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刘秀谥号叫两个字的汉“光武”帝而不叫一个字的汉“某”帝?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乐天 16888】的最佳回答:
穿越者
【2】、来自网友【林长风】的最佳回答:
“光武皇帝”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死后的谥号,“汉光武帝”叫起来有点别扭,像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叫起来多顺,为啥刘秀这么特别,多了一个字呢?
除刘邦外,汉朝皇帝的谥号都是两个字,刘秀也是
其实大家都误会了,刘秀之前的西汉王朝,皇帝死后的谥号也都是两个字。当然,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比较特别,他死后谥号为“高皇帝”,庙号为“太祖”,本来应该称他为“汉高帝”活着“汉太祖”,不过由于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的影响,后人多称之为“汉高祖”。
除去刘邦之外,西汉还有 14 位皇帝,其中有谥号的 10 位。这 10 位皇帝死后的谥号都是两个字,而且第一个字都是“孝”。比如汉武帝的谥号其实是“孝武皇帝”,汉宣帝的谥号是“孝宣皇帝”…… 汉朝以“孝”治天下,“孝”是国本所在,所以皇帝要求天下人都要孝,那自己就首先要做孝的表率,下一代要向上一代尽“孝”。
所以,西汉第一任皇帝皇帝之后,从第二任皇帝开始,所有的谥号都带有“孝”字,表示这个皇帝对上一代是很孝的。既然都有这个字,那么为了称呼上的方便,我们通常就会省去这个字,比如应该叫汉孝武帝的就叫做汉武帝,应该叫汉孝宣帝的就叫做汉宣帝。
刘秀的庙号、谥号是个难题,因为他很特殊
但是,到了刘秀这里行不通了。虽然刘秀建立的帝国也叫做“汉”,但这个汉和西汉政权之间隔了王莽的新朝。而且,刘秀虽然是皇族之后,但到了他这一代,血缘十分稀薄,他本人和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区别了。
刘秀的天下是他自己打下来的,并不是继承自西汉,所以刘秀实际上也是开国皇帝。不过刘秀为了拉拢人心,自称他是刘邦的后代,这虽然让他在建国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贵族和百姓的支持,但他死后的谥号和庙号却成了个难题。
首先是庙号的问题。按照礼仪规定,不是开国皇帝不能称祖,只能称宗,比如唐朝李世民功劳很大,开创了贞观之治,但也只能称唐太宗,不能称祖。这么说的话,刘秀就只能称宗。但刘秀白手起家,打造了东汉帝国,其功勋不逊色于开国皇帝,怎么办呢?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定为“汉世祖”,算是两方面都兼顾到了。
其次就是谥号问题。按照传统,刘秀的谥号也应该是“孝 X 皇帝”,但在这里刘秀该向谁尽孝呢?难道是最后一个皇帝刘婴?还是汉平帝刘衎?但实际上,根据史料分析,刘秀与汉成帝刘骜同一辈份,而刘骜之后还传了三任皇帝,难道让刘秀向自己的晚辈尽孝么……这显然不行。
所以,刘秀的谥号中决不能出现“孝”字。
至于为什么选择“光武”二字,我以为还是要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按照《谥法解》的解释,“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刘秀能够延续汉朝国祚,当了皇帝后又待人真诚,非常谦虚,十分符合“光”的涵义。“武”字就不用多说了,主要表示在军事上有非凡的成就,刘秀铲除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平复王莽篡位导致的天下大乱,武功当然没得说。所以,最后确定了“光武”二字。
东汉王朝继续实行以“孝”治天下的国策,所以东汉后面的皇帝死后谥号还是都带有一个“孝”字。比如刘秀之后的皇帝刘庄,谥号就是“孝明皇帝”,而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死后谥号则为“孝献皇帝”。
综上所述,整个汉朝 29 任皇帝中,只有刘邦和刘秀,这俩人的谥号不带“孝”字,因为他们一个是西汉开国皇帝,另一个是东汉开国皇帝,只有后人向他们尽孝,他们则没有前任皇帝可以尽孝。
既然不需要有孝字,那么刘秀谥号的两个字就可以自由选择,“光”和“武”正是刘秀一生的写照,用“光武”作为对谥号对他的一生进行概括总结实在再合适不过。而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其他的皇帝因为必须要带个孝字,所以谥号中可以选择的字只有一个,要么是武,要么是明……总之没有机会像刘秀一样了,这也就使得刘秀的谥号在汉朝 29 个皇帝中显得与众不同。
关键是“汉光武帝”你还没法简化,“汉光帝”显然不是光武的本意,而“汉武帝”则与刘彻重复,没有办法,每次到刘秀这里的时候,我们只好多写一个字,称之为“汉光武帝”。
【3】、来自网友【史无止境】的最佳回答:
因为从秦朝立国到溥仪咽气,光武帝这个谥号就用过一次,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简称汉光武帝,再次简化就是光武帝,或者光武。
因这谥号独一无二,且顺口好记,朗朗上口。外加刘秀也是古代六位,在泰山封禅君王中的一位,这增加了后世人不少的记忆力。
刘秀兼开国皇帝、明君贤主、传说故事、爱情故事、千古明言、泰山封禅、二八星宿、善待功臣、教子有方等因素为一身,使得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一笔。
同时到了现代,诸多网友因刘秀生前的一些事迹,编写出了几个称号,这也为刘秀增加了不少名气。诸如位面之子、大魔法师。
为什么光武只用过一次,理由在于光这个字,在谥号里很独特。
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着曰光。
其中刘秀的光,取能绍前业之意。意思是刘秀复兴了汉朝。
古代历朝历代,王朝能复兴的只有汉朝、晋朝、宋朝,以及慕容复心心念念的大燕国,其他王朝都没有被复兴过。
而宋朝的复兴,说是复兴,其实只算是苟延残喘一波,既没有收复故土故都,又不能开拓疆域。
赵构称帝后杀岳飞,又向金国称臣。死后送他一个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已经马匹拍上天了。可就算谥号泛滥后,南宋大臣也不敢加一个光字,因为实在不配。
而慕容复心心念念的大燕国(史称前燕,顾名思义后期重建了很多次。)但不管是最强盛的后燕还是割据一方的南燕,都未能复兴前燕的全部领土。
后燕开创者慕容垂,死后追封为世祖武成皇帝,南燕开创者慕容德,死后追封庄宗献武皇帝。
只有刘秀完成了复兴汉朝,并继往开来的不世伟业,所以光武帝名至实归。
故古代也有定鼎中兴唯刘秀,这一千古芳名,历代君王无人可成为下一句。
古代历史上,如光武这般独一无二的谥号、庙号、称号也有很多,不胜枚举。
始皇帝就嬴政,其实始皇帝不算谥号、也不算庙号,是称号。
高祖皇帝是刘邦,但刘邦谥号加庙号,全称是汉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是错误用法,但这错也是从古代开始错的,不能怪现代人。
景帝一般指汉景帝刘启,景帝这个谥号用的虽然用的很多,但刘启这个景帝在历史上很有名。七国之乱也是写进教科书的历史大事件,文景之治亦然。
比如昭烈帝是刘备,全称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当然了,刘大耳、大耳贼,这在三国演义里也是常出现的,很多人对此都有深刻的印象。
比如大皇帝就是孙权,全称吴太祖大皇帝孙权。不过现在的网友喜欢叫他大魏吴王、孙十万,这也是名气很大的一个历史人物。
献帝,指刘协,独一份。刘协谥号全称,东汉孝献皇帝。刘协虽是亡国之君和傀儡,前半生如同提现木偶一般,但至少结局还算可以。
光文帝是刘渊,全称是汉赵高祖光文皇帝。刘渊登基后,追封了刘禅为汉仁宗孝怀皇帝。
徽宗钦宗,合称徽钦二帝,就是指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靖康之耻可以说是耻辱柱上的典型。
成祖,或者说永乐帝就是朱棣。朱棣原来的庙号为明太宗。因后期嘉靖皇帝登基后,涉及大礼仪之争,抬宗为祖。最终定为明成祖文皇帝,全称明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本身也是一代明君贤主,外加郑和下西洋也是进教科书的伟业。
而更多的君王,明明自己也很优秀,但死后的谥号太过普通,竞争压力太大,没办法在群雄荟萃的中国历史上挤出头。故而只能是谁优秀,谁出名。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这五位不用说,分别代表秦、汉、唐、宋、元(蒙古)五朝。
历史上谥号武帝的君王,也都很厉害,单独拿出来也都可以大书特书。但在刘彻面前,都稍逊风骚。故而很多人一想到武帝,便是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太宗一般指李世民,历史上庙号太宗的,其实也有很多厉害的角色,可惜李世民历史光芒太大了。
当然,太宗或许竞争压力很大,但天策上将,则可以放心大胆的说,就是李世民。
(天策,星名,指傅说星。傅说,人名,指商王武丁时期的一位贤臣,死后化作星辰。武丁,商高宗,商朝最优秀的统治者之一。天策上将,为唐高祖表彰秦王李世民功绩,特地独创的一个职位。天策上将在设立之初,为唐朝文武百官、众亲王之首,仅次于皇帝和太子。)
(因为李世民是李渊二子,为除太子以外诸王之首。亲王之下为三公,李世民兼任三公之一。而当时文官中最高官职的尚书令,亦由李世民担任。天策上将的任命,也为后来的玄武门埋下了已经发芽的种子。)
仁宗这个庙号用的很少,除了刘禅之外,历史上其他几位能评仁宗的,都算有为之君。比如宋仁宗赵祯的仁宗盛治,比如明仁宗朱高炽的仁宣之治,以及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夏仁宗李仁孝等,这些都是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的有为之君。
至少他们可以,说自己无愧君王之位,死后面对先皇也可以说自己尽职尽力了。
圣祖一般作为追封先祖专用,基本不会用在实权君王身上。但清圣祖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第四位实权君王。雍正朝敢给康熙加圣祖这庙号,也是艺高人胆大。
(爱新觉罗·玄烨,作为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可以说他是一位雄才英主,也是大清政权的稳固者。八岁登基,十六岁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承认郑成功功绩,驱逐沙俄,出征塞北。但他在位时间太长,子嗣太多,也埋下了九子夺嫡的祸患。)
文王武王直接等同于姬昌和姬发,这没啥争议,这两位也带有神话色彩。封神榜这部小说,直接把文王、武王钉死在姬昌、姬发身上,别人夺都夺不走。
炀帝就是杨广。其实杨广原来评美谥或平谥,再加庙号也没问题的,可谁让大隋亡了呢。
何不食肉糜,就是西晋惠皇帝司马衷。如他这般,若是不生帝王家倒也可平淡过一生。
九妹就是宋高宗赵构,一句臣构言和冤杀岳飞,足以传世。
(赵构原本有亲生儿子,但这孩子不到五岁就死了,之后由于赵构一直没子嗣,被人怀疑赵构丧失了生育能力。而赵构在徽宗诸子中排行第九,故被称作九妹。对于赵构,历史评价也是两极分化严重。赵构在某种程度上,是少数符合长寿、昏君、有为、勤俭、骄奢、等多种互相冲突特性聚合的封建君王。)
文帝可以是汉文帝也可以是隋文帝,这竞争的比较激烈。汉文帝是二十四孝之一的亲尝汤药,也是文景之治的奠基人。隋文帝的开皇盛世,圣人可汗也是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唐文帝李世民就别争文帝了,让给两位老人家吧,太宗已经成他的专属了。)
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也欢迎诸位知友添砖加瓦。
所以说,人生在世还是要留下一些厉害的事情,这样评后人价起来就可以独一份。即便不能独一份,也可以力压群雄,一枝独秀。
当然恶名也能传世,俗话说一黑顶十粉,但还是要留下正面评价为好。
南唐后主李煜,虽说在皇帝这职业上他做的不尽人意,但在诗词方面他独树一帜,也是名留青史。
说到女皇帝,那么虽然历史上有很多女性政治家,但登临帝位的,只有武则天一人,其余最多也只是如吕雉临朝称制,或是垂帘听政。当然很多女性,其实也是名义上的太后,实际上的皇帝,只是没捅破那层窗户纸。
(北魏孝明帝突然暴死后,由于朝政不稳,孝明帝母亲胡太后谎称一位女婴为皇子,将其推上了皇位。但很快胡太后便宣布,改立临沼王之子元钊为皇帝。因数日内连立两帝,如此慌张的行为引起朝廷上下议论。北魏群臣纷纷猜测孝明帝的暴死与胡太后有关,孝明帝岳父尔朱荣随即起兵,半个月内攻克北魏都城,将胡太后与元钊送至黄河边——沉河。
关于这位女婴,是否算作女皇帝,史学家几乎不予承认。后世基本认定,孝明帝死于母亲胡太后的毒杀。)
当然厉害一点的,也可以另辟蹊径,在第三产业上巩固在后人心中的地位。
比如前秦世祖苻坚,作为少数死后成神的君王。他贡献了好几个成语,艸(通草)付应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垂缰之义。
而淝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东晋一方虽然取胜并攻克山东、河南、巴蜀等故土,却无力继续与北方决战,统一华夏。令人惋惜的,是东晋高层当时只知道浪费生命,每天只是清谈佛老和内斗(佛教和老子),根本没把复兴故土放心上。
世家之间互相倾轧,唯恐谁得势了,谁就会倒血霉。
而一生未曾屠城,一心消除民族间矛盾与隔阂的一代名君苻坚。却因此战导嫡系部队全被歼灭,再也无力约束管理刚刚统一安定的北方,归附苻坚的北方诸族军阀,立刻叛变苻坚,将北方再次拖入战乱之中。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被宫女用被子捂死,直接导致东晋失去一位还算优秀的君王。他的继任者司马德宗是历史上著名的痴呆皇帝,说话不利索,也分不清冷暖、不知春夏秋冬。东晋朝政直接被权臣掌握,最终东晋灭亡,刘宋建立。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刘秀谥号叫两个字的汉“光武”帝而不叫一个字的汉“某”帝?】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