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古人的地域流动性是否真的很低?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均是天涯沦落人】的最佳回答:
你说的流动性不低是由于皇帝下令迁徙人口造成的,这样的情况并不能够说明人口流动性很高,如果这样也算流动性很高的话,那现在的情况叫什么呢?在古代没有统治者的根基是粮食,只有在粮食供给充足的时候,百姓才能够进行安稳的生活,而耕种土地是需要劳动力的,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朝廷对于户籍的管控是极其严格的,这不以个人的意志力为转移,除了在饥荒之年,百姓为了生存而无奈选择逃离之外,基本上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因为劳动力的外逃,所带来的便是土地的荒芜,朝廷的财政收入也会因此而受到波动,朝廷的财政不稳在面对紧急事物的时候便会捉襟见肘,你以为王朝的衰败真的是因为皇帝不作为吗?事实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百姓逃离田地,据山为悼,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王朝力不从心只能选择崩塌,不然你以为古代为什么要严格管控户籍,出了事能够进行精准的定位抓捕。
【2】、来自网友【汇侃】的最佳回答:
那要看什么样的人,一般的老百姓,地域流动性肯定是低,可以说比当今低多了,听老人们说,解放前,我们当地很多人,为了谋生,到景德镇学徒打工,过年回家,要准备好三,四双草鞋,步行三天三夜。今天乘车只需一个多小时。两三百里路,步行的艰难可想而知,古人的地域流动性很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那时候,出远门主要靠水上,交通工具主要靠小船。但也有特例,但地理学家徐霞客,医学家李时珍,诗仙李白……他们广游名山大川,流动性就非同一般了,但和今天的流动性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3】、来自网友【叶飘刀】的最佳回答:
这个确实如此
在古代人口的流动性其实是很低的,甚至官方对于人口流动进行了一些限制,造成这种情况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
农耕社会,将人束缚在土地之上
我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农耕的根本在于土地,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居民都被束缚在了土地之上,使得人口的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一点与游牧社会有本质的不同。在封建农耕社会之中,大多数人的生计直接来自于土地,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离不开土地。
抑商使得流动性降低
我们都知道,商业发达的根本就在于流动,商业也就是一个互通有无的过程。商人肯定是需要行走天下,低买高卖的。但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朝代都是抑商的,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这样的结果就是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当然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也就限制了人口的地域流动。
人口流动被朝廷所顾忌
在古代流民被认为是不安定的因素,大规模的流民常常是动乱的先兆。所以朝廷一般会以各种手段限制人口的流动,比较著名的就是路引制度,普通人没有路引要想离开所在的地方等同于犯罪,这就大大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地方官府不愿意人口流出
在古代丁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地方实力的重要因素,哪怕到了现在,说起城市来,人口数量也是比较的一个重要标准。
而且古代的很多税收徭役是直接与丁口挂钩的,属于人头税,地方上人口的多少,就直接影响到地方官府税收的多少。而地方人口的增加对于地方官来说,这是明显的政绩。所以地方的官员是不愿意自己地方的人口向外流出的。甚至有时候朝廷的人口迁徙政策都会受到地方的抵制。所以很多时候朝廷为了增加一些边疆人口的数量,才会采取流放这样的制度,因为强制移民很多时候是很困难的阻力很大。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古人的地域流动性是否真的很低?】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