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站桩有几种?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若曦站桩】的最佳回答:
站桩在形体姿势上可以初步分成 9 种。
第 1 种、撑拔式(又叫混元桩、浑圆桩、太极桩)
两脚左右分开,约同肩宽,两膝下蹲保持弯曲,弯曲程度由二三厘米开始逐渐增加,以不产生过度疼痛为限。两肘抬起,离开两肋、两手摆在乳上、肩下部,呈抱物状,肩部放松,不要用力。两手相距在 30cm 左右,距胸 20cm 左右,手稍有内扣之意,头要正,项要直。不要低头,不要弯腰,不要挺腹。两眼平视前上方,使外耳廓、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垂直连线与地平面成 90 角为原则,自然呼吸。
第 2 种、叉腰式(休息式)
两手反背贴腰,臂半园,腋半虚,身躯挺拔、正直。
其他要领与撑拔式相同。
第 3 种、扶按式(又称扶助式)
自然站立于椅背后或栏杆、其他扶按物体,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扶按在椅背上。也可身向前扶,腿向后靠。两手扶按在桌上、栏杆上均可。
第 4 种、丁八式(又称小步桩)
两足呈稍息姿势站立向外方移出 5cm——10cm,脚保持半丁半八字状。身体微斜,身向后坐,两腿微微弯曲,前脚足跟离地,膝盖前顶。全身重量保持前四后六之比。两手抬起,约同肩平,屈肘环抱,手心向内或向前方,十指分开,松肩撑肘,目视前方。
第 5 种、伏虎式(又称大步桩、伏虎桩)
两脚前后大叉步分开,前脚掌踏地,足跟微起,膝盖前顶零向内挟而提肛,身向后靠而下坐,腿部力向上拔。两手前后分开、抬在胸前肩上部、手心向前呈推托状或两手向下放在腹部两侧,手心向下如伏按老虎头、臀状。
第 6 种、降龙式(又称反步桩、降龙桩)
两脚前后大叉步分开,前脚掌向外方拧转,脚跟向里,膝弯曲;后腿伸直,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上身前伏,重量多放前腿,形成前六后四之比,逐渐增加为前七后三之比。
身向后扭,头向后转,目视后脚跟。左腿在前时,右手高举,手心向上;左手下垂,手心向下,双肘弯曲,呈推按状。右腿在前时,左、右手姿势反之,双肘姿势不变。
第 7 种、独立式
单腿独立,微弯曲,前腿抬起、足尖后勾,胸窝微收、头顶脚蹬。两手高举、腕拧指撑、肩松肘横,背竖腰直,臀夹腹吸。
其他要领与撑拔式相同。
第 8 种、无极桩
两手自然垂放于大腿两侧,其他与浑圆桩要领相同。
第 8 种、三体式(又称子午桩、三才桩、三体桩)
身斜 45 度,两膝弯曲约 135 度,后膊屈约 120 度,前膊屈约 150 度,后脚跟、前脚跟、前脚尖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鼻尖、前手中指尖、前脚尖二尖要对准。靛骨根与后脚跟在同一铅垂线上。手与足上下相对,肘与膝上下相对,肩与胯上下相对,此之谓“外三合”。顶头,竖项,松肩,坠肘,胸涵而背拔,虎口撑圆,目视前方。
第 9 种、马步桩(技击桩)
主要是为技击只用。重心尽量下移,逐渐蹲深,直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强度较大。平行时即四平马步桩。这时腿上除有脚尖和膝盖的一对力外又出现了向下的力,这是身体的重力。为克服这个重力,重心放在涌泉,并同时保持头正颈直含胸收腹提肛立腰开胯沉肩收臀。
【2】、来自网友【高楼避愁】的最佳回答:
我在七月十七日回答了”无极桩、浑圆桩,没师傅可以站好吗?”这个问题,得到了近两万朋友的阅读,并且收到了一百六十多位朋友点赞。借此机会一并致谢。文章发出后收到不少网友的回馈,觉得受益。今天,我再来回答”有哪些站桩姿势”这个问题。
站桩功是太极入门的基本功法。它能使腿部肌肉结实,从而增加腿部力量。腿部有力了,太极拳中轻、柔、稳、匀就做到了其中的“稳”。有”百练不如一站的说法”。站桩是由固定的一种姿势,通过内在的要求来满足技法的练习。
除太极拳外,其它拳种也都非常注重站桩。尽管外形不完全相同,其内在要求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通过站桩达到思想与肢体统一,使身体产生整体混圆力。
站桩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极站桩功(参考前一问)。
第二阶段:定势站桩功。
有了无极站桩功的基础,掌握了思想入静与身体放松的方法,增强了身体素质后,进入定式站桩功的训练。可根据自已身体状况,选择一种固定的姿势站桩,主要是不要在短时间变换姿势。
选择的姿势主要是迈步的宽窄,桩子的高低。身体强壮者可选择低桩,迈步可以宽一些;身体较差的可选择高桩,迈步可以窄一些。为太极拳盘架子做好准备。也就是习练太极拳架子高低的掌握。
第三阶段:浑圆桩(具体做法可参照前一问)。
有了这三个阶段的练习,就可以学习太极拳了。
除此之外,用于技击的桩功还有技击桩、三体桩、伏虎桩等等。习练太极拳者也可以选择性的练习。鉴于与本问无关,就不详诉了。
此外,借此机会有用户 21877124410400 友友提出了”自己在家练习了三个月了,总感觉两肩和手臂很累”这个问题,也一并在此建议,看能否对友友有所帮助。
按理来说,能坚持三个月,是有毅力的,难能可贵。一般说来已经三个月,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仔细分析,是否是因为你全身关节没有打开,因而没有放松。你试试打开全身关节,双肩下垂,全身放松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改善。有了心得,再进一步探讨。祝你锻炼愉快,身体健康。
【3】、来自网友【戒浮戒躁 95】的最佳回答:
少林拳里有四平马步桩,这是很多外家拳里面都有的桩功,主要练腿部力量和落地生根;形意拳里面有浑圆桩,三体式桩功,都是以练内为主的,浑圆桩是养生为主,三体式武功成分多些,另外还有固本培元桩,伏虎桩等等!
【4】、来自网友【爱运动的李老师】的最佳回答:
站桩有几种?咱们分析一下站桩的
站桩主要流派,以混元桩为重点,体会“三线一位”。
站桩即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目的在于如木桩有根稳定,而非不动傻站,是中国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要想不挨打,先扎马”可见站桩的重要性
一、主要形式
站桩的流派,如:扎马,是我们习武者一般的称呼;三体式,是北方在形意拳中的称呼等。站桩的流派很多,有中医桩法、峨眉桩法、武当桩法、少林桩法等。其形式分为躺桩、坐桩和站桩。
站桩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一项训练,都把站桩作为一项基础性训练,就如大成拳,70%的时间都放在站桩上,在站桩的基础上再进行试力、走步、发力,有些则把站桩作为一项深化性训练,是先学会动,即各种轨迹运动,再进行站桩。
二、常用姿势
1.常用的站桩练法是:两脚开步同肩宽,两膝微曲,两臂曲抱于胸前或腹前,双手距离约十厘米十指相对。
2.调整身形:头放正下颌略内收、两耳放平、双肩同高、两髋同高……
3.调整精神:两眼视正前方略低一点,两耳听正后方略高一点。百会虚虚向上领起……
4.放松周身:从头顶开始检查,逐一放松周身,直至双膝、双脚踝,而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
反复检查、调整并体会节节放松、节节对正的感觉,此时,应已达到命门后撑、跨根内缩,臀犹如钟锤悬挂……
体会“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立身中正、心静体松……”的感觉,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体会身备五弓的感觉等等。
此时的放松,不是松散、软塌塌,而是周身是一个整体,处于一种“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状态。
不仅有静的桩功,也有动的桩功。
站桩不仅是练基本功,也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
5.浑圆桩
两脚与肩同宽,默立,调心调息调身,放松身体,平稳呼吸,心态平和。稍微屈膝似蹲似坐,双手上拉抱球,两手与肩同宽,,五指撑开,手心向内,略向内旋腕,内抱外撑,脚似扎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上吊百会,下坠会阴。肩膀要放松,不要耸起来。肘大概低肩膀三指宽,也可以与肩同高对拔。
目视前方,以一念代万念。起来的杂念,随它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站桩得舒服,不僵硬,但是动作要领要对,不能东倒西歪。保持头正、颈直,对称。形意拳称其为浑圆桩,意拳(大成拳)称其为平步撑抱桩。
具体要领
(1)三条线要一条一条地体认,逐步累加,不要妄图一下子同时具备。
(2)发力位置下盘是根基,三线对争应首先由下盘入手体认。下盘的对争要领是:开臀提胯,敛阴吊裆,前蹬后踩,裆胯圆张,起不敢起,坐不敢坐,进不敢进,退不敢退。具体地说,就是前脚微微用力往后蹬,后脚同样稍用力往前蹬,两股力方向相反,相互顶住,感觉象要把脚下大地从中间撕开,前膝微前顶略有上提之意(所谓前脚跟稍抬起即是由前膝稍上提自然带起的),后胯后挣,形成膝胯互争之意,后膝略有下跪之意,后大腿稍向内裹,注意前后对争并非两腿各自独立的前蹬后踩,而要将这两股劲以胯、裆为枢纽汇集,使两腿形成内在的贯通,此时必然形成裆胯圆张,敛阴吊裆的状态,感觉如同一个有弹性的气球将裆胯撑圆一样。那么,下盘的整体状态是什么样的呢?打个比方,好比一张弓,弓的两端落在地上,两个脚就好似弓的两端,两腿就如同弓身,处处保持崩劲撑起,形成一个无棱角的内在贯通整体状态。下盘的对争体认得很清晰的时候,即可加上躯干(脊椎)的对争。
(3)脊椎对争脊椎对争的总体要求是:坐臀提身,领颈拔背、节节拉长、通脊贯顶。感觉如同“隔墙视彼物,牛拉重车行”,伸长脖子拉长腰。脊椎对争首先应找出沉坠之力,即尾椎沉坠,所谓“屁股一抬,重新再来”,沉坠之力一失,往往发力时上体与下盘脱节、断劲、上下难以贯通,易被对方拔根。尾椎沉坠,具体的感觉是在下盘对争的基础上,身体微微压下,又被稍稍顶起,既有沉坠之势又不失弹性。另外一个重要之处就是命门顶起。正常人的腰椎有一个向内的生理曲线,用手一摸便知,站桩状态中,就要将这个生理曲线拉直、填平。具体方法就是在尾椎内扣下坐同时,命门穴有意识向后顶起,可以这么体验一下:整个后背贴在墙上,然后将后腰凹陷处也向后顶起,贴在墙上,就是这么一个感觉。记住,然后在站桩时把这个感觉找出来。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命门顶起能够将后腰弯曲处自然填平即可,不要刻意、过分地向后顶,否则会造成驼背、折腹,这就是错误的桩态。
以上两点做到的同时,还有一点就是小腹要微微向下“掖”住,即腹部不可向上提起,胸部不可挺起,小腹微用绷力,感觉非常充实。这个感觉,与趴俯卧桩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可以在练俯卧桩时去体会。
几个要领做到了,就可以找找向上的争力,要领是:下颌微收,脖子微微梗起,感觉后脖子贴在了衣领上,头顶微微向上顶起,注意找出这个感觉就可以了,头颈不可过分用力,用力过度就失之于“僵”了。整体上的感觉就好象是站在墙这边伸长脖子探着腰看墙那边,与尾椎的沉坠之势自然形成了对争。
在做到尾椎内扣下坐,命门顶起,小腹下掖,头颈上领这些要领后,整个身体的对争状态就形成了,整条脊椎连同两侧的大筋被上下拉伸,如同一条被拉起的弹簧,充满弹性,在这种情况下,躯干的不空状态即造就了,这时可以试着敲敲小腹、两肋,感觉很充实,很有弹性,自然地具备了一定的抗击能力。
(4)上肢对争
在下盘对争、脊椎对争均求得后,这时可以加上上肢的对争。
上肢对争的要领总要求是:扯肩拢肘,拔臂探手,骨挣肉坠,通臂贯梢。 具体地讲,就是在基本功架之上,双臂曲抱,如同抱一棵大树,抱不住硬抱,注意这句话,“抱不住硬抱”,双臂是向前抱,而不是向里合抱,同时双臂内侧以至胸腹,是被撑圆了而不是有棱有角的。在这种状态下,可以检验一下大臂和腋下,腋下可以摸到一条大筋被绷起,握一下大臂,大臂的肌肉是被很有弹性地纵向拉大,而不是象健美那样鼓起个大大的块。就是双臂曲抱时,食指一定要极力挑起,虎口张圆,这是个关键。只有食指挑起,腋下大筋直通指端,劲力才能贯通梢节,其余几指微微弯曲略有抓扣之意即可。
当三线对争能够连续保持 20 分钟而无所苦时,可认为达标,可进行三线贯通的练习。
(5)三线就位
人体结构上肢连通为一条线,下肢连通为一条线,脊椎连通为一条线,三条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千差百异的人体大形。三线就位就是基本功架的练习,具体要领为:两脚前后成纵步,左右间隔一条线,前后约一脚半至两脚的距离,以双脚能随时较为自如地提起为宜,前脚尖指向正前方,踝、膝、胯这三弯约为 120 度,前脚跟微抬起,后脚全脚掌落地,脚尖外撇约 60 度左右,后腿半蹲膝弯约 120 度,身体自然正直,不偏不斜,重心前四后六或前三后七。双手提起,抱于身前,手心相对,指尖斜口指向前方。手的高度大约在肩与眉这段空间内,自行调整。双手之间距离与肩大致相同。两肘低于手,斜口指向下方,前臂肘弯约在 120 度左右,后臂肘弯约在 100 度左右。6
站桩
从未接触过站桩的人初次练习,不到 5 分钟就会觉得双臂尤其是两肩酸胀,难以继续,再往下站就会觉得两腿颤抖,身上冒汗,间架不稳,此时应尽可能克服这些问题,尽量保证间架不走形。练习时间可以渐渐增加,初次站 5 分钟,下次争取 10—15 分钟,随着练功进展递增。三线就位练到什么程度为达标?如果能站上 20 分钟,间架不走形,呼吸自然,双臂轻灵自如,手掌发热,肌肉能较好地放松,即可认为达标,此时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三、三线就位同时也是一种医学桩功,如果能轻松站上 20—30 分钟,会觉得全身凝然如一,气血流畅,神清气爽,可以当作一种养生功法来练习,对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疗效。
1.三线对争
三线对争是三线就位的强化,如果说三线就位摆好了三张弓,那么三线对争就是给弓拉紧弦。三线对争是桩功的核心所在,具备三线对争状态,也就形成了整体不空的状态,武术界一些流行说法如“六面争力”、“浑圆力”、“抟气状态”,也即大抵类似于此,真理往往是简单的,越是贴近本质的东西,也往往是非常近似的,虽然在理论和语言的表达上不同。
2.三线贯通
三线贯通就是在三线对争的基础上导入轨迹运动,也就是在不空状态下运动的拳学模式,通过这部分训练,可以使形值在运动状态下更加稳定;轨迹复合更加合理;层次传导更加准确;使人体力量得到空前的发挥,建立拳学运动所需要的用力习惯。这在其它一些拳种又称作试力、横劲,这是拳学运动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
3.三线贯通功法总的要求是:以腰为点,对角连线,实处张弓,虚处拉弦;以脊为轴,一呼百应,对位拧缠,自律卷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不空状态下进行各种轨迹运动。
4.三线贯通主要有三种模式:(1)推拉式——前后贯通。(2)提按式——上下贯通。(3)拧缠式——交叉贯通。下面以推拉式为例对具体练习方法进行阐述。
按照三线对争的桩架站好,然后开始练习。前面的三线对争是由下盘开始逐步往上递增修证的,三线贯通的练习,可以从手上开始进行体验。在桩架的基础上,双手慢慢向前推出,感觉象是掐住一个很重的东西推出去,然后再缓缓地拉回来,注意幅度不要太大,运动距离大约在 10 厘米左右,肘关节角度的变化大约在 100—130 度之间变化,同时运动的过程中双臂环抱的圆撑之力不可丢,推出时形同一个纵向的椭圆,直力加强,横力减弱;拉回时,形同一个横向的椭圆,横力增大,直力变弱,两种力均不可失。这一个动作,从外观上看,似是直线推拉运动,但事实上是一个前立云的手法轨迹,这一点,习练者应自己体认到,推出时是前立云的上半部分,拉回时是下半部分。
这一步做熟练后,即可加上身体运动,身体与手的运动是个对争的关系,手前推时,身体后挣,往后往上走;手拉回时,身向前向下走,可以看出身法是个前立摇的轨迹。此时要重点体认身上的感觉,手前推时,感觉推的东西很重很吃力,身体在推的反作用力下必然往后走,同样,回拉时,身体又被拉得往前走,在这种状态下往复运动,此即桩功中所说的“手将身子耍起”之意。
下一步就要加上腿的运动,腿主要是曲伸,与手法运动相呼应,手推时腿伸张,重心微后移,身架拔高;手拉时腿弯曲,重心微前置,身架降低,整个大形如波浪起伏。
到这一步功架即已完整,整体动作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涨”、“缩”,即对争桩的功架大形的涨缩,任何时候对争桩的不空状态不可丢。
练三线贯通时,眼光不可散乱,气势要足,目光似乎看穿到天际极远的地方,即做出“虎视”的要求。功架掌握后,精神意识要放长、放远,手上虽然微微一动,但意识上要感觉似乎推到极远处,同样微微一拉,要感觉到似乎拉得极近,这是对神经系统一个极好的锻炼。
三线贯通练到什么程度算达标?随着练习进展的不同会有不同层次的体会,一般而言,如果能做到轨迹复合圆润,整体浑然一体而动,“手上一动,身上也就有了”,是逐渐入门了。
慢慢学习体会,我愿和你一块进步!
【5】、来自网友【修行哥站桩赞友商城】的最佳回答:
站桩只有一种,那就是站,也可以说有无数种,那是因为你可以做无数个造型,每一个造型都是站桩。OK[呲牙]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站桩有几种?】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