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五子良将有降将,五虎上将也有降将,为何十二虎臣无一人是降将?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貌似微龙】的最佳回答:
曹操的五子良将指的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刘备五虎上将是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东吴的十二虎臣指的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例如甘宁,原在黄祖手下,却不受黄祖重用,后来才投靠孙权。所以并非没有,只是相对比例较少
【2】、来自网友【以史为鉴】的最佳回答: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影响极大,在民间不论曹魏的五子良将,还是蜀汉 5 虎上将亦或是江东十二虎臣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因为三国天下大乱的原因,不论是人魏蜀吴哪国势力中间都会有投降的将领,十二虎臣也不例外。
一,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的说法来自《三国志-魏书》,陈寿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记录在一个传记中。在最后总结道: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是被后世小说家称为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中,张辽是丁原、吕布部下,后来投降曹操;
张郃是袁绍部下,官渡之战投降曹操的。徐晃是杨奉部下,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降曹操。于禁是鲍信的部下,鲍信死后投奔曹操。只有乐进虽然其貌不扬,身材不高,但却是曹操一起兵就跟着曹操的良将。
二,五虎上将
五虎的故事怕是没有人不知道吧。
关羽张飞是跟着刘备起兵的三巨头,赵云最早是公孙瓒的部下,后来跟着刘备混,也算从龙之臣。
黄忠是刘表部下,后来曹操占据荆州,也照样启用黄忠守长沙,等到刘备攻占长沙,黄忠投降刘备跟着刘备入主西蜀,因功被封为后将军,和五虎并列。
马超则是一方诸侯,败给曹操后,妻儿老小具被曹兵所杀,只能投降张鲁,后又投降刘备。
三,十二虎臣
江东十二虎臣的来历也是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中将十二位武将全部放到一个传记中。
这十二虎臣分别是
: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按照记载的人越少,传记越重要的潜规则,我们可以看到魏国的五子良将,蜀汉的五虎上将重要性远远超过江东十二虎臣。
这十二虎臣中程普、黄盖、韩当都是跟随孙坚起兵的三朝旧臣,蒋钦、周泰、陈武、董袭是跟随孙策起兵的好汉。
甘宁是刘表部下,后来又跟随黄祖,甚至在对阵中还杀了凌统之父凌操。后来投降孙权。
凌统、徐盛、潘璋、丁奉都是在孙权时期才涌现出的将领。丁奉年纪最小,一直跟着甘宁、陆逊、潘璋等将领,直到孙亮继位后才大放光彩。
其实,看完五子良将、五虎上将以及十二虎臣的传记,就会发现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是一个时间段、一个等级的将领。
这十位将领可以说都是有跟随曹操、刘备打天下的经历,十二虎臣中唯有程普、黄盖、韩当等人可以相当。
更多的虎臣都是替孙权平定内乱、亦或是三足鼎立后替东吴对抗曹魏和蜀汉。
属于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的后辈。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3】、来自网友【客观请进】的最佳回答: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吴国与蜀国、魏国的发展经历不大相同造成的。
魏国曹操自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后,大破青州黄巾军,随后以兖州牧起家,先后灭袁术、讨陶谦、灭吕布、破袁绍、剿马超,经大小战役无数,才统一了中原地区,建立并巩固了曹魏势力,而在这过程中,更是降将无数,其中就有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徐晃、张郃。
蜀汉刘备在赤壁之战之前,可以说是四处流浪,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可谓破折跌宕,终于以赤壁之战为契机,占了荆州,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先后平定了荆州四郡,入益州,定汉中,才建立了来之不易的蜀国。五虎上将中的马超、黄忠,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收服的降将。
反观孙氏家族,在江东的发展路程就比较顺利了。孙坚、孙策父子在依附袁术的时候,借助袁术的势力,对江东进行了势力洗牌,将江东各小势力悉数剿灭,随后孙策于袁术决裂,并以会稽起家,在击败刘勋和黄祖之后,彻底巩固了江东局势。
可以看出,东吴相对于蜀国和魏国来说,是比较顺利了,势力发展并没有如此跌宕曲折,江东小势力即没什么人才,在面对孙氏集团时又没有可战之力,所以能够被孙氏家族收服的可用人才并不多。而且细数江表十二虎臣,大部分都是追随孙坚、孙策时期的老人,有一些是孙权发现并提拔上来的人物,唯一一个叛将甘宁,也不算是降将,甘宁是因为不受黄祖重用,而叛出原势力,投奔的孙权。
江表十二虎臣
程普
荡寇将军程普,孙家三代忠臣,随孙坚讨伐黄巾军,讨伐董卓,大破吕布,助孙策平定江东,在与黄祖交战时,孙策被黄祖军围困,程普亲护孙策突出重围,救孙策于危难。孙权上位后,程普又先后任江夏太守,南郡太守,与周瑜一同稳定江东局势,于乌林击败曹操,于南郡打败曹仁,被人们尊称为“程公”,位列江表十二虎臣之首。
黄盖
偏将军黄盖,同样侍奉孙家三代。孙坚举义兵时,黄盖就开始追随孙家了,可谓开国元勋。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讨董卓,平江东,率立战功。孙权上位后,山越部族屡屡犯乱,不服东吴统治,每每如此,唯黄盖能震慑山越。特别是赤壁之战,老将黄盖献苦肉奇谋,并亲自实施,拉开了大破曹操的序幕。孙权登帝后,追轮黄盖生平功绩,封其子为关内侯。
韩当
昭武将军韩当,又一位历任三代的忠良。闪骑射,膂力过人随孙坚、孙策征战沙场,虽无耀眼战绩,但每战必奋勇上前,勇猛彪悍。赤壁拒曹操,夷陵破刘备,在讨伐丹阳贼寇的时候,不幸病逝。
蒋钦
右护军蒋钦,侍奉孙策、孙权两任良主。蒋钦是在孙策投靠袁术时,开始追随的孙策,为孙策平定江东诸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安二十五年,孙权进攻合肥,时任合肥太守张辽亲率敢死队,突袭孙权营寨,直抵孙权主帐,蒋钦与甘宁、凌统、吕蒙奋勇战斗,孙权才得以成功撤退。战后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
周泰
陵阳侯周泰,与蒋钦同一时期加入孙策,因异常勇猛,一直随孙策左右,在平定江东时,战王朗,讨严白虎,履历战功。后来,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从征黄祖,在赤壁之战抵御曹操,皆有战功。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使他留督濡须,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
陈武
偏将军陈武,历任孙策、孙权,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孙策死后,拥立孙权,督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封为偏将军。在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突袭东吴军队,陈武奋命战死。孙权对此十分哀痛。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董袭
偏将军董袭,身高八尺,武力过人。孙策进入会稽郡,董袭在高迁亭迎接,孙策见他甚为奇伟,十分欣赏,派他到地方担任门下贼曹。建安八年,鄱阳贼彭虎等人率众数万造反,董袭所向披靡,十天就平定叛乱,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建安十三年,孙权征讨黄祖,黄祖用两艘蒙冲打横把守沔口,用绳索固定,蒙冲上的士兵向江中射箭,箭如雨下,孙权军队无法前进。董袭和凌统作为前锋,各率百人死士突入蒙冲之中,董袭亲手持刀斩断两条绳索,于是大军得以前进,最终斩杀黄祖。建安十八年冬,曹操攻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抵御。孙权派董袭率领五艘楼船到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艘楼船都要倾覆,董袭死守在船上,最终溺死。
甘宁
折冲将军,锦帆贼甘宁,勇猛彪悍,在黄祖手下是,射杀了吴将凌操,却不受黄祖重用,后叛出黄祖,投靠孙权。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百骑偷袭曹营,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
凌统
偏将军凌统,名将凌操之子,少年时就名声鹊起,建安十三年,孙权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将张硕,破其水军,吴军最终得以斩黄祖,被孙权任为承烈都尉。之后,随周瑜在乌林大败曹操,攻打曹仁所在的江陵,使曹仁退走。升迁为校尉。建安二十五年,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孙权未能攻下合肥而撤军。撤军时,前部军队已经出发,魏将张辽等突然出现在津北,包围孙权。凌统率亲近士兵三百冲入敌围,护卫孙权突围而出。凌统回身再战,左右士兵全部战死,凌统也身受重伤,依然亲自斩杀数十敌兵。直到孙权彻底安全后才退还。
徐盛
建武将军、安东将军徐盛,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徐盛曾获得君主“大壮”,三国时期仅有张辽 、徐盛 二人获此殊荣。
潘璋
溧阳侯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东吴军溃败,潘璋亲自斩杀带头逃跑的将士,并率兵返还与张辽接战。在襄樊之战,潘璋率部下亲擒关羽。夷陵之战,协助陆逊大败刘备。孙权称帝后,任其为右将军。
江表十二虎臣最后一位
丁奉
安丰侯丁奉,孙权时期,丁奉尚且年少,仅是一员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 252 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侵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加封为大将军。先后侍奉孙权及之后的四位君主,亲眼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五子良将有降将,五虎上将也有降将,为何十二虎臣无一人是降将?】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