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一共有 1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君山话史】的最佳回答: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因为她杀过戚夫人、韩信、彭越,很多人把她想得太残暴。其实不然,吕后对待敌人确实毫不心软,甚至冷血无情,但她未不是胡乱杀人的。可以说,戚夫人、韩信与彭越,吕后都有充足的理由杀之。
第一,吕后为什么杀戚夫人、韩信与彭越
先说说吕后杀戚夫人,手段令人发指,把戚夫人手脚都砍断了。但是戚夫人并非那么无辜,她实际上也是个很有手段的女人。据史书说,刘邦晚年最宠戚夫人,戚夫人因此多次在刘邦面前哭泣,还把儿子抱到刘邦跟前,就是想让儿子如意取代太子刘盈。因此可以看出,戚夫人有取代吕后之心。尽管后来戚夫人的遭遇令人同情,但是假使戚夫人得势,她会不会以同样手段对付吕后呢?这个谁都说不准的。
再说说韩信与彭越。韩信与彭越的遭遇,同样令人同情。但是他们被杀,又确实有必然的原因。这两位曾被封王的诸侯,对中央朝廷并不忠诚,对皇帝的命令阳奉阴违。当初刘邦欲令韩信、彭越围歼项羽时,韩信与彭越却按兵不动,讨价还价,伸手要权。作为臣子要胁皇帝,这确实是韩信、彭越最终被杀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杀韩信、彭越一事上,吕后确实非常狠毒,但并非无缘无故杀人。
第二,吕后对刘邦的一帮旧臣,大体上是宽容的
西汉的开国功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比如萧何、张良、陈平、曹参、周勃、樊哙、灌婴等;一类是独立或半独立性质的诸侯,如韩信、彭越、英布等。对于前者,都是吕后的旧识故交,吕后对待这些功臣是不错的,是宽容的。
比如说对待萧何,吕后是信任与器重的。在吕后杀韩信时,没有萧何的配合,她也不能成功。刘邦去世后,吕后依然任用萧何为相。萧何去世后,分别以曹参、王陵、陈平等为相,可见吕后对这些旧臣是信任的。
至于一些敢抵触吕后的人,她也没有致其于死地。比如周昌,刘邦生前担心赵王如意被吕后所害,派正直的周昌担任赵国宰相。刘邦死后,吕后便要召赵王如意回长安城,这个命令遭到周昌的顽强抵制。以吕后的权力,当然可以用抗旨的名义把周昌给杀了,但她没有这样做。既然召不回赵王如意,吕后就征召周昌回长安城,把他从赵王身边支走。
再比如王陵。吕后打算封吕氏兄弟为王,右丞相王陵反对道:“吕氏封王,违背当年先帝与诸臣的约定。”吕后听了王陵的话后,非常不高兴。后来,吕后给了王陵一个太傅的虚职,剥夺了宰相的实权,由陈平接任右丞相。
从周昌与王陵的例子可以看出,吕后其实还是有分寸的。周昌与王陵敢于公开反对吕后,是因为他们维护刘邦生前的决定,与韩信、彭越的性质是不同的,所以吕后只是把他们调到其他职位,并没有大开杀戒。
三,大汉开国后,张良就急流勇退,淡出政坛
再来说说张良,回答题目所问的,为何吕后没杀张良。
与其他任何一位功臣,张良对吕后的威胁是最小的,吕后杀他干嘛呢?
晚年的张良行事十分低调,不愿意卷入政治旋涡中,他说:“我家历代为韩国丞相,韩国灭亡后,我荡尽万金家产,就是想为亡韩报仇雪恨,诛杀强秦。如今我受封为万户侯,作为一介布衣,到今天能位极人臣,我已经满足了。”在所有开国功臣中,张良是最淡泊名利的人。
功成身退后的张良身体很虚弱,因而热衷于道家仙学,学习避谷术、引导术,杜门不出。当然,他学道学仙,未必不是一个障眼法,表明自己超然于权力斗争之外,无欲无求。后来,刘邦铲平异平诸侯,吕后杀韩信、彭越,一向德高望重的萧何也曾经一度被刘邦怀疑。但是,自始自终,张良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怀疑与冲击,这与他急流勇退有直接的关系。
张良都不过问政事了,也放手权力,吕后干嘛要杀他呢?
第四,张良曾帮了吕后大忙
其实,吕后还应该感谢张良。
晚年的汉高帝刘邦宠爱戚夫人,想废掉太子刘盈(吕后之子),改立戚夫人所生子赵王如意。吕后不是肯轻易认输的人,她动员不少大臣谏争,但都无法改变刘邦的决心。百般无奈下,吕后想起了智慧过人的张良。张良原本无意卷入争立太子的政治瓜葛,在吕后的强求下,他提出重聘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作为太子刘盈的老师。这四位老者又称为“商山四皓”,是刘邦一直想得却未能得到的四位贤人。
吕后依张良之计,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刘邦闻讯后,他无奈地对戚夫人说:“我想换掉太子,可是现在有四位贤者辅佐他,如今羽翼已丰,无法撼动了。看来,吕后真的要成为你的主人了。”其实我并不觉得商山四皓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我想刘邦之所以在更立太子一事上认输,最重要的原因,是张良的站队。要知道张良是一个已经淡出政坛的人,最后还是站在支持吕后的立场。反观戚夫人,朝中大臣有谁支持她呢?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那么戚夫人与她的儿子如意,迟早也是要被推翻的。
因此,在立太子一事上,张良的出计与表态,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无论于公于私,吕后都不可能杀张良的。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