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历史上哪些人有此待遇?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9 05:32:15 9次浏览

关于问题“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历史上哪些人有此待遇?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悦伊悦好】的最佳回答:

天下英雄者唯史君与操耳!

【2】、来自网友【关山听风】的最佳回答: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在古代大臣中是一种皇帝对有功之臣,或者是宠爱之臣赐予特殊待遇,或者是权倾朝野,足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被迫无奈,不得不给予的特殊待遇。

要了解这些特殊待遇,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待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曹操)

入朝不趋

意思是入朝不急步而行。古代臣子觐见皇帝,为了表示对皇帝尊敬,不能按正常的步子前行,更不能大摇大摆的迈着方步,像电视里地方官员升常时那样,而是快速地走着碎步向前,碎步也就是很小的步子。而拥有“入朝不趋”的特殊待遇的大臣就可以按平常的步伐,不紧不慢地在皇帝前面走路。

赞拜不名

臣子到宫中去觐见皇帝,不是直接进宫,而是有一套固定的程序。臣子要在宫外指定的地方等候召见,然后由礼赞官,也就是高声通报的官员,向皇帝进行通报,一般情况是礼赞官在通报某某官员的时候,先喊官员的官称,再加官员的名字。如果大臣有了“赞拜不名”的特殊待遇后,礼赞官只称其官称,不直呼其名。

剑履上殿

臣子上殿觐见皇帝有严格的规定,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不能带任何武器,不然就弑君的嫌疑,是死罪。那时有些朝代规定上殿的臣子在上殿前必须脱掉鞋子,还有的王朝连袜子也不能穿,要光着脚板上殿。而有了“剑履上殿”的臣子,不仅可以不脱鞋子上殿,且可佩带宝剑上殿。

(萧何)

看来古代的臣子觐见皇帝还真是一件麻烦事,规矩很多,且很严格。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天,光着脚板上殿,够冷的了,可能当时宫殿里有空调设施吧,要不然有的臣子觐见一次皇帝,可能就要感冒一次。也难怪,很多为人臣子的,他们朝思夜思着要成为“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大臣,做梦都想权倾天下,要享受这种特殊待遇。不过,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之中,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人还真不多。

在古代能有这种特殊待遇的人无非就是两种人,一种是皇帝赐予,也就是这种个劳苦功高,或者是皇帝对其很信任,也很宠受。另一种就大权独揽,皇帝实际上是傀儡,对这种人无可奈何。下面列举一下。

其一,皇帝赐予这种特殊待遇的人。

如汉朝的张良,刘邦创立汉朝夺得天下,萧何是第一大功臣,深受刘邦宠爱,被拜为相国。韩信功劳也很大,他排不了第一,因为他还是统一天下之前,趁危公然伸手要刘邦封他为王,刘邦信不过他。公元前 196 年又协助吕后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后来他也算是省悟过来,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自毁其名”的方法逃避了杀身之祸。看来这种皇帝给的特殊待遇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刃。

又如,东汉的梁冀,外戚出身的权臣,也就是他的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梁冀与其妹把持朝政,专横跋扈,为所欲为,东汉质帝在群臣的面叫粱冀说了一句“此跋扈将军也”,他就将暗中将质帝毒死。他的妹妹梁皇后去世后,对梁冀专权乱政早就不满的桓帝将梁冀家族全部处死,暴尸街头。

(侯景)

其二,大权独揽的大臣,不是皇帝主动赐予他们的这种特殊待遇,而是皇帝那里逼来的。

这种人就有很多,不胜枚举。如曹操、王敦、侯景、杨坚、李渊等等,下面列举两位历史人物。

曹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著名人物,就是民间读书很少的人也知道“曹丞相”的故事,这里我也就不作过多介绍,只是用史书中的记载来说明曹操在朝廷的地位。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曹丞相上殿时的情景:“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侯景,讲到这个历史人物,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侯景之乱”。南北朝时期,当时还是梁朝将领的侯景,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于 548 年以清君侧为名义起兵叛乱,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将梁朝军政大权独揽在手。侯景实权在握后,把皇帝当儿戏,想立就立,想废就废,先后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后来觉得不过瘾,干脆自己做皇帝,过一把皇帝瘾。551 年侯景自立为帝,国号汉,只是屁股在皇帝位子上还没有坐热,552 年梁湘东王萧绎收复都城建康,侯景在逃跑路上被部下杀死。

【3】、来自网友【历史漫漫潭】的最佳回答:

首先我们先来分别解释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都是什么意思。

入朝不趋。

“趋”是什么?就是小步快走,这是表示恭敬。中国古代规定臣子觐见在进入皇帝视线内后,必须保持小步快走的姿势,表示对皇帝的尊敬;离开时必须面朝皇帝,倒退一段距离,基本离开朝堂或视线后才能转身,背朝皇帝,小步快走离开,同样也是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恭敬。

赞拜不名。

按照当时的礼仪,大臣朝见皇帝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司仪官,要把他的官衔和他的名字都喊出来。比方说此刻如果曹操去朝见皇帝,司仪官就要喊“武平侯、丞相、领冀州牧曹操,参见皇上”,然后曹操就跪下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那么现在给他的待遇就是曹操两个字可以不说了,这叫做“赞拜不名”,就是不喊“曹操”了。

因为在古代,直呼其名它是表示一种什么意思呢?表示这个被叫名字的人地位是比较低的。古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它的称呼,如果要尊敬对方是要称字的,比如曹操字孟德,同级官僚或者朋友就称孟德兄以表尊重;直呼其名就表示我是上级,或者是长辈,才能对别人直呼其名。那么皇帝当然可以对大臣直呼其名,当着皇帝面,大臣之间说话也是要直呼其名的,以表示对皇帝的尊重。现在只报官衔,不喊曹操这两个字了。

当大臣获得这样殊荣以后,并不是大臣可以不需要皇帝的允许而直接闯进皇宫,而是大臣在觐见皇帝的时候,不会再有人喊大臣的名字,但是要称呼官职:如宣丞相觐见。

剑履上殿。

就是可以配剑,穿鞋子上殿。因为我们知道古人这个礼仪它有很多的具体的规定,按照这个规定,卑者见尊者一定要脱鞋,穿不穿袜子看地位高低,地位高的人可以穿袜子,地位很低的光着脚,叫“跣足”。那么剑呢,是绝对不能带进宫殿的,在皇宫里能够佩戴武器的只有皇帝和侍卫。其他人进宫门之前就要把配剑解下来。剑履上殿意思就是可以佩剑穿鞋上殿,面见皇帝了。

以上三种特权,皇帝肯定是不会轻易授予别人的。拥有以上集中特权的臣子无非两种情况,要么是皇帝及其信任的臣子像萧何、曹真,要么就是强权臣子,如董卓、曹操、司马懿。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历史上哪些人有此待遇?】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