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诸侯国宋国,为何有人说在春秋战国时活成了一个笑话?一共有 1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脑洞历史观】的最佳回答:
因为宋国是商人的后代,那跟周体系是天然不共存的。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商人其实是白人,是欧罗巴人,周武王伐纣其实是种族战争,是黄种人打败了外迁的白人,重新夺了统治权。
而商人跟周人的价值观,信仰都有很大的区别。商人好鬼,周人则崇礼。在文化的冲突厥下,宋国自然在周天子体系下不受待见。
在春秋,有专门的讽宋现象。比如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守株待兔,故事就不翻译了,但有意思的是,开头就说明了这个很傻很天真的人是宋国人。
那宋国是哪里人呢?
宋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国都在商丘,商丘就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市。所以宋国的国土大多位于现在的河南,宋国人当然就是河南人。
所以,我们河南同胞被黑有一段历史了。
再看一篇文章: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这是讲宋国人到越国去卖帽子,结果越国人断发文身,不戴帽子,结果搞得一顶都卖不出去,黑小越越的同时,又黑我们宋国人不懂做生意。
再看一篇文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这是著名的拔苗助长的故事,开头就是宋国人。……十足十的地域歧黑。
除了这些,专门黑宋国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宋人掘井,讲宋国人喜欢以讹传讹,谣传邻居家挖井挖出了一个人。还有智子疑邻,说宋国人疑神疑鬼,自家不见了东西,反而怀疑以前好心提醒他的邻居。
可见,宋国人早在春秋就被黑出了翔。
而被当成笑话的还有宋国的国君,不击半渡之兵的宋襄公。关于宋襄公,我出过一本书,叫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下面就把宋襄公的这一段发上来请大家阅读:
宋襄公,子姓,名兹甫,是宋桓公之子,母亲是卫国宣姜之女宋桓夫人,按辈份他要叫齐桓公一声舅姥爷。论排位,他是宋国第十九任国君,论地位,是春秋五霸之一(非公认)。
在葵丘大会上,齐桓公正式将自己选定的世子昭托付给宋襄公照顾,一般来说,齐国只将不能继任的儿子托付给他国国君照顾,比如宋穆公将公子冯托付给姬寤生,姬寤生将郑厉公托付给宋国。而齐桓公做出这个比较突兀的决定,不是因为他是宋襄公的舅姥爷,而是他为宋襄公的一个举动感化了。
在宋桓公病重之时,宋襄公当时还是公子兹甫,他主动找到父亲,提了一个建议。
“目夷比我年纪大,还仁爱,父亲还是选他继任国君吧。”
目夷是宋桓公的长子,宋襄公的哥哥,却不是嫡子。身为嫡子的宋襄公要把君位让给兄长,这种行为比孔融让个梨要大气多了。
当然,据后人推测,这是宋襄公为博出位,赚名气而使的计策,在他们看来,君主之位是世界上最大的诱惑,无数人为这个争得头破血流,兄弟相残,父子相杀。宋襄公风格怎么就这么高,竟然要把本属于自己的君位让出去呢?
有这样的质疑是正常的,因为质疑的这些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大多数人自然无法难以理解少数人的行为。宋襄公用他的行动对这些世人的质疑作出了回应。
宋桓公大概是病昏了,明知道儿子提的这个建议有悖常理,不合礼法,却马上宣来目夷,表示立他为国君。
质疑的各位,你们还是质疑孔融去吧,因为孔融家的梨很多,宋国的君位只能坐一个人,孔融让个梨,自己还能得小梨,下回更有可能吃回更大的梨。可宋襄公同志让出了君位,就没有机会补救了。要真是为了博出位,那有这么下血本的?
幸亏目夷先生也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表示弟弟兹甫能够把国家辞让给别人,这就是最大的仁爱,我自问做不到这一点,在这上面,我不如他,而且这也不符合立君的礼制。说完,目夷不等宋桓公相劝,就一溜烟跑了,一跑还跑到外国躲了起来。
看着兄长目夷跑了,宋襄公也撒腿就跑,逃跑能力不遑多让,竟然跑到了卫国。据一些野史记载,这时候他的母亲宋桓夫人已经跟宋桓公离婚。宋襄公不想当国君,就是想以后无君一身轻,可以随时到卫国探望母亲。
两个儿子都不想当,可宋桓公的岗还是要人顶的。在逝世前,宋桓公召回了宋襄公,正式将君位传给他。
可能有的质疑派并不服气,认为宋襄公就是抓住了兄长目夷好礼的特点,吃准了就是让给他他也不会要。这个质疑也并非没有道理,但还是让宋襄公用行动来回应吧。
当上国君之后,宋襄公马上起用目夷,将国政交到他的手上。
在宋殇公迫害公子冯,鲁桓公击杀鲁隐公,高渠弥猎杀郑昭公,姜小白逼杀公子纠的时代,面对有可能挑战自己地位的目夷,宋襄公非但没有猜忌,没有打压排挤陷害,反而给予充分的信任与重用。这实在不是一个伪善的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齐桓公正是看到了宋襄公身上特有的谦让,才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希望这位宋国的国君能给自己的儿子们起一个榜样带头作用。
齐桓公并没有看错人。
当齐国的世子昭站到他面前时,宋襄公还是很激动的,九年前,他许下那个诺言,那是来自前辈的信任。
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件事情办好!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狄救齐。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春秋》鲁僖公十八年)
齐桓公死后的第二年春天,世子昭抵达宋国没多久,宋襄公就拔刀相助,召集四国联军进攻齐国。宋国以前就是一个小盟主,春秋开场时曾联合卫陈蔡等国进攻过郑国。时过境迁,宋国看上去号召力还有所下降,比如卫国是亡国复活过来的,已经从中国二流变成中原末流了,而曹邾更是连蔡国都比不上。而其它郑陈鲁这些大国根本就没有响应宋襄公的号召。这无疑给宋襄公提了一个醒。
前路漫漫,齐桓公号令诸侯,天下响应,宋襄公离前辈还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领的是虾兵蟹将,但气势还是很吓人的。齐国连忙杀了公子无亏,将世子昭迎了回去。可世子昭回去之后,其余的齐桓公四个儿子合着伙做乱,反对世子昭继位,还请来了鲁国人帮忙。本着帮人帮到底的精神,宋襄公再次出发,跟四公子及鲁国在甗地打了一仗,将世子昭扶上国君之位后才回去,世子昭史称宋孝公。
孔老师在描写甗地之战时用了及这个字,这是一个反常现象,因为宋国是主动发起攻击的,主动发起攻击的一方一般不用及,而之所以用及,是因为孔老师认为宋襄公用武力干涉齐国内政是不对的。但有的人认为,宋襄公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易牙跟竖貂联同宋国众公子作乱争夺君位,连死去的齐桓公都不管不顾任其发臭,宋襄公本着江湖大义特地发兵,是正义之师。到底是以不干涉他国内政为准,还是维护正义,主持公道重要,这个问题到了今天依然是争议不休,大家也就见仁见智吧。
八月的时候,齐孝公登上了国君之位,这才将齐桓公下葬。齐桓公是去年的十月七日去世的,到今天过去快一年。
齐桓公同志一生开大会小会无数,主要就是宣讲大家要注意接班人问题,可他自己最后还是栽在这个问题上,说明要求别人总是容易的,要求自己总是困难的。好在齐桓公找到了一个靠谱的托付人,要是像姬寤生一样,把儿子托付给公子冯(宋庄公)那样薄恩寡义的人,只怕会输得更惨。但齐桓公也并非火眼真晴,他看到了宋襄公谦让重诺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宋襄公的另一面。
宋襄公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春秋》僖公九年)
这一年,是葵丘大会召开的一年,也是宋襄公登上宋国国君之位的第一年,在这一年宋襄公就参加了葵丘大会。大家应该注意到了,孔老师在写宋襄公时,用了宋子两个字。宋国是公级诸侯国,其国君一般称为宋公,但因为这一年宋桓公刚去世,而且还没有下葬。宋襄公等于是穿着丧服参加的会盟,对这样的状况,左丘明介绍道,刚继位的天子称小童,刚继位的诸侯称子。
这是一个隐讳的批评,因为宋桓公先生躺在棺材里还没有埋,新的国君就急巅巅地跑到外地去开会见各国诸侯了,而且到了会场,少不得开两瓶茅台之类的好酒,弄点鲍鱼燕窝来吃,更有可能安排跳舞这样的娱乐节目。宋襄公不留在家里守丧,跑去参加这样的大会,就太不守哀悼亡父的礼仪了。
宋襄公应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他依然在服丧期间跑到葵丘去,那是他明白这次大会的重要性,作为中原大国,不能不参加。二来他实在太崇拜齐桓公了。
宋襄公是齐桓公的铁杆粉丝。他几乎是看着齐桓公的霸业长大的,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一匡天下的往事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
于是,冒着被天下批评的风险,宋襄公跑来葵丘参会,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定。在这个会议上,他见证了齐桓公的巅峰时刻,也收获了自己的政治资本,他第一次以国君身份与众诸侯把酒言欢,站在会盟场上,与诸侯达成盟约。更重要的是,他获得齐桓公的认可,被交予托孤的重用。
在齐桓公的眼里,这个年轻人懂礼仪知谦让,听招呼识大体,是个诸侯优等生,这样的人借得托付,有一些学者据此认为,齐桓公将宋襄公做为自己霸业的接班人。这应该属于一个美好的揣测。齐桓公还没有这种霸主国际主义的高尚情怀。
但宋襄公却感觉到了这个事件中若有若无的暗示,并立下了跟偶像看齐的宏伟目标。说起来,齐桓公的粉丝应该遍布天下,在他们的心中齐桓公就是一个传说,只可仰望,不可迷恋,当然更无法模仿,而宋襄公显然跟一般的粉丝不同。
霸主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前年不还是郑国嘛。齐侯之后,为什么不能是宋公呢?但要注意的是,宋襄公的霸主思想跟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
什么尊王,什么攘夷,这都不是宋襄公关心的,宋襄公的理想隐藏在他们祖先古老的传说中。
在很久的古代,天上的玄鸟受天命降临人间,他手执天帝之令,征服天下,安定四方。
这就是有关商人的发源传说。
五百年前,殷商被周室所灭。成王败寇,周室成为天下共主,商朝做为失败者,似乎只有被打倒在地,然后狠狠踩上两脚。好在当时还是讲礼的,灭了人家的天下,却不能灭绝人家的宗祀。所以,殷商遗民被封在了宋国。
宋国的国都商丘是商朝的发祥地,而且宋国地处中原,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是一块风水宝地。宋国也不需要向周王室交份子钱(免纳粟),还可以继续使用商朝的礼仪,以及拥有其它诸侯没有的特权,比如周王室的胙肉,宋国就有资格吃。
周王室的这个做法不可谓不厚道。但这样的安抚并不能完全治疗殷人的亡国之痛。
从天下的主人变成一方诸侯,殷人的心情是很不好的,而且殷人一直没有融入到周朝以礼治国的大集团当中。
在春秋时,有两个地方的人常常成为中原人调笑的对象,一个大家都知道了,是南方的楚人,刻舟求剑的是楚国的剑士,买椟还珠的是楚国的商人,沐猴而冠的是楚国的士人,画蛇添足的是楚国绘画启蒙班的学员。
另一个被中原人嘲笑的是宋国人。
守株待兔,拔苗助长说的是宋国的农民,什袭而藏说的是宋国的愚人把普通的石头当宝贝。尔诈我虞说的是宋国的外交官,吮痈舐痔这个成语口味有点重,说的是宋国的使者跑到秦国拍秦王的马屁,庄子认为他拍马屁行为就是帮秦王舐痔疮。智子疑邻说的是宋国的土豪不听邻居的劝告失了窃反而怀疑邻居。郑昭宋聋说的是郑国人聪明宋国人是聋子。除此之外,还有不龟手之药、朝三暮四、民不堪命、杞宋无征、重带自束等等。
这些成语组成了中国成语里一个奇怪的讽宋现象,值得各位成语课代表仔细研究。
也就是说,要是先秦时代有十个笨蛋,楚国大概可以占四个,剩下六个就是宋国人了。
楚国地处中原城乡接合部,索来被视作文化落后的荆蛮子,被嘲笑不足为奇。可宋国地处中原腹心,经常跟中原人打交道。怎么还会遭受这样的文化歧视呢?
造成这样的文化现象也不能怪别人,因为主要的原因是宋国人一直真正没有融入到中原的周文化圈。
宋国人传承着自己的殷商文化,他们信仰鬼神,崇尚武力,就连君位继承都常常采用兄终弟及而不是嫡长子制。
楚国是中原外围的另类,宋国就是中原腹心的另类。楚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没赶上周礼的火车,但一直试图中途补票上车,而宋国就在中原的腹心,却一直不跟周礼并轨,执着而孤独地行走在殷礼狭窄的轨道上。
中原人不认可他们,认为他们是客,是威胁,是另类,而宋人依旧特立独行,那是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充满着自信。
别看你周王室现在闹着欢,五百年前,还是我们殷商的天下。
宋襄公不会忘记有关他们的创始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殷商的祖先玄王由玄鸟降生,开拓茫茫的殷土。齐襄公不会忘记,地处东夷的族人在商汤的带领上,结束夏桀的暴政,建立了延续六百年的商朝。齐襄公也不会忘记武丁中兴商朝的往事。
一千多年过去了,商朝从天下的统治者成为了一方诸侯,但商人依然相信,总会有一天,会有另一只九天玄鸟出现,重新光复殷商的荣耀。
幸运与不幸的是,宋襄公认为自己就是那只将降临中原的玄鸟。
下面的内容太多了,下次再跟大家介绍。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诸侯国宋国,为何有人说在春秋战国时活成了一个笑话?】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