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你知道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恩怨分明的历史事件吗?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天机阵】的最佳回答:
伍中豪不死,绝对是元帅,可能比彭总还要前。
【2】、来自网友【萧武】的最佳回答:
1938 年,日军分别从华北和华东出兵,南北对进,准备对徐州进行分进合击。其中,华北日军也分两路,一路是日军矶谷师团沿津浦路南进,一路是板垣师团从烟台登陆,两军准备在台儿庄会师之后,进攻徐州。这样,以台儿庄为中心,国军和日军展开了徐州会战的焦点战。日军只要突破台儿庄一线,渡过运河,就可以从西面和北面进攻徐州,而国军要避免在徐州附近被日军包围,就必须在南北两线顶住日军的进攻,才能为内线作战留出空间。
临沂之战是徐州会战的外围战,也是前哨战。此时驻守临沂的是庞炳勋。抗战爆发之初,庞炳勋就在沧州一带与矶谷师团交过手,损失惨重。此时庞炳勋名义上是军团长,但是只下辖四十军一个军,和汤恩伯那种两三个军的军团不可同日而语。更惨的是,四十军实际上也只下辖一个师,所以,虽然庞炳勋的部队顶着一个军团的架子,但实际上作战部队只有一个师多一点的部队,实力并不强。而此时进攻临沂的板垣师团的一个支队,人数也达到七八千人,兵力与庞炳勋部相当,日军又有装备优势,庞炳勋拒城死守,浴血苦战,等待救援。
而第五战区此时能够抽调出来救援庞炳勋的,其实也没有多少部队。此时第五战区自身的部队原本主要都在南线抵抗日军,北线能够依赖的部队,除了庞炳勋军团之外,再就是川军二十二集团军,在滕县之战中川军师长王铭章战死,全军覆没,川军同样损失惨重。而从一战区程潜部下抽调来的部队五十九军张自忠部正在南线帮助于学忠的五十一军抵抗南路日军,稳定淮河防线,汤恩伯的部队在台儿庄以西与日军周旋,作为机动打击兵团,是第五战区此时主要的打击兵团。
万般无奈之下,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只好命令已经完成南线稳定战线任务的张自忠部紧急北调,增援临沂。但李宗仁知道,张自忠和庞炳勋早有嫌隙。庞炳勋和张自忠都出自冯玉祥的西北军系统,但在中原大战中,庞炳勋临阵倒戈,曾经攻击过张自忠部。七七事变后庞炳勋部在平津一带曾与二十九军配合作战,但二十九军的防线被日军矶谷师团攻破,致使庞炳勋的部队暴露,只能孤军苦战,最后损失惨重,部队大幅减员。虽然战后庞炳勋因功晋升军团长,但所辖部队实际上仍然是自己的那一个师。
虽然庞炳勋的部队只有一个师,而张自忠的五十九军下属两个旅四个团,总兵力达到三万四千人,而且装备也要比庞炳勋和孙连仲的部队好得多,是清一色的中正式步枪,各种炮配置齐全,虽然不及日军和中央军精锐部队,但在地方部队中绝对称得上一流的装备。也是因此,张自忠的部队才会被李宗仁当成第五战区仅次于汤恩伯军团的重要机动打击兵团来使用。但毕竟庞炳勋年龄大,资历老,又顶着军团长的名义,张自忠如果到了临沂,两军配合作战,自然要以庞炳勋领衔,所以李宗仁很担心张自忠不肯配合。
张自忠奉命北调途中,路过徐州,特意去拜会了李宗仁。李宗仁除了给张自忠拨调补充了一些武器装备之外,特意和张自忠进行了一次谈话。李宗仁说,你们以前有嫌隙,但那都是内战,无所谓对错,现在我们都是为了抵抗日寇,是为民族生存而战,希望你能不计前嫌,和庞炳勋精诚合作,共击日寇。张自忠在七七事变后一度奉宋哲元之命在华北与日军周旋,所以被全国目为汉奸,到南京后,军委会高层有人主张杀张自忠以肃军法,是李宗仁在军委会为张自忠仗义执言,才免于处罚,后来又重掌了五十九军。因此,张自忠一方面是出于抗日的民族大义,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李宗仁的感激,表示绝不计较,一定和庞炳勋精诚合作,共抗日寇。
李宗仁虽然对张自忠的态度大为嘉许,但仍然有些不放心,于是派战区参谋长徐祖诒和张自忠一起前往临沂前线,以便协调。张自忠原打算部队到临沂前线后,先休息一下,然后再投入战斗。但等到他到达临沂前线,庞炳勋已经快要支持不住了,是听到张自忠的部队即将到达前线,才苦苦坚守的。因此,张自忠的部队一到前线,和庞炳勋一商量,张自忠就决定放弃休息,直接投入战斗。在作战策略上,庞炳勋主张五十九军进入临沂,和四十军一起守城,但张自忠认为,此时日军损失也很大,如果五十九军攻击日军侧背,会更有利。最后决定,庞炳勋部仍然继续守城,张自忠部则攻击日军侧背。
张自忠部投入战斗后,日军猝不及防,加上庞炳勋部奋起余勇,不断派小部队反击,日军受到内外夹击,经过五天战斗之后,板垣师团也无力再派兵增援,只好下令进攻临沂的日军突围,撤回莒县,坚守待援,以待后续日军部队再来增援。日军开始撤退后,张自忠和庞炳勋部奋勇追击,日军伤亡惨重,仅一千多人逃回莒县,闭城死守。临沂之战日军毙伤俘共计一万人左右,是抗战军兴以来,日军第一次被打退,也是号称钢军的板垣师团在南口会战受到重创之后再次遭到重大打击,整个师团基本上被打垮。而且,这也是日本自成立新式陆军以来,精锐部队第一次遭到歼灭性打击。
临沂之战和台儿庄之战合称台儿庄大捷,日军共被消灭二万余人,是日军侵华以来第一次遭到如此重大的损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日军骄狂自大,看不起国军,所以被张自忠部的野战和近战打得叫苦连天之外,张自忠在民族大义面前能够捐弃前嫌,不计个人恩怨,完全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张自忠像汤恩伯一样,这时候为了保存实力,避敌不战,不要说能够创造大捷,就是张自忠再晚一点到达临沂,庞炳勋就得从临沂撤出来了。
【3】、来自网友【zj 史海拾贝】的最佳回答: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爱憎分明,恩怨分明,大公无私,既坚持原则,又灵活敏智。说两件事吧!
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一天,红军教导队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陈伯钧因手枪走火,误伤了队长吕赤,致使吕赤牺牲。陈伯钧是黄埔六期生,吕赤是黄埔四期。当时,有的人认为“杀人偿命”,也有的认为是意外,应从轻处理。此事报给毛泽东后,毛泽东沉思良久,说:这两个同志都是红军骨干,吕赤意外牺牲是红军的损失,如今已死了一个黄埔生,要再杀一个黄埔生,就失去了两个军事指挥员。我们现在急需军事干部,陈伯钧不是故意伤人,我看还是不杀为好。”后来,判打陈伯钧 100 大板,调离出教导队,降为一团一连的副连长。此后,陈伯钧跟随毛主席,一路浴血,南征北战,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曾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37 年 10 月 5 日,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这件事当时在延安轰动一时,黄克功是江西南康人,也是秋收起义上井冈山的“老井冈人”,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委,参加了长征,在二渡赤水的娄山关战役中立大功,时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 6 队队长。当时,这件事争议很大,有的认为黄克功是老红军,又立有战功,可以从轻处理,有的认为黄克功无视法纪,杀人者必须偿命。黄克功也向毛主席写信,希望宽大处理,带罪立功。还有不少人都找毛主席,给黄克功说情,毛泽东一律谢绝了。最后,经边区高等法院最后判决,仍判处黄克功死刑。
在公审黄克功大会上,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专门宣读了毛泽东写给他的信,信中说:“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果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你知道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恩怨分明的历史事件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