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布妈生活魔方】的最佳回答:
写傅秋芳,当然不是闲来之笔。
傅秋芳,二十三岁,通判傅试的妹妹,远近有名的才女加美女。
为什么她这么出名呢?
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
古代的大家闺秀,“藏在深闺人未识”,别说外人知道相貌品行了,连名字都不能透露一星半点的,这是规矩。
艳名远扬的,那是行首之类。
可傅秋芳很出名,宝玉连自己院里的丫环都认不全,却知道傅秋芳,少不得傅试为妹妹造了多少势,极力吹鼓。
他把傅秋芳当成了什么?一件商品,打广告吗?跟薛家一进京就宣扬金玉良缘、金项圈是不是很像?跟袭人满府的贤良名声是不是很像?
通判是什么官职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普通人看着不错了,但在贾府眼里,也看得如同下人。当然了, 趋炎附势,人之常情。
傅试打着为妹妹好的旗号,把傅秋芳耽误成了二十三岁的大龄青年。
只见傅试家两个女人过来请贾母的安,鸳鸯要陪了上去。那两个女人因贾母正睡晌觉,就与鸳鸯说了一声儿回去了。紫鹃问:“这是谁家差来的?”鸳鸯道:“好讨人嫌。家里有了一个女孩儿生得好些,便献宝的似的,常常在老太太面前夸他家姑娘长得怎么好,心地怎么好,礼貌上又能,说话儿又简绝,做活计儿手儿又巧,会写会算,尊长上头最孝敬的,就是待下人也是极和平的。来了就编这么一大套,常常说给老太太听。我听着很烦。这几个老婆子真讨人嫌。我们老太太偏爱听那些个话。老太太也罢了,还有宝玉,素常见了老婆子便很厌烦的,偏见了他们家的老婆子便不厌烦。你说奇不奇!前儿还来说,他们姑娘现有多少人家儿来求亲,他们老爷总不肯应,心里只要和咱们这种人家作亲才肯。一回夸奖,一回奉承,把老太太的心都说活了。”
只差明晃晃说把傅秋芳许给宝玉算了。
长得不错,略有才华,有个哥哥,想与贾府攀亲事,跟袭人像不像?跟宝钗像不像?宝钗未必爱宝玉,可她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对象可以攀附。
傅秋芳出现的第二次,已经是第 94 回,文章将近尾声,宝玉的通灵宝玉也丢了,贾府大厦将倾,傅秋芳还在哥哥的把控下一年年消耗着青春。
这才是她的悲哀之处吧,这更是宝钗的真实写照,尽管宝钗最终成了宝二奶奶,可是也背了那么多年“倒贴”名声,宝玉也不爱她,如果宝玉不出家,两人将来一样相敬如冰。
这也是很多为家族牺牲的女孩子的写照,所以曹公才要“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在那个封建社会,只有他看到了女子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尊重、同情,其他人,不过是把女子当附属物罢了。
【2】、来自网友【书偶记】的最佳回答:
谢友邀请!
很多读者由傅秋芳第一个就联想到宝钗,这个先放一放。我倒是由傅家两个婆子想起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宝玉挨打后傅家遣了两个婆子过来探望。回去的路上两个婆子因为宝玉烫到手的呆傻表现取笑了一番,先来看看原文一段话:
那两个婆子见没人了,一行走,一行谈论。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
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
这段话提到的避雨事件
应该是龄官画墙无疑,我们回放那天场景:
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
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
刚到了巨被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
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周围只有宝玉和龄官两人,如何两人之间的发生的小事却传到了贾府之外一个婆子的耳边?
是龄官自己说的吗?不会,因为龄官到最后还在叫宝玉“姐姐”,并没看清对方是宝玉。以龄官孤僻清高的性情,回去定不会跟伙伴们多嘴提及。所以当事人龄官可以排除。
那么是宝玉吗?更不会了,宝玉虽然呆傻,对女儿也天生欢喜,平日里说话兴奋处也会祸从口出。但这种让人取笑自己性别模糊的事他倒不会去做。而且事情小到不值一提。
但这么一件小事却有人知道了,而且还当笑话去讲,说明贾府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人监视。再联想赵姨娘和贾政说话时墙边跳走的人,想想背后就发凉。
故而,宝玉和袭人的怡红细事,和蒋玉菡的基情密事等等都被有心人了如指掌。
其次,由宝玉对傅家两个婆子的态度也再次体现宝玉的怜香惜玉。宝玉厌恶婆子们的浊臭,却
因傅秋芳这颗明艳丽彩的珍珠暂时容忍这浊气逼人的鱼眼珠子,虽然还未曾见过傅秋芳。
这说明宝玉这天下第一意淫之人对待天下女儿是一视同仁的。
再次,就是作者借傅家兄妹抨击当时社会一种现象。
傅秋芳的哥哥傅试(附势),作为一个暴发户却毫无自知之明,一心只想趋炎附势,寻找富贵根基之家攀亲,然而他看上的别人看不上他家,看上他家的他又看不上人家,来来去去耽误了妹妹的大好春光,这
时的傅试已经不是一个怀有亲情兄长,而是一个利令智昏的商人;傅秋芳也不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妹妹,而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
可惜这件商品不是古董,她是有保质期的,古代的女子过了十五就是婚配年龄了,傅秋芳却整整待过了八年,秋天肃杀,百花凋残,一生春景付与秋天。
傅秋芳的结局我们很遗憾看不到,但这位女子却只是当时社会一种丑陋现象的缩影
。《红楼梦》中想利用鸳鸯出人头地的哥哥金翔;还有因为女儿彩霞嫁与来旺家欢天喜地的彩霞父母;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如何,看不到我联系宝钗,是不是很意外呀?
【3】、来自网友【平姐悦书说娱】的最佳回答:
傅秋芳,一个在《红楼梦》里没有正面出过场的大龄女孩。且在一百二十回全本中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第三十五回;一次是第九十四回。仅有的两次也是借宝玉的心和鸳鸯的口叙述出来的。
一个没有露过脸,没有说过话的人,似乎是作为故事中的一个“小插曲”出现,似乎是个多余的角色,好像有她没她故事也不会受多大的影响,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在曹雪芹的笔下是没有多余的事、多余的人,一切都是“不露声色”地安排。短短的一段文字,他给傅秋芳贴上的标签是:大龄剩女、琼闺秀玉、才貌双全。如此特别的一个女孩不让她露脸,却让她藏在哥哥傅试的“身后”,究竟要向读者表达什么?
傅家的发家史
傅家的当家主子是傅试。书中是这样叙述他的来历的:
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原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与别的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
这傅试,原来是“附势”,依附贾家的势力而暴发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傅试看准了贾家的“势”,借“势”而为,所以他常遣人走动,原来是有目的的。
“大龄剩女”背后的深意
《红楼梦》中几乎都是青一色的青春少女,而写了一个大龄女傅秋芳。其实,这是曹雪芹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间色法。表面是在写傅秋芳年龄大,实际是另有所指,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傅秋芳三个字不简单:“芳”,花草的香气,意指美好的青春岁月;“秋”,落叶之悲,意指消失了的青春。傅秋芳,付出了美好的青春时光,独自黯然神伤。
傅秋芳被“剩下了”。只因她成为了哥哥借“势”而“试”中的一颗“棋子”。哥哥拿她的青春作赌注:
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易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
一段话,道出了人心的复杂和世道的艰难:傅试是造成傅秋芳成为剩女的直接原因,这是一股有形的阻力,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这就是封建时代对女性的束缚。因此,傅秋芳成了哥哥傅试乘“势”而上的牺牲品。
傅秋芳被误了的青春时光,只是一个“个案”。曹雪芹以这样一个“个案”,为我们画出了背后的群像:趋炎附势者多如傅试,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去造“势”、抓“势”、用“势”。他们是玩转“试”和“势”的高手。
【4】、来自网友【文学与教育】的最佳回答:
1.傅秋芳的命名。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命名是有讲究的,如贾雨村、甄英莲、单骋仁、詹光,就连夏金桂不是把香菱的名字改为秋菱吗?显然这里的傅秋芳是有它的寓意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秋天的芳香也要付出消散。而他为什么如此呢?其根源应该是他的哥哥傅试。
2.傅试的命名。
傅试这个命名,应来自于“趋炎附势”,从文中可知傅试能够做到通判这个位置,是有赖于贾府特别是贾政的,为此他也保持着于贾府的不断的来往,这次他们打发两个嬷嬷来看宝玉挨打,不正是要保持这种关系吗?
3.傅秋芳与傅试。
而傅试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贾府的关系,他不惜妹妹傅秋芳的青春,正如文中所写: “目今傅秋芳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怎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本是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这里显然傅试已把妹妹傅秋芳,作为自己向上的垫脚石了。
那么小说为什么单独的写这样一段呢?
1.无独有偶。
傅试在小说中,他不是孤立的。他前有忘恩负义的贾雨村,后有恩将仇报的孙绍祖。他们都是借助于贾家攀升到高位。假如傅试借助自己的妹妹傅秋芳,攀附贾家成功的话,我们也可想而知他是一个什么样子。作者对傅试在写作方法上采取了略写。
2.下世光景。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呈现下是光景的,这个下世光景的呈现,既有他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作者插入傅秋芳这样一个小段,应该是当时社会背景的一个缩影: 一个人的升官不是靠自己的本领,而是靠关系来完成,如此的社会肯定是腐败不堪的,贾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助纣为虐,自我培养掘墓人。
综上: 傅试是当时官场状况的一个缩影,傅秋芳是这个缩影下家庭的牺牲品、社会的牺牲品。作者写这样的一个傅秋芳也预示了贾家的走向。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红楼梦》里,为什么写一个大龄剩女傅秋芳?】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