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对女性的轻视吗?你怎么理解?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忧何益】的最佳回答:
这不是夫子对女性的轻视,而是后人错解了 2000 多年前的古汉语。
《论语》“阳货”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女”是通假字,通“汝”字,也就是“你”,而“子”的意思则为子女、孩子,“与”的意思为跟随、一起,“近”是短时间,“远”是长时间。
而这里的“小人”,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道德败坏的人,夫子所谓的“小人”,通常指那些不注重修身的人。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为“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和小人一起玩,孩子就会学习他的言语行为,便难以修养身心,短时间孩子就会变成一个不知礼的人,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个遭到他人怨恨的人了。”
而这句话放在现在,可以引申为两层含义:
首先,涉及的就是小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主管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叫祖昌,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儿子骂。
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他就常常把孙子带在身边,和自己去工程现场。没想到孙子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
于是,祖昌带着孙子拜访了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了很多天文知识。这个孩子后来的成就大大超过了祖辈和父辈,他就是祖冲之。
我们都知道身教胜于言教,祖昌父子对于孙子的不同教育方式,恰恰说明这一点。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身为父母,最重要的一项天职,便是在孩子年幼时,用规则来约束他们。”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朝着错的方向生长。
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提醒,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才能不断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长大后,才能受人尊敬,而不是怨恨。
其次,这句话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塔木德》里有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教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就让淳于髡举荐人才,而淳于髡一天时间就向齐宣王举荐了 7 位贤才。
齐宣王很惊讶,就说:“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如果 1000 年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多的就好像肩并肩站着一样;如果 100 年能出现一位圣人,那圣人就像脚跟挨着脚跟一样。
而你一天之内就向寡人推荐了七位贤士,那贤士是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说:“您要知道,同类的鸟总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也总是聚在一起行动,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
我淳于髡大概也算是个贤士,所以您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大王真的需要,又何止这七位!”
就如同鲁迅说的一样:“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兵家的孩子舞棍棒,秀才的孩子弄文墨。”
一个人接触多的是什么,学会的就会是什么,多接触优秀的人、多向优秀的人学习,自己也会越来越优秀。
古人说:“入玫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同化矣。”
一个人待在一群恶习满身的人中间,刚开始也许会有羞愧之感,后来就会一点点习惯,时间再长点,大概率就会与之同流合污了。
相反的,与一些品行高尚的人相交,也会渐渐受到影响,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高,这就是“同化”的作用。
与君子为伍,有益身心修养,而与小人相处,会引来诸多是非,正所谓:君子择友而交,良禽择木而栖。
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2】、来自网友【大树 615】的最佳回答:
实际上现今社会对小人的叫法有一种误解,理解为贬义词。实则大人(君子)和小人是封建社会对人称呼一种泛指。如帝王为君子为大人,做臣子的为小人,当官的为大人,老百姓为小人,丈夫为大人,娘子为小人,父亲(母亲)为大人,儿子为小人等等。孔子所说的难养也,指的是教育、引导、解惑等方面,并没有贬义的意思!
【3】、来自网友【九月风满楼】的最佳回答:
我倒宁愿相信这就是孔子对女人的一种偏见。
敢说敢干、有点小缺点的孔子才更可爱,不是吗?
① 时代局限。
孔子开了平民教育之先河,并没有开女子教育之先河。这就是事实。
就冲他三千弟子没有一个女学生,就足以用现代观念把他钉在耻辱柱上了。
然而,我们也是讲道理的。
所有人都有时代局限。乔布斯还曾说 3.5 寸屏是体验最好的尺寸呢?
但并不影响他们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② 买珠还椟。
语言表达是难尽其义的。我们做为后学者,重在学习其思想,而非推敲其皮毛。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才是思想所在,我以此为警示就够了。
而乔布斯,重在关心用户体验,这才是思想精髓。
至于他们倒底怎样表达,那不过是装珍珠的盒子,当下不流行了,就扔掉再换个新的嘛。
【4】、来自网友【龙门村夫】的最佳回答:
这句话,说是对女性的歧视,有点冤枉孔子了。孔子只是客观且一针见血地说出了人的本性。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们还是深入地来考察一番吧。
据说胡适的婚姻是不仅包办的,他还惧内。胡先生每次和太太照相时,总是让太太坐着他站着,还颇为得意。他还提出了“新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被定义为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以胡适的学识,糊弄一个不识字的乡下妇人真是小菜一碟。表面上的三从四德,是私下里与六个女人的你情我爱。
胡适作为为人师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却在新文化建设上带了个坏头。其“新三从四德”,也成为那些无德、无言、无容、无功,上不得厅堂、下不得厨房的轻浮女子的“箴言”,流毒莫大焉。
“三从四德”很古老。“三从”出自《礼记·丧服·子夏传》,指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其真正的含义,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四德”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三从四德”本来是把妇女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之才的好办法。这套教育方法教出来的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为妻则贤为母则良,旺夫益子,功莫大焉。然而,后世一些腐儒和渣男把先贤的好经念歪了,连孔老夫子都受了了连累。
先从孔子正名说起。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齐景公的上位,是君臣势力对抗的结果,而且含有仇杀的成分。当时,崔杼是齐国大臣,屡有政绩,多有战功,深得齐灵公的信任。公元前 552 年,齐灵公薨逝,崔杼拥立灵公长子光,是为齐庄公。庄公即位后,更是倚重崔杼,君臣关系非同一般。庄公经常出入崔杼家中,但是不久就迷恋上崔杼的妻子棠姜,并与之私通。崔杼得知被国君戴了绿帽,于前 548 年联合他人一起弑杀了庄公。齐国史官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虽然力图改变这个记载,还杀了几个史官,但终究没抗过“天理”。为了保全家族,崔杼拥立齐庄公的幼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他认为维持良好秩序的重要措施是要先“正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因此,他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君要有君样,臣要有个臣样,父要有个父样,子要有个子样,这样,秩序稳定了,国家就稳定了,国家就得到治理了。景公也感叹,要是大家都不按规矩做事,我连饭也吃不上了。
这个主张,是孔子为维护正常的人伦和社会秩序而提出来的,并没有把君和父的地位上升到绝对的权威,只是要求按各自的职责行事就可以了。孟子提出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是这个意思。凡事有个规矩,事情就好办了。后世却把它与“三从四德”以及腐儒们提出的“三纲”、“五常”联系起来,成为“孔家店”被打(倒)的主要罪状之一。
西汉的时候,腐儒董仲舒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三纲”的思想,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董仲舒主张“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他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即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此外,董仲舒提出了“五常”之道,即 仁、 义、 礼、智、信。从一定意义上说,“三纲”加上“五常”,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对于维护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朝的时候,腐儒朱熹把“三纲五常”进行了异化宣传,好在大宋的有识之士,对其进行了抵制。但是,在未开化的元代皇帝和明代不识字的贫贱皇帝朱元璋的推崇下,朱学成了官学,其危害便影响了后世八百年。朱熹认为,臣子要对君主尽心竭力,全心全意,毫无隐瞒;子女对父母要孝敬,要绝对服从;妻对夫要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夫丧改嫁是不行的。于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类便成为普通老百姓的行为规范。
因此,后世的“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早已远离了前人的本意。但是,它约束了不良妇女的行为,对整个社会的稳定起了良好的作用。当以胡适为首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当这些所谓的套在妇女身上的“枷索”被人为的扯走以后,现在的社会和家庭变成了没有伦理、没有规矩的社会和家庭,夫为妻纲变成了妻为夫纲、妻为子纲,“三从四德”变成了 “新三从四德”,满大街都是无德、无言、无容、无功的轻浮薄情女子。更要命的是,它影响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其恶劣后果,即使当今社会,也已初步显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还是小事,这个民族将向何方向发展,人类将向何方发展,则不得而知了。
【5】、来自网友【俞远通】的最佳回答: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根据记载,孔子确实说过这句话。我认为,几千年了,孔子感叹生活艰难,的一句话,大家多有误会了。
孔子所说的“女子”,一般是指自己的老婆。所说的“小人”是小孩,一般是指自己的儿女。
古时候,生产工具落后,男人们养活一大家子,非常辛苦。
既使放到当今的社会,男人们也不容易啊!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对女性的轻视吗?你怎么理解?】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