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古代城门大多都是木门,为何攻城时不用火烧门?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吹把散牛】的最佳回答:
烧了也没用,谁敢往火里冲。
古代城门都有一个门洞在后面,那叫洞券,模样如下图。
看着是不是很像灶洞。
这东西什么作用呢?
一来是让大门后门,有那么一个缓冲区。
二来就是大门破了,守军可以在里面点火,形成一道火墙,阻拦敌军。
谁都不傻,虽然很多古代士兵也不怕事,但是往火坑里冲锋,那真的需要勇气,莫大的勇气。
并且冲过去了,就意味着被烧死的几率很大。
这样烧大门,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就算烧了大门,洞券里,防守方还可以放上鹿角啊,拒马啊,刀车啊等防御武器
阴损一点的,再拍上几个弓弩手,躲在刀车后偷袭,保证让进攻方在狭小的空间内,地方有多高,尸体堆多少,亲眼看一下堆积如山是什么场面。
最后一点,攻击方不会烧大门,但防守方会的。有时候战事太激烈,大门将破,守方就会点起篝火,燃烧大门,形成一道火墙屏障。
所以烧大门根本不适合进攻方使用,也就没人火烧大门了。
【2】、来自网友【祗树】的最佳回答:
看过《三国演义》等古装片的同学,对古代的城池都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高大而厚重的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就是绝对防御的最佳写照。
进攻方若想攻下一座城池,通常有两种方法——攻上城墙,打开城门。
如果进攻方的主帅不想损兵折将,又想尽快拿下攻下城池,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破开城门。攻上城墙虽然也是一种攻城策略,由于其难度系数太高,稍微有“理性”的将领都不会采取此法。
很多时候,只要不是太重要的城池,进攻方的将领宁肯围困,也不会强攻。
比如说,太平天国起义期间,湘军为了击败天京城(今南京)的太平军,就选择将天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围困持续了多久呢?从 1862 年一直到 1864 年,整整围困了 2 年之久!
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清军想尽了各种办法,包括挖地道、扔死尸(原始生化武器)、断粮草、切外援、攻城墙、攻城门、轰火炮等等方法,均以失败告终。
这么久都打不下天京城,是清军不够强吗?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清军的确弱的一笔,可是,仗打到最后,汉人地方团练已经有了相当强悍的战斗力,却仍然拿坚固的城墙无计可施。
说到底,中国古代的城池太过坚固!
上图,是一组“完善”的古代城池建筑示意图,城池防御建筑包括:城门楼、翁城、箭楼、闸楼等。
城门楼和箭楼,其作用除了美观,士兵也能够通过城门楼的高度优势,可以有效观测远处的敌情。
瓮城与闸楼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瓮城是建在城楼前的一座小型城池,其作用是把防御 线由城门向城楼外移,起到保护城楼的作用;箭楼是建在瓮城的正中间,与城楼相对。
有敌军来袭,要么是攻城墙,要么是攻城门。
从上图可看出,如果敌人攻城墙,则城墙凸出的“敬台”,会增加防御面积,使得强行攻城墙的敌人三面受击,从而大大提高城池的防御力。如果敌人选择攻城门,则必须通过瓮城,才能进攻城池正门。
敌人一旦损耗大量兵力“破开”瓮城,若想进一步打开正门,必将进入瓮城的 360 度无死角的攻击范围。到时候,飞沙走石、弓箭弩击、火烧油泼等等残忍的手段,就由不得他们了。
看这张瓮城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瓮城之外,还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
护城河有什么作用呢?一方面,护城河可以起到防火作用;另一方面,护城河在限制敌人的攻击规模,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你想啊,护城河那么宽,敌人要是没有船只摆渡,就只能游过去,天知道护城河里有没有喂着鳄鱼。敌人如果不想被喂鱼,就只能通过狭窄的通道去攻城门,如此一来,不论敌人来多少人,攻城的人数则被限定了。
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牙!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城墙这么坚固、城门这么难攻,可不可以通过火攻,将木质城门烧毁,以此达到攻城的目的呢?
只能说,办法可行,却不太现实。
哪里不现实呢?守城方又不是傻子,能站在瓮城城墙上,眼睁睁地看着敌人将城门烧毁不管吗?就算来不及浇灭“城门失火”的火,也会及时采取办法将城门堵住,阻止敌人通过。
所以啊,想攻城,还是老老实实打吧!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古代城门大多都是木门,为何攻城时不用火烧门?】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