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历史上的柔然是哪国的?属于中国吗?后来发展趋势如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追赶光速】的最佳回答: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大漠草原上,曾经活跃着一个辉煌的古国——柔然国。柔然国是鲜卑族的一支,在五世纪至六世纪在蒙古高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国家最为强大时,疆域北到贝加尔湖畔,南到阴山南麓,东北到达大兴安岭,西部与准噶尔盆地相接,还曾到过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
柔然建国的始祖是木骨闾,幼年曾经被鲜卑拓跋部擒获,沦为奴隶。他后来成长为一个身材健壮、足智多谋的并怀有远大志向的青年,并因此而免去奴隶身份,又因为骁勇善战而被升为骑兵。后来,木骨闾因犯了过错应受到斩刑的处罚而被迫出逃,并在逃亡途中因自己的名望而积聚的了一百多人的力量。他逃到到阴山之北一带,投靠了统治那里的少数民族,并在那里不断的扩充着自己的势力。后世子孙因“郁久闾”是“木骨闾”的变声,故以“郁久闾”为姓,是柔然王族的姓氏。
木骨闾死后,他的儿子车鹿会比他更加彪勇善战,不断兼并其他部落,势力大增,拥有不少部众和财富。车鹿会觉得自己部落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大,就自称为柔然,附属于北魏,部落首领称为大人。“柔然”一词起源于阿尔泰语,意思是聪敏、贤明和礼义、法则。柔然国每年要向北魏进贡许多牲畜和名贵动物的皮毛。柔然汗国正式建国是在北魏天兴五年,即公元 402 年,社仑建号为丘豆伐可汗。柔然汗国是一个雄踞大漠南北、流沙东西的强大游牧奴隶制国家,国家前后共经历了十九位君王,持续 152 年。
柔然的政治制度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很相似,最高统治者称可汗,可汗下面设置辅佐可汗官吏国家事务。每一任可汗都有专门的称呼,即国号。如可汗社仑为柔然的开国之主,号为“丘豆伐”,就是驾驭开张的意思,暗喻一国的开国君主。不仅如此,柔然国的大臣也都具有自己的号,如“莫弗”是勇健者、酋长的意思,“莫缘”是圣人的意思。柔然国设置了不同的官职来管理全国事务,比如国相、国师、俟力发、吐豆发、俟利、吐豆登、俟斤等等。国相主要掌管行政、外交,是文官的首领,与汉族政权中的丞相作用基本相同。国师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一般都有德高望重的僧人担任其职,主管宗教事务。由于柔然国是一个十分信奉宗教的古国,因此国师的地位在国家中很高,所拥有的财富也很多。《大藏经•高僧传》记载,法爱曾经做过国师,他懂得经文并会一定的法术,得到的俸禄有三千户之多。俟利发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很高,必须是可汗皇族的人才可以担任,是掌管一方军权的武官,比较有实权。吐豆发是仅次于俟力发的官职,也必须要王族成员才能担任。在《北史》中记载,阿那瓌可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高欢的儿子时,派土豆发郁久闾汗拔护送。郁久闾是王室成员的姓氏,可以看出土豆发也是一个不小的官职。
在柔然的官吏中,除了国相、国师主管行政、宗教外,其他的官吏都是军事、与民政的官职。在柔然国的国民中,几乎所有的男性成年壮丁都被编为骑兵,闲时在草原上放牧牲畜、牛羊,一旦出现战争,则全部要奔赴战场作战。综上所述,柔然大官号及等级比较简略,除了国相、国师主要是掌行政、宗教事务外,其余官职皆主管军事兼民政。由于柔然是一个游牧民族,所以在行军打仗时,与士兵同行的还有自己的牲畜、财物、妻儿等,就是书中记载的“战则与家产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
柔然是一个以军事战争为主要政治活动的国家,可汗、大臣、平民都是按军事制度来进行编制的。柔然国可以说是一个军事与民事融合的政权。在各个统领地方部队的大人之下,编制为统领千人的军将官职,柔然国的各个部落首领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经常在敦煌等地商讨重要的事情。可汗一旦不能臣服众人,或是可汗的继承上出现问题,各部落首领有权罢免可汗或推举新的可汗作为首领。
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逐渐传入,并为柔然统治者所接受。对柔然的政治制度影响最大的就是曾经是柔然宗主国的北魏的典章制度。公元 464 年,予成继承了可汗的位置,效仿中原国家的政治制度。此外,在官吏的设置上,阿那瓌可汗还仿照中原的管理制度设置了设侍中、黄门等官职。
军事生活是柔然国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柔然可以说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历代可汗都对外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并使国家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疆域广大、军事实力雄厚的大国。柔然在蒙古高原上征战了 150 多年,曾经打败了中原的宗主国北魏,征服过周边的许多少数民族政权,是匈奴、鲜卑之后的又一个强大的政权。
社仑正式建立柔然王国后,就立即着手向西域地区发展。他们率领大军沿着原来被匈奴人开发的草原丝绸之路继续向西扩展自己的领土,一直到达了阿尔泰山。丘豆伐可汗社仑并不像以前的匈奴和后世的突厥政权那样,把政权的中心定在漠北地区,而是把都城定在偏西的敦煌、张掖之北的地区。社论可汗为了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他把军队中每一千人设为一军,设置军将一名;每一百人为一幢,每幢设幢帅一名;战斗中立有军功的人所夺得的财物归其个人所有;战斗不力者要受到鞭挞的惩罚,临阵退缩者处以死刑;改革了计算兵数的方法;在外交上,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方针。
在对西域地区的征讨中,柔然国使用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财力。这些军事支持并不是柔然王国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就能解决的,因为当时它能够稳定住漠北的统治已经极为不容易,再耗费大量的军事实力去征服西域就不太可能了。然而,柔然王国有着大量的从属部族,这些部族都是曾经被柔然征服过的,为西征提供了军事基础。利用部族的军事力量西征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版图,还可以乘此机会削弱各部族的军事实力,从而稳固自己的统治,是一条一箭双雕的妙计。高车部落就是被柔然国派遣西征的部落之一。这一点从高车的发展史中可以得到确认。高车族一直居住在漠北,后来其中的六支仍留居漠北称为东部高车,而十二支后来迁到西北建国,称为西部高车。这西迁的十二支高车部族就是被柔然国派往那里征讨的部队。像这样的部族还有很多,比如丁零部落、铁勒部落。这些部落对柔然国的开疆扩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也为柔然国以后的统治埋下了隐患。在柔然国逐渐走向衰败后,这些部族就开始起来反抗柔然国的统治,并加速了柔然国的灭亡。
【2】、来自网友【关东侠客】的最佳回答:
公元四至六世纪,继匈奴和鲜卑之后,北方草原又兴起一个强大的民族柔然,在中国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北方草原,就象一个民族孵化器,一个弱小的部落,经过一百多年生息繁衍,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
柔然的雄起,有一定偶然性。三世纪时鲜卑首领拓跋力微,在一次作战中捉到一个俘虏,名字叫郁久闾木骨闾。
木骨闾被特赦后,成为一名骑兵,还当上百人队长(相当于连长)。木骨闾非常有野心,在一次违犯军规后,竟率手下一百名骑兵,自立门户,在阴山北麓游牧。
木骨闾的儿子叫车鹿会,为人雄健,不断兼并周围部落,逐渐形成贵族,自号本部落为柔然。
既然,是自己取的名字,柔然的喻意非常美好,有”聪明,贤明,礼义,法则”之意。
柔然兴起之后,经常和北魏发生冲突,八十余年,打了二十多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称柔然是智力低下的虫子,称蠕蠕。
北魏天兴五年(402)郁久闾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柔然汗国正式形成。
柔然趁北魏经略中原,无暇北顾之机,坐大坐强,形成一个纵横大漠南北的强大国家。
公元 410 一 425 年,柔然最强盛,纵横大漠南北,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东南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部扩展至天山南北。
柔然汗国包括突厥,鲜卑等众多民族,他的祖先是拓跋部的士兵,所以,《魏书》上说柔然出自大魏,一种说法是出自匈奴别部。
柔然崛起后,几乎每年都南下骚扰北魏边境,北魏也数次深入大漠,搜剿柔然部众。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五路北伐柔然,东至渤海,西至张掖水(弱水),北度燕然山(杭爱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
经此打击,柔然元气大伤,但谁也灭不了谁,双方开始和平共处,互遣使者,”岁贡不绝”。
西域高车国独立,双方进行了三十余年战争,柔然內部又发生了分裂,柔然的实力开始衰落。
北魏灭亡后,柔然开始复兴,宇文泰和高欢为了北方安全,开始和柔然和亲。
西魏皇帝元宝炬娶了柔然阿那环可汗长女耶闾氏为皇后,西魏公主家给阿那环可汗弟弟塔寒,高欢九子高湛则取了阿那环可汗的孙女。
六世纪中叶,游牧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兴起。突厥原是柔然的锻奴,会打造精良的兵器。
北齐天宝三年(532),突厥首领土门当上可汗(伊利可汗)后,向柔然可汗阿那环求婚。
在阿那环眼里,突厥人就是他门下的一条狗,虎女焉能嫁犬女,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
土门可汗大怒,发兵攻打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环战败后自杀,柔然汗国随之分崩离析。
柔然王宣庵罗辰逃到北齐,留在草原上的柔然人分裂成东西两部分。
西边柔然余部以邓叔子为主,东部柔然残部投靠了北齐,被安置在马邑(朔县)。次年,庵罗辰北逃,北齐出军追击,庵罗辰不知所终,部众随之瓦解。
北齐天保六年,突厥木杆可汗俟斤再次击败柔然,邓叔子率数千人投奔西魏。
突厥向西魏派出使者,西魏害怕刚兴起的突厥汗国,就把邓叔子交出去。邓叔子以下三千余人被斩杀于长安长青门外,惨绝人寰。
剩下的柔然人西迁,八世纪,欧洲出现一个从东方来的阿瓦尔人,能征惯战和法兰克王国死磕了八年,有学者称阿瓦尔人就是西迁的柔然人。
投靠北魏的柔然人逐渐融合在鲜卑人中,同化成汉人。汉族中的闾氏,耶久氏,茹氏等,就是柔然人后裔。
柔然人兴起的偶然,消亡的也迅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往往如此!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历史上的柔然是哪国的?属于中国吗?后来发展趋势如何?】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