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代“太上皇”都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3 22:31:32 3次浏览

p>关于问题历代“太上皇”都是怎样度过余生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红黑乱侃】的最佳回答: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 26 个太上皇。

他们不一定是皇帝的父亲,当上太上皇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晚年的生活条件,自然也都不一样。

自愿放权、儿子孝顺的,日子肯定就比较好过。被逼退位的,没准就相当于半个囚犯了。

想要了解历史上的太上皇都是怎么度过余生的,我们需要先了解,太上皇是怎么来的。

什么是太上皇

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刘邦之父,刘太公,而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

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以前那些国君的称呼,都配不上自己,就为自己创造了“皇帝”这个词。

与此同时,他也为自己早逝的父亲创造了“太上皇”这个词。

而刘太公,则是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

刘邦称帝之后,按照父子家人之间的规定,每隔 5 天,就去朝拜一次刘太公。刘太公的家令,且提出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按照名分,刘邦是君,刘太公是臣,哪有君拜臣的道理?

可是,刘太公是父,刘邦是子,又哪有父拜子的道理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君臣费了不少功夫。他们发现,秦始皇把自己的父亲追尊成太上皇,太上皇就是皇帝父亲的名号。

于是,刘邦也把刘太公尊为太上皇,解决了君臣名分的问题。

刘太公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皇帝或国君,却能活着当上太上皇的人。

不过,历史上还有一个没做过皇帝或国君,却能被追封为太上皇的人,那就是老子的父亲,李敬。

李唐皇室认为,老子是自己家族的始祖,所以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就把老子追封成“太上玄元皇帝”。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又进一步追封老子的父亲李敬为“先天太上皇”。

历史上第一个被逼退位,成为太上皇的,则是晋朝的司马衷。

他是有名的白痴皇帝,在八王之乱中被司马伦篡位,他自己则被奉为太上皇。

司马衷名为太上皇,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一直被禁足,受尽耻辱。

他也是历史上辈分最低的太上皇。其他的太上皇,一般是被自己的儿子或者弟弟尊为太上皇的,而司马衷则是被自己的叔祖父尊为太上皇。

与此同时,司马衷还是历史上第一个正经当过皇帝的太上皇。

历史上第一个自愿退位的太上皇,是东晋十六国之一,后凉的开国君主吕光。

他病重的时候,为了传位顺利,特地宣布退位,亲眼看着自己的太子吕绍顺利登上了皇位,才放心地逝世。

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我们熟悉的乾隆皇帝。

乾隆登基之时,曾经立誓:觉不超过康熙在位 61 年的记录。

60 年后,85 岁的乾隆兑现承诺,传位给第 15 子颙琰,自己做了太上皇。

历史上唯一的女太上皇,自然是武则天了。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李显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实际上,就是太上皇的意思。

看这些太上皇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太上皇”这个词语刚发明出来的时候,是为了尊称皇帝的父亲。

可是渐渐地,这个词也被用在了退位的皇帝身上。

自愿退位的皇帝,自然会被尊为太上皇;而被逼退位的皇帝,他们未必是新帝的父亲,但是只要不改朝换代,也可以被尊为太上皇。

不过,人的本能是贪恋权位,大多数皇帝,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愿意退位。而被逼退位的皇帝,不被杀死,而能顺利当上太上皇的,也屈指可数。

所以,中国历史上,有 400 多个皇帝,却只有 26 个太上皇。

太上皇的晚年生活

太上皇们上位的原因,各有不同,他们的生存处境,以及度过余生的方式,自然也各有差异。

不过,总的来说,历史上的太上皇,主要分为以下 4 类,并根据他们不同的定位,拥有不同的晚年生活。

  • 第一类太上皇:退而不休,手握大权

有的太上皇,名义上是退位了,但实际上,执行的还是皇帝的权力,可以说是:名为太上皇,实为皇帝。

这类太上皇的典型代表,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退位,成为名义上的太上皇之后,依然居住在皇帝居住的养心殿,而新皇帝嘉庆,只能住在太子居住的毓庆宫。

在紫禁城内,依然使用乾隆的年号,而嘉庆的年号,则只在对外的时候使用。

朝政大权,依然掌握在乾隆的手里。乾隆在接见属国使臣的时候,甚至明确说明: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可以说,这时候的乾隆,除了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和皇帝没什么两样。而真正的皇帝嘉庆,此时也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手头上没什么权力。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献文帝拓跋弘身上。

拓跋弘对嫡母冯太后极为不满。为了把冯太后逼回后宫,他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拓跋宏,自己做了太上皇,让冯太后做了太皇太后。

冯太后当太后的时候,可以名正言顺地干政。当了太皇太后,总归不好意思再插手这么多了吧。

但是,小皇帝拓跋弘只有 5 岁,怎么能处理朝政呢?于是,太上皇拓跋弘,理所当然地继续执行着皇帝的权力。

北齐武成帝高湛,则是因为当时天上出现了一颗彗星,太史官说这是天象示警,此时当有新皇帝上位。高湛为了顺应天象,传位于 9 岁的太子,自己做了太上皇,实际上,大权依然在自己手上。

这样的太上皇,实际上依然是皇帝,是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平时的工作和生活,跟真正的皇帝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号而已。

  • 第二类太上皇:甘愿放手,颐养天年

自愿放权的太上皇,晚年的生活,一般过得挺滋润的。

这类皇帝,以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李旦,为典型代表。

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之后,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斗得死去活来。太平公主不断地在他耳边煽动说,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该当太子,劝李旦废了李隆基。

李旦本来就对皇帝之位没什么眷恋,为了解决他们的争端,也为了表示自己支持李隆基的决心,索性宣布退位,自己当太上皇,让李隆基当皇帝。

李旦是准备放权的,但是一开始,在太平公主的不断煽动之下,还是保留了部分皇帝的权力。

当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之后,李旦就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李隆基,自己颐养天年去了。

当太上皇的日子,应该算是李旦一生中最舒心的日子了吧。

宋高宗赵构,对金国卑躬屈膝,还杀死了岳飞,让人恨得牙痒痒。可是这种人,居然能活到 81 岁,得以善终。

他 56 岁那年,外有金国南侵,内有家底败光,实在是心太累了,不想管事了,加上太子虽然是他的养子,对他实在孝顺,也表现出了一定能力,索性就退位当太上皇去了,把一堆烂摊子交给了宋孝宗赵昚。

赵构退位之后,过得很逍遥,皇帝孝顺,供养钱丰厚,不用担事,还时不时能对朝政指手画脚一番,就连身体都倍儿棒了,舒舒服服地活到了 81 岁高龄。

赵构的养子,宋孝宗赵昚,晚年也效仿赵构,退位了事。

不过他的日子过得不如赵构舒坦,新皇帝是他的亲儿子,却和他不太对付,对他不怎么孝顺,连去探望他都不肯。

这种自愿退位的太上皇,虽然手中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了,但是日子过得还是挺舒心的。如果再赶上儿子孝顺,就简直比做皇帝的时候还要快活了。

  • 第三类太上皇:被逼退位,屈辱度日

被逼退位的皇帝,向来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哪怕能当上太上皇,也不例外。

这类皇帝典型代表,自然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了。

李渊明知道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不和,却迟迟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最后酿成玄武门之变的苦果,李建成被杀,李渊也被迫退位,当了太上皇。

这样的太上皇,手上自然也没什么权力可言,更遑论对朝政指手画脚了。

他一开始,还不愿意搬离皇帝居住的太极宫,让李世民在别的宫殿处理政事。可是没两年,李世民就想办法把李渊逼到了自己此前居住、相对狭小的太安宫。

李渊在太安宫的生活,称得上是憋屈。

他除了李世民偶尔的邀请,几乎足不出户,自己宠幸的大臣,也被李世民逼走,盛夏酷暑,李世民去九成宫避暑,李渊依然独自留在太安宫。

不过,李世民毕竟是他的亲儿子,虽然对父亲心有芥蒂,有时候还会邀请李渊去参加一些宴会。

突厥的颉利可汗被俘虏之后,被迫在国宴上跳舞,当时李渊就在场。

退位之后的李渊,处处受限,也近乎无欲无求了,于是拼了命造人,给李世民生了十几个弟弟妹妹。

在被迫退位的太上皇里,李渊的处境,已经算是相对比较好的了。

明英宗朱祁镇,8 年的太上皇生涯,基本上就是 8 年的囚徒生涯。

他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虏,后来辗转回到明朝,明朝却早就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钰做新皇帝,他只能当太上皇。

朱祁钰对朱祁镇很不放心,把他囚禁在南宫,既不亲自去探望他,也不让别人去探望他。南宫的上锁灌铅,食物只能通过小洞送入。为了防止南宫的树上藏有私联朱祁镇的人,朱祁钰还派人把南宫的树砍光光。

朱祁镇随手送给身边侍臣的礼物,都会被当做罪状刁难。

在南宫的日子里,朱祁镇一度要靠皇后亲自做女红补贴家用。

不过,这么艰难的环境,朱祁镇也没忘了造人。他的儿子和女儿,大半都是在南宫生的。

晋惠帝司马衷的日子,更加艰难。他在八王之乱中,被囚禁,被迫辗转挟持于诸王之中,成为一个屈辱的傀儡。

这种被逼退位的太上皇,想要有好日子过,实在是太难了。

  • 第四类太上皇:刘太公

在历代太上皇里,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非常特殊的一个。

他没有当过一天皇帝,汉朝的建立,他也没什么贡献。他能当上太上皇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他生了一个好儿子,刘邦。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刘太公就被尊为太上皇,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

他的太上皇生涯,过得也很逍遥。刘邦每隔 5 天,就来朝见他一次,对他极度孝顺。

不过,虽然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刘太公还是闷闷不乐。

刘邦急得连忙问他身边的人,太上皇是怎么回事。身边人告诉他,刘太公一辈子在市井里生活,一下子住进了长安的深宫,怀念起故乡的烟火气来了。

刘邦立刻就在长安建了一座新城,就按照故乡的模样建,还把故乡的人都迁移了过来,并把刘太公请了过去。

刘太公一看,嘿,这不就是自己怀念的人间烟火么,一下子就高兴起来了。

刘太公壮年的时候,经常埋怨刘邦不事生产,结果想不到,他眼里最不争气的这个儿子,最后居然最争气,连带着他也晚年享福了。

写在最后

太上皇,一个看起来很尊贵的称号,却也蕴含着人生百味。

能在太上皇这个位置上过得舒坦的,实在不算多。

难怪历代的皇帝,大多都要当皇帝当到生命的最后一秒,很少肯主动退位的了。

你们觉得呢?

【2】、来自网友【围炉煮酒话春秋】的最佳回答:

太上皇高高在上,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实则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也不都是所有人愉快地度过余生的,也有一些人是十分悲惨的。

我来简单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太上皇,看看他们的余生是怎么度过的。

01,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太公,享受恣意人生。

刘太公有很多儿子,他起初最瞧不上的就是三儿子刘邦,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刘邦却是最有出息的一个,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说起来,因为刘邦起兵,刘太公差点还为此丢了性命,当初刘邦率领几十万大军将项羽的老巢彭城给夺走了,项羽一怒之下反攻彭城,又将刘邦给打得大败,还抓了他的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等人。

后来,刘邦与项羽鸿沟对峙,项羽盛怒之下命人架起大锅,准备将刘太公给烹了,刘邦情急之下只得装作无所谓,还对项羽喊话说,记得分我一杯羹!

项羽听完更加愤怒,就准备真的烹了刘太公,好在项伯出面阻止,刘太公这才得救。

刘邦与项羽达成议和后,项羽就将刘太公等人送还给刘邦,自那之后,刘太公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刘邦了。

刘邦称帝的时候,刘太公已经八十高龄了,起初刘邦只是像普通人家的父子一样,每隔五日去拜见一次刘太公,但后来刘太公的管家告诉他,虽然他是皇帝的父亲,但说到底是臣子,怎么能让皇帝拜见臣子呢?

刘太公恍然大悟,便在下一次刘邦去见他的时候,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这让刘邦十分惶恐,便问他这是为何,他便道出了其中原由。

刘邦回去之后将这事跟大臣们说,大臣们就出了个主意,说可以封刘太公为太上皇,这样就可以避免尴尬了,刘邦觉得很有道理,便下发了圣旨,同时还封继母李氏为太上皇后(弟弟刘交的母亲)。

因为这件事,刘太公就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也是第一个没有当过皇帝就成为太上皇的人。

刘太公住在宫中,也没什么其他爱好,就喜欢种种菜什么的,刘邦就在宫中开辟了一大块地给他种菜。

但是,时间长了,刘太公就变得闷闷不乐了,刘邦问他为何不开心,他说自己平生就喜欢跟商贩们为伍,偶尔喝点小酒,与人斗鸡、蹴鞠,但宫中没有这些东西,所以觉得不开心。

刘邦是个孝顺的儿子,便给刘太公建造了新丰城供他居住,还将刘太公的熟人们全部请过来陪伴他,他因此感到十分开心,快乐地度过了数年时光,八十五岁的时候才去世。

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余。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新丰城),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可以说,刘太公当太上皇的岁月还是很幸福的,儿子刘邦成了皇帝,自己也享受过人上人的生活,最终又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安稳离去,世上没几个人做得到。

02,最憋屈的太上皇李渊,晚年只能在破旧的宫殿里造人。

武德元年,靠着儿子们的帮衬,李渊当上了大唐皇帝,这一年他五十二岁。

在李渊当皇帝的九年时间里,他因为偏袒太子李建成而引起李世民的不满,最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被迫无奈,只得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则当了太上皇。

由于父子之间有嫌疑,所以李世民对李渊总体上是比较刻薄的,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李渊的居住条件不是太好。

李渊成为太上皇之后,将太极宫让给李世民,李世民却让他搬弘义宫,弘义宫是李渊当初给李世民修建的府邸,但李世民并不怎么住,而是住在秦王府中。

与高大宏伟的太极宫相比,弘义宫就狭小得多了,而且位置偏僻,十分冷清,再加上李世民长期不居住,弘义宫年久失修,显得有些老旧。

倒不是说弘义宫不能住人,只不过对于李渊的身份来说,生活条件前后落差太大,让他感到十分郁闷。

第二,李渊的政治地位不高,李世明也很少去看他。

一般而言,即便是成为了太上皇,在朝中也是有一定话语权的,但因为李渊是被李世民发动政变给推翻的,所以他这个太上皇其实没什么权力。

不仅如此,李世民继位后还将李渊的一干心腹大臣给一一打压了,搞得李渊一点政治地位都没有,甚至连个说话的知心人都没有,而李世民因为心中对他有恨意,所以不怎么去看望他,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也很少请他参加。

举个例子来说吧,李世民每年夏天都要去九成宫避暑,但从不带李渊一起去,也不给李渊建造一处阴凉的宫殿居住,一直到李渊生病快要去世了,李世民这才假模假式的要修建一座宫殿给李渊避暑,结果还没修完,李渊就去世了,宫殿的修建工作也当即停止。

因为不受李世民待见,又没什么地位,所以李渊人生最后几年时间里,多半时间都待在宫中饮酒作乐,拼命造人,他最小的三个儿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生的,要知道他那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真可谓老当益壮啊。

在度过了十分压抑的九年时间之后,李渊最终去世了,死时六十九岁,不过李世民还是对他进行了肯定,给他定谥号为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03,最有野心的太上皇李隆基,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凄惨离世。

李隆基这个人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他前期很有作为,开创了开元盛世,但他后期沉迷享乐而无法自拔,尤其对杨玉环过分宠爱,结果让安禄山钻了空子,造成了安史之乱。

长安沦陷之后,李隆基仓皇出逃,准备带着杨玉环等人派到蜀地避难,结果走到陕西兴平马嵬坡的时候,随行将士爆发了兵变,逼迫他杀死了杨玉环,他随后一路逃到成都躲了起来。

由于李隆基的表现实在太差,这就给了太子李亨机会,他跑到灵武招兵买马,实力得到极大壮大,而后他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事实上,李隆基开始几个月都不知道自己成了太上皇,等他得知消息的时候,李亨已经有了十几万精锐人马,也打了很多胜仗,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还在灵武另外建立了一个朝廷,将权柄都收到自己手中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就不得不承认李亨的皇帝身份了,但他并不甘心,而是积极培植自己的个人实力,甚至派人与李亨争夺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但收效甚微。

等到李亨迎接李隆基返回长安之后,他依然没有死心,而是与李亨明争暗斗,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他也因此认命,开始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

当时李隆基居住在兴庆宫,侍奉他的人依然是老朋友高力士,另有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保护他的安全。

高力士很会办事,给李隆基请来很多梨园弟子及美貌宫女供他玩乐,偶尔还跟妹妹玉真公主叙旧,他的生活因此过得倒也不错,算是比较安稳的。

但是,李隆基的美好生活仅仅持续了三年,大太监李辅国为了立功,便在李亨面前诬陷李隆基与高力士、陈玄礼等人密谋,还与宫外之人来往密切,似乎有什么阴谋。

李亨本就担心李隆基不肯罢手,便下令将李隆基迁往西内甘露殿居住,由李辅国负责实施。

可怜李隆基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要来回折腾,但这还不是最惨的,李辅国在他搬迁的时候,竟然带领五百骑兵拦住了他的去路,还对他剑拔弩张,将他吓得从马上跌了下去。

等李隆基搬到甘露殿之后,李辅国又找借口清洗了他的亲信,其中高力士流放蜀地;陈玄礼被革去职务,贬为庶民;玉真公主作为返回玉真观,没有旨意不得外出。

不仅如此,李亨还大规模裁撤了李隆基宫中的宫女太监,并安插自己的亲信到李隆基身边侍奉,李隆基因此变得孤单寂寞,连个可以说话的知心人都没有。

在忧郁寡欢中度过了两年之后,李隆基因病去世了,死时七十八岁,当太上皇的时间是八年。

04,最奇葩的太上皇拓跋弘,为了争权而选择退位,最后被母亲杀死。

拓跋弘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长子,他是个好孩子,从小就聪明睿智、仁孝友爱,而且胸怀大志,以拯救苍生为己任。

拓跋弘十一岁的时候,父亲拓跋濬去世了,他因此登基称帝,但他的日子过得不怎么如意,因为大将军乙浑权势熏天,在朝中大肆铲除异己,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不过,拓跋弘的母亲冯太后是个厉害角色,他为了让儿子大权独揽,就联络反对乙浑的大臣,密谋将乙浑给杀死了。

但让拓跋弘没想到的是,冯太后也不是个善茬,她在除掉乙浑之后,趁机以拓跋弘年幼为由临朝称制,拓跋弘因此成为傀儡,依然无法掌控朝政。

再加上,冯太后这个人生活不怎么检点,与多个臣子存在不正当关系,拓跋弘因此更加郁闷了,逐渐对权力没什么兴趣了,也对世俗之事感到厌倦,并有了出世之心,也就是出家当和尚。

起初,拓跋弘准备将皇位传给叔叔拓跋子推,但冯太后和群臣都不同意,他便将皇位传给年幼的儿子拓跋宏,自己当了太上皇,这一年他不过十七岁而已。

所有人都以为,拓跋弘这一生就这样了,但他成为太上皇之后没多久,又突然对权力燃起了欲望。

为了从冯太后手中夺回大权,拓跋弘以太上皇的身份布告天下,自己将替代年幼的儿子处理朝政,还在京郊举行大型阅兵仪式,宣告自己才是最高统治者。

不仅如此,拓跋弘还带领军队出征柔然,并以太上皇的名义发布诏令,颁发了很多改革措施,在人事方面也有很大的动作。

在拓跋弘的不懈努力下,冯太后逐渐被排挤出权力中枢,既然他并不是真的对权力没有欲望,那他之前为何要当太上皇呢?

原来,拓跋弘并非真的想当太上皇,他之所以这么做,只不过是以退为进罢了,其目的就是解除自身的束缚,并将冯太后推上太皇太后的位置,这样冯太后干涉朝政就显得不那么合情合理了。

冯太后将儿子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内心感到十分担忧,但拓跋弘显然低估了她的权力欲,为了能够重新掌权,她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发动政变将拓跋弘给抓住关押起来,随后拓跋弘就不明不白死在了大牢中,这一年拓跋弘才二十三岁。

拓跋弘一共当了五年太上皇,他的行为看起来很奇葩,实则是无奈之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十分明智的,只不过姜还是老的辣,他最终还是败在了冯太后手上。

05,最虚伪的太上皇乾隆帝,退位之后依然大权独揽。

乾隆帝一生顺风顺水,他当皇子的时候无人跟他争位,因而顺利登基;在位期间又国富民强,因此开创了一番伟业;等到他年老之时,儿孙满堂、承欢膝下,他由此感到志得意满。

乾隆帝在位的第六十个年头,已经八十五岁的他,为了不超过康熙帝的在位时间,便禅位给儿子嘉庆帝,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

乾隆帝既然当了太上皇,就应该放权给嘉庆帝,再加上他年纪大了,不具备继续处理朝政的能力,就更应该放手了。

但是,乾隆帝的权力欲实在太大了,哪怕他说话不利索,看东西也不是很清楚,他依然想要将大权握在手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乾隆帝称太上皇之后,依然住在养心殿,而嘉庆帝只能在皇子居住的毓庆宫暂住。

并且,乾隆帝还宣布,嘉庆年号只对外使用,对内则依然使用乾隆年号、批阅奏章和人事任免等最重要的大权,依然掌握在乾隆帝手中,嘉庆帝只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自行处置。

不仅如此,乾隆帝在上朝的时候,继续坐在皇帝宝座上,嘉庆帝只能坐在一边,而且没什么话语权,因为另一边还站着和珅,他是乾隆帝的传话筒,负责传达乾隆帝的决定,是真正掌控朝政的人,当时人称二皇帝。

实际上,乾隆帝虽然是太上皇,但与之前当皇帝的时候并无二致,嘉庆帝则只能唯唯诺诺,跟太子没什么区别。

别人说乾隆帝老,他还不服气,硬是又通过选秀,挑选了两名十八岁的少女为妃,但他已经动不了了,因此这两名妃子到死都是清白之身,这对她们来说也是很残酷的了。

乾隆帝还特别喜欢给自己歌功颂德,他不仅称自己为十全老人,还举办千叟宴来收买人心,但实际上在他的统治下,帝国已经出现了崩塌的迹象,不但在科技和军事等方面开始落后于西方,而且官场腐败、内乱不止,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交给儿子的,只是个烂摊子而已。

在当了三年多太上皇之后,乾隆帝去世了,死时八十九岁,他的实际执政时间达到了六十四年之久。

当然了,以上只是历史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太上皇,实际上我国历史上一共有二十六位太上皇,除了追封的几位之外,大多数太上皇都过得不是太如意,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成为太上皇的。

比如说晋惠帝司马衷,他在八王之乱中被司马伦篡位,虽然后来复位了,但也只是个傀儡皇帝而已;

还有唐睿宗李旦,他搞不定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只能禅位当太上皇,最后在郁郁寡欢中离世;

唐昭宗李晔也是如此,当时宦官势力非常大,他因为得罪宦官而被废黜,当了几年太上皇之后,虽然被朱温再次推上皇位,但也只是个傀儡,最后还被朱温给杀掉了。

也有一些皇帝是自己不想当皇帝才当太上皇的,最典型的就是南宋了,连续出现了数次内禅之事,即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养子宋孝宗赵昚,赵奢禅位给儿子宋光宗赵惇,赵惇禅位给儿子宋宁宗赵扩,这四个皇帝除了宋光宗赵惇是因为生病,被大臣们逼着成为太上皇之外,其他人都是因为厌倦政事而退位的。

还有一些皇帝纯粹为了闹着玩才当太上皇的,比如北周宣帝宇文赟,他当皇帝的时候荒淫无道、声色犬马,大臣们都批评他,他为了落个自在,就传位给七岁的儿子,自己当了太上皇,然后堂而皇之地快乐玩耍,再也没有人说他了。

总而言之,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一般人是不愿意当太上皇的,大多数太上皇也都是被迫或者半被迫的,是没有权势的,甚至是凄惨离世的。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历代“太上皇”都是怎样度过余生的?】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