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4 05:48:47 4次浏览

p>关于问题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蓝风破晓】的最佳回答:

1648 年 2 月,立下战功的豪格平定四川归来,等着获得大封赏,多尔衮却送了豪格一场“晴空霹雳”,让其入了大狱!

4 月,豪哥死于狱中。很快,多尔衮强娶了豪格的福晋。

多尔衮和豪格有何恩怨?到底是如何整死侄子豪格的?

1、多尔衮和豪格的恩怨:没有豪格,他就是皇帝

(1)多尔衮的发迹之路

多尔衮出生于 1612 年,是努尔哈赤 53 岁得来的儿子,这是绝对的“老来得子”,当然,这不是最小的,多尔衮后面还有多铎和费扬果两弟弟。

爹是一样的厉害爹,母亲地位分高低。

多尔衮的母亲是著名的大妃“阿巴亥”,也就是乌拉那拉氏。多尔衮三兄弟,靠着父母的宠爱,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兄弟当中算是比较受宠的。

1626 年,努尔哈赤因为袁崇焕的一枚红衣大炮,被轰得躺在了病床上。

那年的秋天,树叶黄了的时候,努尔哈赤终究没扛过死神的追赶,就此上了阎王殿。而母亲阿巴亥,被逼殉葬,而主导人之一就是皇太极。

那一刻,多尔衮三兄弟对皇太极的这份“大恩大德”是记住了,未来,他们会换另一种方式讨回来!

父母死去的那一年,阿巴亥的大儿子阿济格 21 岁、二儿子多尔衮 14 岁、小儿子多铎只有 12 岁。

从今往后,他们需要抱团取暖,他们需要忍辱负重,他们需要努力拼搏。三人牢牢记得,兄弟十多个,只有他们三个是亲兄弟。

不得不说,皇太极胸怀很大,一码是一码,逼迫阿巴亥殉葬虽然是他主导,但是事出有因,因为这继母和二哥代善打得火热,人人都说两人通奸,甚至努尔哈赤一度撤销了“大福晋”的地位。因此,其他人都同意让阿巴亥殉葬,这是当时主流的声音。

而多尔衮三兄弟,在以后的各战役中,表现非常出色,特别是多尔衮,更是智勇双全,颇得皇太极的欣赏,1636 年就已经封 24 岁的多尔衮为睿亲王了。

到皇太极死去的那一年 1643 年,多尔衮已经是皇族中数一数二的将领,几乎没人可以和其能力相比。

(2)豪格一路顺风顺水

豪格是皇太极的大儿子,出生于 1609 年,比自己叔叔多尔衮还大三岁。

豪格从小训练得弓马娴熟,稍大就跟随父亲皇太极参加各种战役。

这是掌权者们训练自己孩子的方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将来的波橘云诡的各种竞争中,保持坚韧,也可以挑起国家大业,管理群臣。

那个时候,王子们不像后来的顺治、康熙,皇位一坐就好,更多需要自己积累战功,如此才能服众。

一边是皇帝的亲儿子,一边又是冲锋陷阵的大将军,豪格冲得很猛,身边保护他的人也很多。

渐渐地,豪格也是名声在外,提起他,很多家族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皇太极后期,最出众的如果算是多尔衮,那豪格的勇猛也是名声在外。但不同的是,豪格他爹是皇太极,豪格接任这个位置的概率很大。这就是豪格的优势。

但是,豪格的智慧不如多尔衮,手腕比起多尔衮也是比不上的,他出众的是他的身份。

(3)永久的恩怨:皇位之争

1643 年 9 月 21 日,皇太极挂了,和他爹努尔哈赤死在了同一个月份。

皇太极死前忘了一件事,没有指定继承人。或者说,当时没有指定继承人的这一传统,毕竟,皇太极上位也不是努尔哈赤写遗嘱指定的。

这样的制度,一定会有人钻空子的。

此时,为了继承皇位的问题,分为了两派,一派是拥护多尔衮的,一派是拥护豪格的。

两方势力相当,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皇位争夺得异常激烈。如果继续下去,大清就可能出现分裂。

此时,有人提议,立“福临”为帝。

这种折中的方案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意,包括大贝勒代善。福临是皇太极的小儿子,身份没问题。

代善同意了,豪格认为那是自己的弟弟,也同意了。无奈之下,退而求其次,多尔衮也同意了,毕竟,他还是很欣赏小嫂子孝庄的。

但是,多尔衮不可能不恨豪格,没有豪格,他将是皇帝。

辅佐福临的,被确定为多尔衮和济尔哈朗。

从这一点看出,豪格虽然让步了,但他的威信显然没有多尔衮高。

2、多尔衮是如何整死豪格的?

一个人可以牢记仇恨多少年?

多尔衮的经历告诉你,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1643 年多尔衮和豪格争夺帝王之位,1644 年初,豪格管不住自己的 嘴,在背后恶语中伤多尔衮。只是,豪格没想到,现场的“固山额真”何洛会直接告发。

这还得了?多尔衮火了,就是你个有勇无谋的豪格让老子皇帝没了着落,现在我正辅佐小皇帝,不信治不了你的罪。

爵位直接消掉!

豪格傻眼了,这小叔叔不能惹啊,是个睚眦必报的主。

1644 年 4 月清军入关,十月正式定都北京,开始大封群臣。多尔衮大手一挥,算了,豪格恢复和硕肃亲王的爵位。

是多尔衮胸怀大吗?不见得,因为入关定都北京后大封群臣,不能落下豪格一个啊,那样也不好看。

之后,豪格像个功狗,先后被安排到山东、四川去平乱。四川的张献忠就是豪格平定的,据说,张献忠是豪格亲自射死的。

豪格成了征战在外的皇兄,多尔衮则是妥妥的战略制定者,不是皇帝,胜似皇帝。

1645 年,多尔衮被称为“皇叔父摄政王”,这称呼没问题,但权力大得吓人,不知道的百姓以为顺治是皇帝,知道的大臣明白多尔衮才是掌舵人。

1648 年 2 月,豪格把四川完全平定后回来了,11 岁的小皇帝顺治、35 岁的太后孝庄等人宴请了豪格,顺治对皇兄豪格的出众战绩表示感谢。

多尔衮一看坏了,豪格在京城,自己一手遮天会困难,加上和豪格争夺皇位有过龌龊,于是让手下人严查豪格出外作战中的“毛病”。

查来查去,得出几个大罪:比如“隐瞒属下的杀百姓冒功”,比如“起用了罪人之弟”等等。

其实,在古代,“杀人冒功”、“启用有能力但身份不好的将领”等情况在军中很多见,如果不是大范围的,豪格这一等级的高官轮不着被收拾。

可是,多尔衮坚持治罪于豪格,必须治。于是,豪格被打入了大牢。

仅仅一个月后,豪格就死在监狱中了。那时的豪格才 39 岁,说身体不好简直就是“放屁”。很明显,被多尔衮给暗算了。只有这样,多尔衮才可以为所欲为。

豪格像

可怜那个有勇无谋的豪格,被自己的小叔叔像面团一样揉着玩,最后还被玩死,实在没处说理去。

这边豪格被整死,那边,多尔衮把豪格的老婆直接纳入自己的“后宫”,在侄媳妇身上纵横驰骋。

没有比这更欺负人的了。但豪格已死,这一脉被严重打击,谁也没办法。

1648 年,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看这个名字实在太有学问,很明显,他和孝庄已经“举案齐眉、琴瑟和谐”了,否则,没有理由封为“皇父摄政王”。

这时的多尔衮,见了皇帝不跪,所有的吃穿用度和皇帝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可以独自下诏书,中间不通过皇帝。用“一手遮天”形容此时的多尔衮一点都不为过。

1650 年 11 月,多尔衮骑马摔伤,到农历十二月初九,多尔衮去世,年仅 38 岁。

从多尔衮和豪格的人生来看,恩怨始于多尔衮父母死的时候,而皇位争夺使多尔衮、豪格的矛盾彻底放大。终于,多尔衮大官得做,一手遮天,将立下功劳的豪格送进监狱,并让豪格死在了监狱中,豪格的福晋,被多尔衮拉入了怀中。

人在做,天在看,多尔衮死后,政敌纷纷出来翻案,顺治听到很多多尔衮的“不堪之事”,下令掘墓鞭尸。终于,死后的多尔衮还是被清算了!

总的说来,多尔衮智勇双全,豪格有勇无谋,而且性格有些优柔寡断,这是豪格凄惨下场的根源。

【2】、来自网友【围炉煮酒话春秋】的最佳回答:

多尔衮不但整死了侄子豪格,还将他的老婆给抢了,就问你够不够狠。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出生于万历三十七年,也就是 1609 年,比他的叔叔多尔衮还要三岁。

据记载,豪格相貌魁梧,弓马娴熟,十几岁就开始在战场上历练,还立下不少战功,因此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豪格长大之后,参加了许许多多战役,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领,是皇太极十分喜爱的一个儿子。

1627 年,皇太极被推举为大汗。

当时后金采取的是努尔哈赤创立的贵族共和制度,也就是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或者叫八王共治制度,皇太极的权力因此受到极大影响,他的兄弟和侄子们也都有继承汗位的资格。

为了加强大汗权力,也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有资格继承汗位的唯一选择,皇太极开始大肆削弱八旗旗主贝勒的权力,经过他一顿猛操作,贵族共和制度最终走向没落,皇太极也得以独掌大权。

1636 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建立清朝,豪格被封为肃亲王,掌管户部。那时候豪格是皇太极儿子之中唯一成年的,又是军功最为卓著的皇子,皇太极因此对他寄予厚望。

不过,皇太极犯了个错误,他没有及时确立太子,在生活上还不懂得节制,结果他当皇帝不到十年,就因为身体肥胖引发心血管疾病而暴毙。

因为皇太极去世得太突然了,以至于他没有来得及确定皇位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贵族共和制度再次抬头,皇太极的兄弟和侄子们也开始参与皇位的争夺战。

当时有资格竞争皇位的人很多,但因为种种原因,最有实力竞争皇位的却只有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弟弟睿亲王多尔衮。

从实力上来说,豪格有皇太极生前掌握的两黄旗兵力,多尔衮则有两个亲弟弟掌握的两白旗兵力,实力不分上下。

当时朝中许多大臣都比较倾向于豪格继承皇位,就比如说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和塔瞻等人就明确支持豪格,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表示豪格作为皇长子继位比较稳妥,甚至连掌握两红旗的代善也倾向于豪格继位。

不过,作为豪格竞争对手的多尔衮实力也十分强劲,他本人战功卓越,治国理政的能力也很强,是皇太极建立清朝的最大功臣,他的亲信更是遍及朝廷。并且多尔衮的两个弟弟也都是久经沙场的大将,他们也是支持多尔衮夺取皇位的强大支撑。

1643 年 8 月 14 日,多尔衮召集皇亲贵戚和大臣们举行皇位归属的会议,会议上两派势力剑拔弩张,各不退让,委决不下。

在会议上,除了两白旗之外的其他六旗最终都明确支持豪格,但多尔衮掌握的两白旗终归是个迈不过去的坎,豪格要是强行继位,多尔衮怕是不会答应。

而多尔衮就更难受了,自己明明功劳最大,按照满清的贵族共和制度,自己也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可是以豪格为首的六旗偏偏跟他过不去,所以他也无法自立为帝,不然内乱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谁都得不到好处。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的遗孀孝庄站了出来,他派人说服了多尔衮,让多尔衮同意拥立她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从而化解了一场事关清朝存亡的危机。

有人说,是因为孝庄跟多尔衮有过一段故事,所以多尔衮才同意让出皇位的,至于真相如何就没人知道了。

对于多尔衮而言,他失去皇位是因为豪格,所以十分痛恨豪格,他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自然也不会让豪格得到,所以选择福临就成为了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于豪格而言,同意立福临为帝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跟多尔衮的态度一样,自己当不成皇帝,对方也别想。

所以说,福临这个皇位局势白捡来的,是政治斗争的结果。福临登基之后,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被推举为辅政大臣。

为啥不是豪格成为辅政大臣呢?因为他的资历不够,所以让支持他的济尔哈朗就代替他成为辅政大臣了。

很明显,多尔衮和豪格多尔衮都没有当上皇帝,但最后的结果对多尔衮更有利,因为他至少是辅政大臣,而豪格则在他之下,要听从他的号令。

根据当时商议的结果,济尔哈朗是第一执政,而多尔衮则屈居第二。

但因为济尔哈朗的精力和才能都不及多尔衮,而那时候清朝又在同明朝作战,济尔哈朗就有意主动让出权力,便下令说凡事先向多尔衮上报,自己则不再过多干涉朝政了,多尔衮因此掌握了所有权力。

豪格因为是皇太极儿子中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一个,但她却在多尔衮的干涉下与皇位失之交臂,新词心中十分憋屈,平时没少说多尔衮的坏话,结果被人告发,多尔衮那这件事大做文章,革除了豪格的肃亲王爵位。

多尔衮下手虽然狠,但是他也知道,那时候清朝正处在同明朝作战的关键时期,要想最终入关并平定全国,各种有才能的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像豪格这样优秀的将领,也不能轻易就废弃不用。

所以在多尔衮在率军清军入关的时候,豪格也被他安排在军中效力,并立下战功。

随着清军的入关,形势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清朝既要面对李自成的起义军,又要面对南明势力,还要在占领区对汉人实行剃发令,因此人手有些捉襟见肘,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也是有所匮乏的。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表现出了宽容的一面,他恢复了豪格的肃亲王爵位,并任命他为靖远大将军,让其率军入川同张献忠作战。而豪格也不负众望,经过数月征战,四川基本被平定,张献忠则被豪格亲手射杀。

当时李自成已经被平定,张献忠再被消灭,清朝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南明小朝廷了,所以豪格的功劳不可谓不大,他的个人声望因此达到鼎盛。

随着豪格的风头越来越深,多尔衮作何感想呢?

清朝入关之后,多尔衮就把顺治帝给接到北京去了,他本人也自称为叔父摄政王,并立下刻有“永垂功名于万世”的石碑来表彰自己的功劳,其权势因此凌驾于诸王之上,顺治帝对其也无不服从。

后来,多尔衮又将顺治帝的皇帝印玺也拿到府中,大臣们都不去皇宫上朝了,而是直接去多尔衮府中议事。

多尔衮还在生活上积极跟皇帝靠拢,出行的依仗比皇帝还要威风,穿得衣服也跟皇帝也没什么差别,他见到顺治帝都可以不用跪拜了,大有取顺治帝而代之的趋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清朝皇帝虽然是顺治帝,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是多尔衮,孝庄太后和顺治帝母子的处境因此十分不妙,甚至有传言说,孝庄太后为了保全顺治帝而委身于多尔衮。

而从多尔衮的种种行径来看,他是很想当皇帝的,但他担心一些握有军权之人反对,所以一直没有废掉顺治帝自己当皇帝。

就比如说刚刚平定了四川的豪格,他就手握重兵,在军中的威望就很高,多尔衮如果废掉顺治帝自己当皇帝,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绝对是豪格。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是不会再继续放任豪格继续做大做强的,因为这会让多尔衮未来在走上皇位之路上变得更加艰难。

顺治五年二月,豪格西征四川班师回朝,顺治帝亲自在太和殿设宴犒劳豪格,兄弟二人在宴席上有说有笑,关系十分亲昵。

多尔衮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恨在心里,他知道要是再不弄死豪格,以后就更难了。于是在庆功宴举办完不久,多尔衮就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

很显然,多尔衮是有意在找豪格的茬儿,就这么点小罪,以豪格的功劳来说,足以抵消了;再者说了,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又是亲王,就因为这么点罪过,多尔衮就将他关进大牢,显然有点过分了。

更为离奇的是,豪格被关进狱中之后不久,就莫名其妙地死在狱中了,死时年仅四十岁而已。豪格正值壮年,身体强健,为何会突然死在狱中,我想明眼人一想就明白了。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豪格身份尊贵,势力又大,为何这么容易就被多尔衮给弄死了?

其实,这一切跟豪格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当初在跟多尔衮争夺皇位的时候,他明明已经取得了六旗的支持,最后还是与皇位失之交臂,就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候说了一句话,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这句话一下子就暴露了豪格性格柔弱的特点,他明明占据优势,却畏惧叔叔多尔衮的权势,不敢当皇帝。

关于这件事,豫亲王多铎后来就批评过豪格,他说当初济尔哈朗拥立豪格为帝,但因为豪格性情柔弱,所以让济尔哈朗也没有信心继续支持他了,所以最终同意了多尔衮关于立福临为帝的建议。

还有当时位高权重的两黄旗将领,他们想要立皇子为帝来维持自己的权势,豪格虽然是最佳人选,但因为他性格柔弱,导致两黄旗将领们不再专注于他,最终也同意了多尔衮关于立福临为帝的意见。

因此,豪格之所以丢失皇位,不完全是多尔衮与之争夺,也在于他本身的性格弱点。

后来,豪格在清朝入关和平定四川的战役中居功甚伟,权势因此大大加强,他原本是有机会待在四川继续经营的,但多尔衮却以四川久经战乱,民生凋敝,大军无法长期驻扎为由,让他班师回朝,他竟然同意了。

豪格当时对多尔衮的野心是很清楚的,他也知道贸然回京是有危险的,但因为他性格柔弱,不敢违背多尔衮的命令,所以率领大军返回北京,还将军权交了出去,结果被多尔衮抓住了机会,随便罗织了几个罪名就将其下狱并处死了。

所以说,性格决定成败,豪格原本有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得稀巴烂,自己还搭上了一条性命,这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不争气。

豪格死得不明不白,他的家人因此也都变成罪人家属,他的几个貌美的福晋更是被多尔衮给接到家做了小妾,实在是悲惨而又屈辱。

豪格死后,多尔衮加速了冲击皇位的步伐,他开始自称为皇父摄政王,所有政事都不再禀告给顺治帝了,而且他的所有命令都以诏书的形式下发,俨然以皇帝自居了,而顺治帝作为皇帝的最后一点尊严也没有了。

不过,或许是孝庄太后从中斡旋的结果,多尔衮始终没有对顺治帝怎么样,他自始至终也未称帝。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一次狩猎中不幸坠马,不久之后竟然不治身亡,顺治帝因此收回所有权力,并展开了对多尔衮的清算,多尔衮被毁墓掘尸,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而对于被多尔衮害死的哥哥豪格,顺治帝明察秋毫,为他进行平反,追封他为和硕肃亲王,让他的儿子继承。和硕肃亲王是清朝的铁帽子王之一,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著名的川岛芳子就是末代和硕肃亲王善耆的女儿。

就这样,当初最有资格成为皇帝的两个人,最终都没有当成皇帝。福临虽然白捡了个皇位当,但事实证明他还算个不错的皇帝,而且他的儿子玄烨,孙子胤禛和曾孙弘历也都是不错的皇帝,这是清朝的幸运。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