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三个妻子中,他最爱谁?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七十年代蓬蒿人】的最佳回答:
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苏轼一生中的三个女人。王弗相伴最短,予诗句最少,但是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王闰之绝对的贤内助,相伴最长,两情相悦,王朝云老来知己,苏轼写给她的诗词最多。不好说最爱是谁,都挺好的,因为她们并不是同步存在,而是互补的。
【2】、来自网友【青年小圣说】的最佳回答:
苏轼的第一任妻子叫王弗,眉山青神人,和苏轼是同乡,比苏轼小三岁,成亲时年方二八。
结婚后,苏轼就进京赶考,王弗在家一直陪着苏母直至三年后苏母去世,才跟着苏轼一起到京城生活,进而到陕西凤翔。
那时的苏轼,考试第一,文章第一,闻名天下,自然有些傲娇,因此对他这位夫人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只当是寻常家庭主妇一般。而王弗是非常的佩服和欣赏自己的丈夫,知道她嫁给的是一位青年才俊,可是她并没有表现出来,平时就做做家务,伺候公婆而已。每次苏轼读书,“则终日不去”,就在一旁做着手工活,静静的听着,也不说话。
有一次,苏轼背着背着突然卡壳了,忘了下文是什么,只听王弗轻声给他提了个词儿,这让苏轼大吃一惊,没想到他的这位妻子还识字,不仅识字,还懂得诗书,于是苏轼又拿其他的文章考她,结果王弗“皆略知之”,都能说出个大概来。苏轼这才开始真正了解他的妻子,对她更多了几分尊敬,后来苏轼说他的这位妻子是:
其敏而静
——《亡妻王氏墓志铭》
这是王弗的第一个评价。
之前我们知道,苏轼的名字是他父亲苏洵起的,是告诫他不要太张扬,要善于掩饰自己,所谓“知子莫若父”,但除了他的父亲,他的妻子王弗也是很了解他的。
王弗太了解他的丈夫了,性格直爽没有一点城府,并且口无遮拦,苏轼自己说: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但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尤其他还是处于官场中,更不能随心所欲。这时,就体现他妻子的作用了。苏轼去陕西凤翔任职,第一次离开父亲和家人,王弗就告诫他:
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告诉他接下来就要自己开始面对生活,父亲不在身边,没有人经常提醒他,要自己保重。
苏轼在客厅接待客人,而王弗就“幕后听言”,躲在屏风后面听他们的谈话。有一次,一个“朋友”拜访完苏轼离开后,王弗对他说:
这个人说话模棱两可,总在暗暗揣摩你的心思,他说的每句话都只是为了迎合你,这种人你何必和他多说话浪费时间?
还有一次,一个与苏轼初次见面就显得非常亲密的人,走后王弗就和苏轼说道:
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
这种人逢人说话,交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会长久。
后来,这几个人果然都如王弗所判断的那样,而苏轼也常常采纳夫人的建议。苏轼给王弗的第二个评价就是:
有识
——《亡妻王氏墓志铭》
有些事很奇妙,苏轼是那个时代杰出的青年、诗人、进士、官员,然而却大事明白,小事糊涂,妻子王弗不过是一个略懂诗文只有生活常识的普通女人,但不理睬什么大事,只为了好好照顾这个家庭,照顾好苏轼。他们生活在一起,结果是妻子在生活中的“智慧”要胜过苏轼,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奇妙之处,更是爱情的伟大之处。
我在想,如果王弗能够一直与苏轼白头偕老,在仕途上辅佐他,恐怕苏轼后来不至于招致那么多灾祸而晚年漂泊,但生命无常,人生没有如果。宋仁宗治平二年(1065 年)五月二十八日,年仅二十六岁的王弗病逝于汴京,留下了不满七岁的儿子——苏迈。
苏轼父亲告诉他:
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第二年苏洵也去世了。苏轼将夫人葬在眉山父母的墓旁,苏轼极为悲痛地写了墓志铭:
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这也是苏轼最后一次回到自己的故乡。
接下来的岁月并没有减轻苏轼对他这位妻子的思念,尤其在为官的几年,经历了人生的无常,岁月的无情,十年后,他调任密州知州。一天夜里,四十岁的苏轼梦中又见到了王弗,妻子还是容颜依旧,还是那么漂亮,而自己却已经满面沧桑,鬓发已白,昔日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已不复现,即便此时相见,妻子可能已经认不出自己了。恍惚之间,显得那么真实,可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所起,只有泪水止不住的流淌,醒来后,苏轼难掩心中悲痛,写下了一首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千古悼亡之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来自网友【兮篆】的最佳回答:
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王弗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三个妻子中,他最爱谁?】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