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生性仁厚的汉文帝,为何会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逼死自己的舅舅呢?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腿时代】的最佳回答:
在封国内杀死来问话的朝廷使者,只让他自杀,还要怎么宽厚?换了别人,这罪名可以族诛
【2】、来自网友【有书共读】的最佳回答:
说起汉文帝刘恒,那可是历史上有道明君,汉文帝以仁治国讲孝义,其侍母病亲尝药食。可就是这样一位仁孝之君,却曾经演出一幕活剧逼死自己的舅舅。
那汉文帝又为何逼死自己的舅舅呢?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弱势刘恒得机缘登帝位,甥舅情深,重母舅薄昭。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其母薄姬,本是魏王魏豹妾室,只因魏豹兵败,薄姬被虏进汉宫。她偶被刘邦宠幸得子刘恒。
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因而薄姬虽生子,却是汉宫中被遗忘的角落。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吕后大权独揽,只因薄姬为人低调又不得宠,从而吕后在杀刘邦宠妃诛皇子时,放过了薄姬母子,允许薄姬随儿子赴封地代国颐养天年。
当时薄姬赴代国时,身边还带上了唯一的亲弟弟薄昭,三人于偏远贫瘠的代国相依为命,刘恒从未得过父爱,他以舅为父,甥舅情深。刘恒亦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举止恭谨谦和,博览群书胸有沟壑。
后汉惠帝刘盈病逝,吕太后立幼孙为帝,自己独霸朝纲,她广封诸吕为王,打压刘氏藩王。代国远离是非之地,方保平安无虞。
后吕后病逝,诸吕眼见靠山倒塌,本想图谋自立为帝以保性命。大臣周勃力挽狂澜诛吕氏安刘氏天下,他怕吕氏复燃就想废吕后之孙,另立其他刘氏子孙为帝。
众朝臣思来想去,想起了低入尘埃的刘恒。首先他在刘邦存世之子中年龄最长,其次其母薄姬性温顺低调,不似吕后嚣张。最重要的则是其母家出身卑微,且家族关系简单只有薄昭一门。
众朝臣感觉刘恒容易控制,就议定立刘恒为帝。
消息传到代国,刘恒怎相信天上掉馅饼砸在他头上?他深怕落入陷阱,先派薄昭去京城打探消息。要说薄昭亦是冒着生命危险,赴京为外甥探路,确认立帝消息属实后,才让刘恒放心前去长安承继大统。
我们再看刘恒只带六人赴京继位,其势弱不堪与周勃等重臣势力相比,他亦想培养自己人马,当然是先重用自己的舅舅,令其任车骑将军掌兵权,再封轵侯。
二,薄昭得势后,贪钱财救周勃,为刘恒所忌。
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他继位之初自感力弱,表面对周勃礼遇有加,实则韬光养晦谋求削弱其势力。后找借口削周勃之职令其退休回封地。
周勃亦是心有不甘,在故乡每次见人都要着重甲,此举被人诬陷谋反,被刘恒趁机收入狱中。周勃怕死,就以其全部封赏为代价向薄昭求助。
我们且看薄昭,他突然得势就如爆发户般恣意享乐,并未想外甥之所想以天下为己任,而是尽享薄氏荣光,只想呈皇舅威风。薄昭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他就在薄太后面前极力为周勃辩驳,救其得脱囹圄。
刘恒深知太后救周勃,都是舅舅在背后运作。周勃与薄昭一个是权臣,一个是外戚。刘恒熟读史书,深知权臣外戚专权之祸,他开始怀疑周勃与薄昭二人,是否已暗中勾结在一起?如权臣与外戚勾结,其危害更甚,那将是其心头大患,他开始时刻警惕两人之异动。
其实薄昭只想贪些钱财,更好享乐,却未察觉外甥内心所忌。只不过汉文帝当时顾念亲情,还未对其有所行动,薄昭目光短浅,未勘破帝心,依旧以皇舅自居嚣张跋扈,为自己引来祸端。
三,薄昭阻新政诛汉使触法律,汉文帝在家国面前选择国,逼死舅舅。
刘恒继位后,心怀天下。他积极推行新政,如减免百姓租田税金、减免徭役等重农抑商举措使农民安居乐业。我们可想而知,其新政与地主贵族阶级利益相悖,会受到巨大阻力。
他却没想到最大阻力来自母舅薄昭。他当日重用薄昭,就是自己弱小,想让舅舅成为前进路上的助力。可薄昭之行为未成助力,反成阻力令他大失所望。
这次他推行新政,恰是在舅舅的封地太原出现暴乱,他派钦差钟毓前去平乱。
钟毓为人刚正不阿,行事不念私情。他赴太原平乱完毕,顺手诛杀了乱之源头薄贵。这薄贵可是薄昭侄子,是薄昭在太原的全权代理人。
钟毓杀薄贵就是打狗未看主人,惹恼了薄昭。
就在钟毓返京,汉文帝派众臣前往接官亭迎接其凯旋之时,薄昭出人意料的带钟毓到薄府,令其认错并为薄贵披麻戴孝。
钟毓刚硬不肯屈服,薄昭一怒之下将钟毓杀了。可他并未将其当回事,自恃是刘恒亲舅,他不会把自己怎样。
薄昭杀人触犯法律,一时间刘恒体验到了什么叫两难之地,一边是母亲薄姬为弟求情,皇亲国戚联名求情赦免薄昭;另一边则是周兴等直臣为钟毓喊冤,又有钟妻为夫鸣冤弃子自尽,引起民情激愤。
刘恒侍母甚孝,不想伤母之心,可是他刚立新政薄昭所犯之罪法理难容。要说在西汉时期,贵族杀个人也不是必杀之罪,刘恒完全有能力袒护母舅不死。可他在亲情与天下之间还是选择了天下,选择杀舅为自己立威。
首先他想杀舅在众臣中立威。
他历经前朝诸吕外戚之乱,深知外戚专权之祸。现在他根基未稳,只恐纵容舅舅以蹈前朝诸吕专权覆辙。又有前番舅舅救周勃心结,深怕舅舅免死后,更加嚣张真的与权臣勾结,超出自己掌控能力。他想杀舅在群臣中立威,如若祸乱朝纲必诛之。
其次,他想杀舅在刘姓藩王中立威。
刘恒是刘盈之弟,因而他继位并不符合父死子继的旧制,他的那些兄弟子侄们,都在虎视眈眈盯着皇帝宝座。刘恒懂得不杀舅舅,就会成为刘姓藩王起兵谋反借口,当时他还无实力弹压兵乱。他杀舅震慑诸刘藩王,如若犯我必诛之。
再次,他想杀舅为其新政立威扫清障碍,并安抚直臣之心。
刘恒明白亲贵为薄昭求情只为阻挠新政执行,薄昭免死之日,就是新政流产亲贵获胜之时,亦是支持新政诸直臣失落辞官之际。
他知道有众多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因而他坚决表明改革立场,无论谁阻新政必诛之,为推行新政扫清障碍。
刘恒杀舅决心已定,先说服母亲然后令人劝薄昭自尽。可是薄昭誓不肯就范。
刘恒又想一妙计,令大臣每天去薄府为薄昭哭丧,自己亦在宫中为薄昭设灵堂亲祭母舅。
这一出活出丧大戏,令薄昭明白了外甥必杀其决心,只得挥刀自尽。
虽然后世对刘恒泯亲情杀舅多有诟病。有书君却觉得,刘恒心怀天下,其眼中不只是刘、薄两家。
刘恒本以弱势继位,如果他只讲仁孝,没有帝王杀伐决断的狠劲,又怎会有鼎盛的文景之治?薄昭咎由自取,自己跳出来,为刘恒立威扫除障碍创造条件,自成棋子而已。
斯人已逝,刘恒杀舅的是非功过还是由各人评说吧。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 1000 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 200 本,先到先得哦~
【3】、来自网友【张生全精彩历史】的最佳回答:
刘恒的舅舅叫薄昭,也是薄太后的唯一的亲弟弟。
刘恒小时候,由于生母薄氏得不到刘邦宠爱,他也很少得到父亲看顾。幸好生母薄氏及舅舅薄昭很疼爱他,让他童年还不至于凄凉。后来刘恒被封为代王,舅舅薄昭又义不容辞地追随他去了封地。因此,刘恒和薄昭的关系一直很深厚。
(薄昭剧照)
薄昭不光与刘恒关系深厚,他还有恩于刘恒。
吕雉去世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老臣把诸吕一网打尽。由于刘恒有宽厚仁慈的美名,再加上他地位不显赫,薄氏出身不高贵,至于薄昭那就更成不了气候。因此,老臣们经过商议,最终决定迎立刘恒继位称帝。
当使者向刘恒道喜,并恭迎刘恒进京继位时,刘恒简直觉得在听笑话。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只有在童话里才能出现。所以,一向谨慎的他,根本不相信。倒是他的属臣们心情激动,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争论不休。毕竟在他们看来,万一事情是真的,刘恒做了皇帝,他们还不就跟着加官进爵?
刘恒被吵得心烦意乱,于是决定把这件事交给上天来决定。他洗手焚香,然后毕恭毕敬地进行了一番占卜。结果出来了“大横”的卦象。占卜师告诉他,不久他就要即位天王,也就是天子。并且在他继位后,会因为他的贤明,国家会昌盛繁荣。
就在大家极力劝说刘恒去京城的时候。薄昭却表示为了刘恒的安全,他愿意先去长安打探消息。待弄清事实后,再请刘恒去长安也不迟。
刘恒觉得薄昭的建议很好,便同意了。
薄昭到了长安后,详细地询问了周勃等人。确信事情属实后,才让刘恒赶往长安继位。
(刘恒剧照)
在未央宫继位称帝后,刘恒尊薄氏为太后。有恩于他的薄昭,也被封为轵侯,并任命为东骑将军,成为显贵的皇亲外戚。
公元 170 年,为了缓解人民生活的压力,刘恒实行了一系列新政。
由于新政损害了权贵们的利益,遭到了薄昭为首的权贵们的联合抵制,太原一带还发生了叛乱。在刘恒的指派下,大将钟毓前往平叛。
不久,刘恒便接到钟毓的捷报,命薄昭率领一众老臣至城外迎接。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薄昭在见到钟毓后,竟把钟毓绑回府中,要他上书认罪,并给被他斩杀的薄贵披麻戴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此次叛乱的领头人薄贵正是薄昭的侄儿,而太原正是薄昭的封地。由于薄昭一直在宫中任职,所以他便命薄贵为太原总管,帮他打理太原府事务。自从刘恒的新政推出后,利益受损的薄昭,便命令薄贵阻挠新政在他的封地实施。
没想到,钟毓竟把薄贵杀了。
薄昭好生气恼,再加上他又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亲舅舅,所以在接到钟毓后,才发生了那一幕。
谁知道钟毓是个硬骨头。面对薄昭的刁难,他不光拒绝认罪,还据理力争,直说得薄昭哑口无言。恼羞成怒的薄昭,最后竟一刀结束了钟毓的性命。
(薄太后剧照)
刘恒在宫中等来等去,不见钟毓,倒是等来了在殿外喊冤的钟夫人。
刘恒得知后,怒不可遏,马上下令拘捕薄昭,准备于午门外问斩。
一些朝臣认为不妥,赶紧劝阻。但丞相张苍等大臣却认为,不杀薄昭,难服天下人。
刘恒陷入两难之境,只好安慰钟夫人,承诺先厚葬钟毓。待葬礼结束后,再惩治薄昭。
紧接着,刘恒又命张苍带着毒酒前往薄昭府中,劝他自杀以谢罪。
谁知薄昭听明来意后,不仅大骂刘恒忘恩负义,还说钟毓之死,全因刘恒推行新政的缘故。
薄昭的仆人赶紧向薄太后禀告了此事。薄太后先来到薄昭府上,以皇太后之命,赦免了薄昭。然后又摆驾未央宫,对刘恒好一通斥责。
钟夫人听说薄昭被赦后,万般绝望,留下遗书,抛下才满月不久的儿子,上吊自尽了。
钟夫人死后,张苍披麻戴孝,抱着钟毓的儿子上殿鸣冤。同时又把钟夫人的遗书,上交给刘恒。
刘恒看了遗书后,悲愤不已,下决心要斩杀薄昭。但斩杀薄昭,势必会让薄太后不悦,怎么办呢?
张苍见刘恒为难,于是献上一计。刘恒顿时眉毛舒展,命人于偏殿为薄昭设立灵堂,并命侍卫侍立灵堂两侧,然后他一身素缟站在薄昭的灵位前,传昭薄昭。
薄昭本以为有薄太后力保,他定万事大吉。所以他毫无顾忌地跨进了偏殿,结果他看到一身缟素的刘恒正在他的灵位前哭泣,才发现事情不妙。正待他想抽身而退时,左右侍卫已挡住了去路。薄昭见此,长叹一声,拿起灵案上的刀,自刎而死。
(参考史料:《史记·孝文本纪》)
【4】、来自网友【南方鹏】的最佳回答:
汉文帝刘恒逼杀舅父薄昭,但并没有当着母亲的面,这是文帝与功臣角力的一环,刘恒以刘邦庶子身份登上大位,源于诛诸吕的功臣陈平周勃等人认为刘恒软弱,后族无人可以控制才绕开刘章刘兴居等帝胄而拥立。未登帝位之前,刘恒派往长安打探消息并与功臣元老们谈条件的,就是舅父薄昭。
登上皇位后,刘恒对于拥立的功臣先刹威风后进行封官晋爵,对刘姓诸王也恢复了爵位封地,又加封原跟随刘邦开国的功臣收买人心,随后,文帝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以法制权,限制功臣权力,对人民实行轻徭薄赋,大发赦令,废除一人有罪,全家连座等恶法,救济各地的寡、孤、独者,强化皇权统一政令。(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后来有人举报周勃在家里常身穿盔甲,似有谋反之心,刘恒命人把他抓捕入狱,经过重重曲折,直到薄昭请薄太后出面,周勃才得以释放,但也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气焰顿消。(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随着新法新政的深入,受损的权贵越来越多。前 170 年,新政开始受到以东骑将军轵侯薄昭为首的皇亲国戚的阻挠,其中以太原尤烈,朝廷派使者钟毓巡察太原,钟毓斩杀了当地一名豪绅,便平息乱事胜利回朝。
原来,太原府乃轵侯薄昭封地,钟毓所斩的薄贵是薄昭的侄儿、太原封地总管。薄昭自恃国舅身份,下令把钟毓绑回府中,威逼钟毓上书认罪,还要他为侄儿薄贵披麻戴孝。钟毓据理力争,侃侃而谈,国法律令信手拈来,薄昭无语可应,恼羞成怒下,在灵堂前斩杀钟毓。钟夫人闻讯痛不欲生,写下遗书控诉,然后弃儿自尽。文帝得知,下旨捉拿薄昭斩首。
薄昭的姐姐、文帝的母亲薄太后闻讯驾到,怒斥儿子无情无义斩杀皇亲重臣。母子正在争执不下时,大臣分成两派,一派联名保奏赦免薄昭。而曾随刘邦打天下的丞相张苍则披麻戴孝,怀抱钟毓之子上殿为钟毓一家呼冤,老将周兴也上殿辞官。国法人情,政令功臣孰重?苦思后文帝刘恒想到一个办法。(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恒事先命人在偏殿搭设灵堂,灵堂牌位写上“车骑将军东昭公之灵位”,侧旁安排武士戒严后,下旨召薄昭进宫,当薄昭有恃无恐地走进偏殿时,举目一望,只见灵堂高耸,外甥刘恒全身缟素,在灵位前捧酒献祭,痛哭失声,大祭牌位上的薄昭。薄昭见此方知不妙,急忙欲抽身退出,已被两边甲士列队而立堵住去路,在丞相张苍和文帝的劝说下,长叹一声在灵前抽刀自刎。
这件事涉及了皇权与相权,私恩与国法。唐朝李德裕认为汉文帝逼死舅父的做法不近人情,因为汉文帝的母亲只有这么一个亲弟弟,宋朝司马光则认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当时若循私,新政新法便推行不了,汉文帝按照法律进行处理没有错。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生性仁厚的汉文帝,为何会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逼死自己的舅舅呢?】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