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何被称为唐诗的巅峰之作?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鸿雁诗词】的最佳回答: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原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裴回 一作: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2】、来自网友【梧桐树边羽】的最佳回答:
照例先引用全诗:
是不是看得有点累?其实唐诗以格律体为主,主兴七绝,五绝,七律,五律。也就是说唐朝的诗歌虽然风云激荡,但是言简意赅,虽然也有排律,乐府诗,但是唐诗在文学上的印象就是近体诗(格律诗)。
那么张若虚的这首齐梁体风格的宫体诗是如何“孤篇盖全唐”的?
其实他根本盖不住,唐朝人自己也不认的。元稹强势推出杜甫之后,杜甫的忧天下之心,格律体之精撼动了浪漫绮丽,飞仙遗诗的李白地位。所以元白之前,唐人说诗,是以李白为尊,李杜互争长短之后,韩愈来了句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古长”
直接焊死了唐诗的双雄地位。格律体以杜甫为诗圣;歌行体以李白为诗仙。
《春江花月夜》和《将进酒》放在一起看看?不用比的。
但是一首诗歌得到如此推崇,肯定有原因。
张若虚的时代,正是初唐,是诗歌理论大爆发的时代。以陈子昂为代表的初唐诗人反对“齐梁体”,主张“建安风骨”。提倡复古,后来直接走偏,进入了仿古;以宫廷诗人为主的流派进入了格律体的创造时期;南朝齐梁体;魏晋玄学,佛学,道家思想对诗歌的入侵;陶渊明的隐士田园风,百花争艳,一片混乱。看李白的诗就知道,连他也摸不大清楚方向。
但是,大家都是反对齐梁体的。高层文人甚至对此深恶痛绝。
齐梁体,又称宫体诗。是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诗歌内容多以吟咏风云、月露,题材狭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其实齐梁体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丰富的表现力造就了盛唐的诗歌高度。
齐梁体的真正问题在哪?而在于“兴寄都绝”,只写风月,不说正事。
《春江花月夜》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做出了尝试,这首诗其实就是齐梁体。所描述的景色、闺怨、征人,也是齐梁体常用题材。但是他有所发展,他用“彩丽竞繁”的诗风表达了一个大主题:对时间的关注。这种厚重的主题,是齐梁体从未有过的。
方向是正确的,这种发展代表了唐诗未来的走向:对宏大主旨的关注。
闻一多先生说过这首诗是“宫体诗的救赎”,在当时的背景下,挽救了齐梁体被唾弃的命运。
在这之前有齐梁闺阁诗,感叹时光飞逝,但是把繁复艳丽的写法和宏大主旨相结合的就是从这首诗开始,并开创了唐诗古风,格律诗齐头并进的局面。
关键时候的关键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孤篇盖全唐”也未尝不可。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3】、来自网友【无痕 5702】的最佳回答:
初读《春江花月夜》还是在刚刚能看到唐诗三百首时,不是很懂,只是惊艳,还有这么美的华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水生。艳艳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每当仰头看明月,心中是无比的安详和惆怅。明月是如此的美好、安静、遥远、凄冷和无奈,她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可以看,不可触,似有若无。张若虚把明月写到了极致至今无人能及。把那份美好、安静、凄冷和无奈留在心间……
【4】、来自网友【学而时】的最佳回答:
古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唐诗五万余首,说那首是顶峰,问题本身就提得不合适。
然而,唐代诗歌的顶峰是有的,那就是李白与杜甫。李白以自己的 1006 首诗作,杜甫以自己的 1435 首诗作奠定了他们在唐代诗坛的顶峰地位。这地位的奠定不可能是靠某一首诗。当然,他们都各自有其代表作。李有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水等篇。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等篇。
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也很美。闻一多先生对他赞美有加,但个人认为那是指单纯的艺术性而言的,是与前代的宫体诗比较而言的。该诗的思想性并无值得称道之处。所谓“孤篇盖全唐”,仅可视作是闻先生“一家之言”,而不可作为“天下之公言”!
所以,我认为,唐诗若有“顶峰”,应该从李杜诗篇中去寻找,那就是他们的那些代表作。这些诗历来脍炙人口,是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或者其中有自己最爱的一首,自己就认作是唐诗“顶峰”亦可!
总之,“春江花月夜”这首小诗人的作品,绝不可能是唐诗顶峰。因为衡量标准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条,而不是某学者的个人的一句话!
【5】、来自网友【用户春花有意】的最佳回答:
这首诗的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种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深寻的奇妙艺术境界。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亮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惆怅的激励和欢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从自然境界到人的内心世界都不受任何限制和压抑向外无限扩展开去。人们面对无限的春江、海潮,面对无边的月色、广阔的宇宙,萦绕着绵长不尽的情思,荡漾着对未来生活的柔情召唤。它与其说是初唐的顶峰,毋宁说是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以孤篇压全唐。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何被称为唐诗的巅峰之作?】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