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左宗棠西征时仅有 6 万人,为何能在一年半内击败阿古柏强悍的精锐?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坐古谈今】的最佳回答:
左宗棠之所以能在一年半内打败阿古柏,其原因就在于八个字:缓进急攻(后方安定、粮草无忧、购买武器)、用人得当。但基础还是统兵主帅左宗棠的个人作用。
(1)左宗棠收复新疆速度之快出乎意料,其基础在于左宗棠领导
某些人经常拿晚清“外战不得力”“不敢对外一战”归结于这归结于那。但说实话,军人没有为自己“苟安活命”找借口的理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要求、行业要求、人品要求!作为军人既然皇帝已经下达命令,你就只有想:如何打好仗的义务和责任。
左宗棠的一生是军事统帅、地方行政官员、改革者三位一体,但其根本的军事统帅是作为军人的面目,他的一生完全符合对“军人”的要求。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面对任何敌人只要清廷命令他出征,还没怯阵过;甚至清廷不让他打,他照样让手下人先去打(例如中法战争中)事后寻求清廷承认。当然,在战争过程中,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战术要求,清廷的某些命令他也没遵守。
(2)反对某些无聊的言论:阿古柏乃乌合之众
有人说“阿古柏集团又不是三头六臂,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而已”。其实,阿古柏借助某些因素享有地理优势,其战斗力在清朝正规军之上,并非乌合之众。浩罕国的军事装备、战斗力虽不如俄国,但万余名浩罕国的士兵加入阿古柏集团,对整个外国入侵军队的整个战斗力是有大规模提升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人会说出这种话?
这明显是在嚼李鸿章在 140 年前吐剩下的馍!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李鸿章就公开说过,阿古柏乃乌合之众。
但别忘了,李鸿章收复新疆前的态度是:阿古柏虎狼之师,左宗棠人老兵疲。新疆与伊朗(奥斯曼帝国)、俄罗斯、英国等势力接壤,即使这次收复了也会丢失。当年,乾隆打回来就是错的,每年 300 万两花费,用 3000 万两外债收回无用之地,只会造成国家衰败。
此段是李鸿章在 1875 年到 1876 年,反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对外借款时的总体言论。
但收复新疆后,却将阿古柏称为乌合之众、称白彦虎为流寇。
但如果真乃乌合之众,为何没有收复之前那么反对?只不过是一种显示自己比别人牛的语言而言。
收复新疆第二功臣
如果真的是乌合之众,自阿古柏入侵以来,从 1865 年到 1876 年,清军何以接连败仗?乌鲁木齐将军成禄一直躲在甘肃不出?
如果真是乌合之众,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还用得着亲笔献媚?真乃乌合之众,英国、奥斯曼也不会大批援助军火了吧。
由此,毫不客气地说,左宗棠统帅西征大军能在 1 年半内解放大部分新疆地区,这在晚清历史上是一个奇迹!阿古柏军队装备并不差、战斗力也不弱,并非乌合之众。
【2】、来自网友【Springwind1】的最佳回答:
左及麾下部队代表那个时代封建制部队的最强音,完克阿古柏。其有三个优势:1、左自身是一个顶级战略大师,从军几十年只有少数几次战术层面的败绩,战役方面从未失手,天赐统帅之才;2、麾下部队强悍,核心部队湘军及后期融入的回军都是百战之师,先后击败悍不畏死的教民大军、机动灵活的捻军以及太平军的人海,对付骑兵军团、暴民人海都很有经验;3、装备精良,配备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枪炮。反观阿古柏,骑兵比不上为生存而战的捻军灵动,教民大军抵不上身负血债的回军凶悍,人口有限,人海更不如太平军,唯有地利和外部援助。左经历了前期几十年的苦战历练,打阿古柏,应该算是最后的毕业大考,大获全胜是理所应当的。
【3】、来自网友【陶短房】的最佳回答:
第一、后方支持度不同。
尽管起兵之初有过著名的左李海防、塞防之争,但清廷中枢很快统一了认识,对左宗棠的西北用兵给予了大量支持,重臣文祥征得西太后同意后不仅设立西征专饷,还允许自行借外债,并授予左宗棠专权,使之事权如一,心无旁骛。当然,塞防比较接近清朝传统边防思想,更容易被清廷接受(文祥就曾在为左宗棠辩护时说征西符合乾隆的遗愿)。
相反,阿古柏出兵后其母国浩罕被沙俄吞并,他的哲德沙尔成了无根之木,一些论者只看到他受英国支持,却看不到这区区支持力度不足以让地广人稀的这个羁旅“客国”对抗一个庞大的王朝和一支强大的军队,至于沙俄,图谋的是趁火打劫,实际上并没有直接帮助过阿古柏,甚至不妨说一直在拆阿古柏的台。
第二、内部团结不同。
左宗棠部的 6 万人中有他直系的左系楚军,有少量湘军(刘锦棠等部),有地方军(如河南的张曜部),有少量八旗(他副手金顺所部),还有民团等,甚至还有太平军和捻军的降众(如桂锡祯部),但这些来源不同的部队都完全听命于左宗棠一人,如臂使指,几乎看不到清军在西征之役中有过较大战略、战役思想分歧、冲突的痕迹。反观阿古柏,因为是鸠占鹊巢,原本邀请他的金相印等人不满,勉强屈服于兵威的妥得璘、索焕章等地方势力不满,从陕甘宁青一路逃来的回众更是心思不一,外敌不来还好,外敌压境则不断“出状况”,从战场情况演变也可看出,最初几战后阿古柏这边就内讧不断,最终实际上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第三、左宗棠后勤保障得力。
战前左宗棠花了一年半时间准备后勤供应,不仅设立了兰州这个总后方,囤积大量粮草辎重,而且设立兰州机器局就近供应枪炮弹药,甚至专门开设了一间制作军服的新式工厂。在粮弹运输上不仅沿途修路、设兵站,而且精打细算地普及用骆驼替代车马以节省沿途损耗,这种被左宗棠称为“缓进急战”的打法针对性很强,看似建功缓慢,却步步为营,耗死了对手。整个清代,战争中后勤保障的滞后屡屡误事,左宗棠征西是为数不多在这方面解决较好的。
第四、战略战术得当。
战略上左宗棠一反清代在西域用兵先取伊犁的套路,而是先取乌鲁木齐,再取北疆,最后取南疆,这样不仅可以先夺取落脚地,震慑瓦解对方士气,而且可以避免过早和沙俄发生直接冲突,从而令战局复杂化;战略上左宗棠强调加强野战火力的绵密度,大量使用野战炮和快抢,用火力转移替代兵力转移实现战场遮断,令擅长骑兵野战的阿古柏军队越打越别扭,最终土崩瓦解。
第五、政治头脑胜过一筹。
左宗棠初战告捷后便积极采用分化瓦解措施,对新疆当地各族首领、原清军被迫投降将官和被迫归附的地方豪强竭力争取为己用,从而令阿古柏从浩罕带来的亲信和少数从陕甘宁青逃来的“回众”陷入越来越孤立的境地,最终便如杜预所形容的那样“数节之下,势如破竹”,用较小代价和较短时间解决了阿古柏问题。
第六、军队素质不同。
左宗棠军虽人数不多,但大多是经制之师,且经历过发、捻、回诸役,战斗经验丰富,训练有素;阿古柏号称二十万大军,其实真正训练有素的核心专业化军队人数很少,占多数的附和乌合之众可以一起打小仗、胜仗,碰上大战、血战、拉锯战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左宗棠西征时仅有 6 万人,为何能在一年半内击败阿古柏强悍的精锐?】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