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乐观的自由星星】的最佳回答:
焚书坑儒。
一代只做一代人的事。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实行汉人中央集权制,书同文,车同轨,规范计量单位。
“焚书坑儒”,是那个朝代“政治”的需要,治国手段由皇帝说的算。
书已焚,儒已坑,已成为历史。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版片的争议。现在人在翻页历史的真象做评论,毫无意义,没有任何价值。
儒家思想,不能强国梦,对提高泱泱泱大国生产力没有任何积极帮助,反而滞后发展。
【2】、来自网友【老朱称俊 462】的最佳回答:
秦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是有历史记载的,因时代遥远无遗留证据,引起争论,但均以各种记载重复验证。焚书坑儒发生在公元前 213_212 年之间,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记载。
秦始皇认为当时的儒生、术士有诽谤朝庭、妖言惑众、以丹术等乱纲之举,怒而毁焚其书,并坑埋儒、朮之士四百六十余人。但凡涉及医学、农业及其科技之书不在焚毁之列。西汉孔子后人孔安国在〈尚书序〉中皆有记载焚书坑儒的纪录。当时文人传”术士坑,六艺绝”,六艺大慨泛指丹术耋黄之秘藉一类之书。
秦朝被推翻后,后人称其残暴,焚书坑儒並没有保住江山,唐代诗人章碣做诗讥讽:焚书坑
竹帛烟消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火未熄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实质上历代朝政、皇帝更有甚者,大兴文字獄,清代曾有诗人一句
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而遭杀身之祸的。
焚书坑儒年代较远,亦有学者提出其真实性,较特出的是民国年间的”疑古派“学者认为无真凭实据来证明。但都被陸续出土的文献所否决。故在历史上“焚书坑儒”是存在的,只是在焚坑的对象和内容上存在争论而已。
如误望方家正之
【3】、来自网友【大爱无疆 283961496】的最佳回答:
历史书中记朝代,焚书坑儒秦始皇,从现在的话说也是政治。
【4】、来自网友【文城观点】的最佳回答:
先秦时期,孔子创造了儒家学说,儒学成了先秦诸子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而让孔子所意料不到的是,他的徒孙却在秦朝向秦始皇建议,实施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孔子有两个在著名的继承者,一个是孟子,他主要从“内圣”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推行“仁政”,坚持“德政”理念;另一个是荀子,从“外王”方面发展了儒学,重视帝王之学。而荀子有一个很出色的学生李斯,他向荀子所学的主要就是帝王之学,因而,李斯由儒家的门徒变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李斯(剧照)
李斯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他到了秦国之后,起先是在吕不韦门下,后来,在秦王嬴政灭六国时,他成了秦国的廷尉,后来又当了秦国丞相。
李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在秦王嬴政要将来自外国的客卿逐出秦国是,他给秦王写了一封信,称为《谏逐客书》,力劝秦王不要逐客,使秦王依照秦孝公以来重用外国人才的传统,使秦国能顺利地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
可是,李斯还做了一件颇受非议的事,那就是极力向秦王建议抑制儒家学说,促使秦王下令“焚书坑儒”。
秦始皇、李斯为何要“焚书坑儒”呢?“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其实,“焚书坑儒”的出现,并非只是文化思想论争的结果,其背后是与当时激烈的政治较量和权力的角逐有密切关系的。
秦之前,周曾取代了商,发展了礼乐文化,是周王室取代商朝的政治需要,之后,孔子继承了周文化,但孔子学说并不适宜于周王室衰亡之后的政治军事局势,孔子的学说经孟子、荀子的发挥,儒学有了重要的发展,但是,在春秋末战国初,礼坏乐崩的局面已形成,儒学更不适合于列国竞争之局势,儒学不受列国诸侯的重视,成了不适时宜的思想学说。在列国纷争的年代,战争频繁,弱肉强食,列国君王们所兴趣所喜欢的是兵家、法家、纵横家等适用于富国强兵的学说。这些学说有利于在竞争局势中促使君王们变得强势。
列国中的秦国,从秦孝公开始,便重视法家,实施变法,历经数代,直到秦嬴政时期,虽有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试图在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能在思想学说上兼收百家,以道家为根本,兼用法家、儒家、兵家、纵横家等,在文化思想上实行统一。但是,嫪毐政变之后,吕不韦受牵连,并罢去相位,秦王嬴政亲政之后,重用李斯等,放弃了吕不韦的治国思想,重视法家和帝王之学,于是,在秦始皇时期,儒学和儒生便遭到厄运。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推行了“焚书坑儒”政策,造成了历史上思想文化的一次劫难。
始皇三十四年(前 213 年),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宫廷大宴,宴会上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奉承秦始皇,吹捧自上古至后来的君王,皆不及秦始皇的威德,将秦始皇吹捧得无以复加。此时,博士淳于越却针对周青臣的奉承之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他表示:“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秦始皇听完淳于越的发言之后,不作表态,他将淳于越的建言交给群臣讨论。而李斯一贯坚决反对分封制,所以,他明确表示反对淳于越的观点。李斯表示:“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事业将遭到破坏。”李斯是法家,他反对分封制,也反对儒学,推崇法家,为了帮助秦始皇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他便向秦始皇提出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
其一,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其二,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之不举者,与其同罪。
其三,有愿习法令者, 以吏为师。
秦始皇随即批准了李斯的建议。于是,在宫廷大宴散后的第二天,便在全国实行了“焚书”之策。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大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书馆内的一些藏书。
焚书坑儒
之后,在焚书的第二年,便发生了“坑儒”事件。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之所以引发了“焚书坑儒”,虽是嬴政采用了李斯的策略,但却起因于秦始皇当时听信方士们的长寿之术有关。秦始皇大权在握,威震天下,他想能长寿不老。嬴政听信方士关于长生不老的说法,屡次打发方士到处寻找长生秘诀。想是秦朝万年,秦王万年。
其实,世间哪有什么长生不老之秘诀呢?方士们只是投秦始皇之所好,奉了圣旨,拿了银子,炼丹制药,尽力耍弄各种各样的花招想让秦始皇相信有长生之术。可是,到最后,根本就没有能找到长生不老的实际招数,于是,方士们再也法子了,他们不再敢觐见秦始皇,只有逃亡了。方士侯生、卢生等潜逃之后,秦始皇雷霆大怒,当时,方士也属于儒生,于是,秦始皇命御史抓来儒生,立案审查,秦法严酷,懦弱的儒生们顶不住了,便互相告密,案件牵连的人越来越多,涉案人数多达四百六十余人,秦始皇震怒之下,下令在咸阳把他们都活埋了,并昭告天下,以示儆诫。
可见,所谓的“坑儒”,主要是起因于秦始皇被方士们欺骗而将涉案的儒生进行坑杀,秦始皇要坑杀的是欺骗他的那些方士们,是谎称能炼丹制药,能使人长生不死的方士,是一群行骗邀功、蛊惑人心的方士。当时,迷信盛行,以“方术”欺瞒行径而成名的人不少,如羡门高、正伯侨、徐福以及他们的徒子徒孙卢生、侯生、韩众等等,都是欺骗众人的方士。侯生、卢生等迎合了秦始皇想长生不老的需要,谎称能使秦始皇弄来长生不死之药。结果连累了很多儒生被坑杀。所以,“坑儒”原是坑杀方士,但却因案情牵涉广,“坑儒”扩大化了,使不少儒生冤死了。
其实,当时的方士们确实是很可恶的,秦始皇让他们找长生不死之药,去练取长寿不死之丹,但是,他们实在无法真正弄来长生不死之药,于是,方士们便造舆论,说秦始皇刚愎自用,专任狱吏,喜欢以刑杀制威天下;说秦始皇贪于权势,事无巨细皆亲身所为,批阅文件通宵达旦,像秦始皇如此之人是不可能长寿成仙的,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方士们先是造完舆论为自己的无能解脱,最后依然无法向上面交差,领头的方士只好逃之夭夭,而秦始皇找不到他们,当然非常震怒,随后便将留在咸阳的方士以及其他儒生一起捉起来,令人严刑拷打,审查案情,而被抓的人又牵涉出更多人,越扯越多,秦始皇便下令将他们活埋在咸阳城外的山区。据考证,当时坑杀儒生的“坑儒谷”就在今西安市临潼区西南十公里之洪庆村。
“坑儒”其实主要坑的是方士,东汉许慎说:“儒,柔也,术士之称。”在秦代,方士也是儒生的一部分,坑方士其实就是“坑儒”。事件发生之后,儒生的地位受到了很大影响。遭到了朝廷官员的轻视。
原本,“儒”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他们属于是从事某种与文化和习俗有关的具有特殊技能的术士,据胡适考证,“儒”是殷民族的教士。郑玄解释说:“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儒其身。”之后,扬雄认为:“通天地人曰儒。”孔子以前,“儒”是作为一个懂礼重乐的知识阶层而出现的。
孔子以后,“儒”是作为一个有文化意识、有道德节操的士人而称呼的。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是“儒”的重要代表人物。这些儒者其实是从之前的巫术方士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同样属于“儒”。在秦始皇看来,方士和儒生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夸夸其谈,弄方术,搞欺骗的。乱造舆论被认为是儒生们在挑战始皇帝的权威。所以,当时大权独揽、威震天下的“始皇帝”,采取“坑儒”的措施是他巩固皇权专制的需要,当李斯提出“焚书坑儒”时,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也是很正常的。依本意,秦始皇“坑儒”,主要是为了坑方士,并不是要把大多数的儒生都坑杀,只是,在审查和判案时牵涉太多,坑杀活动广大化了。
秦始皇画像
其实,在秦代,虽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但并没有完全废儒,有些儒生还当了不小的官,宋代郑樵说:“陆贾,秦之巨儒也;郦食其,秦之儒生也;叔孙通,秦时以文学召,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三十余而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对,是则秦时未尝不用儒生与经学也。”可见,陆贾、郦食其、叔孙通在秦时已是著名的儒生,他们并没有被坑杀。秦始皇之后,秦二世还召儒生问策,所以,“坑儒”并不是针对大多数儒生,而只是被当时方士案件牵涉到的儒生。只是,“焚书坑儒”事件带来了两方面的非常不好的结果,一是使秦始皇对儒生产生不信任,对儒者很反感,儒生的地位也因之受到削弱,这对于秦朝没有能抑制严刑酷法是有非常不利的影响的,如果在秦统一六国之后,能更多启用儒者任朝中官员,或许能减少严刑峻法,推行“仁政”,秦朝或许没有那么快灭亡。二是焚烧掉太多秦以前的文化典籍了,这是一次文化灾难,违背了原本吕不韦统一兼收百家学说的初衷,这也是秦朝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毁灭文化思想,其实也是毁灭了国家稳固的文化根基。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