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石达开脱离天京后,其部将陈玉成、李秀成为什么不愿追随?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祥子谈历史】的最佳回答:
李秀成分析各王优劣:“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陈玉成曾言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
由此可见,二人对于石达开之能尽皆十分认同,但为何不曾追随一同离开呢?难道是石达开的人缘差吗?或是石达开的德行有问题?
其实不然,造成陈玉成、李秀成没有追随的根本原因,反而是石达开威望太重,人缘太好,德行太高的结果。
1856 年 9 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正在前线作战的石达开得知此事,担心天京再起内讧、发生巨变,当即赶回进行劝阻,但为时已晚,随对北王韦昌辉乱杀无辜的行为进行痛斥。当时的韦昌辉可是六千岁,而石达开却是五千岁,职位明显相差一筹。韦昌辉岂甘受辱,便以石达开有维护东王反叛势力之心为由,欲相加害。石达开闻信后,迅速逃离天京,而京中家人与部属则全部被害。
愤怒之下,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洪秀全本想和和稀泥,就此翻过,谁知天京军民尽皆声援石达开,天王这才将韦昌辉诛杀。同年 11 月,当石达开奉诏回到天京,虽然天京军民皆知他是“翼王”,但是军民们却皆呼他为“义王”。无奈之下,天王便欲封石达开为义王,却被其所拒。
由此可知,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军民之中的威望绝对是无人可及的。
这下却引发了天王对石达开的极大猜忌之心,因此他将自己的两个哥哥封王,安排在其身边,进行监督与牵制,甚至更有加害之举。见此,石达开为避免天京再次爆发内讧,于是在太平军占领区发过一篇五言告示,简要表达了自己无奈离开的原因。随后于 1857 年 5 月愤而离京,开始了势单力孤的远征岁月。
然而,在这期间石达开依旧还是“通军主将”,并有调动指挥陈玉成、李秀成两人及军队的职权,但他却没有这么做,更没有对两二人进行策反,并以深明大义之心暗示二人留下辅助天王。例如:同年 9 月,天王迫于形势恶化,特遣使持“义王”金牌请石达开回京。而这时的石达开已对天王的“诚意”失去信心,因此回信道:“虽然我暂时不能回京,但是我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
本着顾全大局的想法,因此他也没有将自己离开的日程告知正在皖江一带转战的陈玉成和李秀成,仅带着跟随自己的千余心腹默默的离开了天京(也有说是十万、二十万,将他列为分裂太平天国的罪魁祸首)。
但是,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的奏折原件记载:清军将领方福济、郑士魁给皇帝的奏折中曾写道“五月十八日石逆由金陵带其党与数千,道经该州前往上游……”
这也就是说,石达开离开时,身边最多只有数千人,这还包括清军向有夸大敌军数量的习惯在内。
但是,到了 10 月 5 日,身在安庆的石达开身边已汇集起了六、七万大军,可见其声望之高。之后,在西进的过程中,累计兵员达到了 10 万余人。
那么,杨辅清、彭大顺、朱衣点等将为何会中途离开石达开呢?
-
一方面,石达开一直高举的是太平天国的大旗进行征战,并没有自立之心,众将领跟着他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
二方面,由于遭遇挫折,将领心态动摇(如:石达开一心为洪秀全打开下,而在宝庆会战中,他却眼睁睁看着石达开以弱敌强,不为所动,致其为清军所败,实力大损);
-
三方面,洪秀全趁机打压“挖墙角”,用高官厚禄相诱。
当石达开陷入大渡河的绝境之时,他没有想着丢下部队独自逃跑,而是为了能让兄弟们活下来,毅然舍命放弃抵抗,与清军进行谈判,最终被俘遇害。
以此种种来看,石达开的确是一位有威望、有人缘、有德操的好将领,只因为他太过顾全大局,并没有对陈玉成、李秀成二人“下手”,反而将他们留给天王,因此也就失去了二人追随效命的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2】、来自网友【张生全精彩历史】的最佳回答:
由于洪秀全忌惮石达开,石达开愤然离开天京,单独组队抗清。在石达开出走的时候,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得力干将李秀成、陈玉成等人,为什么没有随石达开一起出走呢?
(石达开剧照)
而且,在石达开出走,转战各地的七年间,还不断有将领离开石达开。1858 年 8 月,杨辅清率军离开石达开回到天京,让石达开开辟浙闽根据地的愿望没能实现。1860 年 5 月,彭大顺、朱衣点等一众将领,又率军离开石达开回到天京,让石达开不得不前往四川,依靠四川的山川之险防卫。1861 年 7 月,天地会首领又率军离开石达开,这也使得石达开最终在大渡河边兵力不足,最后没能渡过河去,全军覆灭。
那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是石达开的人缘很差吗?
说起来,石达开的人缘其实是非常好的。早年,洪秀全、冯云山邀请他加入拜上帝教,共谋大事,就是看中了石达开人缘好,有非常多的拥泵者。石达开在天京事变死前,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就是因为他人缘好,网罗了包括李秀成、陈玉成在内的非常多的杰出人才。大家愿意听他的指挥,愿意为他出生入死。天京事变爆发,石达开回到天京后,得到了整个天京军民的一致拥戴。大家都尊敬地称呼他为“义王”,最后,连洪秀全也不得不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不过,也正是因为石达开获得整个天京百姓的拥戴,因此,洪秀全才忌惮他,甚至试图谋害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才离开天京出走的。
既然石达开的人缘非常好,为什么跟随石达开的人并不多,而且后来还有不少人离开他呢?
(天京事变)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那些离开石达开回天京的将领的情况。
不管是杨辅清,还是后来的彭大顺、朱衣点这些将领,他们之所以最终离开了石达开,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是洪秀全对这些将领的拉拢。
石达开的离开,虽然并没有与洪秀全反目,但这对洪秀全来说,是很没面子的。因此,他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其实一直在暗中削弱打击石达开。他削弱打击石达开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坚决不援助石达开。然后就是对石达开手下将领的拉拢。给这些将领封高官,促成这些将领离开。杨辅清、彭大顺、朱衣点这些人,都是在洪秀全的拉拢下离开的。
二是对于自身前途的考虑。
石达开虽然离开了天京,但是,他始终没有想要单干的想法。他一直奉洪秀全为正朔,围绕洪秀全来安排自己的战术。但是这样一来,就让他手下那些有野心想奔前途的将领们生了异心。跟着这样的石达开,能够有个什么样的前途呢?不如直接跟着洪秀全算了。
至于天地会投奔石达开后来又离开他,不过是一场投机而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离开石达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石达开这人是一个“讲义气”的英雄,不愧为“义王”的称号,而不是政治家。
如果他是政治家,他就应该及早声明单干,并且对部下封官许愿,让他们安心。
(李秀成剧照)
回到我们先前的问题,李秀成和陈玉成当时为什么不跟着石达开走呢?难道也是考虑自己的有个好的前途吗?
事实上,李秀成和陈玉成是跟着石达开走了的。不但李秀成和陈玉成跟着石达开走了,连韦昌辉的弟弟韦俊(韦志俊)也是跟着石达开走了的。要知道,韦昌辉是在石达开的强烈要求下被诛杀了的。照理说,韦俊应该和石达开是死对头。但是,他竟然也跟着石达开走了,由此也可见石达开的人缘确实非常好。
这件事,记载在清军将领德兴阿给咸丰的上奏中:“又抄得石逆(石达开)由安庆寄与洪逆(洪秀全)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即李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
这话说得很清楚,不管是李秀成、还是陈玉成,都跟着石达开出走了。但是,石达开顾全大局,为了保卫天京(金陵),又把李自成、陈玉成,包括韦俊等人调回了天京。
从这里可以看出,石达开出走的时候,其实是人气爆棚的。但是石达开看出天京一旦缺少这些将领的辅佐,必然败亡。因此,侠肝义胆的他,非常无私地把这些将领又调了回去。最后,石达开本人则因为缺乏将领,洪秀全又处处刁难他,因此,虽然辗转十五个省,但是获胜的战争却很少,这也是他最后覆灭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东华录》《李忠武公遗书》等)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石达开脱离天京后,其部将陈玉成、李秀成为什么不愿追随?】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