50 千瓦时的变压器由于超负荷运行发出尖锐的叫声最后烧毁,人们过了多半个摸黑的除夕夜。

当然,现在关于用电的事好到了什么程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不用我多说了,这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给大家带来的幸福生活。

【3】、来自网友【家家传】的最佳回答:

我记得很清楚,我读高小时是用煤油灯上晚自习,到最后一个学期用上了电灯,是一个柴油发电机的,这是在一个镇上的。我老家是在印尼反华后印尼华侨归国,安排在老家附近的农场,国家通电线路经过我村,我们出人力邦拉电杆电线竖电杆,沾了风,那是六 O 年或者六一年吧,而其他周围(包括大队部)都还没有电啊。但那时电只有能照明,其他都没有一项用得上呢

【4】、来自网友【西莯龢荷 40190211】的最佳回答:

记忆深刻。我们县,县城里的我们中学,是在 1955 年以后,才用上了电灯照明。我刚刚上小学的时候,用的还是棉籽油或者豆油做的小油灯。是用一个小的,比茶杯口小的小瓷碗或者陶器小碗,里面放上食油,油里搁上一根棉花搓成的棉条,漏出一段,它可以吸满油,用火柴(当时叫洋火,还是比较原始的那种,白磷做的火柴头,在沙纸上,或者衣服上,或者砖头上一划,就可以点着火)把棉条点着,成一个半寸长的灯头,一闪一闪的,相当昏暗;但是,有这个小油灯,就有了家里的光亮。晚自习或者在家里晚上写作业,就在这样的油灯下做的。到 1950 年左右,才有了煤油(当时叫洋油),把煤油放在用完了墨水的墨水瓶中,在瓶盖上打一个小洞,洞里放一个棉条作为灯捻,它比用食油灯的火头略大,稍亮一点。遇到大活动,譬如,开大会,演节目用灯,是用煤油气灯,也是烧煤油,但是有一个纱罩,煤油用气催到纱罩上,点着灯以后非常亮,比 200 瓦的电灯泡要亮很多,在农村的戏院里,也用这种气灯照明。集市上做买卖的人,晚上营业,点的是电石灯,是电石放在水里,产生电石气,从一个小铁管里冒出来,点着以后的火苗,不怕风吹(在微风吹拂下,灯花晃动,但是吹不灭)。农村用上电灯,是七十年代的事了,而且还经常停电。学校用的稍微早一点。

农村没有电,农民晚上是不是就天一黑就睡觉呢?也不是,有些人点一个小油灯,坐在一起聊天;也有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打扑克,通常是点 2 到 3 个小油灯。到年节时分,聚在一起小赌的也有许多。更多的是,中老年男人聚在街道的一个背风处,在黑灯瞎火里闲聊天,或者听爱讲故事的人,说三国,讲水浒,聊一些戏曲故事等。小孩则喜欢在街道里捉迷藏等集体活动。尤其是有月亮的时候,更喜欢在街道里玩,晚的可以玩到晚上十点左右。

家里的晚饭,也可能是点着小油灯下做的,大家在小饭桌上,点着小油灯一起吃饭,有说有笑,是一家人的和谐热闹时间。

当时的人们,并不是都日落而息的。当然,由于那时的人普遍俭省节约,没事做以后,早点休息,还是自然现象。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五六十年代的兄弟姐妹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家里没电的日子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