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民国时期一块大洋能买多少东西?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沸水难泡茶】的最佳回答:
坐标苏北。1940 年的时候,家里人在镇上当了 10 年木匠学徒,回来师娘给了 6 块银元,4 块银元买了两亩多地。好地是 2 块银元一亩,孬地便宜点 2 块银元买了一亩多。另外两块银元还拿来娶媳妇。丈母娘家看他买了地才同意婚事。
不知道怎么跟其他东西衡量,唯一肯定的是,银元的购买力很强大,老百姓手里很少。
【2】、来自网友【夜猫游郑州】的最佳回答:
大洋,又叫银元,在民国,现大洋还属于硬通货,单拿北京来说,可以从郭德纲的相声五十年来说,一个中年力工去大冬天去给人家卸火车皮,能挣到两块大洋,就算高工资了,毕竟一斤大饼才 1 毛二,泡个澡,喝二两酒,还能去逛逛天桥,富裕的钱还能养活一家几口,算下来,一个大洋大约等于 200 多人民币,当时上海的一个纺织女工,一个月能拿到 30 多大洋可见生活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了,毕竟我们的教员同志一个月也才挣 8 块大洋,电视剧里演的用红纸包着的一大包大洋,普通老百姓没几个人能见到的,像周树人这样的教授一个月政府给到了 300 多大洋,还不算他的稿费,却依然过的那么紧张,只能说他的生活压力太多了,才有了骂天骂地的性格,真不知道普通的农民该怎么活下去呢,那是一亩上好的水田,也不过二十几块大洋啊?只是到了民国后期,通货膨胀,发型了金圆券,钱也越来越不值钱了,不过银元作为硬通货,又不少还是在偷偷的倒卖银元,银元的价值几乎等同于黄金了,到哪都能变现。
【3】、来自网友【北大荒二代农垦人】的最佳回答:
据说,在上世纪 1921 年,一块大洋能买 60 斤上等大米,相当于今天的 200 元钱。
而到了 1948 年的时候,国民党统治下的老百姓,背着一袋子国民党发行的纸币,只能买一合火柴。
当时,一位拉洋车车夫,拼死拼活干一个月,起五更爬半夜,勤快干活,一个月挣两块大洋,已经非常知足了。
民国初期,物价比较稳定,只能你勤劳肯干,不偷懒,到处都可以生存,但想挣大钱,是不可能的。
随着军阀的混战,争夺地盘,到处抓壮丁,补充兵员,拉队伍,扩大势力,打破了老百姓安定的生活。
今天这个军阀来了,带领兵丁,到处征粮要税,明天被另一个军阀赶跑了,又是要钱要粮。
名义上是保护老百姓的财产安全,其实是搜刮民财,肥了他们的腰包,受苦受难的还是大家。
物价也一日三升,大洋可以买的东西越来越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大家不知道明天的市场物价,会涨多高。
中国人民群众在苦难中,艰难度日,社会不稳定,百姓何以安居乐业。
【4】、来自网友【阿强说币】的最佳回答:
大家好,我是阿强,谢谢你的问题邀请,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土崩瓦解,但是市面上的币制依然承袭清朝时期的币制,非常混乱,有铜币,镍币,还有一些国外的鹰洋等等都在市场上流通,1912 年钱币专家陶德琨建议民国临时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全国统一发行新币,随后陶德琨着手设计和发行了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也就是现在收藏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孙小头,
孙小头开国纪念币
临时政府垮台之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步入历史舞台,在北洋政府的强压之下,陶德琨设计了袁世凯头像的 1 元银币,主要的年份有 3 年,8 年,9 年和 10 年四种,也就是今天收藏市场比较追捧的袁大头银币 1 元。
袁大头 1 元银币
在民国早期,实际上物价水平不像民国后期一样恶性通胀,相反北洋时期的物价是非常便宜的,所以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分为民国早期和后期,还有不同地域之间物价差距也很大。
在民国早期,由于物价相对来说比较平稳,以北京为例,在北洋政府时期,一块袁大头银币可以购买到 30 斤大米或者 10 斤猪肉左右,实际上这个物价水平基本上已经足够一家三口一个月的生活,当然各个地区物价会有一定的偏差,到了农村的物价水平就更低了,一块银元在当时甚至可以购买一头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袁大头在民国早期购买力非常惊人。
到了民国后期,由于通胀非常严重,民国政府尝试进行二次的币制改革,实际的操作手段就是强制回收民间大量的金银兑换成纸币,这样的操作方式无疑是背离了市场规律,最终的结果就是物价飞涨,金银不断外流,发行的纸币一夜之间一文不值,根据文献记载,民国晚期的一元袁大头,和早期相比,由于物价飞涨,其实它的购买力可能只有早期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民国后期一块袁大头只能购买到 8 到 10 斤大米,四到五斤猪肉。
回答完毕,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钱币知识。
【5】、来自网友【用户云佳】的最佳回答:
1945 年,我的十一叔梁允俭因四四年在死守桂林城战役(桂林保卫战)被日军毒气弹毒伤不能再当兵时回家时,一块大洋能买 3O 斤米 70 斤蕃薯共 100 斤粮食。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民国时期一块大洋能买多少东西?】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