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末代摄政王载沣的退休生活是怎么过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9 17:36:30 3次浏览

p>关于问题末代摄政王载沣的退休生活是怎么过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翻开历史书】的最佳回答:

1908 年慈禧和光绪帝死了之后,载沣实际上成为了大清朝的当家人。他当时的身份是前任皇帝光绪的弟弟、现任皇帝溥仪的父亲,自己则是摄政王。这一年,载沣年仅 25 岁。

左边就是载沣,右边的人大家都认识

不过我始终认为:载沣是一个有着大智慧之人。他在位的时候风风火火的干工作,一旦失势以后就选择彻底的急流勇退、绝不拖泥带水、远离朝堂,所以得到了一个相对圆满的人生和相对美好的结局。

载沣和父亲的合影,右边站在地上的就是载沣

1883 年 2 月 12 日载沣生于醇亲王府内,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在这样的家庭出生必然意味着载沣有着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载沣的父亲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个儿子,前面还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哥哥:四哥就是咸丰帝、六哥就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恭亲王奕訢;他的另外一个儿子也很出名那就是:光绪帝。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为啥慈禧在同治帝死了以后会选择光绪帝来继位呢?这其实跟奕譞有着极大的关系,核心原因有两个:

一是,光绪帝的父亲奕譞在《辛酉事变》也就是:慈禧放倒咸丰安排的顾命八大臣的事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是,奕譞的嫡福晋、也就是光绪的亲生母亲身份很特别,她是慈禧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

有了这两层原因之后,慈禧在同治帝死了以后也就让光绪帝来接班了。

1908 年 11 月,统治晚清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晚清第一猛女——慈禧病逝了。慈禧在自己死以前是这样安排的:光绪帝当然不能留了,所以慈禧先害死了光绪帝。

慈禧为了将皇位留在自己的这一脉,所以宣布:溥仪为接班人,也就是载沣的儿子。由于当时溥仪的年纪还很小,所以由隆裕太后和载沣共同辅政。

右边第一个就是隆裕(当时是光绪的皇后)

这里顺便说一句:隆裕的身份是光绪帝的正宫皇后、她还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这关系实在是有点乱,不过慈禧为了自己的大位也只有这么安排了。

载沣总共在晚清内部主政了三年多的时间:1908 年——1911 年底。当时的大清朝正在进行着一件大事——清末新政正在进行中。

此时的大清朝内部已经是暗流涌动、一团乱麻的状态了。以前还有慈禧压阵,所以各方势力还有所忌惮不敢怎么样,现在慈禧一死大清朝内部也就开始翻江倒海起来了。

当时载沣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效仿西方组阁。可是载沣在皇族势力的挟持之下,在自己的私心之下,组成了一个“皇族内阁”。

这样一来就和汉臣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了,袁世凯也被排挤出了朝廷中枢的位置——回老家钓鱼去了。

该来的还是来了,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大清朝的当家人,是摄政王载沣以及皇太后隆裕。

不过,载沣当时可是一点也没有害怕。在他眼里,这只不过是一起小的叛乱而已,这样的事情,在大清国 200 多年的历史中,屡见不鲜,不算事儿。

可惜,这一次载沣失算了,这次小小的起义,却引发了极大的连锁反应,大清帝国面临崩塌的危险。

其实核心原因只有一个:载沣手中没有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此时大清朝的主力军是北洋军,这支军队是袁世凯亲手带出来的,根本就不听载沣们的指挥。

后来载沣不得不派人去请袁世凯出面主持大局,袁世凯回来了以后也就没有载沣什么事情了。

仅仅不到 2 个月的时间,载沣就发现,这个世界要变了,自己也不再是那个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了。在没有了慈禧压阵的大清朝,他和隆裕太后两个人,是根本玩不转的、也根本斗不过那些汉臣和袁世凯的。

1911 年 12 月 6 日,心力交瘁的载沣,终于向隆裕太后递交了辞呈,辞去了摄政王的职位,从此退出政坛。

往后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了: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也退位了,历经了 276 年的大清朝算是彻底地告别了历史的舞台。

我们来瞅瞅:末代摄政王载沣的退休生活是怎么过的?

大清朝 276 年的历史中一共只出了两位摄政王,第一位就是大家更加熟悉一点的多尔衮了。不过这哥们的结局不太好。多尔衮死后两个月:顺治帝就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可是大清朝最后这一位摄政王载沣的结局却比较美好,基本上属于是安度晚年、在儿孙满堂中安然去世了。

1911 年 12 月,辞职以后的载沣就回到了家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下好了,我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按照载沣的能力和魄力,当摄政王甚至要他挽救已经风雨飘摇的晚清实在是有点难为他了。我个人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才是载沣的理想生活,当摄政王——不光没劲而且还太难了。

载沣的亲弟弟载涛,曾经评价他说:“人人都说他忠厚,实则无用而已。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对事变,则决难胜任”。

说白了就是:载沣并不是那种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的人。

从大位上退下来的载沣终于有时间可以思考人生、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载沣有两大爱好,分别是写日记和看书。

载沣写日记,坚持了 10 年时间,从未间断过。正是因为有了这本日记,我们才了解到了更多的晚清历史。

载沣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宝翰堂”。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都很有规律。早上起床后去给母亲请安,然后就回到自己的书房,洗脸,吃早饭,看书。中午陪老婆吃饭,下午继续在书房看书,晚上出来溜溜弯,看看戏,或者同孩子们玩耍一番。

载沣读的书主要以史书为主,尤其喜欢读《资治通鉴》。同时,他也读各种自然科学类的书,他最喜欢天文,经常在夏季的夜晚,教孩子们认星星,还会自制工具,观察日食。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以后对载沣的生活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时的民国和清朝皇室签订了《清帝退位优待条款》,每年拨给清朝皇室 400 万两优待款项。

按照载沣的级别以及他们家的地位,他每年可以得到 5 万两白银的退休金,外加上自己还有庞大的祖产加持,在经济上载沣是毫无压力的。

载沣的原配夫人是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权力交易婚姻;这是当年慈禧为了报答荣禄的忠肝赤胆,给予的一种回报。

这个女人比较强势,载沣在位的时候对载沣还是不错的,可是载沣隐退以后就对载沣冷嘲热讽,大概意思就是说:载沣没啥用、没有雄心壮志。瓜尔佳氏还拿着大把的钱财四处活动,想复辟大清朝,结果当然是人财两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载沣感到自己和这个女人不是一路人、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乎,载沣又娶了一房妾室。1913 年的时候,16 岁的邓佳氏被娶进了门。

这是一个贫民家的普通女孩,虽然没有多大的学问和本事,可是勤俭持家、聪明好学、谦逊有礼、长相也还可以,很快就成了载沣的贤内助了。

1912 年 8 月的时候,载沣迎来了一个无比重要的客人——孙中山。

当时孙中山接受了袁世凯的邀请,北上与老袁商谈国事,以及接受袁世凯对他的任命全国铁路督办。当时孙中山为了避免南北分裂,已经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了袁世凯了。

载沣当时虽然已经退休了快一年了、大清朝也没有了大半年了,可是毕竟是大清朝曾经的掌舵人——孙中山还是想来拜访一下的。

双方具体谈了什么已经没人知道了。按照记载:孙中山高度评价了载沣主动退休的行为,对他的表现也非常满意。

载沣没有说什么话,全程保持了低调。我想这也是载沣自保的一种手段,毕竟他已不是原来的他、孙中山也不是原来的“通缉要犯”了。

临行前,孙中山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在背后潇洒的签上大名,送给了载沣,载沣视若珍宝,一直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在他眼里,这就是他们全家的“保命符”。

这张照片载沣一直到死都保存着,后来才交给自己的小儿子溥任,现存于博物馆中。

1917 年 6 月,著名的“张勋复辟”的闹剧上演了,当时大清朝的遗老遗少们那是欢呼雀跃、感觉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作为曾经的摄政王、曾经的大清朝话事人,张勋自然是要派人请载沣出山以壮声威的。

不过按照史书记载:载沣表现得极不热诚,从头至尾都未参与——毫无兴趣,每次都婉拒了张勋的热情邀请。这样看来:载沣的历史书读得还是不错的,起码知道这只是一幕闹剧而已,搞不好会引火烧身的。

1924 年的时候直奉战争爆发,素有“倒戈将军”之称的冯玉祥干了一件大事——他把溥仪以及皇室彻底赶出了紫禁城。这件事情做得实在是不咋地,这是公然地违背了当初的协议。

载沣和父亲照片

这一下,大清朝算是彻底的凉凉了,载沣也变成了真正的退休“老干部”,不过是那种没有退休金的“老干部”。

载沣的巨额退休工资也就没有了,好在,他还能靠变卖家产生活。大家不要忘了,载沣的父亲当年可是红极一时的人物,家产肯定是没少置办的。

右一就是载沣

载沣移居天津,低调生活,最痛心的事就是溥仪投靠了日本人,他自己坚决地拒绝了溥仪邀请他去伪满洲国生活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以后,实在是没有地方可以去,此时日本人抛来了橄榄枝,让溥仪去天津的日租界居住了。

溥仪频频向他爹载沣发出邀请,让他到天津去住。溥仪发电报告诉载沣:自己已经在天津的日租界,给载沣买好了房子。

载沣心动了,他决定到天津的租界去住,但是,他坚决不住日租界。最后,他住到了英租界。这样看来,载沣是个明白人,他知道日本人没安好心。

在天津,载沣是准备过上真正的隐居生活的。为了不让人知道他的身份,他对外称姓“王”,他住的房子,被称为“王公馆”。他平时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只有几个至亲的人,知道他在那里住。

到天津以后,载沣的家庭教师辞职了,几个儿女们没有了老师,载沣就考虑让孩子们到外面的学校去上学。

在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载沣也去了结果被认了出来,大家都说这是以前的摄政王、都想一睹载沣的风采。这一次把载沣的搞得很狼狈,结果载沣捐了一大笔钱才平息了这次风波。

从此以后,载沣再也不敢出门了,天天在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读书写字、修身养性起来。这是载沣一生中最悠闲,最快乐,最有生活品质的一段时光。

“九一八”事变之后,外加上孙传芳挖了溥仪家的祖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溥仪在日本人的掩护下逃到了东北,当上了傀儡皇帝,这是载沣最痛心的一件事。

虽然溥仪多次邀请载沣全家去东北,并且把伪满洲国说的是天花乱坠一般的美好。溥仪让载沣回到他们的“龙兴之地”,可是载沣一直没有去——他认为这样做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直到 1934 年,载沣才答应自己的儿子去长春看看。当他看到溥仪在东北的境遇,名为皇帝,实际上就是傀儡,甚至比傀儡更悲哀,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载沣更加坚定了远离日本人的决心。

他仅仅在东北待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很快回到了天津,但是,他的四女儿,五女儿却留在了东北。

最后的岁月在北平安然度过,并把自己的王府让给了组织

1937 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天津和北平先后被日军占领了。日本人威胁载沣,要么去长春住,要么住到天津的日租界。

这个时候的载沣,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的势力,自己也没有任何与日本人抗衡的力量。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保住自己的家产以及一家人的安全。

载沣为了不得罪日本人,也不让抗日民众知道他投靠了日本人。在没办法的状态下,载沣采取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他偷偷的搬到日租界,同时保留英租界的住宅,两边都有佣人活动。

后来载沣考虑到日本已经占领了北平,住天津和住北平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载沣决定——回到北平的王府居住。

从 1928 年到 1939 年,载沣在天津居住了 11 年时间,这也是载沣从 45 岁到 56 岁的盛年时光,基本上都在天津度过了。

回到北平的载沣,为了继续保持低调并没有住进王府的正宅,而是住到了西侧的王府花园。这个地方在 1962 年改为宋庆龄的住宅,现在是“宋庆龄故居”,是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1948 年底的时候,载沣从儿女们口中得知,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平城,随时可能打进来,城内一片乱象。为了彼此有个照应,载沣让家人们都搬进西侧花园的益寿堂去住。

1949 年 1 月,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起义,迎接解放军进城。这之后载沣每天都要打开收音机,尽可能地了解相关资讯。

1949 年 2 月 3 日,载沣在日记中写道:“正月,北平局部开始和平矣……解放军入城尚俱安静”。这个时候的载沣肯定还是比较紧张的,毕竟自己的身份在这里,他害怕自己被清算了。

不过,很快载沣就释然了,王府又回到了他的手里,并明确是他个人的私宅——载沣再一次多虑了。

新中国成立了以后,组织上急需房屋作为办公或者生产基地,很多单位都比较中意醇亲王府。载沣历来都是明事理之人、历史书看得也不少——该出手时还是要忍痛出手的。

1950 年,载沣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下决心把王府给出售了。载沣把醇亲王府出售给了“国立高级工业学校”,当时的价钱为九十万斤小米。

这些钱一半拿来给载沣自己买了新的房子,另一半由八个子女平分了,让他们到外面买房或是租房住。1950 年夏天,载沣搬至离魏家胡同不远的利溥营居住。

1951 年 2 月 3 日,因为糖尿病恶化,载沣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埋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享年 68 岁。

载沣一生有四个儿子、七个女儿,这些儿女们的结局大部分都比较好。长子溥仪于 1967 年病逝、其余三个儿子都活到了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后,四子更是活到了 2015 年才去世,享年 98 岁。

七个女儿中最小的女儿爱新觉罗·韫欢于 2004 年去世,享年 83 岁。

载沣出身于帝王家庭,一辈子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这样看他是极度幸运的。可是他也是不幸的,他前半生的一切都是被别人安排的人生,例如:婚姻是慈禧安排的、工作是慈禧安排的,当摄政王也是慈禧安排的。

当一个人的能力与职位不匹配的时候,他坐到那个位置上,其实就是一种痛苦。载沣的摄政王,当的就非常的痛苦,也许他根本就不太想当这个旁人一辈子也当不上的职务。

不过好在载沣也是一个有着大智慧之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自知之明,懂得急流勇退,远离朝堂;另外载沣还能看清历史大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低调和谨慎才能行得万年船。

最后我想说,载沣相比他那一辈子没有得到半点自由的哥哥光绪,他是幸运的;他跟自己的儿子相比也是幸运的,载沣的人生应该是相对圆满了。载沣能在历史局势如此变幻莫测的大背景下,获得一个相对平静的结局,确属不容易哦!

【2】、来自网友【历史百小生】的最佳回答: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的大清当家人,是摄政王载沣。

不过,他当时可是一点也没有害怕,在他眼里,这只不过是一起小的叛乱而已,这样的事情,在大清国 200 多年的历史中,屡见不鲜,不算事儿。

可惜,载沣失算了,这次小小的起义,却引发了大大的连锁反应,大清帝国面临崩塌的危险。

仅仅不到 2 个月的时间,载沣就发现,这个世界要变了,再也不是他熟悉的大清国了,没有了慈禧的压阵,他和隆裕太后两个人,根本玩不转这个新旧交替的世界。

1911 年 12 月 6 日,心力交瘁的载沣,终于向隆裕太后递交了辞呈,辞去了摄政王的职位,从此退出政坛。

可以说,载沣的选择,是明智的,要不然,大清国“亡国”的罪名,就会扣在他的头上,但是如今,他把这个包袱甩给了隆裕太后,让她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向先人谢罪去了。

大清国只有两个摄政王,一个是多尔衮,一个就是载沣。

相比较于多尔衮的强势,风光,霸道,载沣显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他所谓的摄政王,“含权量”太少。

一方面,是慈禧的强势,他选择载沣,并不是看中他的能力,而是看中他的无能,更方便自己控制,临死了,还把最终决策权交给了隆裕太后,载沣,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

另一方面,载沣就不是当摄政王的料。他性格懦弱,犹豫不决,还有轻微的口吃。大清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但是,偏偏历史选择了载沣。

载沣退位后,就彻底的过起了退休生活。他有足够的退休金,朝廷每年发放 5 万两银子给他。更何况,他还有偌大的产业。

也许,从退休开始,载沣才真正的活成了他本来应有的模样。

读书纳妾,不问政事,最轰动的事情是孙中山的来访

1911 年 12 月,载沣回到家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下好了,我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也许,这才是载沣的理想生活,当摄政王,太难为他了。

载沣的亲弟弟载涛,曾经评价他说:

人人都说他忠厚,实则无用之别名。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对事变,则决难胜任。

退下来了,有了大把的时间,载沣终于可以安静的读书了,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宝翰堂”。

他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起床后去给老娘请安,然后就回到自己的书房,洗脸,吃早饭,然后就在书房里看书。中午陪老婆吃饭,下午继续在书房看书,晚上出来溜溜弯,看看戏,或者同孩子们玩耍一番。

载沣读的书主要以史书为主,尤其喜欢读《资治通鉴》。同时,他也读各种自然科学类的书,他最喜欢天文,经常在夏季的夜晚,教孩子们认星星,还会自制工具,观察日食。

载沣喜欢写日记,坚持了 10 年时间,从未间断。正是因为有了这本日记,我们才了解到了更多的晚清历史。

载沣的原配夫人,是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是当年慈禧为了报答荣禄的忠肝赤胆,给予的一种回报。

出身名门的瓜尔佳氏,不是普通的小媳妇。

1912 年溥仪退位后,她和光绪的瑾妃,也就是溥仪时代的端康太妃一起,密谋复辟,两个女人撒出去了大把的钱,结果都被骗子给骗走了,对于复辟,连个水花都没有飘起来。

瓜尔佳氏一直看不起载沣,觉得他太懦弱无能,她的强势,也让载沣渐渐的疏远了她,载沣考虑再娶一个小妾。

1913 年,16 岁的邓佳氏被娶进了门。这是一个贫民家的女孩,虽然没有多大的学问,但是勤俭持家,聪明好学,谦逊有礼,很快就成了载沣的贤内助。

载沣虽然退下来了,并且表示不问政事,但是,他毕竟是曾经的摄政王,大清的掌舵人,完全不问是不可能的。他可以不问国事,国事会主动找到他,而且,是一件轰动的大事。

大清的通缉犯,曾经的革命党人孙中山,要来拜访他了

这对于载沣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要是大清还在,载沣要是正眼看一下孙中山,和他多说一个字,就算载沣输。

但是,现在变天了,大清已经亡了,现在的天下,是革命党的天下,孙中山是党魁,是国父,是临时大总统,是载沣需要仰视的人物。

1912 年 8 月,孙中山应袁世凯的邀请,北上谈论国事,出任全国铁路督办,在这期间,孙中山到醇亲王府拜访了载沣。

孙中山无疑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拜访的载沣,他要让载沣知道,当年你爱理不理,如今你高攀不起。当然,国父的胸怀是伟大的,这仅仅是我等小人物的猜想。

孙中山高度评价了载沣的主动退位行为,对他退位的表现也非常满意。载沣没有说话的机会,只有唯唯诺诺的点头,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临行前,孙中山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在背后潇洒的签上大名,送给了载沣,载沣视若珍宝,一直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在他眼里,这就是他们全家的“保命符”。

这张照片,一直到载沣临死,才交给自己的小儿子溥任,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迅速分裂,城头变幻大王旗,民国总统走马观花的换,让载沣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载沣知道,爱新觉罗家族是彻底完了,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抱紧北洋政府的大腿。

溥仪退位的时候,北洋政府曾经给的有优待条件,承诺保留皇帝称号,仍然居住紫禁城,每年给 400 万两零花钱。

为了能守住这一份来之不易的“优待条件”,载沣曾经和袁世凯达成了一项秘密交易,清朝皇室,拥护袁世凯当皇帝,袁世凯把优待条件写入民国宪法。

看来载沣也很与时俱进啊,知道写入法律的东西,才是最牢靠的。

可惜,袁世凯称帝 83 天后就死了,承诺的优待条件,也没有写入民国宪法。

张勋复辟,载沣没有参加,也不发表任何言论,因为他知道,一切复辟活动都是徒劳无功的,抱紧北洋政府大腿,才是正事。

1924 年,载沣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冯玉祥废除了优待条件,把溥仪撵出了皇宫。

大清国彻底凉凉了,载沣也变成了真正的退休老头。他的巨额退休工资没有了,好在,他还能靠变卖家产生活。

移居天津,低调生活,最痛心的事是溥仪投靠了日本人

1928 年,北伐军打跑了张作霖,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了当家人。这是载沣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北洋政府时代,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徐世昌,黎元洪,段祺瑞,好歹都是大清的旧臣,不看僧面看佛面,多少还给载沣一些面子,不会太为难他。

南京政府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群什么人啊,是大清时代的“起义军”,是“造反派”,是大清国眼中的“匪”,是完全势不两立的人。

因此,载沣终日惴惴不安。

其实载沣完全是多虑了,南京政府的目标是北洋政府,至于大清遗老,早就不是革命党人的对手了。

这个时候的溥仪,已经逃到了天津,在日本人的庇佑下,生活在天津日租界的静园。他频频向载沣发出邀请,让他到天津去住,他已经在天津的日租界,给载沣买好了房子。

载沣心动了,他决定到天津的租界去住,但是,他坚决不住日租界。最后,他住到了英租界。

在天津,载沣是真正的隐居。

为了不让人知道他的身份,他对外称姓“王”,他住的房子,被称为“王公馆”。他平时不与任何人来往,只有几个至亲的人,知道他在那里住。

到天津以后,载沣的家庭教师辞职了,几个儿女们没有了老师,载沣就考虑让孩子们到外面的学校去上学。

1929 年秋天,载沣的四子溥任,六女韫娱,七女韫欢走进了当地的一所贵族学校,耀华学校。这是一所真正的贵族学校,里面不乏袁世凯,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民国要人的子女。

为了避免泄露身份,载沣不敢用汽车送他们上学,而是雇了三辆黄包车,每天按时接送三个孩子上学,严格禁止与外人过多的接触。

这是载沣一生中最悠闲,最快乐,最有生活品质的一段时光。

虽然没有了大清的养老金,没有了民国的优待条件,但是,载沣依然是亿万富豪,他有数不尽的家产可以变卖,他北京王府里,依然有几百号的佣人,他从中挑选了二十几个精明能干的,在天津伺候他们一家。

在天津,他用上了最先进的生活电器,电话,汽车,抽水马桶,电风扇,席梦思床,高级沙发,甚至是暖气,应有尽有。

载沣一家九口人,在天津过起了隐形富豪的生活。惬意,舒服,安全感十足。

不过,这种安全感和惬意的生活,被一件小事给打破了。

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两个女儿会有一个演出表演,作为一个老父亲,载沣是很希望体验这种温馨的家庭生活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以为人们已经忘记了他摄政王的身份,于是,他欣然前往参加。

刚走到大门口,传达室老大爷立马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说:“王爷好”。

载沣心里吃了一惊:“这真是名人的烦恼呀,怎么一出门就被人认出来了,怪我没有戴口罩和帽子”。

载沣刚想让大爷不要声张,来了两个警卫,啪的一个敬礼“王爷好”,然后分列他的左右,俨然一副要保护他的样子。

校长听说了,赶紧出来,人群围了过来,有人大声的喊:“醇亲王好,摄政王好!”也有人窃窃私语:“他就是金韫欢的爸爸,大清的摄政王”。

载沣汗都下来了,他本来就有轻微的口吃,现在更说不出话了,还是校长会来事儿,他站到椅子上大声的说:“同学们,我们欢迎醇亲王来光临我们学校,这是我们的光荣,大家让出一条路,让醇亲王到办公室休息”。

在办公室,校长说的什么,载沣完全没记住,他的魂都吓飞了,原来大家并不是不知道他的存在,只是都不说而已,他完全是自欺欺人。

最后,载沣大笔一挥,给校长捐赠了大笔的捐款,才仓惶的从学校逃出来。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出门了。

九一八之后,溥仪在日本人的掩护下,逃到了东北,当上了傀儡皇帝,这是载沣最痛心的一件事。

虽然溥仪多次邀请载沣去东北,回到他们的“龙兴之地”,但是载沣一直没有去。直到 1934 年,他才答应去长春看看。

当他看到溥仪在东北的境遇,名为皇帝,实际上就是傀儡,甚至比傀儡更悲哀,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载沣更加坚定了远离日本人的决心。

他很快回到了天津,但是,他四女儿,五女儿却留在了东北。

回到北平,安度晚年,最有贡献的事是出售王府

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他们威胁载沣,要么去长春住,要么住到天津的日租界。

这个时候的载沣,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的势力,他们没有任何与日本人抗衡的力量,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保住他的亿万家财。

为了不得罪日本人,也不让民众知道他投靠了日本人,他采取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他偷偷的搬到日租界,同时保留英租界的住宅,两边都有佣人活动。

1939 年,天津发大水,洪水冲进了载沣的家里,许多珍贵的字画,前清皇帝的赏赐记录都泡到水里,成了一堆渣渣。

载沣痛心不已。

考虑到日本已经占领了北平,住天津和住北平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载沣决定,回到北平的王府居住。

从 1928 年到 1939 年,这 11 年时间,是载沣从 45 岁到 56 岁,他一生中的盛年时光,都在天津度过了。

回到北平的的载沣,没有住进王府的正宅,而是住到了西侧的王府花园,1962 年,这里改为宋庆龄的住宅,现在是“宋庆龄故居”,国家保护的文物单位。

1942 年,载沣经历了两件大事,一喜一悲。

喜的是,这一年是他的 60 大寿,溥仪作为长子,没办法亲自回来,所以他派了溥杰回来,一同回来的,还有溥杰的日本妻子嵯峨浩。

悲的是,60 大寿的 5 个月后,陪伴他多年的侧福晋刘佳氏去世了。

这是一个苦命的女人,虽然嫁给了王爷,但是却是小妾的身份,在王府是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她的娘家人并没有跟着她荣耀起来,到王府里,依然是一副下人的身份。

他们的医疗条件本来是很好的,有名医,有药品,有保养品,但是她和载沣都不相信医生,不仅仅是西医,连中医也不相信,最终过早的去世了。

刘佳氏去世后,载沣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的精神依靠没有了。

1949 年,北平解放,载沣的心再次紧张起来,毕竟是曾经的摄政王,他知道改朝换代中,他这种前朝遗老,是首先清算的对象。

不过,很快载沣就释然了,王府又回到了他的手里,并明确是他个人的私宅。作为前清遗老,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载沣再一次多虑了。

1949 年 10 月底,载沣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出售王府。

在原来的载沣心里,王府就是他荣誉的象征,打死他都不会卖的。但是,载沣也是一个开明的人,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前行,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了,大清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再抱着他不放,就是彻底的迂腐了。

他把王府出售给了急需房子的高级工业学校,搬到了东城魏家胡同 46 号,1950 年,他再次把这座大房子出售,当成了干部宿舍。

1951 年 2 月 3 日,因为糖尿病恶化,载沣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埋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享年 68 岁。

载沣是幸运的,出身于帝王家庭,一辈子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

载沣也是不幸的,他的前半生是没有自由的,他婚姻是慈禧安排的,他的工作是慈禧安排的,他当摄政王也是慈禧安排的。

当一个人的能力与职位不匹配的时候,他坐到那个位置上,其实就是一种痛苦,载沣的摄政王,当的就非常的痛苦。

好在,他有自知之明,急流勇退,远离朝堂,相比他那一辈子没有自由的哥哥,光绪,他应该是人生圆满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末代摄政王载沣的退休生活是怎么过的?】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